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长激素释放肽-6缓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动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生物降解材料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LA-GA 8515)为载体,采用复乳-液中蒸发法制备含生长激素释放肽-6的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并通过体外药物释放试验评价载药微球的释药特征.结果得到收率、粒径大小和分布及含药量均满意的微球,其中包封率为100%,平均体积径为3.45μm,收率为79%.在37℃、pH7.0的生理等渗缓冲液中,首日释药19.19%,其后以平均日释药3.23%的速度释药25 d.小鼠肌肉注射微球30 d后,累积增重比注射生长激素释放肽-6、生理盐水分别高22.56%(P<0.05)和53.17%(P<0.01).结果表明,生长激素释放肽-6乳酸乙醇酸共聚物微球有望发展成为新型长效制剂.  相似文献   

2.
阿维菌素缓释明胶微囊制备工艺及其体外释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阿维菌素明胶微囊,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微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所得微囊粒径在2~70μm,其中20~50μm的占78%.药物包封率为(87.61±1.41)%,载药量为(15.77±0.23)%.体外释药试验,微囊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t1/2=9.2d,比原药提高5.4倍,表明所制备的明胶微囊具有一定的缓释药物效应.  相似文献   

3.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明胶为囊材,采用单凝聚法制备了阿维菌素明胶微囊,通过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微囊制备工艺进行了优选,所得微囊粒径在2~70μm,其中20~50 μm的占78%.药物包封率为(87.61±1.41)%,载药量为(15.77±0.23)%.体外释药试验,微囊释药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t1/2=9.2 d,比原药提高5.4倍,表明所制备的明胶微囊具有一定的缓释药物效应.  相似文献   

4.
采用篮法考察替米考星微囊在磷酸盐缓冲液(pH=6.8)中的释放特性,并与市售制剂进行比较;进而对替米考星微囊的释药模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 h时,市售替米考星微囊中的药物几近释放完全,而自制替米考星微囊样品1、2和3的药物累积释放率分别为35%、50%和26%。4 h时,样品1和样品2的药物也已经基本释放完全(约90%);而样品3的药物累积释放率才达到50%。模型拟合结果表明,自制替米考星微囊的体外释药曲线与Ritger-Peppas方程拟合度最好,样品1和样品3的拟合方程分别为lnQ = 0.543 6lnt-0.949 4(R2=0.9991)和lnQ = 0.539 1lnt-1.387 6(R2 =0.997 3)。由此可见,自制的替米考星微囊表现出一定的缓释作用,而且药物释放符合Ritger-Peppas方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罗红霉素适口性,试验采用溶媒挥发法,以聚丙烯酸树脂Ⅱ为囊材,制备罗红霉素肠溶微囊,并对微囊直径、载药量、体外释药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微囊为球形颗粒,粒径分布均匀,平均粒径为93μm;微囊最高载药量为30.17%;该微囊具有胃内不溶、肠内溶解释药的特性。  相似文献   

6.
分别用水中干燥法和油中干燥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微囊,比较各自制得的微囊质量参数及其体外释药特性,以期为盐酸多西环素缓释制剂提供科学依据.以乙基纤维素为囊材,通过正交设计分别考察各因素对微囊质量的影响,评定微囊的大小、形态、载药量、包封率等质量指标,以释放度实验研究其释药特性.结果显示,水中干燥法所制得微囊粒径20 ~ 30 μm,包封率为87.3%;油中干燥法微囊粒径范围为200~400μm,包封率为93.7%.上述结果表明油中干燥法所得微囊粒径较大,包封率、载药量均明显高于水中干燥法制得的微囊;体外释药实验表明,微囊化大大延缓了盐酸多西环素的释放时间.  相似文献   

7.
试验就贝尼尔聚乳酸微球的体外释药进行了研究,分别考察了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聚乳酸、贝尼尔聚乳酸微球中的药物含量不同对体外释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微球中的药物释药速度明显慢于低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乳酸微球;贝尼尔聚乳酸微球中的药物含量越高,体外释药速度越快。通过体外释药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贝尼尔聚乳酸微球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可生物降解材料壳聚糖为囊材,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盐酸多西环素壳聚糖微囊,考查其形态学特征、载药量、及体外释药情况等;将12只小鼠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分别按药物剂量20 mg·kg-1灌胃,采用HPLC法,以C18为固定相,流动相为乙腈∶甲醇∶0.01 mol· L-1草酸溶液(2∶1∶7),在346 nm处对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进行检测,研究其在家兔体内药动学特征.结果成功制得外观较均一、光滑,平均粒径约10 μm,药物含量为20.60%,平均包封率为85.54%且具有明显缓释作用的盐酸多西环素微囊;家兔口服给药盐酸多西环素原药和微囊后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分别为(1.74士0.00)和(1.10士0.00)mg·L-1,Tmax分别为3和12 h,AUC(0-t)分别为(11.71±0.17)和(32.51士0.20) mg· L-1 ·h,T1/2.分别为(1.16士0.53)和(7.51士2.87)h,T1/2β分别为(2.19士0.38)和(9.00±1.60)h,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89.4%,药时数据符合一级吸收二室模型.说明微囊化后的盐酸多西环素吸收、分布缓慢,生物利用度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牦牛脑多头蚴病药物治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丙硫咪唑和吡喹酮两种驱虫药物,采用"药物增量法"和"药物联合法"对24头具有明显临床症状的脑多头蚴病例牦牛进行不同剂量治疗试验.结果表明,吡喹酮增量法治疗后症状消失时间最短,为8.5 d;丙硫咪唑增量法有效率和治愈率均为100%,吡喹酮增量法的有效率80%,治愈率70%;丙硫咪唑和吡喹酮联合法的有效率67%,治愈率50%.对照组10头脑多头蚴病牦牛均在不同时间内死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的缓释或控释给药系统发展很快,尤其倾向于使用以生物可降解聚合物(biodegradable polymer)制成的毫微球剂、微球剂为载体来制备长效注射剂。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多肽、蛋白质药物微球给药系统概况,生物降解型微球的制备方法,释药理论,各种多肽、蛋白质药物的进展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