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嗜水气单胞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我国的许多淡水鱼类的暴发病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孙其焕等1991,陈怀青和陆承平1991]。暴发病的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渔业的发展。近年来各种名特水产品的养殖也正在受这种细菌的危害[孙佩芳等1996,陆宏达和金丽华1996]。一味地应用抗生素及化学药物将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且效果不很明显。因此开发一种有效的疫苗势在必行。国外商品性鱼用疫苗在七十年代中已开始生产,国内也在研究试制[杨先乐等1989,许淑英等1994,孙建和和陆承平1995]。本实验室人员从患穿孔病的鳖上分离到…  相似文献   

2.
8水貂(狐、貉)嗜水气单胞菌病 水貂嗜水气单胞菌病又称水貂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一种以出血性败血症及血痢为特征的,猪、鸭、兔、犬和多种观赏动物、水生动物及人均能感染的人兽共患传染病。该菌广泛存在于淡水、海水和含有有机物的淤泥中以及鱼类的体表,生活在江河湖海的鱼类、水生动物、两栖类及爬虫类动物可成为该菌的自然疫源。  相似文献   

3.
鳖嗜水气单胞菌疫苗的试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嗜水气单胞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疾病。我国的许多淡水鱼类的暴发病病原是嗜水气单胞菌[孙其焕等1991,陈怀青和陆承平1991]。暴发病的流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我国渔业的发展。近年来各种名特水产品的养殖也正在受这种细菌的危害[孙佩芳等1996,陆宏达和金丽华1996]。一味地应用抗生素及化学药物将会带来很多不良后果,且效果不很明显。因此开发一种有效的疫苗势在必行。国外商品性鱼用疫苗在七十年代中已开始生产,国内也在研究试制[杨先乐等1989,许淑英等1994,孙建和和陆承平1995]。本实验室人员从患穿孔病的鳖上分离到…  相似文献   

4.
从患病罗非鱼的血液、肝脏、脾脏中分离到细菌,经理化鉴定,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动物回归试验阳性,认定该罗非鱼的肠炎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相似文献   

5.
以嗜水气单胞菌为研究对象,采用适体筛选技术( SELEX, system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利用体外合成的长度为J8个核苷酸的随机ssDNA文库,以嗜水气单胞菌为靶目标进行12轮的筛选,利用生物素一抗地高辛碱性磷酸酶显色系统检测DNA适配子与嗜水气单胞菌的亲和力.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筛选轮数的增加,DNA适配子与嗜水气单胞菌结合后显色,A(absorbance)值逐渐增加,亲和力由最初的0.32升到第9轮的0.72.研究已初步筛选到与嗜水气单胞菌具有高亲和力的DNA适配子,为嗜水气单胞菌的二级结构研究及其检测试剂盒的研发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MGB探针实时定量PCR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建忠  魏雪  童琰  黄玉邦 《安徽农业科学》2009,35(19):8911-8913
以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aerolysin)基因为待检靶基因,设计一对引物和一条MGB(Minor Groove Binder)探针,Aero基因探针5’端用FAM基团标记,3’端用TaqMan—MGB标记。建立并优化了检测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定量PCR方法,可检测的最低细菌数为1.25×10^0CFU/μl;试验中嗜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均为阳性,而非嗜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重复性试验中,批间差异小于5%,批内差异小于3%。试验结果显示,荧光定量PCR方法可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株进行快速鉴定。该方法的建立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提供了一种简便、快速的途径,是一种比较实用的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7.
姜巨峰  王玉佩  李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5):20067-20069
[目的]研究5种中草药提取物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的体外抑菌效果。[方法]以鱼类常见病原菌嗜水气单胞菌为供试菌,测定了5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的体外抑菌作用,并测定了其中效果较好的中草药的治愈率,确定了其最佳用药剂量。[结果]在相同试验条件下,5种中草药中五倍子(Rhus chinensisMill)、石榴皮(Punica granatumL.)和诃子(Terminalia chebulaRetz)对嗜水气单胞菌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其中五倍子抑菌效果显著高于其他几种中草药(P〈0.05)。五倍子治疗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细菌性败血症的最佳治疗剂量为:0.5 mg/ml五倍子药液药浴40 min,治愈率为100%。[结论]为鱼类暴发性细菌病的防治提供了科学的用药依据。  相似文献   

8.
嗜水气单胞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光  周群兰  谢骏  习丙文  徐跑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3):14149-14151
通过对传统流行病学和分子流行病学的比较,概括了嗜水气单胞菌的流行病学的研究现状,展望分子流行病学在水产动物嗜水气单胞菌流行病学上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
为克服嗜水气单胞菌不同血清型对卵黄抗体免疫保护效果的影响,从嗜水气单胞菌中提取其主要致病因子Aer毒素和胞外蛋白酶(ECPase),验证其生物学活性,分别免疫蛋鸡。用辛酸-硫酸铵法粗提卵黄抗体,用间接ELISA法测其效价、鉴定抗体与不同来源嗜水气单胞菌主要致病因子的交叉反应。结果表明,抗Aer毒素和抗ECPase卵黄抗体效价最高分别可达1∶213和1∶212,与其他来源嗜水气单胞菌交叉反应性强。  相似文献   

10.
罗蔓莉  李学英  王大忠  许永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3,(32):12614-12615,12619
[目的]研究大鲵油脂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效果。[方法]用乙醚萃取大鲵油脂后,采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研究大鲵油脂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抑菌作用。[结果]大鲵油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抑菌圈直径为(8.10±0.55)mm。[结论]大鲵油脂对嗜水气单胞菌有抑菌作用,但与其他生物来源的油脂相比,其抗菌作用较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建立体外药动模型的方法,研究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 onas hydrophila的药动-药效(简称PK-PD)参数。结果表明:在消除半衰期为3.4 h的模型内,2M IC(最小抑菌浓度)、4M IC和8M IC的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抑制4 h,4 h后细菌出现再生长,而16M IC的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在消除半衰期为77 h的模型内,2M IC的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抑制4 h,4 h后细菌出现再生长,而4M IC、8M IC和16M IC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消除半衰期为3.4 h的模型内,当AUC0→24 h/M IC(药时曲线下面积与最小抑菌浓度的比值)〉42.43±9.21,Cm ax/M IC(峰浓度与最小抑菌浓度的比值)〉15.78±0.22时,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消除半衰期为77 h的模型内,当AUC0→24 h/M IC〉41.87±10.16,Cm ax/M IC〉4.79±0.11时,诺氟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嗜水气单胞菌耐药菌株的产生速度,延长恩诺沙星在水产动物上的应用年限,通过建立体外模型的方法,研究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的药动-药效(PK-PD)参数。在消除半衰期为100h的模型内,2MIC(最小抑菌浓度)的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抑制6h,6h后细菌出现再生长;4、8和16MIC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在消除半衰期为168h的模型内,2MIC的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抑制6h,6h后细菌出现再生长;4、8和16MIC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当AUC0→24/MIC>75.24±13.24,Cmax/MIC>4.10±0.12时,恩诺沙星对嗜水气单胞菌能够起到持续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东北三省养殖鱼类体内分离到21株嗜水气单胞菌,通过生理生化方法对该菌进行初步鉴定,然后根据已发表的嗜水气单胞菌16S rDNA基因和气溶素基因(Aer)的保守序列,设计2对引物,利用PCR方法对所分离到的21株嗜水气单胞菌以及参考株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相对于常规的微生物生理生化检测,PCR对嗜水气单胞菌的检出率为90.48%.本方法的建立为常规理化检测方法提供辅助手段,从而更加有效、快捷的检测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对东北三省地区水产养殖动物的疾病防治、流行病学调查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嗜水气单胞菌Aer毒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嗜水气单胞菌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弧菌科气单胞菌属,可引起软体动物、淡水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及哺乳动物等多种动物全身性败血症或局部感染,并常致动物死亡。嗜水气单胞菌对人也有致病性,可引起人的急性胃肠炎、败血症及伤口感染、中耳炎、腹膜炎等。近年来,该病原菌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尤为严重,已成为养殖甲鱼、鲤鱼、鳗鱼、罗非鱼、河蟹、鲶鱼、牛蛙等的常见病,又因为是  相似文献   

15.
根据GenBank中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气溶素基因(hlyA)序列,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检测大鲵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的PCR诊断方法。结果表明,扩增的阳性条带约为600 bp,特异性、敏感性结果显示,该PCR方法对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DNA的最低检测量为0.4 ng/L,而非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大肠杆菌、黄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的扩增结果均为阴性。对123份大鲵病料进行检测,结果建立的PCR方法检测结果与细菌学和生化检验结果符合率为97.6%,表明该PCR方法能够对大鲵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样品进行快捷、灵敏、准确的检测。  相似文献   

16.
三角帆蚌的瘟病防治浙江水产学院朱建华三角帆蚌瘟病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嵌砂样病毒所引起,常在夏秋两季蔓延。江、浙一带每年5~6月份和9~10月份(水温21~26℃)为蚌瘟病流行季节,来势凶猛,死亡率甚高。-、发病症状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瘟病,发病初期病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致病性啫水气单胞菌的存在状况和风险水平。[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序列测定和动物试验等方法,对2批孟加拉进口黄鳝进行致病性啫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从孟加拉进口黄鳝体内分离出4株高度致病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对孟加拉黄鳝本身致病性不明显,但是对小鼠的致病性却高达10 000~100 000 CFU/ml。[结论]孟加拉进口黄鳝存在致病性啫水气单胞菌的感染,且对我国的食品和卫生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致病性睹水气单胞菌的存在状况和风险水平.[方法]采用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序列测定和动物试验等方法,对2批孟加拉进口黄鳝进行致病性睹水气单胞菌检测.[结果]从孟加拉进口黄鳝体内分离出4株高度致病性的嗜水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对孟加拉黄鳝本身致病性不明显,但是对小鼠的致病性却高达10 000~ 100 000 CFU/ml.[结论]孟加拉进口黄鳝存在致病性睹水气单胞菌的感染,且对我国的食品和卫生安全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蛭弧菌对鲤感染嗜水气单胞菌预防效果的观察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以不同浓度的蛭弧菌(Bdellovibrio bacteriovorus)(简称Bd)Bd-9-25922投放水族箱中,对鲤用浸泡法进行人工感染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ila)(简称SC)SC-96-24试验,并观察蛭弧菌与病原菌、水质状况及鱼类发病情况变化之间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蛭弧菌对嗜水单胞菌有较强的裂和净化作用,对水中氨氮有一定的降解作用,并且对鲤感染嗜水气单胞菌所致暴发性出血病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借鉴Meta分析法分析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有关鱼源、鳖源嗜水气单胞菌的7种毒力基因的相关研究数据,探讨鱼源、鳖源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特点及为研制嗜水气单胞菌多价DNA疫苗提供候选基因。分析结果表明: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的分布受养殖对象的种类和生长环境影响;南方和北方地区鱼源嗜水气单胞菌以毒力基因astA、altA、aerA和hlyA分布较为广泛,南方地区鳖源嗜水气单胞菌毒力基因hlyA、actA和aerA分布均较为广泛,可分别作为制备鱼源和鳖源嗜水气单胞菌多价DNA疫苗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