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种子世界》2009,(6):50-50
品种名称:审定编号:选育单位:特征特性:产量表现:中双11号国审油2008030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该品种为半冬l生甘蓝型常规油菜品种。2007~2008年长江下游生产试验,平均产量2394kg/hm^2,比对照秦优7号减产3.58%。适宜区域:适宜在江苏省淮河以南、安徽省淮河以南、浙江省、上海市的冬油菜主产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
秦优10号是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06003,适宜在长江下游的浙江、上海两省市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油菜主产区种植。该品种表现为:稳产高产、含油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2004~2005年南通市油菜品比试验中平均产量3570kv/hm^2,第1位,增产16.4%;  相似文献   

3.
中棉所63系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省棉花科学研究所)培育的丰产优质抗病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棉2007017,适宜河南南阳,湖北全省,湖南北部,四川盆地,江苏、安徽淮河以南(盐城除外),浙江沿海长江流域棉区作春棉种植。  相似文献   

4.
顾玉民 《种子科技》2008,26(2):66-67
秦优10号是咸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6003),适宜在长江下游的浙江、上海两省市及江苏、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油菜主产区种植。该品种稳产高产,含油量高,品质优良,抗逆性强。为了给农业推广工作部门、广大农民、种子经营者对秦优10号的特征特点有最直接的感观认识,为秦优10号在南通市的推广应用服务,于2006—2007年度组织了秦优10号生产示范。  相似文献   

5.
张新 《中国种业》2015,(6):70-70
<正>秦油88是由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培育成的甘蓝型油菜杂交种,该品种是由双低优良品系YD2013A和双低优良品系CY1168通过化学诱导雄性不育配制的杂交油菜品种,2013年通过国家黄淮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13022;2014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适宜江苏和安徽省淮河以北,河南,陕西关中,山西运城,甘肃陇南的冬油菜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沪油杂1号(沪118A×沪油15)是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选育的隐性核不育杂交双低油菜新品种。2003年通过上海市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长江中下游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5012)。该品种全生育期232d,株高160cm左右.分枝类型为中(匀)生分枝,一次有效分枝9~1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28个左右,每角粒数21粒左右,千粒重3.8g,子粒黑褐色。  相似文献   

7.
1996年春,以R08(从中国油料作物研究所引进的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常规品系89008中系选的优系)为母本和甘蓝型油菜黑籽双低品种6218(从上海市大面积油菜生产区引进的沪油15中的1个选系)为父本进行杂交,在此基础上经过7年8代的连续定向选择,于2002年育成了甘蓝型油菜双低常规优质品系(隐性核不育恢复系)6215R。其芥酸含量均在1%以下,硫甙23.6~28.6μmol/g,含油量42.6%~43.7%,种子蛋白质21.6%~23.8%。以该品系作恢复系组配的优质杂交油菜新组合油YL050已通过贵州省2005~2007年区试和生产试验,于2007年12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正式定名为油研50。  相似文献   

8.
浙油杂1403是用高含油量优质品种浙油50作母本与高产品种浙油17作父本组配而成的中熟高产高油杂交油菜新品种。2019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适宜在安徽、江苏两省淮河以南以及浙江、上海的冬油菜产区种植。对该品种特征特性及高产化杀制种技术进行总结,通过规范该品种杂交种子生产技术,为其大面积推广应用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北豆18号系黑龙江农垦总局红兴隆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的大豆新品种.原代号钢9775—2.2008年1月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国审豆2008015),属高油品种,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上限、吉林省东部地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0.
宛棉10号是南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宛棉5号xGK22杂交后代系统选育而成,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农业部2007年11月14日公告.审定编号:国审棉2007015.该品种已取得农业转基因生物生产应用安全证书(转基因生物名称为宛98),适宜在河南南阳、江苏(除盐城外)、安徽(安庆除外)淮河以南、湖南、四川、浙江的长江流域棉区春播种植.  相似文献   

11.
双低杂交油菜油研七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国佐  杜才富 《种子》1997,(1):26-28
油研七号系以隐性核不育系22A为母本.1536-119为父本配制的双低杂交油菜新组合。该品种表现林高中等,杆硬抗倒.抗逆性强.适应性好。芥酸小于1%,硫甙含量在30微摩尔.含油率40%-42%。在区域试验中生育期平均比同试验的秦油二号早7天以上,产量比对照蜀杂一号增产14.83%。1995年7月通过贵州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至1996年秋已在省内外累计推广100多万公顷。  相似文献   

12.
双低油菜杂交种青杂2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中心育成的优良品种,属春性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品种,2000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油2003020)。  相似文献   

13.
张红 《种子科技》2009,27(10):43-44
秦优11号是陕西省咸阳市农科所和三原县种子公司最新育成的集高产、稳产、多抗、优质于一身的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分别通过陕西省审定(陕审油2008001),江苏审定(苏审油200801)和国家审定(国审油2008029)。该品种为甘蓝型半冬性陕2A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231天左右,熟期与秦优7号相当。种子黑色,圆形。株型紧凑,中部分枝类型.株高168cm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丰油 701系湖南省作物研究所选育的甘蓝型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于 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由北京中农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独家开发.  相似文献   

15.
《种业导刊》2013,(2):34-34
汉中市农科所自主选育的甘蓝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油菜新品种“汉油8号”,2012年12月27日通过第三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12001)。  相似文献   

16.
成油1号是甘肃省成县种子公司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联合育成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2002~2004年连续参加国家冬油菜区域试验黄淮区试验,两年表现均很突出。于2004年12月通过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甘审油2004002),2005年9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审油2005004)。成油1号硫甙含量22.79umol/g,芥酸含量0.45%,含油率42.14%,具有早熟、高产、优质三大生产优势,  相似文献   

17.
高油高产杂交油菜品种瑞油501的选育与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锋 《中国种业》2019,(5):89-90
瑞油501属甘蓝型半冬性杂交油菜品种,母本为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用系G2A,父本为双低品系11-3034,2018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该品种具有高产、高油、抗倒的优点,适宜机械化种植。2015-2016年度经江苏省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每hm~2平均产量为2682.6kg,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3.3%;2016-2017年度经江苏省油菜新品种联合鉴定试验,平均产量为2596.5kg,比对照秦优10号增产8.66%。芥酸含量0.26%,硫苷含量23.64μmol/g,含油率46.04%。瑞油501适宜江苏省淮河以南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8.
高油夏大豆新品种高丰1号系金乡大豆协会、济宁市农科院以7627为母本,7512为父本有性杂交系谱法选育而成.该品种2005年3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列为高油品种,其编号为鲁农审字2005033号.  相似文献   

19.
甘蓝型油菜双低杂交种青油331青油331系青海省农林科学院作物所育成的双低春性甘蓝型油菜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1996年通过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幼苗半直立,叶色深绿,薹茎绿色,株高163~178cm,分枝部位高40cm左右……  相似文献   

20.
杂交油菜新品种德新油18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德新油18系贵州省油菜研究所以双低隐性核不育系27913A为母本、双低恢复系HF15为父本配制的甘蓝型杂交油菜新品种。2008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定通过,审定编号:国审油2008016。贵州省油菜研究所授权四川新丰种业有限公司全国独家开发。适宜在陕西省南部的汉中和安康地区、贵州省、四川省、重庆市、云南省的冬油菜主产区和相似生态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