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8 毫秒
1.
泥鳅是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的小型底栖经济鱼类。从亲鳅的选择、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卵的孵化及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2.
泥鳅的人工繁殖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泥鳅是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的小型底栖经济鱼类.从亲鳅的选择、人工催产、人工授精、卵的孵化及管理等方面介绍了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降低稻田养鳅的苗种成本,武隆县沧沟乡一位村民在今年5月首次获得泥鳅人工繁殖成功的基础上,又于最近喜获秋季繁殖成功。据悉,该村民今年9月底进行泥鳅秋季繁殖,共催产3批:第一批催产亲鳅70组,获泥鳅水花10万尾;第二批催产亲鳅  相似文献   

4.
国家一级保护水生动物中华鲟人工催产繁殖,2004年11月b日在四川省宜宾市珍稀水生动物研究所长宁基地获得成功。10月29日至30日该所对中华鲟催产,31日排卵,产卵数十万粒。11月3日晚对20000多卵粒进行人工孵化,4日以来生出鱼苗6000多尾。人工催产中华鲟的成功,弥补了这一领域的研究空白,成为中国和世界性的创举。这将为我国中华鲟的放流、繁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于2015年4月在四川省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水产良种场使用LRH-A2+DOM分2批对来自黄河水系的24尾(以雌鱼计)野生花斑裸鲤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雌鱼在挤卵前死亡5尾,1尾未产卵,平均催产率为75.5%;18尾雌鱼共产卵14.3万粒,受精卵13.1万粒,受精率为91.6%;获初孵仔鱼10.2万尾,孵化率77.9%。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产区进行花斑裸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发挥四大家鱼人工繁殖孵化环道的利用率、探索泥鳅规模化人工繁殖新技术,笔者于2012年5-6月在荆州市荆州区太湖农场养殖场鱼苗繁殖基地,利用孵化环道进行了4批次的泥鳅人工繁殖。结果表明:在孵化环道中每立方米水体放10.2kg(787尾)亲鳅在微流水的网箱内产卵,并在环道中孵化,催产率为98%、受精率达96%;每立方米水体放卵100万~150万粒,孵化率达98%;4批次共孵出鳅苗4250万尾。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讨台湾泥鳅在贵州喀斯特地区人工繁殖技术状况,试验采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多潘立酮注射液(DOM)、注射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_2(LHRH-A_2)合剂对台湾泥鳅进行人工繁殖。结果表明:每尾台湾泥鳅注射400 IU HCG+4 000μg DOM+15μg LHRH-A_2为较理想的催产激素配比,三批次繁殖的平均催产率为98.0%,平均受精率为90.1%,平均孵化率为88.7%,平均出苗率为87.2%。雌雄比为5.4∶1时,催产率最高,为98.5%;雌雄比为5.7∶1时,受精率最高,为91.2%。说明台湾泥鳅在该地区繁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泥鳅养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是我国稻渔综合种养技术的大力推广,稻鳅综合种养的技术模式,已成为产业扶贫、农民增收致富的新亮点。本文介绍了台湾泥鳅亲本培育技术,又从亲鳅的选择及雌雄鉴别、亲鳅的人工催产、产卵及受精、卵的孵化等方面阐述了台湾泥鳅人工繁殖技术。  相似文献   

9.
1种类 脑垂体(PG)一般为自制,多用鲤鱼脑垂体。其作用机理是利用性成熟鱼类脑垂体中含有的促性腺激素,主要为促黄体素(LH)和促滤泡激素(FSH)。将悬浊液注入鱼体后,其中的滤泡激素可促使精卵进一步发育成熟,促黄体素进一步促使鱼发情产卵。用脑垂体催产有显著的催熟作用。在水温较低的催早期,或亲鱼1年催产2次时,催产效果比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好,但若使用不当常易出现难产。  相似文献   

10.
为比较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4mg DOM+3μg 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自制溢水式孵化桶与水泥池置入40目绢纱布网箱两种方法对泥鳅受精卵进行去巢流水式孵化和鱼巢附卵孵化。在pH7.0~7.5、水温24~26℃的条件下,以孵化时间和孵化率探讨两种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的影响。结果去巢流水孵化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为(30.52±0.89)h、(92.25±0.84)%;鱼巢附卵孵化的孵化时间和孵化率为:(38.56±1.04)h(、88.97±0.78)%。表明去巢流水孵化显著优于鱼巢附卵孵化。  相似文献   

11.
不同外源激素促进黄鳝排卵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试验分别用不同外源激素及组合对两批216尾黄鳝进行催产试验,结果表明:诱导排卵效果以DOM+LRH-A5和HWHO-2+LRH-A5组合为最佳,HCG为最差。  相似文献   

12.
为比较孵化方式对泥鳅孵化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4 mg DOM+3 μg LHRH-A2对泥鳅进行催产,将所产卵子进行人工授精后,采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自制溢水式孵化桶与水泥池置入40目绢纱布网箱两种方法对泥鳅受精卵进行去巢流水式孵化和鱼巢附卵孵化.在pH7.0~7.5、水温24~26℃的条件下,以孵化时...  相似文献   

13.
鱼类催产剂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理使用催产剂是鱼类人工繁殖成功的关键之一。目前鱼类人工繁殖中常用的催产剂有三种: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简称HC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简称LRH-A)以及鱼类的脑下垂体PG。本文介绍前两种催产剂的使用技术。 一、两种鱼类催产剂的使用方法 1.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是鲢、鳙鱼人工繁殖鱼苗生产中主要的催产药物之一。其成品为白色或淡黄色粉末,易溶于水,溶于水中呈无色或淡黄色澄清液。它  相似文献   

14.
于2015年4月在四川省凉山科华水生态工程有限公司水产良种场使用LRH-A2+DOM分2批对来自黄河水系的24尾(以雌鱼计)野生花斑裸鲤亲鱼进行人工催产。雌鱼在挤卵前死亡5尾,1尾未产卵,平均催产率为75.5%;18尾雌鱼共产卵14.3万粒,受精卵13.1万粒,受精率为91.6%;获初孵仔鱼10.2万尾,孵化率77.9%。研究结果表明,在非产区进行花斑裸人工繁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母兔产仔不顺利即需要进行催产处理,如妊娠期已达到32天以上,还没有任何分娩的迹象;有的母兔由于产力不足,不能在正常时间内分娩结束;母兔怀的仔兔数少(1~3只),在30天或31天没有产仔,惟恐仔兔发育过大而造成难产;个别母兔有食仔恶癖,需在人工监护下产仔:冬季繁殖兔舍温度较低,母兔若夜间产仔,仔兔可能被冻死,需要人工护理,此时有必要进行人工催产。因为怀孕期超过时间越长,母体胎盘逐渐老化.不能供给胎儿足够的营养,导致胎儿窒息死亡。同时,死胎不能排出体外,发生腐烂,极易引起母兔发生中毒死亡。常用的人工催产方法有激素催产和诱导分娩两种。  相似文献   

16.
用野生成熟云南光唇鱼(Acrossocheilus yunnanensis)经注射催产激素后进行人工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云南光唇鱼在乌江上游繁殖时间为5月,繁殖期水温为14~18℃。试验共催产雌性亲鱼41尾,成功产卵29尾,获卵37.9万粒。云南光唇鱼绝对怀卵量为10 965~14 389粒,平均13 069粒,相对怀卵量29~95粒/g,平均34.8粒/g。受精卵在水温(15.0±0.5)℃,经135~149h孵化出膜,获初孵鱼苗13.9万尾,初孵鱼苗全长8~11mm。选用水蚯蚓作混合营养期开口饵料,采用两步转食法转食,经30d培育,获1.5~2.3cm鱼苗9.3万尾。其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鱼苗培育成活率分别为70.7%、62.1%、58.7%和66.9%。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主要在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grahami)养殖过程中,使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地欧酮(DOM)等鱼类催产药物进行人工繁殖中的催产试验,试验通过使用单一催产药物及组合催产药物对昆明裂腹鱼进行人工催产,并对催产后亲鱼产卵、受精、孵化等生物学指标数据进行对比,找到适合昆明裂腹鱼人工繁殖的催产药配方及剂量。结果表明,人工繁殖昆明裂腹鱼过程中,使用催产素LRH-A2、HCG、DOM混合效果好于使用单一催产素及其他催产素的组合,可以缩短效应时间及减少副作用,同时能提高昆明裂腹鱼在繁殖中的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  相似文献   

18.
<正>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申报的发明专利"大鳞副泥鳅人工繁育方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专利号CN102047855B。该方法是由准备、催熟、催产、孵化、育苗所组成。准备:包括漏卵网片、孵化网箱、催熟网箱、凤眼莲漂浮带及繁育所需设施设备的准备工作;催熟:按雌雄分别放入两只催熟网箱中,进行单性催熟;催产:采用两种催产素混用,注射剂量雌鳅在0.2m L,含催产素的剂量为催产素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400IU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1μg,雄鳅减半0.1m L,雌雄比控制在1:0.85;孵化:  相似文献   

19.
在广东6—7月气温高日照长期间;如采用26℃±1和短光照每日15小时黑暗综合因素处理新九蚕品种蛹期,可获得平均蛾产525.9粒卵,其中滞育卵为506粒,滞育较深滞育卵率为96.2%,不出现再生卵,而在该时期的自然温度31℃,日照13时10分48秒下的对照区,平均蛾产386粒卵,其中滞育卵只有230粒,滞育卵率仅占59.6%,同时所产的滞育卵,滞育浅。相比之下试验区增产滞育卵276粒,加深了卵的滞育,延长了滞育期。因此温度和光照的条件会改变蛾产滞育卵数量和产的滞育卵滞育深浅之差。说明中温度和短光照条件可以诱导蛹的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高温和长光照抑制蛹的咽下神经节分泌滞育激素。导至应产滞育卵的蛾改变为产非滞育卵或产滞育浅的卵。短日照的4月和10月的季节,如果5龄期感受温度稍高于蛹期,可提高产滞育卵率。相反,5龄期温度低于蛹期,虽然蛾平均产卵达518粒,但滞育卵只有417粒,滞育卵率仅占80.5%。出现非滞育卵多。显现出5龄期和蛹期感受变温的效应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究超声检测技术在鱼类人工繁殖的应用价值。选取黄颡鱼、黄鳝、斑点叉尾鮰、泥鳅、施氏鲟和南方大口鲶6种无磷亲鱼,经超声检测,分别对其性腺发育不同阶段卵径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结果显示:6种鱼类的卵径的超声检测测量值与卵子发育呈正相关;在卵巢成熟期内,超声检测可通过检测卵径及卵子在影像中是否具有游动性这2项指标来判断是否具有催产条件,其超声检测符合率达98.90%以上。表明对于无鳞鱼或珍稀鱼类应用超声检测卵巢发育,其分辨率和诊断符合率比较高,可作为人工繁殖诊断卵子发育情况的首选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