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对联合收割机的各项性能指标及总体性能进行评价,用于指导联合收割机的改进设计,建立了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联合收割机评价体系。首先,由专家利用经三角模糊数优化的模糊层次分析法和0.1~0.9标度法确定联合收割机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以某型号联合收割机为例,由评审团运用单因素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二级指标进行评判;最后,得到一级指标和总体性能的评价等级。结果表明,该型号联合收割机综合性能良好。经分析,改进设计时应着重考虑改善损失率、舒适性、节能性等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二级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定量评价泵机组的振动量。通过确定泵机组振动的因素体系、等级集、权重集和等级隶属度,构造了振动模糊关系矩阵,得出综合评价指标,并据此分析了产生振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农机装备功能增强、结构复杂导致故障后果影响严重的问题,在传统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方法的基础上引入模糊综合评判,形成了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FMECA分析方法。通过建立因素集、评价集、模糊因素评价矩阵、权重集等步骤,将定性评价指标予以定量化。以立式玉米脱粒试验台为例,对其分析程序和分析方法进行了验证,制定故障模式、影响分析(FMEA)表格,对表中各故障模式进行模糊综合评价。依据评判结果得出各故障模式的危害等级排序,进而找到产品可靠性改进的重点。结果表明,此评判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该方法具有明显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农机装备的结构优化和维修大纲制定提供了科学、准确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确定五常市县域水资源的空间范围,明晰水权的归属关系和权利义务。文章通过构建层次分析法模型对五常市初始水权进行分配。构建了水权分配的指标体系,计算各层元素的相对权重,确定了评判指标优先序等级,最后通过判断矩阵法按层次结构图分层确定各评判指标的权重系数,对五常市生活、农业、非农生产、生态用水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5.
颗粒饲料产品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和统计分析方法,建立了颗粒饲料产品质量等级评价方法--模糊综合评判法,采用综合因素加权分析法对颗粒饲料产品的质量进行模糊综合评判,并通过实证分析验证了其科学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畜禽舍环境对家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有重要影响,为准确评价猪舍环境状况,降低畜禽养殖风险,研究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猪舍环境远程监控和评价系统,实现对猪舍内多环境因子的远程采集与控制、数据存储、数据分析等功能。通过分析母猪对猪舍环境适宜度的要求,选取温度、相对相对湿度、氨气、二氧化碳和硫化氢作为评判指标,建立猪舍环境适宜度评判指标体系,采用岭形分布的隶属度函数计算评价矩阵,运用改进的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因素的权重集,以江苏某生猪养殖场采集的24组数据为例,通过模糊综合评判得到母猪舍环境适宜度等级,评判结果为Ⅲ级(适宜)和Ⅱ级(中等),分别占样本数量的75%和25%。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能够全面合理反映猪舍环境真实状况,评判结果可为猪舍环境精准调控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
用改进的基于标准差的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河湖水系连通评价体系中指标和子系统的权重,用集对分析法构造评价样本与评价标准等级之间联系数分量,建立基于联系数的河湖水系连通评价模型(CN-AM)。CN-AM模型既可测度整体状态的高低程度,又可识别影响系统的重要指标和子系统。CN-AM在南渡江应用结果表明:利用属性数学的置信度准则评判方法与联系数的均分原则评判方法进行互补,保障评价结果的可靠性。未来5 a南渡江水系连通性子系统等级为2.697 6~2.697 8,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子系统的等级为3.597 8~3.740 3和3.615 8~3.692 0,南渡江河湖水系连通系统的总体状况为3.462 5~3.568 7级,处于中和良之间;主要限制指标为河频率、水系连通度、年平均径流保证率、水体纳污能力、河流水质达标率、地表水农业供水百分比、水库调节能力指数和地表水城镇供水百分比。  相似文献   

8.
颗粒饲料产品等级评判系统软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颗粒饲料产品等级模糊综合评判法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模块化编程设计理论,基于VC++6.0和Access2000数据库,设计了颗粒饲料产品等级模糊综合评判软件系统,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淮北地区干旱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干旱是安徽省淮北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已经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农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在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干旱特征、干旱原因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了气象干旱指标(降水量距平百分率、降水排频和连续无雨日数)、农业干旱指标(土壤相对湿度)和水文干旱指标(地下水埋深)建立了干旱评价指标体系,并主要采用频率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对应春旱、夏旱、秋旱和冬旱不同干旱等级(轻度干旱、中度干旱、严重干旱和特大干旱)的划分标准。最后对安徽省淮北地区典型干旱年份的干旱状况进行评判和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干旱评价指标体系等级划分标准能够真实地反映区域干旱状况,弥补了单一干旱指标评价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引入物元可拓法对防护林项目综合效益的评价进行研究,构建防护林项目综合效益物元可拓评判模型.利用物元分析法,将防护林项目综合效益的等级、评价指标及其特征值作为物元,确定防护林项目综合效益的经典域、节域及待判物元,应用物元和可拓集合中的关联函数建立了防护林项目综合效益物元评判模型;通过计算指标权重及关联度,将多指标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给出定量的数值评定结果,直观全面地衡量了防护林项目综合效益水平.  相似文献   

11.
以沙棘标准化促进沙棘资源建设和产业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棘大规模的种植与开发是近20多年来,随之沙棘标准不断完善,现已颁布行业标准10项、地方标准20多项、企业标准多项,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标准化体系。沙棘标准涵盖了种子、苗木、育苗、种植、验收、效益监测、沙棘汁加工、沙棘果叶的采摘、沙棘籽油、沙棘黄酮、沙棘原汁等资源建设、行业管理、产品加工及产品标准等各个方面。这些标准的出台,有效地规范了育种、育苗、种植和管护过程,提高了种植成活率、保存率和成材率,加快了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升了产品的质量和资源开发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孙吴县利用10多年的时间,初步建成了大果沙棘苗木繁育、栽植、加工、科研四大基地,基本形成了产业化发展体系。利用从俄罗斯引进的大果沙棘培育了乐思捷等3个孙吴县自有品种。全县现己达到年繁育种苗350万株的能力,栽植总面积达到8万亩,大果沙棘栽植面积成为全国之最。产品研发和精深加工已经起步,研发生产长乐山牌系列饮品和保健品。科研和服务体系也逐渐完善。  相似文献   

13.
沙棘叶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要介绍沙棘叶的营养成分和生理活性物质,及其沙棘叶生理功能、作用和已完成的沙棘叶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沙棘叶具有产量大、易收集、采集周期长、生产加工工艺简单、易贮藏等优于果实的自然优势,对沙棘叶进行开发和研究将有利于促进沙棘资源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毛乌素沙地种植沙棘的地点、时间、密度及技术要点。一般选择在迎风坡的1/3以下和下湿沙湾地栽种;种植时间一般春季在4月上旬以前,秋季始于11月上旬,直到土壤封冻前均;在沙丘迎风坡和小沙湾地种植密度为:株行距2m×3m,大的下湿沙湾地按沙棘果园种植模式:株行距为1.5m×2m,每种植3行留出10m的采果和通风通道。同时阐述了在毛乌素沙地种植沙棘的技术要点和套种的技术要点,以及种植后的抚育管理措施等。为今后的沙棘项目的实施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执行中俄沙棘科技合作研究项目,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和有关协作单位于1996~2004年先后邀请了8位俄罗斯沙棘专家来华进行合作研究。与此同时,中国沙棘专家赴俄罗斯进行了沙棘引种选育、集约栽培及加工利用交流、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引进的20余个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分别在中国北部和黄土高原不同纬度地区引种试验研究。初步筛选出5个较好的品种、类型,并开始进行示范和推广。拟通过筹建中俄沙棘公司,以更好地引进俄罗斯沙棘加工利用的先进实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沙棘产业化的发展。这对加速中国北部及黄土高原植被建造,控制水土流失,改善环境和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新疆干旱荒漠区的环境特别恶劣地段,需要培育抗逆性强且经济效益较好的沙棘实生苗造林。经试验研究,在沙棘播种前10~15d于沙棘行边稀疏地播种早熟玉米,进行沙棘立体遮荫挡风育苗,既能提高沙棘出苗率和保苗量,又能在后期玉米成熟砍去后,满足沙棘对强光照的需要。这一方法比起大田常规育苗和固定温棚育苗,出苗率高,苗高较常规育苗提高14cm ,且前期投入少,后期综合收益大,亩效益较常规育苗提高3113元。立体遮荫育苗法,是适用于新疆干旱荒漠区沙棘播种育苗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选用7个沙棘品种(杂雄优1号、杂雌优1号、杂雌优10号、杂雌优12号、杂雌优54号、太阳、乌兰沙林),使用5种植物生长调节剂(ABT、GGR、NAA、IBA、HSR)处理,进行完全随机区组微枝扦插试验。试验表明杂雄优1号微枝扦插平均成活率最高为92.37%,太阳平均成活率最低为79.48%。试验为微枝扦插技术应用于沙棘生产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以及实践指导,证明了利用微枝扦插技术解决生产中育苗效率和新品种快繁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8.
砒砂岩区沙棘种植地区,从中尺度上来看,沙棘与其他林、草、农地、河道、路面等一起,组成了6类水平空间结构类型。从小尺度上来看,沙棘人工林主要呈片状、横带状、纵带状、零散等4种分布类型,而这4种分布类型又与自然群落分布的随机分布、均匀分布、集群分布、嵌式分布等类型发生着一定的关联。对于沙棘来说,集群分布并不是一种十分有利的类型,要采取带状平茬等措施,防止沙棘郁闭后的早衰和死亡;而横带、纵带甚至零散分布类型,应为适应于当地自然条件的最佳水平结构类型,营林工作中应予以培育。  相似文献   

19.
沙棘是黄土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主要造林树种,掌握其遗传改良和繁殖栽培研究进展对沙棘资源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由于沙棘是多用途树种,因此其遗传改良涉及多个性状、栽培模式也因造林目的不同而异。近年来,通过以选为主以及选、引、育兼顾的系统遗传改良,获得了许多果实大、产量高、无棘刺的优良品种,同时在良种的繁殖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今后,应加强生长性状和雄株的遗传改良、积极开展造林模式以及现有林分改造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实验以青海沙棘籽为原料,进行了原花青素的分离纯化及抗氧化性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出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5、粉碎粒度60目、提取温度80℃、提取时间60min。采用NKA大孔树脂对提取物进行纯化,产品浓度由29.5%提高至95.2%,原花青素回收率为73.9%。对纯化原花青素进行DPPH·、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纯化原花青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