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本地区目前花椰菜氮肥用量偏高的现状,开发、推广自行复配加工的35%专用配方肥(N∶P∶K=18∶10∶7),以减少氮肥用量,并对667 m2花椰菜施28.1 kg、24.6 kg、22.3 kg和36.5 kg(CK)4种剂量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35%花椰菜专用配方肥,在纯N 22.3~28.1 kg/667 m2情况下(较对照减少23.01%~38.90%),产量、出口商品率、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增加10.96%~17.39%、8.3%~11.1%和207.16~285.94元(人民币)/667 m2。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氮化肥用量宜控制在24~28 kg/667 m2。  相似文献   

2.
肥料利用率和每生产100 kg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是确定油菜作物施肥量的重要参数,而此参数只能通过田间试验获得。通过该试验实施可知:配方施肥全肥区每生产100kg油菜籽吸收纯N、P2O5、K2O分别是5.3 kg、2.8 kg、5.85 kg;常规施肥全肥区每生产100 kg油菜籽吸收纯N、P2O5、K2O分别是5.0 kg、2.67 kg、5.56 kg;配方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是48.1%、19.7%、38.1%;常规施肥氮、磷、钾肥料利用率分别是44%、17.5%、38.5%;测土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肥料利用率提高5.9%。  相似文献   

3.
鲁中地区冬小麦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分析小麦对氮(N)、磷(P)、钾(K)肥的利用状况,实施了常规施肥、配方施肥条件下小麦N、P、K肥利用率试验,从而更好地指导施肥结构的优化,减少施肥过量、施肥不合理现象,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增产增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试验结果发现,较常规施肥,配方施肥能够提升小麦养分吸收量与产量;同时配方施肥N、P、K肥的利用率分别达36.2%、30.5%与31.3%,同常规施肥相比,配方施肥可提高4.8%、16.3%与13.4%。  相似文献   

4.
硅肥对甘蔗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温室条件下,以每桶施用26g N+1.76g P+20g K为对照,进行6个不同硅肥施用水平处理(20,40,60,80,120和150 g/桶)桶栽试验,探讨硅肥对新台22号甘蔗产量构成因素、光合特性、N、P、K和Si的影响。结果表明,大部分硅肥(硅酸钙)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甘蔗叶片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及气孔导度;不同硅肥处理之间的甘蔗叶片P含量差异不大,部分处理的P含量略有增加;施用硅肥可显著降低叶片N、K含量,但随着硅肥施用量的增加,叶片Si含量逐渐提高。硅肥处理较对照显著提高每桶甘蔗干物质含量(26%~70%)和甘蔗产量(30%~60%)。此外,在收获期,硅肥处理的甘蔗植株硅含量可达2.64%。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大棚条件下进行甘蔗硅肥施用量研究,阐明硅肥对甘蔗生长、营养以及土壤特性等的影响。【方法】以新台糖22号为试验材料,以每桶26 g N+1.76 g P+20 g K为对照,设置T1~T6 (20、40、60、80、120 and 150 g/桶)6个不同硅肥用量,研究不同施硅水平对甘蔗的影响。【结果】硅肥处理的甘蔗+1叶N、P、Ca、Mg、Si含量较对照有一定提高,其中120 g/桶处理的甘蔗+1叶含硅量比对照增加92%。不同施硅水平对甘蔗土壤理化性状具有显著影响,SOM和有效P较对照显著降低,120 g/桶处理的有效Si含量较对照增加137%,150 g/桶处理的交换性Ca和Mg分别较对照增加117.9%和86.0%,pH均有一定提高。硅肥处理对甘蔗株高和产量增加有显著影响,对甘蔗干物质和产糖量的提高也有促进作用,但不显著。【结论】硅肥对甘蔗生产以及土壤理化性状具有一定正效应,可结合常规施肥进一步推广从而提高甘蔗生产。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不同控释肥在机插早稻"中组143"上的应用效果,特进行本试验。结果表明,在水稻生产上,以施用沃夫特控释肥(N∶P∶K=25∶10∶14)和茂施控释肥(N∶P∶K=22∶8∶12)的效果较好,水稻主要表现为穗大粒重,产量高(比常规施肥分别高11.2%和8.0%),效益升(比常规施肥每667 m~2分别增加134.31元和108.42元),肥料使用量下降(比常规施肥氮磷钾纯量总用量分别减少4.3%和15.5%);但水稻施用智膜星控释肥(N∶P∶K=24∶11∶13)的产量较常规施肥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硅肥在番茄生产和更广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金棚一号”番茄为材料,采用完全随机试验,研究施用有机硅肥对番茄产量、果实品质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施用含硅肥料(N-P2O5-K2O 20-10-20)可以显著提高番茄产量,较对照增产16.16%,较施用史丹利复合肥(N-P2O5-K2O 20-10-20)处理增产5.45%;施用含硅肥料对番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VC含量和糖酸比均无显著影响;施用含硅肥料可以显著提高番茄的肥料利用率,尤其是磷的利用效率.[结论]施用硅肥对番茄生产是有益的,能够显著提高番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为比较不同模拟水溶肥不同处理替代烟草专用追肥在烤烟生产上的应用效果,通过田间试验措施,比较各处理模拟水溶肥与常规施肥的干物质积累、内在化学成分、评吸质量及经济效益等效果。结果表明,各处理模拟水溶肥在烟叶干物质积累上均有一定增加,增幅从4.90%~16.70%;产量、产值分别较常规施肥增加6%~15%及5%~14%。部分处理达到显著水平;在化学成分表现上,除上部烟叶烟碱、中部烟叶含钾量表现不一、还原糖相当以外,其余表现均优于常规施肥;在评吸质量上,无论中部烟叶、上部烟叶均好于常规对照。综合各项指标对比,模拟水溶肥处理(N∶P∶K=1∶1.2∶2)表现最优;在总体成本上,水溶肥也低于常规施肥成本381.60元/hm2,较常规减少施用量165 kg/hm2,提高肥料利用率。  相似文献   

9.
采用2点大田试验,研究油菜专用配方肥对油菜产量、经济效益和肥料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油菜专用配方肥处理的油菜株高、单株角果数和千粒质量均显著高于复合肥,科技示范园、陈塘村产量分别提高4.5%、22.7%;在不考虑用工成本、只考虑肥料成本时,施用油菜专用肥比复合肥增加的收入分别高8.5%和47.6%;综合考虑肥料成本和生产用工时,比复合肥分别高45.5%和238.4%。科技示范园、陈塘村2个试验点施用油菜专用配方肥产投比分别为4.58、3.83,油菜专用配方肥的肥料贡献率和肥料农学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复合肥。本试验结果初步说明施用油菜专用配方肥效果优于普通复合肥。  相似文献   

10.
为了摸清玉米的氮肥、磷肥和钾肥的利用率情况,为测土配方施肥,提高氮肥、磷肥和钾肥利用率的效果提供依据,特进行了多地点的田间氮肥、磷肥和钾肥及缺失对玉米产量影响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肥料元素缺失对产量影响较大,缺N区产量最低,其次为缺K、P区;说明玉米产量受N、P、K肥缺失影响明显,N肥缺失影响比P、K肥大一些;从肥料利用率结果可知,常规施肥的肥料利用率为N28.57%;P24.2%;K42.64%;配方施肥的肥料利用率为N36.51%;P24.65%;K52.46%,利用率效果分别提高7.94%、0.45%、9.82%。可见,配方施肥可有效提高玉米产量,不仅产值高,而且节省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比较组织学方法,观察大量舌组织切片,初步发现:舌感受器随着动物进化发展在种类与形态结构上有较明显的差异,两栖类最为简单,只看到游离神经末梢;啮齿、偶蹄和食肉类较复杂,有游离神经末梢、丛束状神经末梢、味蕾和肌梭等;人类最为高级,结构最为复杂,增加了肌间结缔组织感受器、肌束膜感受器、血管旁感受器和肌腱感受器等。此外,本文还对上述感受器进行了生理机能、组织发生和生物进化方面的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选择碳源(玉米粉)、氮源(蛋白胨)、pH、温度、培养时间等培养条件,采用L27(55)五元二次回归正交试验,液态培养鸡腿菇菌丝体.同工酶分析结果表明,鸡腿蘑菌丝体酯酶(EST)同工酶在不同培养条件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3.
14.
15.
观察测量屠宰肉尸452头,其中440头为有无腹股沟深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10头为后躯被检淋巴结的形态学观察;2头为管道注射,观察引流区。结果:1.猪有腹股沟深淋巴结,在统计230头,460例肉尸中,有24头存在,占10.43%。腹股沟深淋巴结平均重0.88±0.38克,平均大小为2.82±0.70×1.64±0.36×0.47±0.13厘米;汇集股部内侧和下腹部的淋巴液,注入髂内侧淋巴结。2.髂内侧淋巴结平均重1.87±0.71克,平均大小为3.19±0.80×1.38±0.42×0.55±0.18厘米;输入管数为5—6条,管外径为0.09±0.04厘米,输出管数为1—3条,管外径为0.24±0.10厘米。3.髂内侧淋巴结收纳腘浅淋巴结,腹股沟浅淋巴结和髂下淋巴结引流区的淋巴液和部分盆腔内脏的淋巴液。管辖范围广,位置恒定,淋巴结较大,浅在胴体脏面,易找到,不破坏商品,不影响商品的外观,是屠宰肉尸后躯被检的主要淋巴结。  相似文献   

16.
17.
18.
本文对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计算,从数值上对古典风险模型与多发风险模型的负盈余持续时间进行了比较,进一步说明了二者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