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效果评估是提高培训效果的重要手段。评估内容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方式、接受培训农民情况、环境及其它因素,评价方法主要有百分率评估法、分值评估法和生产数据评估法。同时,评估需要注意评估方案的合理性、时效性以及方法多样性等事项。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猪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简要阐述国际猪育种发展趋势和分析国内猪育种现状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我国的全国性及区域性种猪遗传评估工作,以及场间遗传联系的建立,提出了我国未来猪育种的基本策略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
非均质随机扩散方程在城市宗地地价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现有地价评估存在的问题和特点,考虑到城市内部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而把城市作为均质体来进行地价评估的不科学,因此对采用非均质随机扩散方程进行城市内部宗地地价评估进行更深的探讨。结果表明,利用非均质随机扩散方程进行城市内宗地地价评估比原来的估价方法有简单实用的优点,并且能够清晰反映社会、经济、政策等因素对地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宁乡猪是产自湖南省宁乡县的地方优良品种,素以早熟易肥、生长发育快、肉质细嫩、性情温驯等特点而著称。这种猪的表型描述已有很多资料,但对其主要性状的遗传规律,尚缺乏系统研究。国外对数量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已有众多报道。国内近年来,已陆续发表了大白猪、新淮猪、大河猪等的一些数量性状的遗传参数资料,但这些资料多半侧重于对繁殖性状的分析。签于遗传参数对于改进选种方法、予测选择效果、提高育种效率和生产水平均有明显效  相似文献   

5.
影响猪育肥的因素很多,各因素之间既有联系又相互影响。其本质上可分为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属于遗传因素的有品种与类型、生长发育规律、早熟性等,属于环境因素的有饲料、饲养水平以及猪舍的环境条件等。  相似文献   

6.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在贵州省贞丰县对影响人工林培育质量的非技术因素进行调查。结果表明:除造林技术因素之外,政策、管理、经济及自然等非技术因素,都对集体林区人工林培育质量有不同程度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及影响程度评分排序,初步确定了影响贞丰县人工林培育质量的13个主要非技术因素。这些非技术因素通过影响造林者的积极性和认真负责精神,进而影响各造林技术环节的施工质量,而对人工林培育质量产生间接的影响。因此,对影响人工林培育质量的各种非技术因素加以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采用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PRA),在贵州省修文县2个村和林业部门调查影响人工林培育质量的非技术因素。结果表明:除造林技术因素外,政策、管理、经济及自然等非技术因素,都对人工林培育质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问卷调查及影响程度评分排序,初步确定了影响修文县人工林培育质量的11个主要非技术因素。这些非技术因素往往通过影响造林者的积极性和认真负责精神,进而影响各造林技术环节的施工质量,而对人工林培育质量产生间接影响。因此,对影响人工林培育质量的各种非技术因素加以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肌纤维生长发育与类型转化受遗传、生理阶段、环境、营养、运动及激素等很多因素影响,本文主要综述了猪肌肉肌纤维生长发育与类型转化及营养调控方面的科学研究,旨在为通过营养调控改善猪肌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借助于前瞻性评估模型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探讨了读者参与培训意愿与其对培训的需求、影响读者培训工作开展效果的主要因素等问题。研究发现,读者参与培训的意愿与其培训需求的迫切程度呈显著正相关、读者参与培训的意愿与其所在的年级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疾病是影响生猪健康的主要因素,一旦有生猪患病,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猪病进行治疗,降低猪病对生猪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而在猪病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采取科学的对策对这些因素进行妥善处理,才能获得良好的猪病治疗效果。本文将分析影响猪病治疗效果的因素,探讨提高猪病治疗效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采用8个微卫星座位对福建省5个地方品种猪(槐猪、官庄花猪、莆田黑猪、闽北花猪、武夷黑猪)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计算了遗传杂合度(H)、有效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PIC)、Nei氏标准遗传距离.结果表明:8个微卫星位点均为高度多态位点;5个品种间的遗传多样性比较高;8个微卫星位点H平均为0.7006-0.7760;PIC为0.6917-0.7609;莆田黑猪与闽北花猪的遗传距离最小(0.5531),官庄花猪与闽北花猪的遗传距离最大(0.8618).  相似文献   

12.
【背景】基因组选择育种自2001年被MEUWISSEN等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在奶牛、猪等重要家畜的育种中,并显著加快了其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改良速度。2017年,在全国畜牧总站的组织协调下,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框架内,猪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项目正式启动。【目的】尽管基因组选择在种猪选育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基因分型技术的不断升级也带来了成本的持续下降,但对于我国多数核心育种场依然面临着基因芯片分型个体数量不足、基因组选择实施流程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结合我国生猪育种的实际情况,研究提出了一种“终测选择-早期选择”的“两步走”基因组选择策略。“终测选择”指在终测结束后利用一步法基因组BLUP对后备猪进行遗传评估,当群体中芯片分型个体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进行“早期选择”。【方法】以杜洛克、长白和大白三个种猪品种真实的50K基因芯片数据作为基础群体对不同品种分别进行大群模拟,共模拟4个世代,前3个世代作为基础群体,第4个世代作为测试群体,每个个体模拟两个性状(中等遗传力性状和低遗传力性状),利用猪基因组选择育种平台基于HIBLUP软件计算不同品种、不同性状的育种值,比较一步法基因组BLUP和常规BLUP两种方法的预测准确性。根据测试群个体有无终测成绩对其基因组育种值影响大小来评估早期选择效果。【结果】分析表明在3个品种内中等遗传力性状的终测选择效果和早期选择效果均好于低遗传力性状。一步法基因组BLUP的选择准确性均优于常规BLUP的选择准确性,并且随着测试群中芯片分型个体数量的增加、群体规模的扩大,预测准确性越来越高。一步法基因组BLUP的早期选择效果好于常规BLUP,当群体中芯片数量达到2 000张时就可以开展早期选择,阉割排名后30%的个体,可以保证前1%的优秀个体不会被错误淘汰,并且随着芯片数量的增加、早期选择的效果会越来越好。【结论】基因组选择“两步走”的策略符合我国国情、容易在生猪育种中推广实施。当芯片数量较少时,可以开展“终测选择”,一定程度上提高选择的准确性,提高育种效率;当芯片数量较多时,可以开展“早期选择”,对排名靠后的猪只个体进行早期阉割,增加优秀个体的测定量,增大选择强度、加快遗传进展。“两步走”策略符合我国生猪产业基因组选择育种的实际需求,该策略的实施将有利于推动我国猪基因组选择的应用、加快种猪改良进程。  相似文献   

13.
对八眉猪、内江猪、荣昌猪、汉江黑猪等西部地区地方品种和汉中白猪、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等8个猪品种以及野猪基因组DNA、混合DNA样进行了RAPD分析。根据8个多态引物的扩增结果计算了遗传距离指数并进行了UPMGA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长白猪与大白猪亲缘关系最近,八眉猪和汉江黑猪次之,而野猪与长白猪的遗传距离最远。综合考虑现行的分类结果及前人研究结果,认为内江猪、八眉猪和汉江黑猪为一类型,荣昌猪和汉中白猪可划分为同一类型,但对野猪与其他品种的亲缘关系应作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利用5个多态蛋白(酶)位点碱性磷酸酶(Akp)、蛋白酶抑制物1(PI-1)、后白蛋白1(Po-1)、后白蛋白2(Po-2)和铜蓝蛋白(Cp)分析了清平猪、阳新猪、南阳黑猪、南城黑猪、东乡花猪、杭猪6个地方猪品种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变异。6个品种的平均杂合度大小依次为:南阳黑猪(0.4142)、南城黑猪(0.3057)、阳新猪(0.3032)、东乡花猪(0.2606)、杭猪(0.2478)、清平猪(0.2416),通过计算Nei(1978)标准遗传距离,用UPGMA进行聚类分析,6个品种聚成2大类:清平猪、南城黑猪、阳新猪、南阳黑猪聚成一大类;东乡花猪与杭猪聚成另一类。  相似文献   

15.
对七个猪种的生长、胴体及肉质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和杂种优势估测,对亲本品种的主要性状进行了主成份分析和遗传聚类,并运用遗传相似关系对杂交配合力和杂交组合进行了综合评判,结果表明:优良顺序父本为杜洛克汉、普夏、丹麦长白;母本为内江、雅南、荣昌、成华;四个本地猪的优良二元杂交组合分别为杜内、汉雅、杜荣、杜成;优良三元杂交组合的终端父本一般为汉普夏。亲本间的遗传差异与杂交效果呈正比关系,可供亲本选配参考。本文提出的与理想商品瘦肉猪间遗传相似大小的评定方法,可以综合多性状信息进行评定,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16.
荣昌猪与新荣昌猪Ⅰ系遗传变异的RAPD标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60个随机引物对荣昌猪与新荣昌猪Ⅰ系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其中35个引物可扩增出清晰的RAPD带型,1个引物A1表现出明显的遗传多态性。结果表明:荣昌猪和新荣昌猪Ⅰ系群内平均相似系数分别为0.787,0.80;平均遗传距离为0.213,0.198,两品系间平均相似系数为0.795;平均遗传距离为0.206,两品系内及品系间都存在着DNA分子水平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温氏某育种场大白猪主要生长性状遗传参数,并探讨不同背膘测定方法的变化(从A超到B超)以及终测体质量的变化(从达100 kg体质量日龄到达115 kg体质量日龄)对育种的影响。【方法】利用DMU软件和单/多性状动物模型计算了达100 kg体质量日龄(AGE)和100 kg体质量背膘厚(BF)的加性方差和窝效应方差,计算各性状遗传力,并分别评估了在只有终测体质量100 kg左右(AGE-100)或只有B超(BF-B)情况下,2016年新测定个体估计育种值(EBV)与正常遗传评估EBV的泊松相关和秩相关。【结果】AGE和BF遗传力分别为0.21和0.41,窝效应分别为0.27和0.15,单/多性状模型基本保持一致;此外,在去除终测体质量115~130 kg内数据或A超测定数据的情况下,新终测个体EBV与正常情况计算EBV的泊松相关分别为0.96和0.94,秩相关分别为0.96和0.92,单/多性状模型基本保持一致。【结论】调整背膘测定方法比调整终测体质量对选种影响小,应该重新选择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18.
采用福利养猪模式,给猪提供更好的营养、环境和戏耍等方面的优质条件,提高猪的抗病力,对预防非洲猪瘟和开展生猪复养的猪场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提高生猪福利,在没有疫情的猪场可以成功预防非洲猪瘟;在复养猪场可以进行平稳生产。福利养猪可以有效防控非洲猪瘟。  相似文献   

19.
RAPD was used to study the genetic divergency and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s of five breeds of domestic pigs,including Min pig,Duroc,Yorkshired,Landrace and Junmu I pig. We selected fourteen primers from eighty random primers,caculated genetic distance index matrix and constructed phylogenetic tree with UPGMA methods. Genetic distance index matrix indicated that the genetic relationship between Junmu I pig and Landrace was the closest and the farthest between Duroc and min pig.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华中型猪品种资源变化的情况,查阅20世纪80年代和21世纪初出版的猪品种志相关资料及相关文献,阐述了华中型猪品种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对该地区猪的品种数量、产地分布、群体规模、体尺体重、繁殖性能和生产性能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了社会经济、自然条件和地方猪性能变化对猪品种资源的影响。比较结果显示华中型地方猪品种减少,龙游乌猪、福州黑猪在2011出版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猪志》中已无记载;地方猪数量减少;其体尺体重、繁殖性能、生产性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