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野生中药祁术人工栽培基质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无菌条件下培养祁术种子和根状茎的芽,出苗后移植在松针土、有机土和混合土(有机土 蛭石 珍珠岩按照5:1:1)中生长。结果表明,混合土中种子苗叶片数和叶面积最大.分别比有机土中增加34.8%和50.3%,比松针土中增加47.8%和58.5:混合土中种子苗根系长比有机土中提高42.2%,比松针土中提高11.1%,根系直径分别提高29.2%和54.2%:混合土中种子苗鲜重为松针土的2倍、有机土的2.9倍。同样的趋势也表现在芽殖苗生长中:混合土中的芽殖苗叶片数和叶面积比松针土中分别增加了26.9%和40.1%,根系长和根系直径分别提高38.1%和64.3%.鲜重则达到松针土的3.6倍。因此,在有机土中加入少量蛭石和珍珠岩而制成的混合土是祁术人工栽培较为理想的基质。  相似文献   

2.
水培条件下,通过用乙烯前体1-氨基环丙烷基羧酸(ACC)和乙烯抑制剂氨氧基乙酸(AOA)、Co2+和Ag+分别处理棉花幼苗根系和叶片,研究其对钾缺乏棉花根系伸长和侧根形成的影响,探讨钾缺乏棉花根系伸长和侧根形成与乙烯生成增加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钾充分营养液中,添加ACC显著抑制了棉花根系伸长和侧根形成。钾缺乏营养液中,添加ACC加重了对根系伸长和侧根发生的抑制;添加AOA和Ag+分别显著降低了根系长度和侧根数;添加Co2+显著提高了根系长度,但其高浓度显著减少了侧根数。由此可见,钾缺乏诱导乙烯释放增加或许是根系伸长受抑制的原因。钾缺乏条件下Co2+处理叶片显著增加了叶面积、根系长度和侧根数,这表明改善叶片生长可积极调节根系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鸠坑品种茶籽清洗、浸泡后播种于珍珠岩中萌发,保持珍珠岩潮湿。幼苗生长60d后分别用氮肥、磷钾肥和氮磷钾肥等三种肥料每周喷施茶苗叶片,共喷5次。结果表明:三种肥料皆能促进茶苗生长;茶苗鲜重的增加主要来自地上高、叶片数和叶面积等地上部的生长,按照肥效从小到大对这一过程的作用依次为NPK肥〉N肥〉PK肥。叶面肥还增加了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降低多酚含量.提高了N平衡指数。叶面肥对茶苗地下部根系的伸长具有限制作用。不同肥料对根系中茶氨酸等氨基酸的含量影响不同:PK肥减少根系中氨基酸的积累,N肥促进根中茶氨酸以及其他游离氨基酸的增加,而NPK综合叶面肥能够显著提高茶苗根系中茶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4.
水培条件下钠钾替代对棉苗生长及其光合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水培方法研究钠钾替代对棉苗生长、叶片光合性能和糖类代谢的影响,设全K、2/6K、2/6K+4/6Na、1/6K、1/6K+5/6Na共5个处理。结果表明:与全K相比,缺钾显著降低棉苗的相对生长速率、干物质质量、叶片钾钠积累量和净光合速率,而缺钾补充钠后各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2/6K+4/6Na比2/6K处理的地上部相对生长速率和干物质质量分别提高21.05%和11.99%,叶面积、净光合速率、叶片淀粉含量和钾、钠积累量分别增加4.76%、18.23%、38.60%、30.54%和27.82%。另外,1/6K+5/6Na比1/6K处理的各个指标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多效唑对烤烟壮苗培育的影响,以‘湘烟3号’为材料,当烟苗处于大十字期时,用不同浓度的多效唑进行喷施处理,研究了烟苗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可明显降低烟苗的株高、最大叶面积,增加茎粗,提高根冠比和干鲜比,同时烟苗根系活力、叶绿素、可溶性糖均极显著增加,SOD和POD活性也明显提高,丙二醛含量减少,其中以100mg/L多效唑处理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综合表现最优,较之CK,株高和最大叶面积分别缩小了3.2cm、17.7cm2,茎粗、根冠比、干鲜比上升了12.1%、56.1%、24.7%;根系活力、叶绿素、可溶性糖提高了50.8%、41.9%、33.0%;SOD和POD活性增加了0.38、0.32倍;丙二醛含量减少1.687nmol/g。说明喷施多效唑能有效抑制烟苗地上部分的生长,促进根系生长和根茎叶协调生长,有利于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6.
粉蕉试管苗工厂化生产中的光温调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钾贤 《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5):283-287
为解决粉蕉试管苗生产过程中丛生芽増殖率低、生根苗根少和植株纤细瘦弱等问题,以粉蕉丛生芽为材料,研究温度对丛生芽増殖和光温对试管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丛生芽增殖影响显著。32℃的芽增殖率最高,芽长和鲜重最大,褐变最轻。阶段变温培养和32℃恒温培养相比,芽増殖倍率显著提高、褐变率显著降低、增殖芽的质量明显提高。不同温度和光照下的生根率均为100%。光照强度、温度和光温互作对试管苗生长影响显著。26℃和500~1250 lx条件下培养更有利于根系生长,在500~2500 lx范围内粉蕉生根苗苗高随光照强度增加而增高,光温互作对粉蕉展叶数影响极显著,1250 lx、26℃培养条件下的展叶数最多。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木醋液浸种处理对西葫芦种子萌发和幼苗长势的影响,笔者广泛查阅相关资料,用100、300、500倍的稀释木醋液浸种6 h,并用同体积蒸馏水同时间浸种作为对照进行研究,调查分析在光照培养箱内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情况。结果表明:使用木醋液浸种,对于西葫芦的发芽势、发芽率、幼苗芽长、幼苗主根长、百苗鲜重、百苗干重,以及活力指数都有影响。使用不同浓度的木醋液浸种,对西葫芦种子各项发芽指标和幼苗长势的影响不同;使用100倍稀释木醋液浸种,幼苗长势形成最高峰值,活力指数比蒸馏水浸种的对照提高9.01%,鲜重、干重、主根长分别比对照增加13.47%、9.81%、15.79%,产生显著差异;使用100倍稀释木醋液浸种处理对发芽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芽长、发芽率、发芽指数影响不显著。说明木醋液浸种可促进根系生长、鲜重和干物质积累增加,提高活力指数,幼苗长势更强,可应用于西葫芦种子播前处理。  相似文献   

8.
王启明  王素平 《种子》2012,31(2):102-104
以黄瓜品种“改良津春2号”为材料,探讨了Put对Cd2+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d2+胁迫明显抑制了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降低了芽长、根长、根数、芽干重和根干重,且Cd2+胁迫对根系生长的抑制程度大于芽;外源Put提高了Cd2+胁迫下黄瓜种子的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根长,增加了Cd2+胁迫下黄瓜幼苗芽干重和根干重,部分缓解了Cd2+胁迫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烟苗生长及碳氮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探索湖南冬季烤烟漂浮育苗补光技术,研究不同比例红蓝光对烟苗根系和叶片生长及主要碳氮代谢产物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分别采用蓝光与红光1:3、1:1、3:1比例组合的 LED灯,并且与日光灯组合成不同照光强度光源对烟苗进行光照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光质和照光强度对烟苗的出叶时间影响不大;照光强度达到7200 lx以上且红光︰蓝光比为3:1时,烟苗生长最好。红光︰蓝光为3:1有利于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及生长,而红光︰蓝光为1:3可促进根系生长和根系活力提高。组合光源光照下蓝光强度占总照光强度的5%~15%时,对烟苗的茎的作用尤为明显。随着照光强度增加,组合光源中红光︰蓝光为3:1处理的烟苗叶片可溶性总糖含量和转化酶活性显著提高;组合光源中红光︰蓝光为1:3处理烟苗叶片的蛋白质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显著提高。光质及光照强度对烟苗叶绿素合成、碳氮代谢具有十分灵敏的调节作用。合理光照可促进烤烟幼苗根系与叶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甘薯新品种济徐23的拔苗与剪苗栽培试验表明:拔苗前期生长较快,栽后80d以前,其单株蔓长、叶数、分枝数、叶面积系数、茎叶鲜重和薯块重均增长较快,且比剪苗增加显著;生长80d以后,济徐23茎叶生长趋于平稳,薯块生长加速,且剪苗比拔苗的分枝数、茎叶鲜重和块根重有明显提高;剪苗与拔苗的全生育期叶面积系数均呈单峰变化曲线,且拔苗的叶面积系数略高于剪苗。剪苗比拔苗栽培能有效减轻病害发生,其黑斑病发生率和病指数分别降低50.93%和23.2,相对防治效果达到82.07%;线虫病的发生率和病指数则分别降低7.07%和2.33,相对防治效果达48.54%;剪苗栽培对鲜薯产量和干物率有明显的提高作用,济徐23剪苗比拔苗鲜薯增产22.39%,干物率提高0.9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福建水产饲料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福建主要水产饲料及原料样品中铅、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铅、汞、无机砷、镉、铬的含量;结果表明:水产饲料样品中铅含量在0.05 ~3.52 mg/kg;汞含量在<0.00~0.912 mg/kg;无机砷含量在<0.01~5.40 mg/kg;镉含量在0.08~3.05 mg/kg;铬含量在1.28~20.46 mg/kg。原料样品中的铅含量在<0.01~7.51mg/kg,汞含量在<0.001~0.476mg/kg,无机砷含量在<0.01~1.43mg/kg,镉含量在<0.01~1.39mg/kg;福建部分水产饲料中汞、无机砷、镉、铬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存在重金属污染和风险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采用石英砂培养方法并去除或保留分蘖,研究了旗叶期缺磷对大穗型小麦CA9325和多穗型晋麦2号(JM2)生长后期旗叶光合和蒸腾速率、干物质和磷在体内分配以及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⑴旗叶期缺磷一段时间后降低小麦旗叶的光合和蒸腾速率。不同供磷水平下,去蘖使小麦旗叶光合和蒸腾速率大都高于同期未去蘖的;⑵旗叶期缺磷几乎导致两品种所有器官和整株干物质和磷的积累降低,去蘖的小麦籽粒干物质和磷总量占整株的比例均高于未去蘖的,说明缺磷促进小麦各营养器官的磷向籽粒转移;⑶主茎干物质和磷的积累以CA9325高于JM2,而JM2则以分蘖占优势,这与JM2分蘖数较多有关;⑷ 不论供磷还是缺磷,未去蘖的CA9325籽粒产量低于JM2,而去蘖后则相反。不同库容量的CA9325千粒重和籽粒磷含量均高于JM2。全生育期供磷条件下的磷吸收效率,以未去蘖的CA9325显著高于JM2,去蘖后两品种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方法检出限对水质量评价等级制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不同仪器、方法对同一水样检测的结果是否有明显差异,是否得到不同的评价参数,选取河南省新乡市地表水和地下水各3个样本,分别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ICP-OES法)检测同一样本中6种金属元素的浓度,并进行检测的差异性分析;评价其水质等级。结果表明,所获得的36对检测结果数据均有明显差异,其中14个指标的污染等级不同。仪器与方法检出限较高,导致所得监测结果受检出限限制,不是真实、准确测得的结果,而是取检出限的一半的值得出,影响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的准确、真实程度,影响环境管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应当选择检出限低于最高评价等级数值的仪器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旨在为福建省菜用大豆育种、生产提供参考。通过对2015年福建省菜用大豆区域试验9个参试品种在福建省不同生态区7个地点试验的表现及产量差异分析,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菜用大豆在福建省春播有很好的适应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参试9个品种春季种植采青日数79.4~88.4d,鲜荚产量8268.45~9190.50kg/hm-2,标准荚产量5942.70~7498.80kg/hm-2,株高23.79~46.89㎝,主茎节数7.0~9.7节,有效分枝数2.8~3.4个,有效荚数19.0~24.4个,荚重48.22~61.00g,鲜百粒重73.39~89.86g,标准荚长×宽5.18~6.07×1.29~1.46,标准荚数280.8~373.7个/kg;根据福建省菜用大豆品种审定标准,推荐‘交大127’、‘闽豆7号’续试。  相似文献   

15.
小麦根际与非根际解磷细菌的分布   总被引:43,自引:1,他引:43  
在冬小麦苗期,利用根际和非根际土壤测定分解卵磷脂和溶解磷酸三钙的细菌,发现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的数量大大高于非根际土壤,但无论是根际还是非根际土壤,有机磷细菌比无机磷细菌多。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多,而非根际土壤解磷细菌种类较少。根际土壤的有机磷细菌主要为假单胞菌属,无机磷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属和欧文氏菌属,而非根际土壤的优势解磷菌属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17.
陆地棉ZF-HD蛋白的全基因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F-HD(Zinc finger-homeodomain)蛋白属于同源异型盒蛋白家族,在动植物发育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手段,研究陆地棉标准系TM-1基因组中ZF-HD蛋白的数目、亚细胞定位、染色体分布、基序、进化关系和组织表达情况。TM-1中共有35个Gh ZHD蛋白成员,且大部分成员定位到细胞核内;分布在20条染色体和2条Scaffold上,且具有11对直系同源基因;进化树分析表明,TM-1基因组中的ZF-HD蛋白大致分为6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间具有类似的基序类型和排列顺序;大部分Gh ZHD基因在胚珠和纤维组织中表达,还有部分基因在根、茎、花、蕾和分生区中表达,在叶和愈伤组织中表达的基因最少。  相似文献   

18.
将70头30日龄仔猪随机分成7组,每组10头,在口蹄疫免疫过程中按1%添加剂量使用中草药复方制剂,Ⅰ、Ⅱ、Ⅲ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当天开始连续饲喂3天,Ⅳ、Ⅴ、Ⅵ组分别在免疫前5天、3天、当天饲喂1天。对照组(Ⅶ组)不喂药。分别于免疫前一天和免疫后14d、21d、28d和二免后28d,采血检测NK细胞数量。结果表明:投药组NK细胞数量均高于对照组,Ⅰ、Ⅱ、Ⅲ组NK细胞数量高于Ⅳ、Ⅴ、Ⅵ组,Ⅱ组NK细胞数量最高,其中Ⅰ、Ⅱ、Ⅲ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Ⅳ、Ⅴ、Ⅵ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9.
极北鲵皮肤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极北鲵(Salamandrella keyserlingii)皮肤的显微结构,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HE)来对极北鲵的皮肤组织结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极北鲵身体各处皮肤结构基本相同,均由表皮和真皮构成,但皮肤各处总厚度不同,躯干背部皮肤最厚、腹部最薄;在真皮层中还有大量的腺体存在,主要是粘液腺和颗粒腺,粘液腺以腹侧皮肤分布为主,颗粒腺以背侧皮肤分布为主,且颗粒腺较粘液腺大,此外,在躯干背侧皮肤中还发现有特殊粘液腺;色素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疏松层浅表;表皮下还有毛细血管分布。以上极北鲵皮肤结构的特点与其适应栖居潮湿生活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20.
对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从原生质体融合的步骤——原生质体制备、培养及融合入手,分别详细阐述了原生质体制备、培养和融合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影响原生质体融合的相关因素,随后对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方式以及融合获得的杂种细胞的筛选、鉴定进行了概述,并结合有关文献资料,综述了杂种细胞常用的筛选及鉴定方法,最后对这一技术在育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今后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