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在隐匿性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疑似隐匿型冠心病患者41例,均行均行320排动态容积CTA检查和ICA检查,评价患者CTA诊断结果。结果:CTA图像质量4分的患者占85.36%;CTA可评估率为99.29%;针对冠状动脉狭窄率≥50%的节段,CTA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3.06%和95.61%;针对狭窄率≥70%的节段,CTA敏感度和准确度分别为100%和95.78%。结论:320排动态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判断隐匿性冠心病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作为无症状人群冠状动脉狭窄筛查的非创伤性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平板运动试验阴性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对平板运动试验阴性而用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30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00例中以单支病变者最为多见,共195例(占65%),其次为二支病变者共90例(占30%),3支及以上病变者15例(占5%)。195例单支血管病变中血管狭窄为50%~74%者158例(81.0%),75%及以上狭窄者37例(19.0%)。在2支及以上血管病变的105例中,88例(83.8%)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17例(16.2%)无血管狭窄部位相互对应。结论对临床疑为冠心病患者,即使平板运动试验阴性也应及早作冠脉造影检查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16-slice spiral 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方法:36例患者行MS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使用美国GE公司LightSpeed16层螺旋CT,患者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和分段数据采集方式,造影剂为碘海醇300,85~100ml,注射速率4.0ml/s,应用MPR、CPR、MIP、VR等进行图像后处理重建,显示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并根据标准对图像进行评价。结果:36例增强扫描图像,28例(77.8%)图像质量为一级,6例(16.7%)图像质量二级,1例(2.8%)图像质量三级,1例(2.8%)图像质量四级;374个冠状动脉节段中,359(96.0%)个节段能够满足管腔评价,15(4.0%)个节段不能满足管腔评价。结论:将患者心率控制在65次/min以下,且心律平稳,使用合适的扫描参数及重建相位窗,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较满意地显示冠状动脉及主要分支,适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介入治疗的筛选、冠状动脉搭桥及支架等术后疗效评价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超声联合钼靶X线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168个乳腺肿瘤术前均行超声及钼靶X线检查,评估两种诊断方法及联合应用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诊断符合率。结果 168个乳腺肿瘤中,良性113个,恶性55个。除钼靶对恶性肿瘤钙化的显示率高于超声之外(P〈0.01),两者在其余指标的检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联合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符合率均优于单用超声、钼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超声和钼靶X线联合应用可显著提高乳腺肿瘤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多层螺旋CT(MSCT)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中对冠状动脉狭窄、斑块、支架等相关指标的评价,与"金标准"——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对比,MSCT的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都非常高,这一可喜的研究成果,让MSCT在临床的应用逐渐普及,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冠心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筛选和随访工具,从而极大的提高对隐匿型冠心病和支架置入后冠心病再发患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钙化弯曲冠状动脉病变介人手术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冠状动脉钙化弯曲病变患者介入手术治疗的过程及疗效.结果 共治疗钙化病变28处,弯曲病变10处,手术过程中采用强支撑指引导管、双导丝技术及多次球囊预扩张等技术,手术成功16例,成功率88.9%;失败2例为导丝无法通过病变、支架无法植入各1例.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AD)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探讨cIMT对T2DM合并CAD的预测意义。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或冠状动脉CT检查结果将T2DM患者83例分为A组(T2DM无合并CAD组)40例和B组(T2DM合并CAD组)43例,其中依据冠状动脉受累支数将B组分为B1组(1支病变组)12例、B2组(2支病变组)14例和B3组(3支病变组)17例。收集并检测所有患者各项临床和实验室指标;通过彩色B超测量cIMT值,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结果 B1、B2、B3组c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均显著高于A组(P〈0.01),且以B3组cIMT最厚,颈动脉斑块积分最高,其次是B2、B1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3组斑块检出率高于A组(P〈0.05)。结论 T2DM合并CAD患者的cIMT值、颈动脉斑块积分均高于T2DM无合并CAD患者,且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呈上升趋势;cIMT超声检查可作为T2DM合并CAD的一个简便无创、经济有效的筛查方法,基层医院可推广应用。cIMT超声检查对T2DM合并CAD患者进行早期筛查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更好地认识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 ,我们对 65例 OMI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方法 :65例均接受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 ,根据有无心绞痛 (AP)分为两组。结果 :血脂水平、高血压及糖尿病伴发情况、单支及多支血管病变率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与无心绞痛组比较 ,心绞痛组非闭塞血管最大狭窄程度、梗塞相关血管(IRA)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 (EF)较高 ,闭塞性血管病变率、左室扩张率较低 (P<0 .0 5~ 0 .0 1 )。在无心绞痛组内 ,EF <45%亚组与 EF≥45%亚组比较 ,前者的多支血管病变率较高 ,IRA再通率较低 (P<0 .0 5)。结论 :(1 ) OMI患者合并心绞痛与存在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病变有关 ;(2 ) OMI患者 EF与 IRA再通、心梗范围及部位、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左室扩张有关 ;(3) OMI无 AP且心功能正常者预后较后 ,心功能严重障碍或有 AP者预后欠佳 ,尤应注意无 AP症状而 EF<45%亚组 ,其高度危险性应予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有冠心病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罗格列酮,对照组采用基础治疗,疗程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检测支架再狭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5.2%(P<0.01);两组的最小管腔直径于治疗后均明显增加,但以治疗组增加更显著(P<0.05)。结论罗格列酮对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与临床资料完整的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83例,以及同期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109例,分别就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侧枝循环形成情况及临床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单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三支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但<90%的狭窄病变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少(P<0.05),而两组间血管100%闭塞情况相似(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Ⅱ级以上的侧枝循环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多见(P<0.05);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既往心绞痛与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多见(P<0.05),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较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低(P<0.01),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致死性心律失常等严重急性并发症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明显要少(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住院期间死亡率和随访3年的冠心病死亡率与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相似(P>0.05),而梗死后心绞痛比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组则明显增多(P<0.05)。结论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相对复杂,多支及严重狭窄病变多,发作前多已有缺血预适应,且侧枝循环多见,这是心肌梗死形成非ST段抬高的主要原因,也决定了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与血栓抽吸术联用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AMI)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大量血栓征象、并需行血栓抽吸的患者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试验组PCI术前行IABP后联合导管血栓抽吸;对照组为术前单纯行导管血栓抽吸。观察其疗效与安全性。结果试验组患者的TIMI3级血流、无复流/慢血流率、病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血浆中CK-MB其峰值、CTnI峰值、肺动脉楔压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试验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ABP)、心脏指数、心输出量、射血分数较对照组显著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合并严重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行急诊PCI时联用IABP及血栓抽吸术,对于改善心肌缺血、增加冠脉灌注,恢复心功能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脑钠肽(BNP)变化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98例ACS患者[不稳定心绞痛(UAP)36例、ST抬高心梗(STEMI)34例、非ST抬高心梗(NSTEMI)28例]发病20 h内血浆BNP水平,分析BNP变化与临床亚型和冠脉病变的关系。结果对照、UAP、NSTEMI、STEMI组血浆BNP水平分别是(51.34±11.27)、(155.06±39.12)、(247.05±68.34)、(513.17±127.88)μg/L,多支、2支、1支、0支血管病变组的BNP水平则分别为(612.34±155.87)、(299.81±166.09)、(177.86±143.65)、(25.78±14.49)μg/L,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浆BNP水平升高与冠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ACS病情的评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湖南省早发冠心病(premature coronary heart disease,PCHD)患者冠脉病变程度与中医证素之间相关性。方法 对156例早发冠心病患者进行证素分类辨证分析。冠脉病变程度以狭窄程度表示,病变积分以Gensini积分计算,心功能分级采用Killip分级。结果 各证素组所占比例从高到低依次为痰浊 > 阴虚 > 血瘀 > 气虚 > 热蕴,各组间冠脉病变程度与证素无明显相关性,各组间心功能Killip分级无显著差异,各组Gensini积分气虚组病变积分较其他组高。结论 湖南地区早发冠心病以痰浊为主要证素,但含有气虚证素的早发冠心病一般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移植肾动脉狭窄的支架治疗效果与安全性.方法1例肾移植术后的女性患者,2 a前采用移植肾动脉与髂内动脉远端行端-端吻合术,移植肾脏固定在右髂窝内.术后2 a发生移植肾动脉狭窄80%,狭窄性病变长度15 mm,接受了支架治疗.从左股动脉入路,应用Judkin 6F右冠指引导管,植入冠脉金属裸支架4.0 mm×18 mm的R-stent,18 atm×20 s释放.结果支架扩张和贴壁良好,狭窄病变解除,无残余狭窄,血流TIMIⅢ级,术后患者血压平稳.结论支架术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效果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18例(其中3例为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并置入支架者;2例为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其余为冠心病可疑者)的MSCT冠状动脉造影(MSCTCA)和CT冠状动脉成像结果。并将3例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8例MSCTCA左冠状动脉主干显示清晰,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显示较清晰,满足影像诊断的需要,但右冠状动脉和左前降支、左回旋支的远段及其小分支有运动伪影的干扰。3例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相同。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MSCT是诊断和随访冠状动脉疾病很有意义和潜力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设计一种在上肢握力负荷的同时再增加下肢等长运动负荷方法即增强的等长运动负荷,并结合超声心动图对冠心病(CAD)进行初步研究,探讨其检测冠心病的价值。方法:采用自行研制的等长运动心脏负荷试验机对一组临床上疑似CAD的胸痛病例(45例)进行增强的等长运动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及冠脉造影检查,并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将上述45例患者分为CAD组和正常组。结果:(1)负荷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心率、动脉收缩压、心率-收缩压乘积显著性增加;(2)诊断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3%、81.3%、88.5%、57.9%;(3)CAD组在负荷后左室舒张、收缩功能指标二尖瓣口血流E峰/A峰、LVEF明显低于负荷前以及正常组的负荷前、后(P<0.05)。结论:增强的等长运动超声心动图负荷试验方法对于CAD诊断的准确率较高,并可有效评价CAD患者舒张、收缩功能的变化,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CHD)患者PCI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6年10月—2010年12月在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心脏中心住院接受PC I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CHD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78例(高龄组),和同期住院接受PCI治疗的40~60岁的中年CHD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16例(中年组),比较两组HCD患者易患因素、冠脉病变的Syntax评分、植入支架的数量及长度、效果和并发症等.结果易患因素在高龄组与中年组分别合并高血压病有8.9%与30.1%,糖尿病有12.6%与35.2%,吸烟有1%与72.9%,高血脂有5.9%与32.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龄组和中年组冠脉造影(CAG)示单支血管病变分别为20.5%和35.2%,双支血管病变为35.9%和46.8%,三支血管病变为44.9%和22.7%,冠脉病变的Syntax评分分别是20.9±6.7与14.6±7.8(P〉0.05);平均每例植入支架的数量为(2.53±0.67)个与(1.92±0.86)个,植入支架长度为(23.01±5.88)mm与(18.67±5.01)mm(P〈0.05).TIMI血流Ⅲ级率、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发生率、出血性并发症、术中和术后1个月的死亡率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行PCI治疗,近期效果和安全性与中年组相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脑钠肽(BNP)治疗肺栓塞(PE)的疗效.方法 82例肺栓塞患者随机分为脑钠肽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脑钠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钠肽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肺动脉收缩压和Tei指数.结果 脑钠肽组总有效率为90.2%.高于对照组68.3%(P<0.05);治疗后,脑钠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可溶性CXC趋化因子配体16(sol-CXCL16)水平及其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TIMI危险积分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50名ACS患者、50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和30名健康者血清solCXCL16和hs-CRP水平,并计算ACS患者的TIMI危险积分。结果 ACS组sol-CXCL16和hs-CRP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ol-CXCL16水平和TIMI危险积分呈正相关(rs=0.282,P〈0.05),但其与hs-CRP水平无明显相关(r=0.352,P〉0.05)。结论血清sol-CXCL16水平可能在ACS早期诊断和危险评估上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高龄老年住院患者心律失常和心率变异性(HRV).方法 收集心内科住院7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121例,其中高血压病22例,冠心病51例,冠心病合并症19例,其他疾病及无器质性疾病患者为对照组(29例),分析其心律失常及HRV时域指标.结果 高危室性早搏仅见于高血压病和冠心病患者.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的标准差(S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