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我国古代人民,欣赏盆梅,多以"老干偃盖,苔藓封枝,盘根错节,横斜疏瘦、苍劲淡雅,疏花点点"为佳品.因而梅干的造型,要求苍劲古雅,变化多姿.可根据"以欹为美,正则无景"的意境,作出曲、斜、卧、悬等姿态来.  相似文献   

2.
论梅花与水体的配置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效果看,梅与水的配植是很美的景观.梅俯清流,或一泓清波映出梅影天光,十分美观.梅水景观能充分体现梅花的神韵美.从品种看,垂枝梅姿态飘逸别致,最适于水体旁栽植;龙游梅因干形奇特,也很适合水滨作点景之用;其他梅类,只要方式适当,株形适合,也可与水体相配置.从梅水配置的形式看,梅花可配置在溪涧边、池塘旁或水中岛上.梅园也常建在湖泊边.但梅花怕涝,需种在临水的坡坎上,一般应种在最高水位以上.参7  相似文献   

3.
浅谈梅花专类园及主题景观园的植物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专类园、主题景观园的植物配置,可以增加梅花的观赏效果;延长梅景观的观赏时间;使四季景观趋于协调,同时可兼顾梅景观观赏与经济效益。文章以南京梅花山为例,系统探讨了梅花与背景植物的配置,总结了较为典型的配置形式,可以为梅花在园林中应用提供相应借鉴。  相似文献   

4.
杜甫与梅花     
杜甫涉及梅花的作品较多,所写多属野梅,花期较今天为早,地点以南方为主。江梅、红梅两大梅花品系的名称都首见于杜诗。杜诗专题咏梅较少,多属写景点缀,尤以即景抒情取胜。"巡檐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等诗句,是典型的文士恣意游赏的雅逸情态,对后世文人赏梅影响较大。杜甫以"疏枝"写梅,千古第一人,早于林逋"疏影横斜"两个半世纪,值得重视。杜甫"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为后世咏梅常用典故,并引发了一段扬州官署植梅的佳话。晚清以来成都草堂多植梅花,并形成人日赏梅风气,体现了人们对杜甫咏梅的深情纪念。  相似文献   

5.
论梅花的花形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的典型花形为五瓣围绕一个圆心,表现出典雅、庄重的美感。这种独特的审美价值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被爱美的女性应用于美容化妆,叫做“梅花妆”,开始时“梅花妆”只是在额头上点五瓣梅花,但后来就演变成各种各样的花钿了,成为旧时妇女非常流行的妆扮。梅花的花形富于装饰性,在工艺品、建筑物、日用品中,到处可见梅花的图案,如梅花形家具、梅花形果盒、梅花形食物等,甚至乾隆花园、苏州邓尉、无锡梅园的梅亭本身就是一个梅花形的建筑。梅花花形也应用于徽标制作,如梅花形商标、梅花形纪念章、梅花形会标。梅花的花形更被赋予吉祥的精神内涵,传统上把梅花五瓣说成是五福的象征,有梅开五福之说。还有些人从梅花花形中感悟到天地运行的规律,与中国传统阴阳学说中的五行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6.
梅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是象征春天的名花,又名春梅。梅花作为先于百花开的传统名花,雅俗共赏,深为国人所喜爱。梅花是园林绿化和园林造景的重要植物材料,而梅花的整形修剪是梅花健康生长和提高梅花观赏度的主要手段。通过论述梅花的整形方式(自然开心形、杯状形、多主干球形、伞形、桩景式、临水式、大树形、游龙梅形)和修剪技术,对梅花的整形方式进行研究,与梅花爱好者和研究工作者共同探讨梅花的修剪原则和梅花在不同景观环境中的应用。从而使原产中国素有"花魁"之称,凌寒绽开、暗香浮动、冠领群芳的梅花为世人所喜爱。  相似文献   

7.
梅花开于百花之先,我国十大名花之列。它与松、竹被誉为"岁寒三友",列梅、兰、竹、菊"四君子"之首。我国种植梅花的历史,据推算,至少已有3700余年。野梅(乌梅)是繁育多种花色梅花的基本材料,用它做砧木繁殖梅花抗性强、寿命长、花色艳。故而,开展野梅调查是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2009年7月以来,我们组织多人,在鄂西北保康的黄堡镇寨湾村、歇马镇的萝卜菜河、后坪的东流水、詹家坡和马良的苏家寨、鹫峰等地,驱车500km以上,步行达100km有余,开展了野梅及其伴生植物调查,并结合20世纪中、晚期以来我们断断续续在保康多处发现野梅分布的情况,基本弄清了保康的野梅分布及其伴生植物状况。  相似文献   

8.
梅花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该文从7个方面介绍了梅花展览的布置及梅文化活动的开展,旨在宣扬梅花文化,促进梅花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收集与盆梅有关的资料,从韩国盆梅的故事、文人墨客吟咏的诗文、墨梅图及瓷器中的梅花等大量古典文献资料中,总结出7种韩国传统盆梅树形。笔者希望通过理解前人的想法和意图,将蕴含在其中的美的意识体现在盆梅中,以期展现最具有韩国特色的盆梅。  相似文献   

10.
刊首语     
这一期的《现代园林》以梅花为主题,以作为对陈俊愉先生逝世一周年的纪念。陈俊愉先生一生酷爱梅花,终身研究梅花。从二十世纪上半叶开始陈俊愉先生便开始了对梅花资源的调查整理,撰写了《巴山蜀水记梅花》,从此,陈先生踏上了研究梅  相似文献   

11.
乾隆胸有梅花君子情结,具有与梅比德、以美储善的高雅情趣。他植梅、赏梅、咏梅,还画梅、写梅、颂梅,甚至进而吃梅、品梅,这从他独创的"三清茶宴"可以得到历史确证。  相似文献   

12.
梅花具有优美的姿态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我国古典园林中重要的造景素材。在查阅有关著作和众多文献的基础上,研究了南京梅花在古典园林中的多方应用,旨在进一步开发利用我国最珍贵的梅资源,使之更广泛地用于现代园林建设及生产中,促进梅花这一中华名花尽快地开遍中华、香飘世界。  相似文献   

13.
胡一民 《农业考古》2001,(1):272-273
梅以花贵战国始 梅,在中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早在西周时期,就有睹落梅丽思春、借梅子以传情的“爱情诗歌”;(《诗经·召南· 有梅》)晋人陆凯,曾折荆州梅枝,托驿使寄赠远在长安的好友范晔,后世遂有“梅枝传情”的美谈;(南北朝,盛弘之《荆州记》)果梅为我国重要的果品和调料,花梅则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观赏植物。 著名梅花专家陈俊愉先生认为:“梅以花名天下,约在西汉初叶”;(《梅花品种图志》)舒迎澜先生也认为: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梅作为观赏植物已被四川人民引种、栽培”;(《古代花卉》)梅于“…  相似文献   

14.
林逋隐居孤山时,环居植梅三百六十树,对于林逋的隐逸、形象、人格都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林逋以植梅当作隐居生计,为做一个真隐士奠定了物质基础,植梅隐居是林逋选择孤山作为隐居地的一个决定性因素;二是绕屋而种的梅花营造了充满闲情逸致的隐居环境,陪伴林逋度过了寂寞难耐的隐居生活,梅花滋润着林逋的气节、充实着林逋的内心、丰富着林逋的精神,同时也造就了林逋清逸的形象;三是林逋与梅朝夕相伴,为他咏梅成千古绝唱提供了前提性条件;四是林逋在孤山植梅养鹤,产生"梅妻鹤子"的美谈,促进了林逋不仕不娶的隐逸名闻天下。与此同时,林逋的孤山植梅在文化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一是林逋隐逸植梅使梅花被后人视为人品高洁的象征;二是林逋因植梅而咏梅成千古绝唱,不仅影响大,引发后人歌咏不休,而且在咏梅中赋予梅花以人格,因此从林逋开始,梅花成为一种人格之花、道德之花、精神之花。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梅花走向世界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着重从中国梅花资源、梅的应用价值、梅文化、科技成果、国际交流等方面,对中国梅花走向世界的优势加以分析,并对中国梅花走向世界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梅花系我国特产的传统名花,如何在原有景观基础上逐渐融入"梅元素",如何在规划布局上更好的体现"梅文化"是值得我们不断探索和思考的问题。梅园集中展示梅花美景,对弘扬梅文化、科研、科普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江春林 《百姓》2002,(3):26-27
人人爱梅花,因为在人们的心目中,梅花是品格高尚的象征,是意志情操的体现。历史上的文人雅士留下不知多少赞美梅花的诗篇。王安石就有诗云:“墙角数枝梅,凌霜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我国历来有梅妻鹤子之说,道尽了人们对梅花的心仪之情。在当今画坛,出了一位喜梅、爱梅、痴梅、画梅的实力派画家,他就是中国艺术研究院一级美术师,河南省中国画院画家,河南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李英保。他笔下的梅,被称为  相似文献   

18.
<正>1月15日,由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北京梅花》一书召开新书发布会,会议在出版社整修一新的四合院南会议室里召开,围成一圈的桌子中摆放着4株老桩梅花盆景。头顶是飞龙走凤的横梁,窗外院子里的老树横枝,眼前则是粉红姹白的梅花,构成了一幅浓浓老北京味道的冬日图景(图1)。但在真正的"老"北京里,梅花虽有踪迹却难见规模。在《北京梅花》一书中,就详细梳理了从元代到明、清、民国直到当代,北京城从无梅、少梅到今日大观初成的历史源流及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19.
中国梅文化及梅花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梅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梅文化深厚的意蕴对梅花造景的产生和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梅花与园林要素结合,可形成"情"、"意"、"景"、"趣"交融的环境;此外,梅花与雪、月、鸟禽等结合,更能烘托梅花的清新明艳,提高园林审美情趣。在现代园林中,梅花应成为植物造景的一个重要内容。现代园林造景中应借鉴和发扬古典园林中梅花造景的优良传统及其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20.
梅系中华传统名花与嘉果,深受广大地区人民所喜爱。近年梅发展甚快,栽培地区也扩展不少,尤以南梅北移,成效极为卓著。过去欧美引种中华花卉种质资源时,一向忽略香花小花种类。因此梅花及梅果之开发,包括国内外之规模推广与销售,现都提到了日程。梅花可以梅苗、大苗(含高接苗和行道树苗)、蕾期切枝、小盆景等大规模产销为重点,果梅有各种加工品,尤其是以梅酒、脆梅、话梅、陈皮梅等为重点。重视新形势下至经营、销售、出口要求与推广渠道并寓产业化于文化旅游等,实为梅产业化过程中应予重视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