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4 毫秒
1.
大麦条纹病的重发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麦条纹病是一种主要由种子带菌传播的系统侵染性病害,该病一旦发生,病株及其分蘖全部发病,对大麦生产构成极大的威胁.近几年来,该病在东台市某些田块发生严重,发病田块病株率一般在 10%~ 20%,最高田块达 50%以上.  相似文献   

2.
大豆根潜蝇(Ophiomyia shibatsuji Kato)又名豆根蛇潜蝇,为单食性害虫,只为害大豆和野生大豆,是近年来为害七台河市大豆根部的主要害虫之一.2000年大豆受害面积0.53万hm2,占播种面积的15%,被害株率轻者10%左右,严重田块达20%~30%.  相似文献   

3.
重庆市几种玉米钻心虫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伟  王进军 《植物医生》1998,11(6):11-12
近年来,重庆市的玉米钻心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特别是春玉米,严重年份虫蛀率达60~90%,有些田块甚至100%受害。据调查,该市仅玉米螟为害造成的春玉米减产达10%,夏、秋玉米达20~30%。经过鉴定,在这一地区发生的玉米钻心虫主要有以下四种,即大螟(...  相似文献   

4.
玉米叶点霉叶斑病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玉米叶点霉Phyllosticta zeae Stout引起的玉米叶斑病是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1].1930年在美国伊利诺斯州首次发现并报道了该病[2],1968年该病害广泛发生于美国数个州[3],1969年在加拿大安大略省也发现了该病.该病害2011年在我国甘肃灵台县零星发病,在临洮县部分田块病株率达100%,病叶率为20%;2012年调查发现在甘肃陇南、天水、平凉、定西等地田间发生较为普遍,病株率为5% ~40%,严重田块病叶率达20% ~40%,对玉米产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国内外对玉米叶点霉叶斑病病原的研究报道较少[2-3],为此,作者在2011-2012年对玉米叶点霉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有效防治玉米叶点霉叶斑病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上海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发生情况我县水稻条纹叶枯病曾在60年代初期流行过,特别是1963年发病较重,一般田块发病株率10~20%,严重的田块50%左右,个别田块达80%以上。随着双三制(双季稻配种元麦、大麦)面积不断扩大,病害的发生也随之越来越轻,多年来,没有被人们重视。至1985年起我县又重新恢复推广种植单季稻配小麦,病害又重新抬头,并有逐年加重的趋势。1989、1990年连续大流行,1989年未防治的田块,一般发病株率20~30%,1990年未防治田块一般发病  相似文献   

6.
大同地区禾谷类黑穗病偏重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同市地处山西省北部,属于高纬度、高海拔的冷凉地区,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谷黍、莜麦、高粱、春小麦等禾谷类作物和其他杂粮。近年来,黑穗病发生与为害逐年加重,成为禾谷类作物的主要病害。发病面积达10万hm2,占禾谷类作物播种面积的65%,一般田块发病率5%~10%,严重田块达50%以上,产量损失一般为5%~10%,重者达50%~90%。因黑穗病为害引发多起种子纠纷事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鉴于此,笔者进行了5a的田间系统观测和大田调查,基本摸清了禾谷类黑穗病的主要种类及其重发原因,结合实际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1发生种类大同地区…  相似文献   

7.
张敏  段海  马超  王震 《植物医生》2007,20(6):30-31
番茄灰霉病(Botrytis cinerea)是一种世界性分布、发生严重的病害。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在我国蔓延,近年来,随着我国番茄种植面积的逐年扩大,灰霉病日趋普遍。一般年份,不防治田块,病害损失8%~35%,平均为20%,重病年不防治田块,损失30%~60%,平均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8.
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Linnaeus)]属腹足纲蛞蝓科,又名鼻涕虫,是我国南方蔬菜生产的主要害虫之一.2003~2004年在瓮安县蔬菜生产上连续大发生,苗床期平均每平方米有野蛞蝓13.5头,严重的达20头以上,大田期虫口密度45.2头/百株,被害株率39.5%,严重田块虫口密度达321头/百株,被害株率达100%,给蔬菜生产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9.
1999年玉米蓟马在嵩县乃至豫西地区偏重发生,玉米苗严重受害,全县发生面积0.67万hm2,占玉米播种面积的50%,较历史上发生较重的1992年增加了20倍。其中严重受害面积0.2万hm2,受害田被害株率一般为20%~30%,较1992年提高15~20个百分点,严重的达50%以上。受害株一般为叶...  相似文献   

10.
仙居县春玉米大螟为害严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大螟在仙居县历史上仅零星发生,从未造成过严重危害。但自从80年代末面积推广小麦套种春玉米以来,大螟危害逐渐上升,近年来发生普遍,为害十分严重,一般田块被害率为10%-30%,严重田块株被害率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高民侠 《植物医生》2004,17(4):10-11
番茄病毒病是露地番茄生产中发生最普遍、危害最严重的病害之一,素有"植物癌症"之称,防治十分困难.2000至2003年在韩城市的龙亭、苏东、板桥等乡镇普遍发生,病情严重.病田率为80%~100%,平均病株率20%~30%,重者达80%以上,年发生面积超过0.07万hm2.发病轻者减产20%~30%,重病田块几乎绝收.番茄病毒病还可使番茄品质下降,风味降低,严重影响经济效益,是番茄生产中的重大障碍.  相似文献   

12.
淮安市2004年玉米种植面积8.53万hm2,有30个左右的玉米品种,以农大108、澄海11号、郑单958、登海9号、白玉109、掖单4号为主体种植品种.2004年玉米粗缩病发生面积1.9万hm2,占种植面积的55.36%,其中春玉米40%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5.6%,夏玉米61.5%面积发生粗缩病,病株率平均15.9%.以农大108、登海11号、郑单958及西玉3号抗病性较好,而登海9号、白玉109、掖单4号、中科1号、浚单18号抗性很差,病株率最高达44.3%,由于品种结构、冬季气候、昆虫种群变化等原因,导致粗缩病逐渐上升为玉米的主要病害.因此,研究分析其发生动态、制定综合防治对策,对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保证玉米的优质高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3.
三化螟在江夏区一直是水稻主要害虫。自2000~2005年发生面积呈阶梯上升。2005年第3代3化螟为大发生。迟中稻、一季晚稻为特大发生,危害程度属历史之最。一般田块减产5%~10%,严重田块减产达48%以上。现将2005年三化螟第3代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叙述如下。1发生原因与分析1  相似文献   

14.
玉米苗枯病发生原因调查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枣庄市玉米常年种植面积 10万 hm2,其中夏直播 8.6万 hm2,无水浇条件地块占 70%以上.近年来,夏玉米苗枯病发生有加重趋势,成为本市玉米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一般病地的病株率 10%~ 18%,严重地块达 20%~ 50%,个别地块高达 60%以上,甚至绝产,对玉米生产造成威胁.  相似文献   

15.
2011年辽宁省花生疮痂病大发生原因分析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辽宁省花生疮痂病大发生,受害田块一般减产20%~30%,严重田块减产超过50%,是近几年最为严重的一年。笔者介绍了该病在辽宁的发生为害特点、调查分析了其重发生原因,提出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6.
江祖茂 《广西植保》2007,20(1):39-40
疫病是我区春种辣椒的主要病害,历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一般病株率为10%左右,严重田块达20%~30%。2005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兴宾区连续降中到大雨比较多,降雨量达226.7mm,平均气温与历年比偏高。由于受多雨、高温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该区良江镇春种辣椒疫病大发生,部分田块造成  相似文献   

17.
水稻纹枯病是鄂东南稻区水稻上的一种主要病害,常年发生较重。特别是近几年又有加重发生之势,严重地制约着当前水稻稳产高产。纹枯病不仅引起鞘枯和叶枯,使结实率下降,秕谷率增加、千粒重降低,甚至影响抽穗,形成死孕穗,一般减产10%~20%,发生严重时减产达30~,6,个别田块减产达50%以上。据武穴市植保专业统计资料,1999~2003年平均每年因水稻纹枯病损失稻谷0.59万t,特别是2004年损失达1.1万t,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仙居县斜纹夜蛾大发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斜纹夜蛾在浙江仙居县为害日趋严重,常在局部地区尤其是山区的旱粮上暴发成灾,成为本县夏秋季多种作物上的重要害虫之一。2003年该虫发生更严重,来势猛,造成多种农作物大面积减产。1发生概况2003年8月初全县各地均报告有斜纹夜蛾为害,受害作物主要有大豆、扁豆、甘薯、芋艿、玉米、蔬菜、黄姜等。据统计,全县旱地作物50%~60%的面积受害,其中大豆受害更重一些,有70%~80%大豆田受害。受害面积秋大豆470hm2,甘薯530hm2。8月8日在大豆田调查,发生田块一般百株有虫80~400头,严重的达1000头以上。芋艿发生田块一般百株有虫200~1200头,…  相似文献   

19.
2004年阜南县水稻稻曲病暴发流行,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1发生特点1)流行面广,发病率高。全县2.1万hm2水稻,有1.6万hm2发病。其中严重发病田块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0%以上。发病田块病穗率平均31.8%,严重的70%~100%;病粒率平均4.37%,最高达54.0%。2)感病品种较多。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水稻主要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的为害,尤其是新品种粤优938受害损失严重,个别田块基本绝收。从田间调查结果看,一般高感病品种(如粤优938)病穗率达70%~80%,病粒率15.2%;严重田块病穗率达90%~100%,病粒率达54%;中感病品种(如Ⅱ优725)病穗率为40%;病粒率平均为1…  相似文献   

20.
玉米是荔波县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因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纹枯病、玉米螟、黏虫等病虫为害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为害轻的,产量损失10%~20%,为害重的,产量损失30%~50%。近几年黏虫在荔波县个别乡(镇)的玉米部分田块为害十分严重,造成绝收,对玉米产量影响很大,减少了农户的经济收入。因此,搞好玉米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是确保玉米丰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