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为了比较索氏抽提残余法与ANKOM滤袋法测定饲料中粗脂肪含量的准确性与检测效率,试验从河北省和天津市的饲料加工厂采集12份饲料样品,采用索氏抽提残余法和ANKOM滤袋法同时对试验样品粗脂肪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均在3%以下,符合《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GB/T 6433—2006)~([6])的要求;索氏抽提残余法和ANKOM滤袋法的差值在-0. 16~0. 32之间,比值在96. 57%~101. 94%之间,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经配对样本t检验,测定结果差异不显著(P0. 05)。说明二种方法均能准确检测出样品中粗脂肪含量,但索氏抽提残余法检测效率较低,而ANKOM滤袋法操作简易,检测效率较高,是值得推广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
二次萃取快速测定饲料中粗脂肪、粗纤维的方法研究上海大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品管中心韩国纪,党曙蓉,蒋亚平,桑蚕,金秀珍,王海玲饲料中粗脂肪、粗纤维含量,都是评估饲料品质的重要依据,也是审核电脑设计配方在原料投入量中是否准确的判断依据。目前,饲料粗脂肪...  相似文献   

3.
饲料粗脂肪含量测定方法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饲料中粗脂肪的含量是判定饲料产品质量和等级的重要指标。目前 ,饲料中粗脂肪测定一般都依据国标GB6433- 1 994进行。在工作实践中 ,我们发现国标法有以下缺点 :操作步骤比较繁琐 ,抽提瓶质量比粗脂肪质量大得多 ,容易引起较大的误差 ;一次检测样品量少 ,大批量样品检测难以快速实现 ;乙醚有较强的刺激气味 ,对人体有麻醉作用。为了克服上述弊端 ,结合多年工作经验 ,我们对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 ,并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1 测定方法1 1仪器设备 索氏抽提器、电子天平 (感量 0 1mg)、烘箱、电热恒温水浴锅、…  相似文献   

4.
饲料中粗脂肪两种测定方法的比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脂肪是饲料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各种动物对它的需要量不大,但是它在动物营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目前饲料中粗脂肪测定的国标方法GB/T6433—2006中提及有直接索氏抽提法和盐酸水解法,为了验证这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性,本文通过运用这两种方法分析多种饲料原料的粗脂肪含量,对这两种方法的特点进行比较探讨,得出盐酸水解法是适用有效的方法,其检测结果能更真实的反映饲料中的粗脂肪含量,对于饲料配方设计和降低饲料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2种配合饲料和5种饲料原料作为实验材料,比较了采用国家标准(GB9433-94)测定饲料粗脂肪含量与采用改进法测定饲料粗脂肪含量的差异性。经F检验和t检验表明,两种测定方法的检测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可用改进法替代国标法来测定饲料中的粗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水貂新鲜饲料的质量检测提供简便实用的方法,随机抽取山东某饲料公司生产的冬毛期水貂新鲜饲料进行检测,并采用现行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含量和微生物成分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饲料中粗脂肪含量低于参照标准,其他检测项目均符合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7.
探讨高压蒸汽灭菌和60Co-γ射线照射灭菌对10%脂肪饲料中粗脂肪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采用高压蒸汽和60Co-γ照射对10%脂肪饲料进行灭菌,并用索氏提取器提取饲料中粗脂肪,测定粗脂肪含量,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各组饲料中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α-亚麻酸(ALA)、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五烯酸(D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亚油酸(LA)、γ-亚麻酸(GLA)和花生四烯酸(AA)等几种重要多不饱和脂肪酸组分的含量。结果表明:高压灭菌饲料中的粗脂肪含量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未灭菌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辐射灭菌饲料中粗脂肪含量、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及几种重要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相比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因此,辐射灭菌对高脂饲料中的粗脂肪及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较大,高脂饲料的灭菌应采用高压灭菌为宜。  相似文献   

8.
饲料中粗脂肪的快速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良  刘玉萍 《饲料工业》2002,23(7):35-36
脂肪是饲料产品、饲料原料中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是畜禽的主要营养成分。脂肪含量的多少也是衡量产品质量合格与否的指标。因此,快速、准确测定出饲料中脂肪含量,对于鉴别饲料产品的质量,合理调配饲料组分具有重要作用。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一般以粗脂肪表示。目前粗脂肪的测定主要有索氏提取法、酸水解法、碱水解法、残余法等,但国内外对于饲料中脂肪的测定主要采用索氏提取法,此法是经典的粗脂肪测定方法,测定结果准确、可靠,但此方法的测定时间较长,一般完成一个样品的测定至少需2d才能完成。本文介绍一种以索氏提取法为原理设计…  相似文献   

9.
国标法与仪器快速法测定不同饲料水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饲料中水分含量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加工、储藏及实际的饲用效果。因此,水分含量是饲料质量检测的一项重要测定指标。饲料水分的测定方法有烘箱干燥、真空干燥、甲苯蒸馏、冷冻干燥和水分快速测定仪测定法(简称快速法)。在实际应用中可根据不同饲料的化学成分特性采用适宜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饲料中粗脂肪超声提取工艺参数。[方法]以草鱼膨化配合饲料为试验材料,设计单因素试验,考查分析4个因素(液料比、浸泡时间、超声时间和超声次数)不同水平对饲料粗脂肪含量测定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设计4因素3水平L9(34)正交试验,优化饲料粗脂肪超声提取工艺参数。采用优化后的超声提取工艺测定草鱼膨化配合饲料的粗脂肪含量,并与索氏提取法测定结果进行比较,重复6次,以此验证最佳超声提取工艺参数。超声提取工艺参数确定后,分别采用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测定13种不同饲料样品的粗脂肪含量,重复6次,分析比较两种方法在测定饲料原料和常见动物性饲料产品粗脂肪含量的差异。[结果]影响饲料粗脂肪含量测定各因素的排序为超声次数>液料比>超声时间>浸泡时间;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为液料比37.5 mL/g,浸泡0 min,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提取2次;最佳超声提取工艺下,草鱼膨化配合饲料的粗脂肪含量为4.76%(n=6),而索氏提取法粗脂肪含量为4.77%(n=6),试验证明超声提取工艺稳定且可行;分别采用超声提取法和索氏提取法测定13种不同饲料样品的粗脂肪含量,两种方法测定...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高淀粉饲料不同生产工艺过程各工段中抽取的物料检测糊化度、抗性淀粉、粗蛋白质、粗脂肪、氨基酸、淀粉,探究这些组分在饲料加工过程中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一是随着物料糊化度的提高,抗性淀粉并没有增加,即物料淀粉并没有发生老化;二是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各主要常量营养指标粗蛋白、粗脂肪、氨基酸总和等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料中粗脂肪水平对2种规格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生长性能、饲料利用和非特异性免疫指标的影响.试验配制了粗脂肪水平分别为4.02%、5.98%、7.86%、10.13%、11.29%和13.99%的6组试验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质量为(0.58±0.01)(幼虾组)和(7.93±0.03)g(大规格组)的凡纳滨对虾,养殖周期分别为8(试验一)和6周(试验二).结果表明:试验一,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幼虾组的增重率(WG)、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 (P<0.05),摄食饲料粗脂肪水平5.98%的幼虾组WG、SGR、PER有最大值,FCR有最小值;饲料粗脂肪水平对幼虾组成活率(SR),全虾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肌肉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了幼虾组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和肌肉粗灰分含量(P<0.05);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了幼虾组的血清总蛋白(TP)、总胆固醇(TC)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酚氧化酶(PO)、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丙氨酸转氨酶(ALT)活性(P<0.05),但对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试验二,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大规格组对虾的WG、SGR、PER和FCR(P<0.05),摄食饲料粗脂肪水平5.98%的大规格组WG、SGR、PER有最大值,FCR有最小值;饲料粗脂肪水平对大规格组的SR、CF、HSI,全虾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含量及肌肉干物质、粗灰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全虾干物质含量及肌肉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P<0.05);饲料粗脂肪水平显著影响对虾血清SOD、PO、AST及ALT活性(P<0.05).综上并结合SGR与饲料粗脂肪水平拟合折线模型后得出,凡纳滨对虾幼虾阶段和大规格阶段粗脂肪的适宜需要量分别为4.83% ~5.98%和5.57% ~ 7.86%.  相似文献   

13.
研究旨在建立归一法定量检测植物源性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取植物性饲料样品在碱性条件下蒸馏,以酰胺形式结合的氮以氨的形式释放,被吸收滴定,利用其与总氮的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快速测定粗蛋白含量。选择和优化建立回归方程并进行多次验证,通过对回归线的控制进行掺假鉴别与测定。结果显示:建立的方法对市售的30个植物性饲料样品和3个质控样品进行检测,检测效果较好。研究表明,研究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以作为检测植物饲料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该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不同含量水平粗脂肪对禾花鲤的生长性能、饲料利用率、机体组成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究饲料中最适粗脂肪水平。试验选用均重为(4.41±0.01)g的禾花鲤525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5尾。配制粗脂肪水平为6%、8%、10%、12%和14%的五种等氮不等能饲料。养殖周期63天。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粗脂肪水平的升高,饲料系数呈下降趋势(P<0.05),10%、12%、14%组显著低于6%组;蛋白质效率呈上升趋势(P<0.05),12%、14%组的显著高于6%;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无显著影响(P>0.05)。肥满度呈上升趋势(P<0.05),1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脏体比、肝体比无显著变化(P>0.05)。饲料粗脂肪水平增高,全鱼鱼体粗脂肪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12%、14%组显著高于其他组;水分含量呈下降趋势(P<0.05),14%显著低于其他组;全鱼粗蛋白、灰分含量无显著变化。随着饲料中粗脂肪的增加,鱼体血清中谷草转氨酶活性呈下降趋势(P<0.05),6%组显著高于其他组,白蛋白/球蛋白呈先上升...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旨在分析脂肪瓶增重法和滤纸包减重法对饲料粗脂肪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选用育肥猪浓缩料、乳猪膨化颗粒料、母猪浓缩料、肉羊浓缩料、青年鸡育肥料、玉米皮、油渣、豆粕、玉米、棉籽粕、麸皮11种饲料样品,通过配对试验,同时采用脂肪瓶增重法(乙醚浸提结束后脂肪瓶的增重量)和滤纸包减重法(乙醚浸提结束后滤纸包的减重量)测定各饲料样品的粗脂肪含量。结果表明:5种饲料的粗脂肪值均为滤纸包减重法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脂肪瓶增重法(P<0.05或P<0.01)。  相似文献   

16.
牧区放牧绵羊在越冬期间因牧草枯乏且营养价值低而导致采食量减少。适时为羊群进行补饲,可保证羊群安全越冬。运用常规检测法和近红外分析技术对高寒牧区羊群所补饲的饲料分别进行干物质、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等8项营养指标的检测,验证近红外分析技术与实验室传统检测方法的结果是否吻合。试验结果:分别利用传统检测方法和近红外分析技术测定9个饲料样本中的干物质、粗蛋白、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粗灰分、钙、磷等指标,其结果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传统方法和近红外分析方法的检测结果基本吻合,同时也证明近红外分析技术可用于饲料成分测定及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主要是对牡丹籽油的副产品牡丹饼粕以及大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中所含有的粗脂肪、粗纤维、粗蛋白等基本营养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牡丹饼粕开发为功能性饲料提供基础数据依据。试验结果显示:牡丹饼粕、豆粕、棉籽粕以及菜籽粕中粗脂肪含量分别为4.77%、5.65%、7.38%、6.68%;粗纤维含量分别为27.5%、5.2%、11.56%、11.83%;粗蛋白含量分别为28.67%、39.80%、36.30%、35.70%。牡丹饼粕中的粗脂肪、粗蛋白含量与其他已经作为饲料使用的粕类进行比较,能够满足猪的生长发育所需,具有开发成为非粮型饲料的价值;但粗纤维含量过高,作为饲料使用时需适当降低粗纤维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粮食和油料中粗脂肪含量不同,直接影响其用途,例如,粗脂肪含量高的大豆多用于榨油,榨油剩余的豆粕再用作饲料等;出油低的大豆大都用于食品加工.  相似文献   

19.
适合改善桑叶发酵饲料主要营养物质含量的菌剂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筛选优良发酵菌剂对桑叶饲料进行人工发酵,增加桑叶饲料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可提高桑叶作为畜禽水产饲料的饲用价值。以分属于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霉菌的18个菌株分别对桑叶进行发酵处理,测定发酵桑叶饲料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有6个菌株发酵后的桑叶饲料中,粗蛋白质含量极显著增加(P0.001),且以康宁木霉(Trichoderma koningii)、产脘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发酵桑叶饲料的增幅较大;有16个菌株发酵后的桑叶饲料中,粗纤维含量极显著降低(P0.001),且以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地衣芽孢杆菌、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发酵桑叶饲料的降幅较大;有10个菌株发酵后的桑叶饲料中,粗脂肪含量极显著增加(P0.001),且以产脘假丝酵母、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布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chneri)发酵桑叶饲料的增幅较大。生产上可选用不同的发酵菌剂对桑叶进行发酵处理,提高桑叶饲料中的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和降低粗纤维的含量,以满足对不同畜禽水产动物饲养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采用锰含量分别为3.45、8.26、15.98、23.16、28.67、33.83 mg/kg的等氮等能微颗粒饲料,对初始体重为(17.11±0.12)mg的方格星虫稚虫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用以研究饲料中锰含量对方格星虫稚虫生长性能、体成分、体腔液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组织锰含量的影响。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饲喂400条方格星虫稚虫。结果表明:饲料中锰含量对方格星虫稚虫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虫体粗脂肪含量、虫体锰含量以及体腔液中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虫体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以及体壁锰含量没有显著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锰含量的增加,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成活率、虫体粗脂肪含量以及体腔液中Mn-SOD活性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当饲料锰含量为23.16mg/kg时,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达到最大值;成活率、虫体粗脂肪含量、体腔液中M n-SOD活性则在饲料锰含量为28.67 mg/kg时达到最大值。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回归方程得出方格星虫稚虫对饲料中锰的适宜需求量为22.58 mg/k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