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用传统古法桶养中蜂的蜂友,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个难题:每逢春夏分蜂季节,时有三四个(甚至更多个)蜂群同时发生自然分蜂,蜂场上空黑压压的几大片,嗡鸣声此起彼落,让许多蜂友眼花缭乱、手忙脚乱。虽然急匆匆收回了几群蜂,还是顾此失彼跑了很多群蜂,损失严重。如果蜂场受地势限制,蜂群放置过于密集,当多  相似文献   

2.
邹军政 《蜜蜂杂志》2003,(11):18-18
近年来蜂螨的危害程度呈上升趋势 ,令许多蜂友“谈螨色变”。很多蜂场一年四季都在不停地为防治蜂螨而忙碌 ,尤其是初学养蜂者。蜂螨的防治工作 ,只要方法得当 ,也不见得就很困难。我场是一个大型联合蜂场 ,每年的蜂螨防治措施就很有效 ,蜂螨危害程度很小。下面就介绍一下我的治螨方法 :1.在每年越冬之后 (主要针对南方大部分地区 ) ,油菜花期结束 ,紫云英花期刚开始流蜜的这段时间 (3月 2 0日左右 )内育王 ,与此同时 (3月 2 5日左右 )把全场的产卵王全部扣起来 ,进行全场换王 ,这样做的好处有 :(1)在这个时候 (属于大流蜜期 )交尾成功的蜂…  相似文献   

3.
夏继远先生是山东省邹平县樊家庄人,是该县新法养蜂的发轫者。他的蜂场起名"南山蜂场",有优良的纯种意蜂55群。蜂场每年除少量的分蜂外(其中多数是收捕自然分蜂群)。夏先生又与县乡村"养蜂研究院"养蜂200多群,每年采收蜂蜜1.5万t。夏先生生产的蜂蜜除少量用于当地制作蜜制糖果及  相似文献   

4.
《蜜蜂杂志》2021,41(6)
正自古天上不会掉馅饼。然而在养蜂实践中,空桶、空箱获得"自来蜂"投宿是常有的事。意蜂、中蜂,我都收到过,并且是以中蜂居多。下面,分享蜂群分蜂的过程和收捕分蜂群、逃蜂群的相关知识。在现实中,一些有经验的蜂场老师傅,场周边都摆些空箱、挂些空桶,目的就是"守株待兔"。其实,"养蜂不要种,只要勤做桶"。老师傅设箱收蜂,往往得逞。只要满足以下4个条件就行。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近期与台湾同行的联络中获知,2019年3~4月的荔枝、龙眼花期,全岛遭遇重灾害性天气,在这个最大花期几乎滴蜜未收,而且是全部蜂场。在联系台湾养蜂协会现任理事长郑金崑时,他告诉我,他的蜂场在台中市外埔区,2019年春繁期共有270群蜂,因荔枝花量少没转入南部高雄采蜜场地,在台中的龙眼花期全场仅取蜜1桶(约290~300 kg/桶,下同)多,合计400 kg,平均每群蜂采蜜仅1.48 kg。而在年成正常的2018年,郑金崑的270群蜂,荔枝、龙眼花期共取蜜20多桶,群平均产蜜23 kg,是2019年的15倍多。  相似文献   

6.
问题征答     
我们所在的城区 ,活框饲养的中蜂蜂群发展较慢。2 0 0 2年 6月初 ,已是零星蜜源时节 ,因事外出数日 ,回家后发现 ,一个 8框强群分迁了一半蜜蜂 ,可是不到两个月又繁殖为一个 8框群。这使我们得到一个启示 :自然分蜂对分出群和原群都有强烈的激励性。这“双面”激励性是蜜蜂繁衍自己种族的本能和生物学特性。野生蜂和旧法桶养蜂 ,每年都能分出两三群 ,留下的“碗碗蜂”仍然可以发展成强群。我们养蜂人可以利用这种“双面”激励性来发展蜂群 ,扩大蜂场。但是 ,控制自然分蜂的确有些麻烦。由于分出群常常在高高的树枝上或屋檐下结团 ,收捕不但…  相似文献   

7.
黄坚 《中国蜂业》2005,56(6):15
一、自然分蜂的危害每年春末夏初,蜂群发展到强盛时候,就会出现自然分蜂.然而,自然分蜂会给蜂场造成一定的损失.事实证明:凡起了分蜂热的蜂群,必然会改变群内稳定有序的状态,使群体协调功能丧失,出现工蜂采集积极性骤然下降,出勤蜂大大减少,呈"怠工"状态,许多工蜂呆在巢门口和箱壁两侧结成"胡子蜂";蜂王腹部收缩,体形变小,产卵量大减;王浆框上吐浆蜂稀少,蜂王浆产量骤降.此时如果不采取针对性措施,蜂群必然在某个晴好天气日发生分蜂.结果,分蜂群群势必大大削弱,给蜂场造成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8.
赵同岭 《蜜蜂杂志》2005,25(8):14-14
经长期比较,近几年除种王单养外,全都改成了双王群,我们认为双王群有几大优势。试述如下:1春、秋繁殖快我地定点蜂场和外省的转地蜂场为争取在油菜花初期叠加继箱,一般都在元旦前后着手春繁,早年我们亦如此。自从改养双王群后,我们将开繁时间推迟了半个多月,尽管如此,相同的群势,靠双王产卵,到2月底蜂量就超过了大多数蜂场;2月中下旬蜂群能采到新鲜花粉时,蜂王进入产卵兴奋期,产卵量骤增,育出的蜂正是油菜流蜜期的采集蜂,比朋友蜂场早加继箱7~10天。秋季更能显示出快速繁殖的优势。我们每年都在8月下旬~9月上旬囚王断子,换王、治螨,虽然蜂…  相似文献   

9.
蜂王的越冬能力(莫里斯·享利)《美文养蜂集锦》1973年第2期43—44页(英文)在美国北部和加拿大,每年越冬期间蜜蜂往往要损失1.5~40%。有的养蜂人员不得不采取人工分蜂和出售蜂王的方法来补偿这种损失。凡是大量养王的蜂场,往往可以有  相似文献   

10.
李福洲 《蜜蜂杂志》2005,25(11):11-12
秋末冬初,是全国绝大部分地区极易引发盗蜂的季节,许多蜂场总会或重或轻地受到盗蜂的干扰,每年该季节各地常有蜂场因盗蜂而垮场,然而也有许多蜂场多年未受到过盗蜂的危害。易发盗蜂的蜂场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以下3种:一是人为引起盗蜂,二是因场地、气候引起的盗蜂,三是蜂种原因引起的盗蜂。表2因场地、气候引起的盗蜂盗蜂的起因预防和制止的方法1)蜂场饲养群数超过80个继箱群的小转地蜂场和定地蜂场,因蜂场过大、蜜粉源条件太差引起的盗蜂。定地和小转地蜂场,由于没有很好的相连接的繁蜂蜜粉源,故应在80个继箱群以内为一个单位建一个蜂场,超过…  相似文献   

11.
养蜂群数较多的人,每年夏末秋初难免有数群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飞逃的蜜蜂中有老王带蜂分出,也有处女王带蜂分出。一般新分群在蜂场附近的树枝上或灌木丛中结团,结团超过3米高的蜂团就不好收了。下面介绍我历年来收捕自然分蜂团的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目前生产蜂场蜂种选育现状 我国是养蜂大国,全国约有蜂群700万群.每年的育王数量与蜂群数量大致相同,其中种蜂场售出的蜂王约有2万只,生产用蜂王多南生产蜂场白行培育。生产蜂场育种的状况是.许多蜂场几年不引种、不换种,始终自繁白养。由于长期近亲繁殖,蜂种退化严重。有的蜂场与蜂场之间进行换种,因蜂场的蜂种大都是杂交蜂种,优良性状只体现在杂交一代,杂交王之间再进行杂交,蜂种的杂交优势就不存在了,有的蜂场每年引进原种与本场的雄蜂进行杂交.而本场的雄蜂仍是杂交种,这样效果也不理想。因此,我国蜂场的蜂种状况普遍较差,杂交优势不能很好发挥。  相似文献   

13.
《中国蜂业》2020,(6):12-13
<正>张老师您好:我是丹东地区的蜂农,饲养的是中华蜜蜂,每年五、六月份,我的蜂场就会频繁出现分蜂,蜜蜂采集受到很大影响,频繁的分蜂此起彼伏,弄得手忙脚乱,很难管理,请问张老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应该如何进行预防?读者:李振东李师傅您好:分蜂是蜜蜂的自然生活习性,也是其种族繁衍生息的一种方式。我国目前饲养的中蜂大多是从野生和半野生状态驯化而来,而且驯化的时间较短,因此还保留着其原始的分蜂习性。这种好分蜂的习性对人工饲养是非常不  相似文献   

14.
每当外界蜜源缺乏时,有些蜜蜂就会进入其他蜂巢中盗蜜,如不及时注意防范,则会遭受巨大损失。我在20余年的养蜂生涯中,每年春秋缺蜜季节都要同盗蜂做不屈不挠的斗争,积累了一些经验,供广大养蜂同仁们借鉴。一、盗蜂发生现象如果自己的蜂场或邻近蜂场有盗性强的蜂种最易发生盗蜂。特别是相距几  相似文献   

15.
养蜂谚语     
黎哲 《蜜蜂杂志》2014,(3):39-39
<正>追花夺蜜指常年在外饲养蜂群,在全国各地四处流动赶蜜源放蜂。多为饲养西方蜜蜂。有收无收在于天,收多收少在于蜂养蜂是露天工厂,旱涝不保收,受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因此,养蜂为了多采蜜就要在花期到来之前培育适龄采集蜜蜂,使采集蜂的出现正好和流蜜期相吻合。要避免花开蜂不强,蜂强花已过。所以说"收多收少在于蜂"。养蜂不用种,只要勤做桶,有桶就有蜂陕西境内有大量的野生中蜂存在,每年在分蜂季节都是收捕野生中蜂的最好时期,此时不仅蜂群活动  相似文献   

16.
徐涤生 《中国蜂业》2006,57(1):42-42
《中国养蜂》2005年第8期刊登了黑龙江密山市胡光明老师傅写的《我对中草药防治蜂病的看法和体会》一文,文章说:“中草药防治蜂病普遍效果要比合成抗生素好,从此蜂场也没有因病害而遭受损失,蜜蜂健康,生产力提高,每年单产都远远超过附近蜂场。”这真是为蜂友们排忧解难。  相似文献   

17.
<正>胡承箕先生是湖北省鄂城县人。是该县第一位倡导新法饲养意蜂的人士。1932年创建自己的蜂场,命名为"立达蜂场",建场之初,购买意蜂4群进行饲养,经过几年连续的繁殖,蜂群发展近百群,场景非常壮观。蜂场每年采收蜂蜜几千斤,自然分蜂10~20群。胡先生将这些新分的蜂群全部以低廉的价格出售给开始学习养蜂的同志。这一举动对当地推广养蜂有  相似文献   

18.
意大利是名贵蜂种“金黄色蜜蜂”(Apis melliferaf,Iigustea)的老家。很久以前,意大利就以优良的育王埸闻名于西欧。这些蜂场每年向国外输出的纯种蜂王数以万种。意大利最好的育王场设在博洛尼亚省内。“皮亚纳兄弟”养蜂公司在意大利算是最大的养蜂公司。1958个公司拥有33个养蜂场,其中一个最大的固定蜂场专门生产蜂王,20个流动蜂场生产蜂蜜,另有12个固定蜂埸生产王浆。  相似文献   

19.
分蜂是蜂群发展的自然规律,也是种族繁衍生息的需要.在外界蜜源丰富的春季,中华蜜蜂(以下简称"中蜂")群势发展到一定规模后会发生自然分蜂,自然分蜂的蜂团往往集结在蜂场周围的高处,蜂群回收有一定的困难,而且分蜂效率低;若分蜂后回收不及时,分蜂群还会发生迁移,造成蜂量损失.因此,规模蜂场一般通过有计划地人工分蜂来扩大种群,并...  相似文献   

20.
去年 5月在拜访离我住地 10多km的何氏、黄氏蜂友时得知 ,他们都没在自己的家乡桂平县麻垌镇却到大新县采荔枝蜜 ,觉得奇怪 :桂平县是我区享有盛名的荔枝产地 ,怎么他们不在家乡采荔枝蜜 ,而把蜂场搬至离家几百里远的大新县呢 ?后来他们才告诉我 :每年荔枝花开时 ,外地成百车的蜜蜂搬到麻垌 ,往往一夜之间便在自己蜂场周围设满了蜂场。为了避免因蜂多花少使蜂场之间伤和气又能多收蜜 ,只好花些钱把蜂运到别人不注意的地方采蜜。当时 ,我很佩服他们的忍让精神 ,也很同情那些远道而来不明详情进场 ,后因蜂太多采不到蜜受到损失的蜂场。事隔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