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胡子有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12):2500-2505
[目的]分析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发育过程中品质的变化规律,为科学制定其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肥水管理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从金都1号火龙果开花后第5d至果实成熟期间,每隔7d定期测定其果实的纵径和横径、果形指数、单果重、果皮和果肉鲜重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肉水含量等品质指标,由此绘制增长曲线图,分析果实品质变化规律.[结果]金都1号火龙果果实的纵、横径和单果鲜重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均呈快—慢—快的变化趋势,基本符合果实生长双S形曲线;在种子完全发育后,单果鲜重增加迅速,果皮鲜重呈抛物线变化趋势,果肉鲜重呈平稳—加快的上升变化曲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果实生长发育呈平稳—加快的上升变化曲线,其增长高峰出现在花后25~30 d,果肉发育过程中水分需求较大期出现在果实生长中后期(花后10~15和20~25 d).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果重与果皮鲜重、果肉鲜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果肉水含量等主要品质指标呈线性正相关,其中,单果重与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关显著(P<0.05),且果肉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随单果重增加而增加.[结论]金都1号火龙果实发育中后期(花后20~30 d)是果实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期保证有足够的肥水供应,可为获得最佳品质和最高产量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金秋梨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生长速率、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食部分和含水量的测定,系统分析了它们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果实生长速率有三个高峰:一个在花后40d,一个在花后82d,一个在花后131d;还原糖与非还原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在花后110d前基本一致,但在花后110d后恰好相反,还原糖含量下降,非还原糖含量上升;有机酸含量在花后124d前逐渐升高,花后124d以后逐渐降低;维生素C含量呈V形的变化曲线,花后96d前逐渐降低,以后逐渐升高;可溶性固形物、可食部分和含水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呈缓慢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3.
粉红女士苹果果实主要形态与理化指标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晚熟苹果品种"粉红女士"开花后40 d至成熟前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果实大小、单果重、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含酸量等指标变化进行了动态测定。结果表明,粉红女士苹果在生长前期果实大小增长较快,花后40~50 d和70~100 d为两个快速增长期,生长后期(花后100 d以后)增长较慢,果形指数呈现前期下降、后期增长的趋势;单果重的增长表现"双S型"变化特征,即在花后70~110 d和130~140 d果重有两个快速增长时期。随着果实发育,果实硬度逐渐降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其中花后40~70 d和130~170 d增加较快;果实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其中花后40~70 d和180~200 d下降较快。  相似文献   

4.
为制定猕猴桃新品种瑞玉的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提供科学依据,以瑞玉猕猴桃为试验材料,于花后28d开始每隔14d持续测量田间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干物质等指标,探明从花后至成熟整个过程中果实形态、生长和发育等特性,以及果实干物质积累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瑞玉’猕猴桃果实发育的动态曲线。结果表明:瑞玉猕猴桃在花后28~152d的发育过程中,果实单果重、横纵径、干物质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前68d增长较快,平均单果重可增长至55.6g,完成整个果实77.3%的单果重生长量;152d后单果重、横纵径的生长基本停止,其曲线与横轴基本保持平行;152~180d干物质含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很快,硬度迅速下降。瑞玉猕猴桃在花后144d左右进入采收期,其可溶性固形物为7%,硬度在7.3~7.4kgf,干物质含量为20.81%,适宜采收,且其采收期不宜超过152d。  相似文献   

5.
【目的】选育适合酿酒的荔枝实生单株,为荔枝酿酒品种的培育提供材料。【方法】以广州荔枝资源圃已开花结果的荔枝实生树为材料,通过对实生单株果实单果重、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成熟过程营养成分变化及酿造酒品质分析等,筛选优良的酿酒新品种,并对初选的优良单株进行植物学特征观察。【结果】“皇醉”荔枝果实平均单果重22.0 g,出肉率79.7%,出汁率70.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0%以上,100 g果肉中含酸0.50 g、总糖13.82 g,pH 3.90,其酿造的酒风味浓郁、纯净、有荔枝香气、口感协调无涩味;“妃醉”荔枝果实平均单果重21.6 g,出肉率74.1%,出汁率63.0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8.4%以上,100 g果肉中含酸0.30 g、总糖15.52 g,pH 3.87,其酿造的酒风味浓郁、有荔枝香气、口感有轻微涩味。【结论】“皇醉”和“妃醉”荔枝果肉原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酸度高,属于高糖高酸品种类型,非常适合酿酒,初步选定为适合酿酒的优良实生荔枝单株。  相似文献   

6.
[目的]选育适合酿酒的荔枝实生单株,为荔枝酿酒品种的培育提供材料.[方法]以广州荔枝资源圃已开花结果的荔枝实生树为材料,通过对实生单株果实单果重、出汁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pH、成熟过程营养成分变化及酿造酒品质分析等,筛选优良的酿酒新品种,并对初选的优良单株进行植物学特征观察.[结果]“皇醉”荔枝果实平均单果重22.0 g,出肉率79.7%,出汁率70.07%,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9.0%以上,100 g果肉中含酸0.50 g、总糖13.82 g,pH3.90,其酿造的酒风味浓郁、纯净、有荔枝香气、口感协调无涩味;“妃醉”荔枝果实平均单果重21.6 g,出肉率74.1%,出汁率63.03%,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8.4%以上,100 g果肉中含酸0.30 g、总糖15.52 g,pH 3.87,其酿造的酒风味浓郁、有荔枝香气、口感有轻微涩味.[结论]“皇醉”和“妃醉”荔枝果肉原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酸度高,属于高糖高酸品种类型,非常适合酿酒,初步选定为适合酿酒的优良实生荔枝单株.  相似文献   

7.
为猕猴桃新品种瑞玉优质丰产栽培技术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瑞玉猕猴桃为试验材料,于花后28d开始每隔14d持续测量田间果实横纵径、单果重、干物质等指标,探明从花后至成熟过程中果实形态、生长和发育等特性,以及果实干物质积累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规律,建立瑞玉猕猴桃果实发育的动态曲线。结果表明:瑞玉猕猴桃在花后28~152d的发育过程中,果实单果重、横纵径、干物质含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前68d增长较快,平均单果重可增长至55.6g,完成果实77.3%的单果重生长量;152d后单果重、横纵径的生长基本停止;152~180d干物质含量呈缓慢增长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很快,硬度迅速下降。瑞玉猕猴桃的最佳采收期在花后144~152d,此期间其可溶性固形物为7%,硬度为7.3~7.4kgf,干物质含量为20.81%,适宜采收且有利于后期贮藏。采收期不宜晚于花后152d。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温克葡萄的果实品质和产量,改进其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栽培管理水平,于开花后第7天开始至果实完全成熟期间每隔7d对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观察与测定。结果表明:温克葡萄果实单果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均呈明显的双"S"曲线,即果实单果重在开花后7~35d和105~119d分别有1个快速增长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开花后14~28d和63~119d分别有1个增长高峰。建议生产上在开花后7~35d和开花后105~119d时加强肥水管理。  相似文献   

9.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RNA-seq转录组测序等方法研究了‘金湘玉’黄桃(Prunus persica’Jinxiangyu’)果实不同发育时期(花后20~90 d)可溶性糖组分及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变化,筛选出调控果实可溶性糖与类黄酮化合物形成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花后60~85 d为‘金湘玉’果实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果实中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果糖、蔗糖含量在此期间明显上升;成熟果实糖含量以果糖和蔗糖为主;山奈素苷在果实中的含量较低,槲皮素苷含量在幼果期含量较高,随果实成熟含量降低;在果实中不含有花色苷化合物;参与类黄酮代谢的相关基因(ANS、DFR、F3H、FLS、4CL1等)在果肉中表达量较低;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共鉴定到181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5条糖代谢途径,其中SDH基因表达水平较高且随着果实成熟而持续上调,主要促进果实发育后期果糖含量的积累;SPS1、SS与SS1基因表达水平随着果实成熟而持续上调,对蔗糖调控起着关键作用;SUS3、INVA基因在果实发育前期表达水平较高,主要促进蔗糖的降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百香果冬季果实的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规律,为果实营养调控及采摘时机选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金都百香3号为材料,观察、测定其冬季果实发育过程中的纵径、横径、单果质量、果皮质量和果皮厚度、可溶固形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还原糖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等指标,研究果实品质相关指标的变化规律和品质形成关键时期;分析果实品质动态变化的相关性,评价冬季果实品质。【结果】金都百香3号冬季果实的果汁形成始于花后45 d,果汁变色始于花后50 d,果皮变色始于花后90 d,果实完全成熟自然脱落于花后130 d。果实纵径、横径、可食率和果汁率均呈先缓慢增长,然后迅速增长,最后逐渐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分别于花后25、30、110和110 d接近最大值并趋于稳定;单果质量在花后95 d达最大值;果皮的质量和厚度均在花后35 d开始下降,花后110 d后趋于稳定;可溶固形物含量与固酸比总体呈上升趋势,且果实完全成熟时达最大值;可滴定酸、还原糖及维生素C含量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分别于花后80、120和110 d达最大值;金都百香3号冬季果实发育过程中可滴定酸的动态变化与还原糖、可溶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呈负相...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桃品质并确定最佳采收期,以‘久保’为供试材料,分析果实的单果重、果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变化规律,并利用多元回归法建立果实品质与关键气象因子的综合模型。结果表明:桃果实单果重和果径生长发育动态呈现“慢—快—慢”阶段性特征,且均符合Logister曲线,单果重增长极大值出现在花后91 d,纵径增长极大值出现在花后66 d,横径增长极大值出现时间比纵径推迟5 d;随着果实的成熟,硬度逐渐下降,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上升趋势,上升幅度逐渐加快,可滴定酸含量先小范围波动后迅速下降。结合回归分析结果可判定,果实品质主要受≥18℃积温、≥24℃积温、日均气温和累计日照时数的共同影响。在≥18℃积温≥1170.21℃、≥24℃积温≥769.23℃、日均气温≥27.00℃、累计日照时数≥318.89 h条件下,果实品质达到最佳成熟度。  相似文献   

12.
辣椒果实成熟过程中品质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以辣椒(Capsicum annuum var.Longrum)为材料,系统研究其果实商品性状、营养品质及风味物质的形成与变化,分析各品质因子间的相互关系,提出辣椒果实的最佳采收期,并对辣椒研究过程中取样的方法及果实成熟度的确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应用植物生长分析技术对春大豆早、中、迟熟类型的研究表明,生育期的差异主要在初花后的生殖生长期。在现蕾至现蕾后10天内,株高和叶面积指数(LAI)增加最快。早、中和迟熟品种的LAI分别在现蕾后20和30天达到最大,比叶面积(SLA)和叶重比(LWR)随着生育进程而逐渐下降,SLA处理间无多大变化,而LWR早熟春大豆下降快,至生育后期已降至较低。早、中熟春大豆叶片的相对生长速度(RGR)至现蕾后30天即为较小或为负值,而迟熟类型则在现蕾后50天才出现负值。产量以中、迟熟类型显著较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桃果实生长发育规律,为栽培措施的制定和最佳采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艳红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果实发育过程中果实大小、可溶性糖、可滴定酸、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丙二醛含量等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艳红桃果实单果重与纵横径生长趋势基本一致,果实在盛花后25~55d生长速度缓慢,55d至成熟期间生长迅速,生长趋势表现为明显的双"S"形曲线;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整体表现为下降趋势,抗坏血酸的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而后又上升的趋势;其间,细胞膜脂发生过氧化,表现为丙二醛含量不断上升,且后期升高较快,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则基本保持快速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去袋对套袋长富2苹果果实发育的影响并为合理确定去袋时间提供理论依据,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测定了套袋的长富2苹果去外袋后,果实及种子内源激素的变化,分析了果实去袋后果实横径迅速膨大的原因。结果表明,套袋的长富2苹果去袋后5~10 d,果实横径迅速膨大。与未套袋果相比,套袋果去袋后,果肉的生长素、玉米素、赤霉素含量迅速升高,脱落酸变化不大;种子的生长素含量迅速升高,其他3种内源激素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金光杏梅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金光杏梅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呈“慢—快—慢—快—慢”的“3S”形曲线,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即幼果缓慢生长期,果实第1次迅速生长期,果实第2次缓慢生长期,果实第2次迅速生长期和果实熟前缓慢生长期。果实第2次缓慢生长期与果实硬核期相吻合,果实第1、2次迅速生长期是果实增长的两个关键时期。果实纵、横、侧径、果肉厚度与果实鲜重、体积变化曲线极为相似,果实纵、横、侧径、果肉厚度与果实鲜重、体积均极显著相关,说明它们是同步增长的。果核的生长发育动态呈“快—慢—停”的近“厂”形曲线,谢花后31d前是迅速生长期;31d后进入缓慢生长期并开始硬化、变色;至59d达到固有大小和颜色,硬化结束;59d后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7.
研究结果表明,金光杏梅果实生长发育动态呈“慢-快-慢-快-慢”的“3S”型曲线.整个发育过程可分为5个时期:幼果缓慢生长期、果实第一次迅速生长期、果实第二次缓慢生长期、果实第二次迅速生长期和果实熟前缓慢生长期。果实第二次缓慢生长期与果实硬核期相吻合,果实第一次迅速生长期和第二次迅速生长期是果实增长的两个关键时期。果实纵、横、侧径和果肉厚度与果实鲜重和体积变化曲线极为相似,经相关分析,果实纵、横、侧径和果肉厚度与果实鲜重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421**、0.9442**、0.9413**和0.9843**,与果实体积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391**、0.9462**、0.9373**和0.9824**,均呈极显著相关,说明它们是同步增长的。果核的生长发育动态呈“快-慢-停”的近“厂”型曲线,谢花后31d以前是迅速生长期;31d后进入缓慢生长期并开始硬化、变色:至59d达到固有大小和颜色,硬化结束,59d后停止生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新疆南疆日光温室内夏黑葡萄第一熟和第二熟两个时期温度变化规律,分析两茬果的果实产量和品质差异性。【结果】夏黑葡萄整个生育期内,第二熟温室内温度整体上要高于第一熟,而且第二熟整个生育期内温度日均值在10℃以上;第一熟与第二熟温室内温度日变化趋势基本相似,第一熟在果实快速膨大期之前温室内温度日变化幅度大,而第二熟在果实快速膨大期之后温室内温度日变化幅度较大;昼夜温差值在开花期和果实转色期差值最明显,在开花期,第一熟温室内昼夜温差均值比第二熟昼夜温差均值高58.1%。在果实转色期,第二熟温室内昼夜温差均值相较于第一熟昼夜温差均值高46.3%;第一熟果实单粒重、单穗重、单产均高于第二熟,但商品果率较第二熟低5个百分点。【结论】温室内日均温变化和昼夜温差变化存在较大差异,但各生育期温室内温度日变化均呈‘单峰’变化趋势。第二熟时温室内温度对果实生长和品质形成的适宜性要好于第一熟,商品果率高。但受树体营养、光照等其它因素的影响,第一熟果在产量上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金柑果实生长发育的数学模型,以确定适合金柑生长的栽培措施。[方法]以融安金柑为试材,通过测定金柑果实生长发育期间果实纵径、横径、发育天数等指标,建立融安金柑果实的生长模型,明确其相互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花后30 d内,金柑果实的纵、横径存在1个迅速生长期,期间果实纵径发育速度明显快于横径;花后30 d后,果实发育进入缓慢生长期,果实横径发育速度略快于纵径;花后100~110 d,果实大小有1个增长小高峰。果实横径(y)与发育天数(x)之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y=0.000 057x2-0.007 971x+0.611 333,R2=0.995 0;果实纵径(y)与发育天数(x)之间的生长模型方程为y=0.000 097x2-0.013 264x+0.855 225,R2=0.990 2。[结论]金柑果实横径、纵径与发育天数之间存在明显的多项式回归关系,且其生长进程数学模型同为二次方程。  相似文献   

20.
Fruit firmness is an important quality trait of apple fruit texture, and the pre-harvest ripening period is the key period for the formation of apple fruit texture. Expansin is a cell wall loosing protein family that has four subfamilies: α-expansin (EXPA), β-expansin (EXPB), expansin-like A (EXLA), and expansin-like B (EXLB). In this study, we investigated the key period of pre-harvest texture formation in ‘Golden Delicious’ apples based on fruit longitudinal diameter, transverse diameter, firmness, tissue structure, respiration intensity, ethylene release rate, and expansin activity. Within the 10 days before harvest, the fruit was found to reach maturit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revealed that most of the expansins were expressed at the ripening stage before harvest. The biological function of the EXLB subfamily gene, MdEXLB1, was further identified, and its subcellular localization on the cell wall was confirmed by transient transformation experiments. Compared with the wild type (WT), the transgenic tomato lines overexpressing MdEXLB1 had lower plant height, earlier fruiting period, fewer days for fruit ripening, higher fruit maturity, lower fruit firmness, higher fruit expansin activity, more discrete flesh cell structure, and accelerated fruit ripening process. Overall, this is the first study to propose that the apple EXLB subfamily gene, MdEXLB1, has biological functions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fruit ripening and softe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