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林业生产的发展,对于华北落叶松苗木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而合理追肥和育苗地的选择是提高苗木质量的技术关键。近年来,我们在神池县进行了华北落叶松苗木追肥试验,取得初步效果,现初报如下。一、试验地条件为了使试验点有较大代表性,我们选择两个点进行试验。一是义井林场大赵庄作业区,代表海拔1400米以上,土壤较贫瘠,年均气温5℃以下的地区。另一是南坡底县苗圃,代表1400米以下,年均气温5℃以上,土壤较肥沃地区。两地土壤均为黄绵土类。二、试验方法1、选择1年生华北落叶松育苗地,苗木生长较整齐,苗木密度为平均16—18万株  相似文献   

2.
油松硬枝扦插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们于1979年开展了油松硬枝扦插育苗的研究,已取得初步成效、现介绍于下: 一、试验地概况该试验在陕西的南五台试验站进行。此处海拔高639米;年平均气温13.2℃,绝对最高温43.4℃,绝对最低-17.1℃,相对湿度73%;年雨量687.4毫米,无霜期210天。土壤为深厚肥沃的褐土,pH7左右。排、灌条件较  相似文献   

3.
油松是我省的主要造林树种之一。全省共有油松人工林800余万亩,居人工林之首,且半数以上郁闭成林,为经营好这部分森林提供科学依据,我们结合油松人工林定量间伐试验,于1984年着手研究了油松人工林地上部分(干、枝、叶)的形态结构及生物量的变化规律,以评定林分的生产力,挖掘生产潜力,制定合理经营措施,促进林木生长。一、试验地概况本试验地选设在素称“油松之乡”的太岳山林区龙泉林场月则沟。东经约为112°30′,北纬36°54′,海拔1400米左右,无霜期12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8.6℃,7月份平均气温21.8℃,1月份平均气温-7.0℃,年降水量660毫米;土壤为沙壤土,土层厚度0.3—0.5米,PH∶8;植被主要为蒿类、羊胡草、醋柳、绣线菊、山刺梅等。坡向:北  相似文献   

4.
武川县地处大青山北麓,地理位置北纬40°47′-41°23′,东经110°30′-111°32′,海拔一般在1700m左右。年平均气温2.4℃,≥10℃的有效积温2000℃,年平均降雨量343m,年蒸发量2178.9mm。在这样气候条件下,发展大棚容器育苗不但可以提高苗木的质量,而且大大缩短了苗木的出圃时间,提高造林成活率。下面就油松大棚容器育苗技术作如下浅述。  相似文献   

5.
<正> 杂草对苗木生产威胁很大,严重影响苗木的质和量,除草是苗圃育苗工作中的一项繁重劳动。近年来,我们针对常绿苗木移床定植后育苗地雨季杂草泛滥的难题,进行了化学药剂除草试验。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蓟县国营苗圃小屯基地和店子基地,年均气温11.4℃,年降雨量500~700mm左右(6~8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77%),日照  相似文献   

6.
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对海拔梯度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为崖柏回归区域选择及引种栽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重庆市雪宝山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区域海拔178(白鹤),1 360(营盘)和2 250 m(车场坝)处布设试验地。采用1.5年生崖柏实生容器苗作为供试苗木。在各试验地架设1台气温和土温自动监测仪,并逐月调查苗木存活率、苗高和地径。苗木生长结束后,随机抽取部分植株,测定表型生长性状及地上和地下部分鲜、干质量;同时,采集土样,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在此基础上,对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与环境因子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在研究区域内,海拔每升高100 m,空气和土壤年均温分别下降0.6和0.5℃,≥10℃年积温分别减少205.3和171.7℃;随海拔升高,土壤密度、p H值、速效磷含量降低,其他土壤指标(毛管孔隙度、总孔隙度、毛管持水量、田间持水量、最大持水量、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氮含量和速效钾含量)增加;中海拔(营盘试验地)苗木存活率最高(100%),低海拔(白鹤试验地)次之(94%),高海拔(车场坝试验地)最低(36%);苗木出现死亡的时间为3—4月,高海拔试验地苗木死亡高峰期为5—8月,低海拔试验地为7—9月份;除最长一级侧枝长和一级侧根数表现为中海拔低海拔高海拔外,其他表型生长指标和苗木鲜、干质量均表现为低海拔中海拔高海拔,且不同试验地间差异显著(P0.05);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受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关联度较大的是空气和土壤温度,其次是土壤p H值,再次为土壤密度,其他土壤理化指标的关联度较小。【结论】海拔梯度造成的温度、水分和土壤肥力异质性对回归崖柏苗木的存活和生长有极大影响;过低的气温和土温以及土壤长期积水对高海拔区域回归崖柏苗木的存活和生长起到了制约作用;中、低海拔的环境条件可以满足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的基本需求;崖柏回归不宜在海拔2 200 m左右的高海拔区域进行,中、低海拔区域可以作为崖柏回归的首选区域。  相似文献   

7.
在朝阳地区北部淡栗钙土上,油松育苗幼龄时针叶色泽不正,心叶发黄,光合作用减弱,苗木生长纤细。部分幼苗到7月中旬光照时间长,气温高时,便由黄变白逐渐枯死。在群众育苗中损失较多,我们为提高苗木质量,给造林提供优质壮苗。于1978年在油松苗木上,低浓度根外喷施硫酸亚铁  相似文献   

8.
杨树苗木规格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树造林能否速生丰产,与苗木的规格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在1983—1988年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取得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设在沂水县武家洼乡小庄子村。土壤为沂河冲积形成的沙壤土,活土层深60厘米。PH值(?).0。年平均气温11.6—12.6℃,绝对最高温度39.1℃,最低温度-12.2℃。年平均降水量750—850毫米,雨量多集中在7月和8  相似文献   

9.
油松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 ( Pinus tabulae formis Carr.)自然分布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内蒙、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及四川等省(区 ) ,为我国特有树种。其材质较硬、纹理通直、结构较细密 ,可供建筑、家具及木纤维工业等用材。1 引种试验地自然概况油松的引种驯化在伊春小兴安岭植物园进行 ,其地理位置为 1 2 8°54′E,4 7°4 3′N,海拔 2 6 7.935m。属寒温带大陆性森林气候 ,冬季寒冷多雪 ,夏季凉爽多雨。年平均气温 0 .5~ 1 .0℃ ,1月份平均气温 - 2 1℃ ,极端最低气温 - 44℃ ,7月平均最高气温 1 9℃ ,极端最高气温 35℃。年降水量 735mm,…  相似文献   

10.
<正> 在干旱地区用裸根苗进行造林时,除土壤水分影响造林成活率外,苗木生活力也是重要因素。提高苗木生活力的方法很多,如苗木包装、苗根沾水、低温起苗等。用氮、磷、钾等配成的化学肥料处理苗木,也可提高造林成活率。据我们近几年研究表明,用有机酸处理油松苗木,也是提高其造林成活率的方法之一。一、试验地概况和研究方法(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北京西郊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实习林场的寨尔峪作业区。土壤为山地褐土,  相似文献   

11.
桉树是桉属树种的统称。其种类繁多,生长速度和抗风力差异很大,本试验的目的是选择生长快、抗风力强,适合在我市栽植的优良桉树树种。一、试验地的概况试验地设在三亚市林科所,坡向东南,地势平坦,海拔高25-30m,年平均气温25.5℃、最高气温35.7℃、日均温≥15℃的年积温为10,000℃左右、全年日照约有2,586h、太阳  相似文献   

12.
<正> 多年来,围场山区油松植苗造林,多采用两年生苗木,因此油松育苗要在苗圃培育两年,第三年春天起苗栽植。围场气侯寒冷,生长期短(平均120天),年降雨量平均500mm左右,而且多集中在夏天,因此,给油松育苗造成二次突长,苗木多头,木质化不好,严重地影响苗木质量,影响造林成活率。据几个国营林场调查,每年因多头、木质化不好而造成油松废苗率达15—20%,秋天雨水多的年份,废苗率高达3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方园林绿化事业的不断发展,花楸(Sorbus pohuathanensisi Hedl)在园林中的美化绿化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对此我们利用塑料大棚进行了苗木培育试验。试验证明大棚温室效应对花楸育苗效果明显。1 试验地位置试验地设在牡丹江市郊区青梅试验站,该站位于东经129°42',北纬44°40',年平均气温3.7℃,年降雨量为460mm左右,生长期约130天。大棚为钢架结构,面积500m2(62.5m×8m)。2 试验内容和方法2.1 试验内容 利用塑料大棚的温室效应、光周期等技术,培育花楸容器苗和常规苗。  相似文献   

14.
1985年我们进行了油松育苗不同量的施底肥观察其对苗木生长影响。 一、试验地概况:试验地位于巫溪县天星乡娇顶,海拔1500米,栎类杂树林,山地黄壤,富含有机质,阳坡、坡度6度,PH值6.5。1984年秋砍除植被炼山,全垦筑台整地,每带宽80厘米。每亩用0.5斤对硫磷,进行土壤消毒。  相似文献   

15.
采用福美双涂层处理飞播油松种子进行驱鸟试验,效果显著。飞播试验地当年有苗数提高1.48倍,3年后苗木保存数提高6.62倍。福美双对鸟类有良好的驱避作用,能达到保护飞播种子减轻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正> 湖南洞庭湖区夏季炎热多风,杉木苗床要搭荫棚,为了免掉搭棚麻烦,我们于1990~1992年进行了杉木、杨树混床育苗试验,降低了育苗成本,提高了苗木产量和质量,效果很好。1 试验地条件试验地在本省华容县洪山头镇江山村,位于东经112°18′,北纬29°48′,年均气温  相似文献   

17.
健杨苗失水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木本身的水分状况,是影响造林成活率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解苗木失水与造林成活率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提高造林成活率的途径,我们于1984年在沂水县龙山苗圃做了本项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系山间平原,壤土,PH值7,年平均气温11·6—12·6℃,初霜期10月下旬,终霜期4月上旬,平均无霜期206天。平均年降水量750—850毫米,7、8两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年平均蒸发量1893.3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420.6小时。  相似文献   

18.
油松是我省北部黄土高原区营造水土保持林的主要针叶树种之一。1978年,我们进行了油松塑料薄膜中棚营养土袋育苗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法育苗,种子萌发出土快,幼茎生长量大,根系发育完整,侧根粗壮,产苗量高,一年生苗木质量达到造林要求。试验证明,塑料薄膜营养袋育苗,是黄土高原地区多快好省的育苗方法之一.一、试验布设试验地设在我校教学实验农场苗圃,土壤属黄土母质发育的红油土,重粘质地,  相似文献   

19.
香椿材质优良,嫩叶可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用材树种。目前群众多用根蘖苗繁殖,为了探索香椿插根育苗实用技术方法,加速香椿的发展,我们于1986~1989年进行了香椿插根育苗有关试验,初步摸索出香椿插根苗的一些生根规律,简结如下。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设在平顺县城关镇刘家村,位于沟底,面积约200m~2,原为旱地农田,地势平坦,向阳。海拔1300m 左右,土壤为石灰性褐土。据县气象站(距试验地5km)资料,年平均气温9.2℃,绝对最高气温36.1℃,  相似文献   

20.
一、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科左中旗东苏林场正南,土壤为沙壤土,土层厚度100cm,有机质含量为0.7%左右,地下水位4-5米,大陆性季风气候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年均降水量350mm,多集中有7、8月份,年际变化很大,年蒸发量2000mm左右,无霜期140天,年均气温5.4℃-6.4℃,风沙危害比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