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跨国种业公司在我国经历了摸索试探阶段、加速发展阶段,在我国的发展策略由资本输出为主变成了技术输出为主,在我国通过对新品种的研发培育其核心竞争力。除了传统经济垄断的表现形式之外,种子产业市场垄断表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形式,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现代种子研发起到的革命性作用。现代的育种技术不同于传统的育种技术,基因技术等生物技术在现代种业中的作用日益突出,现代种业已经成为典型的高技术行业。  相似文献   

2.
种子行业是国家战略性和基础性核心产业,构成种子行业的行为主体是众多的种业企业。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种业发生重大变革,一些种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变强,但多数种业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通过山东种业龙头企业典型案例,从企业规模、盈利能力、研发创新等方面对种业企业竞争力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山东种业企业规模和研发创新竞争力不强,盈利能力近两年出现下滑趋势。今后,种业企业应该加大研发创新投入,通过强强联合扩大规模,培育"育、繁、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发展能力,加强运营队伍和品牌建设等提高自身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对当前我国种业发展现状、与跨国种业存在的差距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和阐述,提出扶持中国种业做大做强、推动种业兼并重组、引导种业科技资源向企业流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提升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等加快中国种业发展的思路与对策,进一步提升我国种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正>1战略动因我国加入WTO以后,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出台以后,中国种业市场发生了很大变化。旧的格局已经被打破,原先封闭的运转体系不复存在,市场主体明显增多,竞争更加激烈。不仅如此,国外种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种业市场开始融入世界种业之中。很多跨国公司进入中国种业市场,并已有作为。随着跨国种业公司对中国种业的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各领域的渗透日益增强,中国种业处于四面楚歌的境地。  相似文献   

5.
当前,跨国国际种业公司纷纷进入中国,我国种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者针对我国种业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对推动我国种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提升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河南省种业市场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跨国种子企业逐步渗透我国种业市场,河南种业市场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和压力,只有正确地认识河南省种业市场的现状,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加快种业现代化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7.
粮食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的战略性资源,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保持国家对种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对促进经济发展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从2000年《种子法》颁布之后,我国种业开始了市场化进程。种业市场化对促进种子科研与农业生产的结合,以及与国际市场接轨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国内上万家种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结果跨国公司大量涌入,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同时其又加紧在我国进行研发布局,对我国的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或基因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了威胁。如果不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来研究种子产业的发展战略,我国种子市场最后可能被若干家大型跨国种业公司所主宰,将会危及到国家的粮食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我国蔬菜种业概况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蔬菜种业市场已发生了新的变化,跨国种业巨头加快了进军我国蔬菜种业市场的步伐,我国民族蔬菜种业面临十分严重的挑战。本文纵观我国蔬菜种业的概况,针对我国蔬菜种业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我国蔬菜种业发展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种子法>的实施,玉米种业市场逐渐放开,国外的跨国种业集团公司纷纷登陆中国种业市场.  相似文献   

10.
棉花种业发展相关问题思考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棉花种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维护我国棉花生产安全极为重要。提高我国棉花种业竞争力,坚持市场化构建种业发展长效机制,是棉花种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战略上应遵循“创新品种、提高种子质量、规范市场、打造品牌、合作发展、促进育繁推一体化”思路,建立技术创新战略、建立营销战略,促进种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建立支持种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包括提高棉花种业增长后劲和增值增效的能力,提高棉花种业适应开拓创造市场的能力,提高棉花种业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产品的能力,最终促进我国棉花种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视野下中外种业发展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是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种业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研发能力薄弱、自主知识产权少、种子企业集中度低是目前导致我国种业在国际种子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市场占有率少的主要原因。本文从目前国际种子市场的格局出发,分析了国内外种业的发展对比及存在的差距,并为我国种业将来的发展提供相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赵珊 《种子科技》2012,30(8):10-11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粮食安全的关键,种业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产业。但截止目前,我国持经营许可证的企业约8700多家,但具有研发能力的仅100家左右,而且企业普遍弱小,研发能力不足,难以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种子企业。跨国公司的大量涌入并加紧在我国进行研发布局,不仅严重挤压了国内种子企业的生存空间,也对我国的种子资源和种子产业安全构成威胁。如果不能尽快发展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种子企业,我国种子市场将有可能被若干家大型跨国种子公司所主宰。  相似文献   

13.
<正>(上接2014年第9期)跨国种业公司垄断对我国的影响与其他竞争型行业一样,过度的本土保护措施并不能推进我国种业市场的发展,适当的外资进入能为我国种业市场带来竞争压力,使国内种子企业提升种子质量。但跨国种业巨头的市场垄断对发展中国家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而我国理论界以及实务界对这一现状的应对严重不足,这将阻碍我国现代种业的发展,进而威胁我国的经济安全与粮食安全。2.1危害国家粮食安全,控制我国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以来,伴随着我国种业市场规模发展超过500亿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种子市场,国外种子公司进军我国的速度也明显加快。在跨国种业公司的强势入侵面前,我国的民族种企逐渐暴露出育种体系现代化水平低下、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弊端,已日渐被排挤到濒遭市场经济淘汰的边缘。面对我国种子行业的内忧外患,民族种企只有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要分析了"入世"后我国杂交水稻种业面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对发展我国杂交水稻种业提出了具体对策,即进一步完善种子法规,加强种子市场的管理,改革土地制度,改革国有种业体制,扶持民营种业发展,创建具有足够竞争力的中国种业集团,充分开展国际合作,确保科技研发优势。  相似文献   

16.
种业在促进农业稳定发展、保障大宗农产品数量安全及质量安全方面具有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控制了种子,就掌握了农业竞争的主动权。巨大的种子需求量使我国种子市场日趋成为国际种业竞争的焦点。跨国种子公司大举进入我国种业,对我国不成熟的种子产业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威胁,我国种业可能失去安全保障。北大荒种业集团将以多种发展优势,致力于加快构建以市场机制为主体、产业发展为主线、科技为推动力的新型种业体系,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种业与国际种业接轨工程的构想与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面对中国种业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千载难逢的整合良机,众多跨国种业巨头纷纷设立中国市场分支机构,中国种业市场国有种子公司垄断经营的格局被打破,经济实体多元化的格局也已形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的实施和我国加入WTO,国内种业竞争加剧,跨国种业的进入不可阻挡,已在我国安营扎寨的洋品牌正在完成其本土化战略,我国的种业格局正处于动态变化阶段,民族种业通过兼并重组而集中。那么,谁能成为我国种业的巨头,担当起与跨国种业集团相抗衡的重任呢? 1 近期内我国种业市场之变化 随着我国种业市场化的不断深入,各种子企业在近期内开始发生……  相似文献   

19.
3月28日,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在京正式成立.这是我国为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而设立的第一支具有政府背景和市场化运作的种业基金,基金首期注册资本为15亿元.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种子需求国,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我国虽有持证种子企业6200多家,但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尚未建立商业化育种体系,核心竞争力不强,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也不利于保障国内种业市场安全.  相似文献   

20.
自中国加入WTO以来,受过渡期对农业保护条款的限制,以各种形式进入中国的跨国种业集团主要是潜伏在幕后进行技术研发、市场调研和布局,因而对很多以大田作物为主的中国种子企业来说,参与国际竞争目前几乎还是一个书面概念。随着人世后过渡期的结束,农业投入品及服务市场的放开,跨国种业集团将逐步从幕后走向前台,全面进入中国这个巨大的种子市场,中国种子行业也将全方位融入国际种业竞争体系。西方跨国种子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各方面优势巨大,加以资本吞噬市场的本性,未来5到10年的中国种子市场必然是大浪淘沙、风扫残云,稚嫩的中国种子行业在国际种业巨头的强大冲击下,必然要经历一次凤凰涅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