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黄素类是构成红茶色素的一类重要化合物,简称 TF,目前在红茶中已发现的茶黄素有九种,主要是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TF2),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3)、茶黄素(TF1)和茶黄酸(TF4)。茶黄素与红茶品质的关系非常密切,优质红茶往往含有较高的茶黄素,目前世界茶叶贸易市场卖价较高的肯尼亚红茶和印度红茶都具有较高的茶黄素含量。1982年日内瓦召开的联合  相似文献   

2.
不同产地红茶主要品质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收集国内外不同地区具有代表性的红茶茶样,对其进行感官审评与理化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感官方面,国外红茶样整体水平优于国内红茶样品。内含品质成分方面,云南大叶种红茶水浸出物含量较高;氨基酸含量则均在3%~5%之间,差异并不明显;国外红茶样茶多酚平均含量高出国内红茶样2.66%;咖啡碱含量在2.35%~5.45%之间,其中产于斯里兰卡的两个红茶样高于其他地区红茶;国外红茶样茶黄素含量整体较高,茶红素以肯尼亚红碎茶含量最高,国内红茶样则是茶褐素含量普遍较高。  相似文献   

3.
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有代表性的商用红茶的化学成分加以比较。所有茶叶都含有可供比较的灰分,全部传统茶和切茶机茶的茶黄素(TF)和茶玉红精(TR)成分存在着很大差异。阿萨姆、Dimbula、Numara和Uva的传统茶的茶黄素含量很接近,而大吉岭和歧门传统茶的茶黄素含量却很低。大吉岭和肯尼亚切茶机茶的茶香味指数较高。大吉岭、歧门、阿萨姆(传统茶)和肯尼亚切茶机茶的高香味指数和肯尼亚茶的茶黄素高含量略微有助于说明这些茶品质普遍优良。  相似文献   

4.
CTC茶香气较低的原因是具有正常香气的挥发性成分(如芳樟醇和氧化芳樟醇)含量较低。为了适合制袋泡茶的需要,采用较好的CTC茶生产技术,可能会改变对茶叶香气起作用的芳香化合物。用气相色谱法(GC)并结合质谱分析法(MS)来定量分析从传统红茶和CTC茶中蒸馏出来的香气浓缩物,发现传统红茶的香气成分含量比CTC茶的高。这些香气成分主要是在传统红茶的加工过程中形成,而CTC红茶具有较好的色泽,是因为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5.
前人对如何合理施肥、选育良种及采用良好的制茶工艺来提高红茶茶黄素(T_F)含量作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好的成效。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红茶的茶黄素含量仍然偏低,即使是用我国优良的红茶品种——云南大叶种鲜叶制出的红茶茶黄素含量也赶不上肯尼亚一些优良品种。据湖南商检  相似文献   

6.
添加剂对红茶发酵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几种添加剂调节红茶发酵进程的酶活性水平,对增进红茶品质有着良好的效果。以硫酸铜(CuSO_4)和柠檬酸(LM)溶液作为添加剂,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发酵进程PPO活性,发酵结束时与对照相比活性高75%左右。但对POD活性,则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以认为PH对发酵进程影响很大。添加胰蛋白酶(TP)和亚油酸(LA),能使PPO活性比对照高一倍和50%以上,因而在发酵叶中有足够高的PPO活性催化多酚类的氧化聚合,对增进红茶品质起积极的作用。四种添加剂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红茶中与品质水平呈高度正相关的(茶黄素)TF、(茶红素)TR含量,而降低不利于品质的(茶褐素)TB含量。其效果为TP>LA>CuSO_4≈LM。所以均可望作为较理想的增质添加剂在生产中应用。  相似文献   

7.
《茶叶》2020,(1)
为全面了解山东省青岛市秋季红茶的感官品质情况和生化成分含量,本研究选用青岛市各茶叶企业生产的21种秋季红茶为试验样品,通过茶叶品质品鉴和生化分析试验,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的测定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青岛地区的秋季红茶大部分感官品质和生化品质都比较高,部分红茶品质特征鲜明,达到了或超过了国家优质标准,表明茶企基本上掌握了红茶的制茶技术。但个别红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发酵不足、发酵过度、火工过高等,出现汤色、滋味、香气等方面的问题,感官品质较差,需要在制茶过程中注意。  相似文献   

8.
红茶变温发酵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红茶发酵是影响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根据红茶发酵机理,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红茶发酵主要是由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三者组成的复杂反应。其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是茶黄素(TF)生成和积累的决定步骤。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和一级反应,应用 Arrhenius 方程对温度与 TF 量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高温或低温的恒温发酵均不能获得更多的 TF,只有先高温后低温的变温发酵才能达到 TF 最高量,从而提高红茶的品质。红茶生产经验也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红茶加工中的鲜叶萎凋使多酚氧化酶(PPO)活力下降,这影响到黄烷醇类氧化缩合为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的过程,茶黄素和茶红素与茶汤的明亮度、鲜爽度和"身骨"有关.与常规制法的CTC茶相比,不萎凋的CTC茶TF比例高,FR比例低,茶汤明亮度和鲜爽度好,但味较淡.重萎凋伴随着PPO活力的进一步降低,TF的形成也减少,明亮度和鲜爽度相应降低.萎凋至一定程度,TR含量增多,从而茶汤"身骨"得到改善.很重的萎凋,水分含量大幅度减少,PPO活力受抑制.鲜叶含水量高时,水中溶解的氧气加速酶性氧化,TF形成量大.叶片衰老利于TR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发低咖啡碱茶叶新产品,以滇红集团种植资源圃经单株选育的‘可可茶’为研究对象,采摘3个品种(系)茶树鲜叶分别制成红茶和绿茶。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茶样中的氨基酸、茶多酚、咖啡碱、可可碱、茶色素等生化成分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儿茶素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对6个茶样进行品质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茶样感官品质符合普通的红茶、绿茶国家标准;内含成分含量方面,所有茶样的咖啡碱和可可碱含量均低于0.5%,可作为低咖啡碱茶树资源;3个绿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5.8%~17.8%,3个红茶样的茶多酚含量为10.2%~13.2%。茶色素含量方面,3个红茶样以茶褐素(5.4%~7.9%)和茶红素(6.2%~6.4%)为主;儿茶素含量方面,6个茶样的儿茶素均以EGCG、EGC为主。1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红茶,2号茶树最适合加工绿茶,3号茶树加工红茶和绿茶均可。  相似文献   

11.
对湖南红茶标准样及安化群体种与黄金茶等三种不同嫩度红茶样进行了香气感官品质评价和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芽头红茶样品中醇类含量占比最高,呈现出馥郁高长的鲜甜香;一芽一叶红茶样品中醇类、醛类、酮类和酯类含量居中,多表现为纯正较浓的甜香;一芽二叶茶样样本间差异较大,碳氢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在标准样品中占比较高,其花香明显,在安化...  相似文献   

12.
为了改善红茶品质,在半工业试验规模的中间工厂进行了控制发酵期间的 PH 值,使 TF 含量增加,同时减少 TR 的含量的试验。其研究说明了发酵刚开始时,PH 是降低的,当 TF 增加到极大值时,PH 是4.5~4.8,与此同时,TR 含量减少,当 PH=4.7时,TF 的含量比 PH=5.6时的含量多很多,近似于100%。主观认为,红茶品质也是由于 PH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以清饮为主的国内功夫红茶消费形成新的茶叶消费热点,形成了对“香高、味醇、色亮“清醇型高级工夫红茶消费热潮。本实验试着将乌龙茶的晒青工艺添加到红茶制作中,以求改善红茶的品质。研究用福云六号和金黄两个品种鲜叶进行日光萎凋(设不晒、轻晒、重晒处理)、室内萎凋、机械揉捻、发酵、烘干的工艺组合制得红茶样。通过感官审评和生化成分对茶样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了“晒青“工序对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晒青处理的红茶与对照香型没有差异,但经过晒青处理的红茶甜香更浓郁,香气也更持久:(2)晒青处理的红茶水浸出含量增加,多酚类含量增加,茶黄素含量减少,茶红素含量增加,氨基酸的含量也增加了,滋味较醇和:(3)晒青处理可以显著提高红茶的香气,对红茶滋味的醇厚度也有所提高,因此在红茶加工中引入晒青工艺对开发清饮型高香红茶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选取了英红九号、滇红、祁门红茶三种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品质评判,测定其茶多酚、氨基酸、水浸出物、茶黄素、茶红素的含量,并用DPPH法测定其抗氧化活性。综合感官审评品质,生化成分含量对比分析表明,三种红茶中,英红九号的茶黄素、茶红素含量最高,品质最好,其次是滇红,祁门红茶稍低。三者在抗氧化活性的比较中,英红九号红茶的抗氧化活性最强,滇红次之,祁门红茶稍弱。  相似文献   

15.
炒干时间对宜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宜红茶为对象,分析不同炒干时间0min、10min、15min、20min、25min对宜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炒干时间的增加,干茶的形状紧结度和匀整度增加,色泽润度提高,但时间超过15min后润度下降,灰度增加,茶叶的炒香变浓,香型发生变化,同时涩味加重。TR/TF值以15min处理最低,其次是10min和25min。结合感官和内质分析,宜红茶炒干时间控制在10-15min范围,即含水量控制在26~22%为宜。  相似文献   

16.
基于色差系统的工夫红茶茶汤亮度的量化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汤亮度是反映工夫红茶品质优劣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茶汤亮度评价依赖于专家感官审评,缺少量化的评价手段。以感官审评的茶汤亮度为依据,对43个不同亮度茶汤开展色差分析,并结合多变量分析和线性回归拟合,建立茶汤亮度预测方程。结果表明,基于茶汤色差轮廓,结合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可有效区分亮、暗茶汤。基于线性回归拟合,筛选出关键变量为L99(明度)、C*(彩度),建立的茶汤亮度预测方程为Lpre=-46.028+0.519×L99+0.117×C*,预测值和感官审评所得值之间的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P<0.01)。此外,验证集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该预测方程用于红茶茶汤亮度评价的有效性。综上,本研究通过茶汤色差系统分析并结合多元统计,建立了一种快速、有效的工夫红茶茶汤亮度的量化评价方法,对红茶品质的客观智能评价及后续高亮红茶的定向化加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海南农垦红茶、绿茶进行感官审评、理化组分和香气成分的分析,深入研究了海南农垦红茶、绿茶的品质特点。结果表明,海南农垦红茶具有高含量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低含量咖啡碱的特点,形成了海南农垦红茶"橙红汤、果蜜香"的品质特征。海南农垦绿茶中水浸出物、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高,咖啡碱含量低,形成了海南农垦绿茶"香郁味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湖南3种特色资源(品种)工夫红茶品质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汝城白毛茶、保靖黄金茶和槠叶齐茶树鲜叶原料,采用传统红茶加工工艺制作工夫红茶,分别进行感官审评及测定主要品质与香气成分。结果表明:3种工夫红茶品质各异,其中汝城白毛茶红茶芽头肥壮,金毫满披,花香持久,汤色红浓,滋味浓强回甘;保靖黄金茶红茶棕褐色尚润,金毫多,汤色红亮,香气尚持久带花香,滋味醇和鲜爽;槠叶齐品种红茶紧细,乌黑油润,显金毫,汤色红浓、亮,香气甜香、尚浓,滋味浓强回甘。生化检测表明:保靖黄金茶红茶氨基酸含量最高(6.18%),汝城白毛茶红茶茶多酚含量最高(18.49%),槠叶齐品种红茶可溶性糖含量最高(2.43%);3种红茶香气物质均以醇类、醛类与水杨酸甲酯含量为主,其中保靖黄金茶红茶醇类含量最高(65.92%),汝城白毛茶红茶含量最低(37.62%);基于香气成分分析,建立了3个品种(株系)的鉴别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多穗石柯茶与传统红茶品质的差异,以湖南舜皇山野生多穗石柯茶树与普通茶树鲜叶按传统红茶工艺加工红茶,对茶样及其提取物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化学成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多穗石柯茶口感甜醇回甘,传统红茶醇厚爽口;多穗石柯茶与传统红茶代谢物组分种类存在差异,多穗石柯茶醇提取物与水提物中茶多酚、咖啡因、游离氨基酸及总黄酮等物质含量均显著高于传统红茶,两者茶黄素差异则不明显;EGCG为多穗石柯茶儿茶素主要成分,TFDG为其茶黄素主要成分,两者分别在其水提物中占62.09%和72.66%;多穗石柯茶与传统红茶均属于高钾无钠产品.本试验研究可为多穗石柯茶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热风提香温度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CZG-60型热风整形平台进行工夫红茶的提香试验,分析不同提香温度对工夫红茶感官品质及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提香温度的升高,各处理茶样的感官品质先增后降,130℃提香处理的红茶感官品质最好,115℃提香次之;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而茶多酚含量变化不显著。适当的提香能一定程度的提高红茶滋味及香气品质,提香温度不应高于145℃,最适在115℃-130℃之间,所得红茶香气高甜,滋味鲜醇,综合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