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互联网的迅猛发展 ,对大学生行为方式、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心理发展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校德育工作要用好互联网这把“双刃剑” ,建立网上德育阵地 ;提高大学生的网络素质 ,主动引导他们上网 ;提高德育工作者的素质 ,改进德育工作方法 ;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进网工作的领导 ,逐步实现德育工作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合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大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大学生奉献精神,已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本文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奉献精神现状调查入手,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工作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利用网络加强大学生奉献精神培养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成为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重要阵地,网络民意的“力量”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必须规范制度和程序,强化舆论信息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手机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机信息的"杂"、"乱"和"散"等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学习生活受到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手机媒体的运行规律,运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方法,通过设置内容准入权、规范手机信息和强化内容主导价值等有效途径来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手机的引导教育。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及其教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日益普及,网络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网络道德失范问题在大学生中也日渐凸显,并已成为德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通过详细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危害和成因,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网络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社会各个领域.高校校园已成为我国互联网用户最密集的区域,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政治思想、道德、情感、心理、品质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大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群体,网络给他们的思想带来了诸多影响,本文就如何借助网络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一种主流的信息传播媒介,如何抢占新形势下的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阵地,扎实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亟需面对的重要课题。高校辅导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正确定位自身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角色,决定了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本文依托生态学中的生态位理论,探讨辅导员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试图寻求高校辅导员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已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入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亟需改革与创新,高校必须深入了解"互联网+"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影响与革命性意义,充分发挥互联网的特点与优势,通过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顶层设计、理论智库建设、师资队伍优化、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提升大学生互联网素养和学习积极性等方面为切入点,着力构建与"互联网+"时代特征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12):275-276
国际金融形势对我国的经济和政治影响不断深化,同时,我国高校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大学毕业生日益增多,呈现出就业难度加大的紧迫局面,这成为了当今社会、家庭和高校共同关注的问题,高校共青团负有引导、团结广大青年学生的光荣任务,是高校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大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具有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它与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关系密切,因此,要结合高校共青团的优势,从服务于大学生、服务于党和社会的角度,为大学生积极实践创业做出应有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互联网思维方式的出现,在其深刻改变人生活境遇和社交圈的同时,也对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农业院校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一定的困境,给农业院校的德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基于互联网思维方向性、多元融合性、法制性等原则,从思想政治教育者角色的重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回归、互联网信息舆情监督机制的完善等方面应对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