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比较6种大孔树脂对笃斯越桔花色苷的吸附和解吸效果,筛选适合笃斯越桔分离纯化的树脂类型,并对其吸附性能进行研究,获得适合的树脂及动态吸附和解吸的最佳条件。研究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为越桔花色苷吸附和解吸效果最佳的树脂类型;花色苷粗提物用pH值为3的缓冲液配制、上样流速为1.0 mL/min、上样浓度为1.5 mg/mL、上样体积为400 mL,采用90 mL的60%乙醇溶液以1.0 mL/min的流速进行花色苷解吸,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为纯化栗壳色素,研究D-4020型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栗壳色素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上样液pH值为5、质量浓度为0.20 mg/mL,吸附流速1.0 mL/min,静态吸附180 min,用80%乙醇作为解吸剂,解吸流速为0.5 mL/min,3.0 BV的解吸剂时,栗壳色素即可解吸完全。  相似文献   

3.
试验比较了3种大孔树脂对滑菇多糖的纯化效果,并研究了纯化效果最好的大孔树脂的纯化工艺。试验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对滑菇子实体多糖分离纯化的效果最好,而且AB-8型树脂对滑菇多糖纯化工艺为,吸附时间3h,pH值5.0,样品浓度1.5mg/mL,洗脱剂为70%乙醇溶液,解吸时间4h,洗脱速率2m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纯化效果最好,即:吸附率为86.67%,解吸率为71.38%,纯化的滑菇多糖产品中多糖含量为78.64%,是滑菇多糖粗品的1.3倍。  相似文献   

4.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选择对栀子黄色素吸附效果较佳的大孔吸附树脂,然后通过动态吸附试验考察上样流速、上样浓度、洗脱剂对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栀子黄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LSA-10大孔吸附树脂能高效分离纯化栀子黄色素。分离纯化条件为:上样液体积与树脂质量的比值为5∶1(mL∶g),上样流速为6mL/min,上样浓度为7mg/mL,先用水洗脱杂质和部分的栀子苷,再用浓度为20%乙醇洗脱栀子苷,最后用浓度为80%的乙醇洗脱栀子黄色素。在此条件下,得到色价为337.5,OD值为0.37的栀子黄色素产品。LSA-10大孔吸附树脂适合于高效分离纯化栀子黄色素。  相似文献   

5.
红麸杨果实经纤维素酶处理后,采用体积分数70%乙醇-大孔吸附树脂联用技术对黄颜木素进行提取、纯化,以黄颜木素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酶辅助提取工艺,并从8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对黄颜木素分离纯化最佳的树脂,研究了该树脂对黄颜木素静态、动态吸附与解吸效果。结果表明:酶处理的最佳条件为酶用量120 U/mL,酶解温度55℃,酶解时间60 min,酶解pH值4.5,黄颜木素得率可达1.35%,纯度为14.59%。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筛选出最有效的XDA-8树脂用于黄颜木素的纯化,XDA-8分离纯化黄颜木素动态吸附试验的最佳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14.4 g/L,流速80.384 mL/h,洗脱液乙醇体积分数为60%,洗脱液流速80.384 mL/h,解吸率为91.86%,纯化后黄颜木素纯度达到了68.15%。  相似文献   

6.
对比了10种大孔树脂对白及多酚粗提液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效果,并对优选的LSA-21树脂纯化白及多酚粗提液的工艺进行了探讨,对纯化前后的白及多酚提取液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检测。研究结果表明:室温下,多酚粗提液质量浓度0.4~0.6 g/L,pH值4,上样流速2.0 mL/min为LSA-21树脂吸附白及多酚粗提液的最佳工艺;乙醇体积分数80%,解吸液pH值6,上样流速1.0 mL/min为最佳解吸工艺。以100 mL质量浓度为0.47 g/L粗提液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纯化,白及多酚纯度由4.48%提高到27.61%,纯化效果较好。纯化后的白及多酚清除自由基能力有显著提升,其对DPPH自由基、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半数抑制浓度(IC_(50))分别为7.72、8.65和205.39 mg/L。  相似文献   

7.
朱砂根岩白菜素纯化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D101型和D103型大孔吸附树脂对朱砂根岩白菜素粗提物进行静态纯化比较试验,结果表明:D101型大孔吸附树脂作为上柱树脂对朱砂根岩白菜素粗提物的吸附和洗脱效果均优于D103型,当介质的pH值为6.5,试验温度为20℃,洗脱剂为95%乙醇时,其静态饱和吸附量为113.00±0.44mg/g,静态洗脱率为90.90±0.23g/100 g.在其他条件与静态纯化相同的情况下,当上样液浓度为13.5 mg/mL,吸附流速为1.5 mL/min,并以95%乙醇作为动态洗脱剂时,则动态吸附量为91.24 mg/g,洗脱率为90.1%.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4种大孔吸附树脂吸附率及解吸率的测定,确定最佳型号树脂;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动力学研究,确定大孔树脂吸附法分离竹叶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吸附量大,易于洗脱,纯化分离效果好。获得最佳分离纯化工艺参数为:上柱溶液pH为5.0,以1.0mL/min的吸附流速上样,用4倍床体积的60%乙醇以1.5mL/min洗脱速率洗脱。该工艺生产的竹叶黄酮纯度达到54.16%。  相似文献   

9.
采用70%乙醇提取绵马贯众多酚,并通过吸附实验考察了7种大孔树脂对绵马贯众多酚粗提物吸附率和解吸率的影响,发现HPD100树脂对绵马贯众多酚的纯化效果较好;进一步分析了样品质量浓度、上样速度、解吸乙醇体积分数、洗脱速度及样品pH值对HPD100树脂纯化绵马贯众多酚的影响,得出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样品溶液质量浓度为2.00 g/L,pH值为5,上样速度为1 mL/min,解吸乙醇体积分数为70%及洗脱速度为2 mL/min。该工艺条件下,绵马贯众多酚纯度由纯化前的27.64%提高到纯化后的54.00%(得率为6.46%),纯化效果显著。纯化后绵马贯众多酚抗氧化活性显著增加,对DPPH自由基(DPPH·)及羟基自由基(·OH)的IC50值分别为0.01和0.49 g/L(纯化前为0.05和1.79 g/L),0.04 g/L时对DPPH·的清除率为90.82%,与Vc相当;质量浓度为0.05 g/L时,纯化后绵马贯众多酚对铁离子还原能力为0.47,明显高于纯化前的0.25;且在酸性条件下DPPH·清除能力以及铁离子还原能力更高,在碱性条件下·OH清除能力更高。  相似文献   

10.
以蓝莓果提取液为原料,研究了12种大孔树脂对花色苷的静态吸附与解吸效果,对比了5种对花色苷分离效果较优树脂的静态等温吸附曲线,优化了最优树脂分离纯化蓝莓花色苷的工艺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XDA-7最适用于蓝莓花色苷的分离纯化,最佳吸附工艺是:室温条件下,蓝莓提取液pH值3.0、质量浓度0.94 g/L、流速30 mL/h,最大吸附量15.41 g/L(湿树脂);最佳洗脱工艺是:室温条件下,80%甲醇、pH值3.0、流速60 mL/h、洗脱剂量75 mL,解吸率达92.65%。在该工艺参数下,经XDA-7树脂纯化冷冻干燥所得产品为紫黑色粉末,花色苷纯度由2.20%提高到24.54%,花色苷得率为70.2%,产品色价为121。  相似文献   

11.
AB-8大孔树脂吸附黑枸杞中花青素行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平衡吸附实验、等温吸附实验及柱吸附实验,研究了黑枸杞中花青素在AB-8大孔树脂中的吸附行为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对花青素的吸附可用Elovich动力学模型描述,且吸附符合Freundlich及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Freundlich模型的线性拟合性更好;此外,花青素的等温吸附焓变为正值且绝对值小于40 k J/mol,吉布斯自由能为负值,熵变为正,说明吸附过程为多层物理吸附,吸附可自发进行;由粒子内部扩散模型和Boyd模型可知吸附机理很复杂,主要受粒子扩散的影响;Adams-Bohart模型分析表明,在柱吸附分离纯化花青素过程中,应减小流动相的流量和床层高度,增加花青素质量浓度。  相似文献   

12.
均匀设计法优选大孔树脂纯化七叶莲总皂苷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总皂苷比吸附量和解吸率为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解吸附试验,从9种树脂中筛选出AB-8型大孔吸附树脂;以总皂苷收率和总皂苷纯度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最佳洗脱剂浓度,并利用均匀设计法对大孔树脂富集纯化的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70%乙醇为洗脱剂,以总皂苷收率为指标,优选的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0.976g/L、上样流速2.2mL/min、洗脱剂用量3.0BV(1BV=80mL,下同)、洗脱流速3.6mL/min,其总皂苷收率62.17%,总皂苷纯度41.22%;以总皂苷纯度为指标,优化的工艺参数为:上样质量浓度0.976g/L、上样流速2.8mL/min、洗脱剂用量0.6BV、洗脱流速0.8mL/min,其总皂苷收率41.25%,总皂苷纯度49.79%.  相似文献   

13.
亚临界水提取协同大孔树脂纯化杨树芽总黄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亚临界水提取-大孔树脂纯化联用技术对杨树芽中总黄酮进行提取、纯化,以提取温度、液料比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总黄酮的得率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亚临界水对杨树芽总黄酮的提取工艺;从4种大孔吸附树脂中筛选出对总黄酮有最佳分离纯化效果的一种树脂,研究其对总黄酮静态和动态吸咐以及解吸效果。结果表明,5 MPa下亚临界水提取杨树芽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180℃、提取时间10 min、液料比30∶1(mL∶g),总黄酮的粗品提取得率为11.83%,纯度为13.16%。通过静态吸附试验筛选出最有效的HP-20树脂分离纯化杨树芽总黄酮,通过动态吸附试验确定应用HP-20树脂吸附分离杨树芽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上样质量浓度为4 g/L,流速为60 mL/h,pH值为2~3,此时吸附量为42.69 g/L洗脱剂乙醇的体积分数为90%,解吸率为93.91%,经纯化后总黄酮的纯度为49.28%。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AB-8大孔吸附树脂纯化树莓红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在洗脱液为pH=2的95%乙醇、吸附流速为1.0BV/h、洗脱流速为0.5 BV/h条件下,分离纯化出的色素含量最大,因此为最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5.
红松主产于黑龙江省中北部小兴安岭的珍贵树种。含有大量的酚类化合物,包括萜类、多酚类、生物碱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具有抗辐射、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本研究以小兴安岭的红松树皮为实验原料,采用乙醇溶剂萃取,并用大孔吸附树脂AB-8进行纯化,在此基础上用制备型高效液相法对红松树皮多酚进行二次纯化,分别考察流速、进样量、紫外线波长、洗脱浓度对色谱峰的影响,已确定最佳洗脱条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流速为8mL/min,进样量为一针(0.25mL),紫外线波长为308nm,浓度洗脱为0~10min,0A/100B;10~40min,20A/80B;40~50min,60A/40B;50~60min,65A/35B;60~65min,95A/5B;65~100min,100A/0B。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4种大孔吸附树脂的吸附和解析能力,确定生产最适合的树脂;分析了温度、pH值、洗脱剂浓度对树脂吸附的影响,确定最有利于产业化的工艺参数;通过不同压力、截留分子量比较超滤结果,选择最优化的超滤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树脂中,D101树脂具有最佳的吸附性能;采用D101大孔树脂和6000道尔顿分子量的超滤膜纯化技术对野生蓝莓花青素纯化效果最佳,花青素纯度可达35%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通过静态吸附试验比较7种树脂对常春藤皂苷C的吸附与解吸,筛选出效果最佳树脂,通过动态吸附试验对最佳树脂的上样p H、上样体积、洗脱液浓度、洗脱体积、洗脱流速进行优化。结果表明:HPD-100树脂对常春藤皂苷C的吸附与解吸性能最好,HPD-100树脂对常春藤皂苷C纯化的最佳条件为:上样体积为6BV,洗脱液乙醇浓度为80%,洗脱体积为7 BV,洗脱流速为1 BV/h。  相似文献   

18.
为了筛选最优大孔树脂,研究了大孔树脂分离纯化紫穗槐叶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总纯化率为指标,在静态吸附解吸下,筛选最佳大孔树脂和溶解黄酮粗提物的乙醇浓度;在动态吸附解吸下,以单因素为基础,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 ,研究上样质量浓度、上样流速、上样量、上样p H值、洗脱乙醇体积分数、洗脱流速对总纯化率的影响,并找到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用10%乙醇溶解黄酮粗提物,大孔树脂D101分离纯化样品液,最佳工艺为上样质量浓度1.5 mg/m L、上样流速3 m L/min、上样量100 m L、上样p H值4、洗脱乙醇体积分数70%、洗脱流速3 m L/min,在此工艺条件下,能科学合理地分离纯化类黄酮,所得类黄酮含量为56.2%,较纯化前18.9%提高了2.9倍。  相似文献   

19.
金海英 《沙棘》2005,18(2):29-31
研究了沙棘籽渣中低聚原花青素提取和精制工艺。采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沙棘籽渣中低聚原花青素提取的最佳条件:70%的乙醇溶液为提取剂,提取温度45℃,提取次数2次(60min/次),料液比1:8(w/v);采用大孔吸附树脂精制低聚原花青素,实验结果表明*型树脂对沙棘籽渣中低聚原花青素有良好的精制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超声波和微波协同提取桑叶总多酚,Folin-Ciocalte法分析不同品种桑叶的总多酚含量,运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并考察不同种类大孔树脂对桑叶总多酚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18个品种桑叶中大墨斗的总多酚质量分数最高,达到2.072%;灃24×苗33总多酚质量分数最低,仅为1.035%。湖桑87桑叶总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1 g桑叶粉末,液料比20∶1(mL∶g),提取时间93 s,微波功率326 W,超声波功率304 W,粗提物得率为14.7%,纯度为10.87%。筛选得到的较适合桑叶总多酚纯化的H103树脂的吸附量为15.57 mg/g,解吸率为88.67%,且较短时间内达到吸附平衡与解吸平衡。上样时吸附柱体积40 mL,上样量15 g粗提物,桑叶总多酚的最佳质量浓度为3 g/L,此时最佳洗脱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洗脱流速2 mL/min、洗脱体积80 mL,此条件下,桑叶总多酚纯度由10.87%提高到65.45%,纯化过程中桑叶总多酚得率为8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