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王符所著的《潜夫论》共十卷,涉及经济、哲学、法律、政治等领域,是王符思想的集中体现。书中蕴含有丰富的农业思想:农业是"本"中之本;王符强调"日力"之作用;土地是非常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崇节尚俭,节约农业资源。并且王符还提出了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强调君主在发展农业生产中的核心作用;移民垦荒;以重义轻利的义利观为指导思想发展农业。王符的农业思想反映了东汉工商业经济与封建大土地所有制发展的趋势,继承并发展了先秦的农业思想。  相似文献   

2.
农业是封建经济的基础,重农抑商政策作为历代统治者奉行不替的传统政策,是封建王朝一直奉行的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和政策。因为这一政策及其反映的思想占统治地位,在每一个时代都代表了统治阶级的最高利益。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生产关系基础,保障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防止商人的商业活动带来社会关系的变化、动荡,历朝统治者皆以重农为国策,辅以抑商政策。  相似文献   

3.
秦始皇削平六国,建立了中国统一的地主阶级政权。统一的秦王朝(公元前221年)的建立,在历史上揭开了封建地主经济体系的序幕。这一时期的林业经济思想,虽有不少新鲜的东西,但在原则上,却很少超出先秦诸子所涉及的范围,只是在本时期内所接触的各种经济理论问题和具体的经济决策上,提出了许多较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具体而又深刻的见解。正如马克思指出的:简单的范畴在历史上总是先于具体的范畴而存在的,这是封建地主经济前期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趋势。在这一时期里,林业经济思想由先秦时期的萌芽状态逐渐朝着具体的经济决策和经济措施方向发展,这一时期,林业经济思想较为突出的特点是:  相似文献   

4.
列宁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期间,他的农业发展思想不断成熟,逐渐系统化。其总体上可分为三个时期,十月革命前后形成了打破封建农奴制、发展资本主义大农业生产的思想;战时共产主义时期,通过推行土地国有制,在农业上进行了由旧式的土地占有制向社会主义大生产"直接过渡"的实践;新经济政策时期,对发展农业商品经济与推进农业合作经济进行理论探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历史方位下,我们要继承和发展列宁的农业发展思想,来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赵延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5):1567-1568,1570
我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是以农业为基础的自然经济,重农思想对封建农业影响深远.相应地,在国家制定的法律中,农业法占了较大的比重.主要表现为国家制定宏观农业法律保护农业的重要地位,考核农业官吏促进农业管理,保护农业生产,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并对保护林、牧业等立法.  相似文献   

6.
试述我国古代先秦时期林业经济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时期,是我国林业发展史上由大规模的盲目地毁林拓地时期,逐渐过渡到消极保存,利用林木的时期。这一时期诸子百家浩繁的典籍中有不少经营、利用林木的论述,形成了我国古代的林业思想,为我们今天研究我国林业经济发展的历史沿革,为我国林业经济的现代化提供必要借鉴的不可多得的历史瑰宝。一、山林资源在先秦时期经济生活中的地位(一)开始视山林资源为可用人的劳动开发利用的社会财富:在西周的封建领主经济中,所谓财富,与一切自然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一样,基本上是以  相似文献   

7.
明代政府通过国家的大力宣传和提倡,以及家规族训,对妇女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系统,从而产生了众多的节妇列女。"程朱理学"是明代妇女教育的思想基础,这种教育抹杀的:是广大妇女对幸福的追求和个性满足,是以妇女的牺牲为代价的。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的重商经济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马迁的重商经济思想探微王生司马迁在他的不朽名著(史记》中列有《河渠书》、《平准书》、并特辟了系统阐述他的经济观点的《货殖列传》,为我们研究他的经济思想提供了可靠的资料来源.本文探求的是司马迁的一个重要经济观点:重商思想.在整个封建地主经济和城市货币...  相似文献   

9.
从严复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的考察入手,以义利观为例较为深入地解析了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中进化论元素的具体内涵,阐述了严复经济伦理思想中进化论思想元素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分析认为,严复在引进西方进化论思想的同时对其进行了创造性改造,颠覆了封建传统的经济伦理思想,为当时的进步力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做好了思想铺垫。严复的努力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寻求富强的思想运动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非正式制度安排是经济活动赖以进行的社会形式,它通过对人的行为选择和激励的作用,以及对正式制度安排的制约,对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绩效也产生着重大影响。在中国封建社会,商业只是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它起源于夏、商,其后虽受到地主阶级的压制,但一些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却促使了古代商业活动的发展。意识形态是寻求社会稳定的灵丹妙药,三纲五常严格规定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为封建社会营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减少了经济活动中的风险性和不确定性;义利观是商业活动的价值论,"义以生利"和"以义制利"的思想减少了商业活动中的交易成本;商人在重农抑商的政策打压下,反而朝着统治阶级不感兴趣的方面发展,在明清时期,甚至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相似文献   

11.
荀子是中国先秦时期一位卓越的思想家,他在批判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博采众家学说之长,创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体系。在法律思想方面,他率先提出了"礼、法"思想,开创了"礼、法"一体论的先河,为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法律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基本模式,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因此,深入探讨荀子的"礼、法"思想,对理解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劳乃宣是清末民初活动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一个较为重要的人物。面对国家的内忧外患,劳乃宣极力主张变法以应对世界形势。但是封建士子的地位,决定了他所提倡的变法仍然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为维护清政府统治而进行的垂死挣扎,主张中国无论怎样变都要遵循千百年来的"道",即中国的封建秩序。  相似文献   

13.
运用系数变异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2007~2016年黄冈市"土地—人口—经济"城镇化协调发展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时期黄冈市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指数差异较大,其中,2007~2009年人口城镇化占主导地位,2010~2011年经济城镇化占主体地位,2010~2011年土地城镇化占主体地位;黄冈市城"人口—土地—经济"城镇化协调度由失调阶段(2007~2010年)转化为逐步协调阶段(2011~2016年)。并提出以下对策建议:从抑制城镇土地过度扩张角度采取措施,促使土地市场的有序竞争;培养出高素质技术人员来服务城市建设,并兴建基础设施吸引外资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佛罗伦萨史>奠定了马基雅维里在历史学上的地位,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主义史学思想及"历史与政治相结合"的文学特征.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针,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邓小平研究、汲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问题的经验教训,在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问题上有自己的创造性的思想、实践和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党员和"四有"公民;加强和改善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中国封建农业法制历史的研究,分析总结了封建农业法律存在的不足,并以此为借鉴,提出加强中国现代农业法制的措施,即克服封建农业法分散繁杂的缺陷,建立完整独立的农业法律体系;消除重农抑商思想对农业立法的影响,正确处理农业与工商业关系;农业法在维护国家利益的同时,应强调保护农民的利益;减少封建农业法随统治者的更替而变化的随意性,保持农业法律的稳定;加强农业教育和农业技术推广立法,提高农业人口文化和技术素质。  相似文献   

17.
唐代榷茶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榷茶述论云南大学孙洪升茶业是唐代的新兴产业。随着唐代茶业的发展和兴盛,茶业经济在唐代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趋重要,成为唐代新的经济生长点,引起了封建政府的注意和重视。唐政府为了控制茶业。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对茶业的生产、流通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经...  相似文献   

18.
秦汉一统后的政府皆面临着如何应对社会环境变化的问题,其中以维持社会稳定为最。与秦不同,西汉政府首先将重农思想的重心放在安抚农民之上,而非税赋收入。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农业政策转向;汉武帝末年及汉成帝年间西汉政府又开展以农业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农业实践。其对重农思想重心的重新解读使农业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得以提升,并形成以"农民"为中心的新的"上农"理念;牛耕、代田法、区种法、农事性水利等技术措施的地域推广和历史延续为东汉魏晋大地主庄园经济奠定技术基础,同时协助农业这种产业模式向黄河上游扩张,在地理和经济方面扩充了农业产业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构建人性化图书馆的对策,包括:创造图书馆的人文氛围,优化阅读环境;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提供人性化服务等,以期运用人本管理思想进行图书馆管理创新,重新认识人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设施建设和服务上,为读者更好地利用图书馆创造优良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动荡时期;同时,大动荡中也孕育着新的发展契机。这一时期,南北各地农业科技文化得到了广泛的交流与传播。南北农业科技文化的交流在微观上表现为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作物品种的交流、北方旱田作物的南移、传统水利思想的继承以及精耕细作思想的传播等;在宏观上则表现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封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