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塑棚地栽鹤望兰冬季小气候特点及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 1999年 1月 2 7~ 2 8日、2月 1~ 2日 ,7~ 8日塑料大棚内光照强度、温度和相对湿度实测资料进行分析 ,结论是 :棚内光照强度平均透光率 36 .3%~ 47.7% ,晴天只有 3h达到鹤望兰生长要求 ,而新膜及清洁膜面能有效提高膜内光强 ;无滴长寿保温膜覆盖大棚 ,新棚内白天适宜温度持续 6h~ 5h ,棚外仅有 4h~ 5h ;棚内相对湿度比棚外高出11%~ 48% ,仅有 1.5h~ 4.5h为适宜时段。该研究为鹤望兰的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湖北省荆州市春季阴天塑料大棚内不同位置光照强度、温度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棚内南北中3个观测点的光照强度从8:00到14:00显著低于棚外对照,16:00、18:00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且从早到晚棚内3个观测点的光照强度差异不显著;从早到晚,棚内3个观测点的温度均高于对照,除16:00和18:00时北点的温度显著低于南点外,其他时间点棚内3点的温度差异不显著;从早到晚,塑料大棚内北、中、南3个观测点的相对湿度均显著高于棚外对照,从10:00到14:00,大棚内南点的湿度显著低于北点和中点,而其他时间点北点的湿度显著低于中点和南点。从早到晚,塑料大棚内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变化趋势均为先升高再降低,而湿度的变化趋势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不同覆盖层次塑料大棚内温度和光照度的变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推进蔬菜的模式化栽培,对不同覆盖层次塑料大棚的内外温度和光照度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棚内旬平均温度高于棚外.测定期内,单层覆盖塑料大棚的棚内平均气温变幅为5.6~21.0℃,棚内外最高温度差值的最大值为9.0℃;双层覆盖塑料大棚的棚内平均气温变幅为7.5~23.0℃,棚内外最高温度差值的最大值为10.5℃.双层覆盖塑料大棚的棚内气温和地温比单层覆盖塑料大棚分别高1.9~2.0℃和2.0~2.7℃.不同覆盖层次塑料大棚的棚内外平均气温差值以晴天最大,雨天次之,阴天最小;地温变化幅度小于气温;棚内外光照度都是在每天14:00时最强,且双层覆盖塑料大棚内的光照度总是小于单层覆盖塑料大棚.  相似文献   

4.
陈丹  范万新  梁萍  梁运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2):3629-3630,3674
对桂南地区春季塑料大棚内外的光温湿特征的观测分析表明:棚内透光率很低,仅为52%~59%,晴天相对较高,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平均增温1.3~2.6 ℃,多云天气增幅最大,阴天最小;晴天棚内20:00~6:00气温出现"温度逆转",降幅为0.1~1.2 ℃;最高气温晴天及多云时棚内高于棚外7~9 ℃,阴天高3 ℃;最低气温晴天及多云时棚内出现"温度逆转",但不足1 ℃;棚内各土层平均温度增温效果阴天与多云天气接近,增温2~3 ℃,晴天地表0 cm负增温1.2 ℃;晴天及多云天气棚内12:00~16:00前后地表温度达到40 ℃以上;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高于棚外2%~4%,但中午前后高温时段棚内空气湿度低于棚外4%~8%,以晴天影响大,阴天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桂南地区夏季单栋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对单栋塑料大棚夏季小气候条件进行观测,并且对比分析棚内外小气候特征。[结果]棚内透光率为76%~79%,晴天相对较高,阴天较低;棚内日平均气温平均增温1.1~2.9℃,晴天增幅最大,阴天最小;晴天22:00~06:00棚内气温出现"温度逆转",降幅为0.2~1.1℃;最高气温晴天及多云天棚内明显高于棚外10℃,阴天则为5℃;最低气温晴天及多云天棚内出现"温度逆转",但不足1℃;3种典型天气棚内各土层平均温度增温2.2~4.2℃;晴天与多云天气地表最高温度棚内较棚外增温达15~16℃,最低气温增温则仅为1~2℃,日较差达13~14℃;3种典型天气平均相对湿度棚内均低于棚外3%,但8:00~18:00棚内湿度平均低于棚外8%,其他时次棚内湿度则平均高于棚外3%。[结论]该研究为农业工作者指导夏季大棚生产提供切实的小气候管理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影响黄瓜瓜果生长的农业气象条件,对2015年5月26日—6月22日大棚内外小气候和黄瓜生长量的观测数据进行了数理分析,并建立了棚内、外太阳总辐射强度的统计模型。结果表明:(1)白天棚内气温高于棚外,温差在1.2-4.9℃,最大值出现在12:00;夜间(19:00—5:00)棚外温度比棚内高1℃左右,温差最大值1.2℃(出现在21:00—23:00)。(2)9:00—13:00,棚内相对湿度低于棚外相对湿度,11:00—13:00差值最小,13:00相对湿度最低;14:00开始上升,19:00差值达到最大,整个夜间棚内湿度均高于棚外相对湿度,并持续到次日8:00;夜间棚内80%以上时间的相对湿度≥95%,较棚外明显偏高。要注意夜间大棚的通风降湿,以防治病害等发生蔓延。(3)黄瓜相对生长量与棚内小时积温、前一天太阳总辐射累积量有较好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以河北省廊坊市葡萄塑料大棚为研究对象,收集2016年春季大棚内外气温和相对湿度数据,研究分析不同天气类型和采取不同农事活动时塑料大棚内外温湿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塑料大棚内白天气温呈单峰型变化趋势,14点左右达到最高值,最高值出现时间早于棚外,06:00前后达到最低值,基本与棚外同步。(2)晴天时塑料大棚内最高温度超过40.0℃,日夜关闭风口时棚内外温差是白天开风口、夜间闭风口时的3.4倍;(3)3月下旬、4月中下旬及5月夜间棚内存在逆温现象;(4)在日夜关闭风口情况下,棚内相对湿度呈现双谷型变化,12点前后会有个小高峰出现;(5)在白天开风口、夜间闭风口情况下,棚内相对湿度仅为日夜关闭风口时的1/5左右;(6)在日夜关闭风口情况下,棚内除草松土能够降低棚内气温和相对湿度,使夜间棚内相对湿度达到饱和的时间缩短,其降湿作用至少持续3 d;(7)浇水可降低棚内气温,同时使相对湿度明显升高,在日夜关闭风口情况下浇水的影响可持续3 d;在白天开风口、夜间关闭风口的情况下浇水的影响仅能维持1 d。  相似文献   

8.
杏鲍菇栽培技术(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鹏 《农村科技》2009,(12):44-44
4.出菇管理①幼蕾阶段幼蕾个体小,抗逆性差,需较严格稳定的环境条件,该阶段可将棚内温度稳定在10-18℃、相对湿度90%-95%、光照强度500-700勒克斯,少量通风,保持棚内凉爽、高湿、弱光及清新的空气,约3-5天,幼蕾分化为幼菇,即可见子实体基本形状。  相似文献   

9.
光照强度及整枝对盆栽新几内亚凤仙生长发育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及整枝措施对盆栽新几内亚凤仙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为25~28℃,相对湿度为50%~70%时,1.5万lx的光照强度最适合新几内亚凤仙的生长发育;超过2.5万lx的光照强度会明显降低盆花的商品观赏价值;低于2000lx的光照条件会严重影响新几内亚凤仙的生长发育;盛花期适当降低光照会延长花期。在盆栽幼苗生长期及时摘除花芽、萌蘖和多余侧枝能极显著促进新几内亚凤仙的营养生长,适宜的整形修剪可使其及早形成丰满株型,进而提高其观赏价值及商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北方春季塑料大棚小气候月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盛楠  吴志强  闫立奇  肖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559-3560,3574
[目的]了解北方地区整个春季温室大棚内的小气候特征。[方法]选择佳木斯城郊的一农户家为观测地点,于2009年3月10日-5月30日观测棚内气温、湿度和光照强度,进而研究北方春季塑料大棚小气候的月变化。[结果]3-5月,与棚外最低气温相比,在夜间覆盖塑料大棚的棚内最低气温升高了7℃多。3-5月,大棚内的湿度明显高于外界,其中,3月,从17:00开始至次日6:00,棚内相对湿度基本都维持在100%;4-5月,棚内湿度虽然有所降低,但仍远高于外界。3-5月塑料大棚的平均光强透过率达50%以上,棚内光强高于喜温蔬菜的光补偿点和喜凉蔬菜的光饱和点的时间为6-8 h。[结论]该研究为北方农民合理安排春季塑料大棚农事活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1.
日光大棚促成杨梅提早成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杨梅Myrica rubra为试材,研究了日光大棚温度和湿度变化,及其对丁岙梅开花、果实发育和促成果实提早成熟的影响.结果表明,1~5月中午前后棚内平均气温可达20.8~33.3 ℃,比棚外高11.4 ℃.寒流期间棚内气温比棚外高4.8~7.0 ℃,当棚外气温下降到-3.0 ℃时,棚内仍可保持在1.0 ℃.棚内20 cm深处地温稳定在12.0~14.0 ℃,比棚外高5.0~6.0 ℃.棚内空气湿度多在85%以上,比棚外高4%~5%.棚内适宜的温、湿度促成杨梅提早15 d和19 d萌芽和开花,果实生长发育期也相应提前,成熟期则提早14 d.大棚覆膜时间以12月底为宜,提前覆膜对更早成熟无相应效应.棚内单产8.865 t*hm-2,比棚外增长19.62%,经济效益提高4.2~5.7倍.还对有计划建立杨梅大棚栽培进行了讨论.图2表3参10  相似文献   

12.
桂南地区冬季不同结构塑料大棚小气候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获得桂南地区冬季不同结构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特征,给农事生产及大棚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对3种常见结构塑料大棚内外的冬季小气候进行了观测并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种结构大棚内相对照度为70%~80%,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反相关;棚内日平均气温增温1.3~3.2℃,但晴天夜间18:00~6:00单棚出现0.3~0.9℃的轻微"温度逆转"现象;棚内气温日较差高于棚外2.3~7.9℃;0~20 cm土层地温平均增温3.2~3.5℃;棚内0 cm地温日较差大于棚外-11.4~1.4℃,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反相关,除了多云天的单棚及阴天的单棚与三连栋棚内日较差稍大于棚外外,其它情形棚内日较差均小于棚外;棚内日平均相对湿度高于棚外3%~23%,其值大小与大棚体积呈正相关.通过数理分析,建立了棚内外150 cm光照、气温、空气湿度的相关方程.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拟鸟巢式体育场的框架结构来研究其对场内环境因子的影响,分别于2006、2007年夏、冬季连续测定了模拟鸟巢式体育场内不同区域的光照强度、直射光照时间、温度及相对湿度等草坪生长环境指标。结果表明:模拟鸟巢式体育场内的光照强度与直射光照时间显著低于场外对照,夏、冬2季场内的平均光照强度分别为场外对照的23.98%~68.07%和8.00%-60.47%;平均直射光照时间分别只有场外对照的12.08%和3.34%。模拟鸟巢式体育场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则显著高于场外对照,夏季场内外气温的最大差异分别为7.8℃和7.5℃,冬季场内外气温的最大差异只有2.4℃;夏季场内外相对湿度的最大差异分别为6.0%和7.0%,冬季场内外相对湿度的最大差异高达13.0%。文中还讨论了上述草坪生长环境因子的变化可能给场内运动草坪养护管理所带来的困难。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以北方石榴冷棚为研究对象,在1月份对其内外气温及土壤湿度的最高值、最低值、温湿度差、平均值的日变化规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棚外日平均气温均值为0. 79℃,棚内为2. 89℃,棚内为棚外的3. 65倍; 9∶00—17∶00,棚内日气温最高值、最低值、平均值均高于棚外,其它时间低于棚外;外界环境温度高时,冷棚升温保温效果显著,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冷棚保温效果不明显。棚外日平均土壤湿度均值为2. 81%,棚内为25. 05%,棚内为棚外的8. 91倍;棚外日平均土壤湿度差距为1. 63个百分点,棚内为1. 19个百分点,棚内湿度变幅要小于棚外;冷棚有较好地保持土壤湿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棚改造对棚内环境因子及月季切花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普通塑料大棚上增设自动通风和二道膜装置,结果表明:这种改造大棚月均(11月~翌年3月)最低气温比普通大棚内提高1.8℃,比露地提高4℃;改造大棚月均地温比普通大棚内高0.8~1.5℃,比露地高36~5.4℃;改造大棚的光照强度比普通大棚和露地分别均减少为17.2%~33.7%和48.0%~65.3%;改造大棚对温度的调节作用,提高了月季切花的产量和优质花率。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塑料温室和玻璃温室在荆州市夏季的小气候性能。结果表明,温室内的气温、地温和空气湿度日变化均明显比温室外的高,但光照强度低于温室外的,玻璃温室的气温、地温、空气湿度和光照强度日变化均高于塑料温室的。塑料温室内外温差可达0.2~2.1℃,玻璃温室内外温差可达0.4~2.7℃;塑料温室内外地温差达0.4~2.7℃,玻璃温室内外地温差可达0.6~2.4℃;塑料温室内外空气湿度差达0.8%~2.3%,玻璃温室内外空气湿度差达1.6%~6.0%;塑料温室的光照强度为温室外的34%~46%,玻璃温室的光照强度为温室外的45%~80%。  相似文献   

17.
饲养天蚕温度与幼虫生长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0℃、25℃和30℃,稚蚕1-3龄期,相对湿度70%,大蚕4~5龄期,相对湿度75%,饲养天蚕幼虫,探讨天蚕幼虫在不同温度下的食叶量、消化量以及消化率,对天蚕幼虫的生长发育速度以及茧质等方面进行试验调查。结果表明:25℃区的各项指标优于30℃区和20℃区。5龄期叶丝转化率,雌、雄平均茧层率25℃区8.0%〉30℃区7.5%〉20区6.7%。可确认适宜的饲养温度:1-3龄的稚蚕为25℃~28℃,湿度70%;4~5龄的大蚕为22℃-24℃,湿度为75%。  相似文献   

18.
塑料大棚小气候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观测资料,分析了塑料大棚的温度,相对湿度和风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9:00 ̄11:00时塑料大棚内外的气温差增大,其差值随高度升高而增加,棚内气温呈逆温分布,相地显度棚内比棚外平均高17.8%,塑料大棚通风时,棚内风速仍小于棚外,而且棚内中心比棚内四周边缘的风速小,自然通风调节棚内的温度,湿度,约需3 ̄4h小时。  相似文献   

19.
灵武长枣日光温室环境因子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灵武长枣为试材,观测促成栽培温室内的温、湿度及光照强度变化规律;研究悬挂反光膜对温室环境因子的影响;研究新旧棚膜对枣树生长、物候期的影响;研究覆膜对地温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室内温度、地温与外界温度变化成正相关,且高于同期外界温度;室内湿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但显著高于外界;室内光照强度变化规律同外界,但低于同期外界;悬挂反光膜晴天使光照强度平均增加4.5kLx,增光率为64.3%,阴天平均增加1.5kLx,增光率为40.4%,可明显提高反光膜附近温度;新棚膜透光率高,早期棚温高4℃,枣树萌芽、开花、果实成熟期分别提前2d、8d、22d;覆膜能提高地温17%~20%,覆黑膜可杀灭杂草。  相似文献   

20.
《山西农业科学》2015,(11):1482-1488
利用2013年12月15日至2014年2月13日在库尔勒市西南上户镇香梨树大棚内外离地40,80 cm高度温度、相对湿度气象资料,对比分析大棚内外不同部位微气候差异。结果表明,40 cm高度晴天和阴天平均温度棚内比棚外分别高出1.7,1.3℃;40 cm高度晴天均湿差为10.4%,相对湿度棚内大于棚外,阴天均湿差为11.7%,相对湿度棚内小于棚外;晴天80 cm高度均湿差为10.2%,阴天为12.0%,高出晴天1.8%;棚内外40,80 cm高度日均温差都为0.8℃,日均湿差分别为9.0%和9.2%;棚内外40~80 cm高度最低温差均值都为0.2℃,最低湿差分别为0.6%和0.8%;40,80 cm高度棚内最低温度分别比棚外高出0.4,0.2℃,最低相对湿度分别高出3.0%和2.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