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非洲猪瘟是一种病毒性、出血性、接触传播性疾病,具有极高的致死率。我国作为养猪大国,非洲猪瘟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我国目前尚未有可用的商品化疫苗,只有尽早地发现非洲猪瘟并严格实施流行病学调查、消杀灭源才能有效防控非洲猪瘟。随着非洲猪瘟流行特征的变化,非典型临床病例、慢性感染猪逐渐增多,病毒血症不明显并且排毒不规律,仅靠病原学存在漏检可能,而血清学检测可作为病原学检测的补充,对于非洲猪瘟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流行病学、病毒结构、诊断标识以及现阶段常用的非洲猪瘟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供非洲猪瘟血清学诊断研究以及疫情防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非洲猪瘟传入我国危害风险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非洲猪瘟病毒疫情不断向非洲以外的欧洲、美洲国家蔓延,亚洲国家也面临非洲猪瘟侵入的严重威胁,引起各国政府及兽医科技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剖析目前该病在全球以及我国周边国家的流行状况,分析该病毒的病原学特点和传播特性,以及传入我国的可能途径,再分析我国对该病的防控现状等因素,认为目前我国存在传入非洲猪瘟的较高风险,需要按照我国既定的新发、突发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方案加强对非洲猪瘟的防范。  相似文献   

3.
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p62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应用于感染组织样品中ASFV抗原的免疫组化(IHC)检测,本研究以杆状病毒表达的非洲猪瘟病毒重组p6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结果显示:基于纯化的p62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和亚克隆,获得了18株可稳定分泌抗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IFA检测,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均与非洲猪瘟病毒反应,且不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猪源常见病毒反应,特异性良好。抗体识别蛋白的鉴定结果显示,3株MAbs识别p35蛋白,15株MAbs识别p15蛋白。14株MAbs重链亚类为IgG1型,4株MAbs重链亚类为IgG2a,轻链均为κ链。利用18株MAbs对ASFV感染猪的肺、扁桃体、淋巴结等组织进行IHC检测,结果显示5株MAbs均能够与感染ASFV的组织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本研究获得的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为非洲猪瘟病毒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p62蛋白的结构功能等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4.
为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p62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并初步应用于感染组织样品中ASFV抗原的免疫组化(IHC)检测,本研究以杆状病毒表达的非洲猪瘟病毒重组p6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结果显示:基于纯化的p62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和亚克隆,获得了18株可稳定分泌抗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IFA检测,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均与非洲猪瘟病毒反应,且不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等猪源常见病毒反应,特异性良好。抗体识别蛋白的鉴定结果显示,3株MAbs识别p35蛋白,15株MAbs识别p15蛋白。14株MAbs重链亚类为IgG1型,4株MAbs重链亚类为IgG2a,轻链均为κ链。利用18株MAbs对ASFV感染猪的肺、扁桃体、淋巴结等组织进行IHC检测,结果显示5株MAbs均能够与感染ASFV的组织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反应。本研究获得的非洲猪瘟病毒p62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为非洲猪瘟病毒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建立及p62蛋白的结构功能等基础研究提供重要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一种能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ASFV)特异性抗体的单抗阻断ELISA方法,本试验首先构建了非洲猪瘟病毒p30蛋白的原核表达载体,进而制备并筛选出1株能特异性识别p30蛋白的高亲和力单克隆抗体,采用昆虫杆状病毒表达系统Bac-to-Bac进行该单克隆抗体的表达。以p30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单克隆抗体作为阻断抗体建立了一种非洲猪瘟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测方法,并验证其敏感性、特异性以及与商品化试剂盒的符合率。结果显示,该方法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与商品化试剂盒比较,符合率为98.7%。结果表明,本试验基于非洲猪瘟病毒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建立的阻断ELISA方法敏感性好、特异性强,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非洲猪瘟病毒抗体检测。  相似文献   

6.
猪瘟病毒单克隆抗体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1985年wenvoort G C等首次应用细胞培养猪瘟病毒接种小鼠的方法建立并制备13株单克隆抗体以来,猪瘟单克隆抗体不仅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猪瘟的鉴别诊断,而且还用于猪瘟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论文对猪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在猪瘟的鉴别诊断和猪瘟病毒抗原结构蛋白、保护性抗原蛋白、抗原变异以及Ez囊膜糖蛋白抗原表位分析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非洲猪瘟(ASF)传播对我国生猪养殖造成重大危害,开发用于ASF诊断产品已刻不容缓。本研究为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pK205R蛋白单克隆抗体,构建了能表达ASFV pK205R蛋白的工程菌BL21/pET-pK205R。经IPTG诱导,可表达可溶性的pK205R蛋白。经SDS-PAGE检测,获得的蛋白大小为25 kDa左右。经Western blot鉴定,纯化后的蛋白可与ASFV阳性血清发生特异性反应。以纯化的ASFV pK205R蛋白作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12株针对ASFV pK205R蛋白的单克隆抗体。经间接ELISA方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均不低于1∶80 000。单克隆抗体重链亚类分别为IgG1及IgG2b,轻链亚类均为κ。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测定12株单克隆抗体均不与猪瘟病毒、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存在交叉反应,且均能与ASFV反应。本研究为建立快速检测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断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非洲猪瘟病毒pS273R蛋白水解酶单克隆抗体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旨在制备非洲猪瘟病毒(ASFV) S273R蛋白的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本研究以原核表达的非洲猪瘟病毒重组S273R蛋白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获得杂交瘤细胞。结果显示:基于纯化的S273R蛋白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对杂交瘤细胞进行筛选和亚克隆,获得了4株可稳定分泌抗ASFV S273R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并通过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试验(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测定了其免疫特性。4株单克隆抗体亚类均为IgG1型,轻链均为κ链。本研究获得的非洲猪瘟病毒S373R蛋白单克隆抗体可为进一步研究ASFV pS273R的生物学功能及基因缺失毒株的鉴别诊断和疫苗开发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9.
自2018年我国首次确诊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防控的探索,根据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接触传播且传播速度慢的流行特点,有关猪场发明了精准清除策略,推广后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认可。然而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又称为“疫苗株”)的出现,这一方法已经不如之前那样有效。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以及精准清除策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猪场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强毒株、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并存和干扰等现状,总结了非洲猪瘟诊断与防控策略。根据目前的情况,生物安全依然是预防非洲猪瘟最根本的方法,精准清除需要更加严格的采样和检测,对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疫苗株的猪群进行更专业的精准清除,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控制,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潜伏感染猪的排毒量。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生猪感染非洲猪瘟后基本都会死亡,非洲猪瘟病毒发病率、死亡率极高,传播迅速,因此,要做好非洲猪瘟流行与防控研究,才能尽量降低损失。1非洲猪瘟简谈1.1病原学研究非洲猪瘟病毒仅仅会感染猪,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猪后会在猪体内快速扩散,直至猪死亡。该病毒主要利用空气、粪便进行传播,而且大量的非洲猪瘟毒株能通过猪白细胞、骨髓细胞、肾细  相似文献   

11.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is a devastating disease caused by 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ASFV), characterized by acute feature, high fever, high mortality and other characteristics. ASF mainly outbreaks in African, Eastern Europe countries, Russia and Caucasus reg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no vaccine available and effective control strategies against ASFV spread, therefore, ASF has a serious impact on the pig industry in the affected countries. The major target cells of the virus are swine reticuloendothelial cells and monocyte-macrophage cells. ASFV can result in apoptosis and affect the host's immune system, and then s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rresponding disease. ASFV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arge genome, more genotype and more variability. In this paper, the molecular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 of ASFV are reviewed, so a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SF.  相似文献   

12.
非洲猪瘟病毒的分子病原学及致病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具有急性、高热、高病死率等特征,主要暴发于非洲、东欧国家、俄罗斯及高加索地区。目前,该病缺乏有效的疫苗和治疗方法,给病情爆发地区的养猪业造成严重的影响。ASFV的主要靶细胞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造成细胞凋亡,影响宿主的免疫系统,进而表现出相应的疫病特征。ASFV具有基因组较大、基因型较多且易变异等特征。文章主要从分子病原学和致病机理方面对ASFV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为ASF的防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非洲猪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非洲猪瘟是猪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其感染率高, 多种传播途径,死亡率可达100%,现还无有效的疫苗及治疗措施。非洲猪瘟在临床上与猪瘟相似,虽这2种疾病的病原体完全不同,但在诊断时极易误诊,为了进一步了解该病,作者综述了该病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及我国现状,从而为诊断该病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猪场生物安全系统要点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生物安全体系是猪场防控疾病的前提,也是最经济有效的疫病防治措施。2018年我国发生非洲猪瘟以来,疫情对我国生猪养殖业带来深刻影响,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该病都将是我国猪场的常态化疾病。非洲猪瘟疫情发生后,我国养猪业创新性地提出了系列生物安全防控技术,建立了能够有效应对疫情常态威胁的生物安全技术体系,两年多来的防控实践证明了这些生物安全防控手段的有效性。文章总结了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和管理中的关键环节及注意事项,希望可以为猪场非洲猪瘟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 ASF)是一类动物传染病.由于该病死亡率较高,一旦发生将会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该病因保护性免疫反应的复杂性,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进行预防.为了防范非洲猪瘟病毒传入我国,根据该病毒的病原学和流行病学特性,尽可能的降低该病的感染和传播途径.并应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无感染性的诊断方法快速、灵敏的检测该病毒,从而将该病传入我国的风险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6.
The 'sand tampan', Ornithodoros savignyi, is susceptible to oral infection with African swine fever (ASF) virus in the laboratory. Infected ticks can transmit the virus transstadially and are able to maintain it for at least 106 days. Transmission of ASF virus by infected ticks to healthy pigs was achieved on five separate occasions between 50 and 106 days after infection. Pigs infected in this way developed typical acute African swine fever. The distribution of O savignyi in Africa suggests that this tick could be a natural field vector of ASF.  相似文献   

17.
贺灿  张彬 《猪业科学》2020,37(11):96-98
非洲猪瘟是养猪业的第一杀手,自1921年东非国家肯尼亚首先出现非洲猪瘟疫情以来,这个病毒已经在非洲亚洲欧洲等区域传播了近百年,对世界养猪业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我国于2018年8月在辽宁省沈阳市首次发生非洲猪瘟疫情,并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全国,对我国养猪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养猪业在近2年时间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文章采用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技术,阐述一种快速、准确的非洲猪瘟病毒检测方法,并结合非洲猪瘟传播感染途径的特点,制定科学的诊断程序与防控措施来保证养猪业的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非洲猪瘟(African swine fever,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唯一成员非洲猪瘟病毒(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ASFV)引起的一种高致死率、高抵抗力、严格接触性的病毒性疾病,对所有年龄段的家猪和野猪均具有感染性。我国非洲猪瘟传入疫情的出现,对养猪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必将冲击生猪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介绍ASF的病原、流行病学特点,并总结防控措施,以期为ASF的进一步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郑佳星  刘显军 《猪业科学》2020,37(11):34-36
非洲猪瘟(ASF)是由非洲猪瘟病毒(ASFV)引起的一种的热性、斑疹性、高度接触性的猪传染病。世界首例ASF于1909年在非洲肯尼亚被发现。由于其传染性强,且发病后致死率高,给生猪养殖带来极大的危害,且严重影响了畜牧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全球禁抗背景下,提高猪只免疫力成为防控ASF的重要环节。文章就ASF特征、临床表现,就如何在禁抗下提高猪免疫力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非洲猪瘟作为最严重的猪疾病之一,自暴发以来给我国畜牧业带来沉重打击,养殖粪污是病毒传播的主要载体,因此防止非洲猪瘟传播就要对粪污处理各环节进严格把关.文章总结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模式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控措施,并为畜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