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Ⅱ优1259系福建省三明市农科所以不育系Ⅱ-32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明恢1259为父本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1)产量表现。2004年参加国家区试平均亩产606ekg,比汕优63增长8x%,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续试平均亩产533?kg,比汕优63(CK1)增产2P%,达极显著水平,比Ⅱ优838(CK2)增产2%  相似文献   

2.
特优671系宁德市农科所利用龙特甫A与自选恢复系亚恢671测配选育而成的杂交中稻新组合。该组合2002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24.87kg比CK汕优63增产7.51%.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二位;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617.42公斤,比CK汕优63增产10.86%,达极显著水平,居第三位。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比汕优63迟熟3天。  相似文献   

3.
Ⅱ优122是三明市农科所用三系不育系Ⅱ-32A与明恢122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特征特性1.1产量200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B组区试,每667 m^2(下同)平均产量555.46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46%,达极显著水平;2006年续试,平均产量553.97 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73%,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闽恢3169的选育过程与主要特征特性,及其配制组合Ⅱ优3169在区域试验与生产示范中的表现。闽恢3169具有株叶形态优良、恢复谱广、配合力好、抗稻瘟病、制种产量高等优点。Ⅱ优3169在福建省区试中平均每667m2产量571.4kg,比汕优63(CK)增产5.72%,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产量570.7kg,比汕优63(CK)增产6.62%。该组合丰产稳产性好,抗稻瘟病,适合在福建省作中晚稻栽培。  相似文献   

5.
Ⅱ优1259     
《三明农业科技》2006,(3):F0002
Ⅱ优1259由三明市农科所育成,2006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国审稻2006038)。该品种具有穗大粒多、再生能力强等特点,参加全国区试,平均亩产57031kg,比汕优6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全生育期与汕优63相当。  相似文献   

6.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90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Ⅱ优907系三明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恢复系明恢907配组而成的杂交晚稻新组合,2005年福建省区试,平均每667m2产量439.39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7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10位;2006年续试,平均每667m2产量491.94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9.53%,达极显著水平,居第4位.  相似文献   

7.
1特征特性 1.1高产稳产,潜力大 2001、2002两年,丰优559参加江苏省优质杂交籼稻区域试验平均单产9526.5kg/hm2,比对照籼优63增产5.9%(极显著),居第1位.2002年在继续参加省优质杂籼区试的同时破格参加江苏省优质杂交籼稻生产试验,平均单产8979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6.58%.  相似文献   

8.
Ⅱ优明398     
《三明农业科技》2008,(1):F0004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明398由三明市农科所用Ⅱ-32A与明恢398配组而成。该组合株型适中,分蘖力中等,穗粒数多,抗倒性好。2004年-2005年参加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分别为577.01kg、543.48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5.63%和13.13%,达极显著与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Ⅱ优1223系浙江省金华市农科院用Ⅱ-32A与金恢1223配组而成的迟熟中籼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杂种优势强,产量高.2003年金华市区试平均产量8.1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7%,差异达极显著;2004年金华市区试平均产量8.28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4%,差异达极显著.  相似文献   

10.
高产早稻新组合荣优9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优9号系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广东省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不育系荣丰A与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选育的恢复系R9配组而成的三系早稻迟熟组合。2006年参加江西省区试预试,平均单产7862.4kg/hm^2,比CK金优402增产10.07%;2007年区试,平均单产7145.4kg/hm^2,比CK金优402增产3.36%;2008年续试,平均单产7222.2kg/hm^2,比CK增产0.14%。2008年12月通过江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超级杂交水稻II优1273是由三明市农科所于2000年育成,该组合是用II一32A与明恢1273配组而成。2001年,II优1273参加三明市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614.0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51%,居第一位;同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53.02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8.21%,居第二位。2002续试,平均亩产521.57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4.99%。2003年参加福建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6.22kg,比对照增产9.32%。2003年12月II优1273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获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权申请公告。  相似文献   

12.
杂交晚稻新品系比较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杂交晚稻新品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准两优936、乐优153、Ⅱ优506、谷优734、两优39新品系比汕优63(CK2,475.0kg/667m^2)显著增产,建议继续品比试验;准两优936、乐优153、Ⅱ优506新品系比两优2163(CK1,508.3kg/667m^2)显著增产,其中准两优936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较好,建议继续参试并进行小面积示范。  相似文献   

13.
皖稻153(1892S/RH003)系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中籼新组合,在历年的省区试、生产试验中,表现出优质、高产、耐肥抗倒、适应性广等突出优点。2006年分别参加全国长江中下游中籼区试和湖北、江西、河南和广西引种试验,表现突出,在全国区试D中比Ⅱ优838增产4.94%.达极显著。米质优,提前破格进入生产示范。在湖北省区试中比两优培九增产3.75%,在河南省引种试验中比Ⅱ优838增产3.67%.在广西引种试验示范中比特优63增产8.8%。[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在2005年对部分中稻新组合区试的基础上,2006年对11个中稻新组合进行区试,鉴定筛选适宜宁德市推广的优良新品种.区试结果表明:2005年、2006年两年区试表现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较佳的组合有联大2008、Ⅱ优0323、双香2号、Ⅱ优6号和Ⅱ优1946,建议在宁德市稻瘟病轻发生区扩大试种、示范.2006年区试表现比对照组合汕优63增产达极显著水平,综合性状较佳的组合有Ⅱ优051、D优177、特优明4002和特优059,建议2007年续试;特优166和特优140两组合在2006年区试中表现不理想,建议中止试验.  相似文献   

15.
五丰优淦3号(区试名:淦鑫604)系江西现代种业有限责任公司用广东农科院水稻所选育的优质不育系五丰A与该公司选育的恢复系淦恢3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稻中迟熟组合。2006年参加省区试预试,平均亩产500.59kg,比ck汕优46增产3.88%;2007年参加区试,,平均亩产476.93kg,比ck 汕优46增产5.74%;2008年续试,平均亩产502.52kg,比ck淦鑫688增产2.50%,不显著,第五位。两年平均亩产489.73kg。比ck增产4.12%。  相似文献   

16.
Ⅱ优907系由三明市农科所育成的抗病高产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性好、再生能力强、中抗稻瘟病等特点,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两年平均产量465.67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5.63%。2008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闽审稻2008018)。  相似文献   

17.
两优航2号是湖南省2006年审定通过的两系杂交迟熟中籼新组合(湘审稻2006043)2003—2004年在福建的邵武、连江等地作中稻试种,平均产量为7125-9000kg/hm^2;2004-2005年参加湖南省中稻区试平均产量为8427kg/hm^2和8296.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4.2%和3.06%.  相似文献   

18.
优质高产香型杂交稻新品种宜香2084,系四川省宜宾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用优质不育系宜香1A.与优质重穗型强恢复系宜恢2084组配而成。2002年参加本所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9.87t/hm2.比汕优63增产13.6%;2003年参加多点试验,平均产量8.67t/hm2,比汕优63增产9.1%;2004年参加四川省优米B2组,平均产量8.523t/hm2,比汕优63增产3.0%。参加全国区试长江上游筛选试验.平均产量8.081t/hm2,比汕优63增产2.0%。2004-2005年参加陕西省晚熟区试,平均产量9.788t/hm2.比汕优63增产7.55%。该组合有稳产、丰产、质优、香型、抗病、适应性好等特点,广泛适应于我国南方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04和2005年温州市单季稻组合的区试,结果表明,“Ⅱ优航1号”两年的平均产量为8707.5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0.7%,达极显著,根据“Ⅱ优航1号”的特征特性和在温州市种植的产量表现,提出适时播种、合理密植、科学管理肥水及防早衰的高产栽培技术,能达到超高产(10500kg/hm2以上)水平。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三角强化栽培(SRI)产量潜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3个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采用强化栽培(SRI)与“三角丛植”方式和超高产施肥的集成技术,在贵阳(海拔1140m)的试验结果与常规栽培(CK)的结果比较,有效穗和颖花数增加达极显著。早熟组合黔两优58产量达11437.5kg/hm^2,比CK增产14.66%;晚熟组合汕优63产量为10717.5kg/hm^2。比CK增产10.52%;中熟组合金优431产量达12837.0kg/hm^2超高产水平。为贵州杂交水稻提高单产初步探索出一条有效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