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1961—2100年SPI和SPEI的云南省干旱特征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干旱是一个缓慢发展持续时间长的极端气候事件,而气候变化对干旱的影响尤为显著,评估气候变化对云南省干旱特征的影响尤为重要。使用多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了云南省的干旱状况,运用非超越概率和游程理论分别分析了SPI和SPEI的季节性变化和研究区域内的干旱特征。结果表明:1961—1995年冬季SPEI(1)小于等于-1.0的非超越概率为5.2%,但在2066—2100年增加到18.4%;SPEI(6)小于等于-1.0的非超越概率从4.4%增加到21.4%,SPEI(24)从7.0%增加到25.7%。表明由于气候变化,未来有可能发生严重干旱,且中长期干旱比短期干旱更严重。气候变化在1961—1995年和2066—2100年的冬季和夏季造成严重干旱,且中长期干旱严重程度在整个冬季和夏季尤为明显。将SPI和SPEI的时间序列应用于游程理论,发现1961—1995年SPEI(1)的干旱烈度为28.3,到2066—2100年达到60.9,表明气候变化使未来干旱加剧。本研究结果对云南省干旱预测、评估及其风险管理和应用决策具有指导性和实用性,同时可为未来旱作农业生态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甘肃省地处生态脆弱区,气候条件复杂,干旱发生概率高、范围广。为了更好地研究甘肃省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综合考虑甘肃省气候类型和地理特征将其划分为4个气候分区(Ⅰ区,河西大陆性气候区;Ⅱ区,陇中北部季风气候区;Ⅲ区,陇南-陇中南部季风气候区;Ⅳ区,甘南高寒气候区),并采用甘肃省26个国家气象站点的气象资料,计算其近60年(1960—2019年)的月、季和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1、SPEI-3、SPEI-12),结合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突变检验、空间插值等方法探讨甘肃省近60年的干旱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变化角度看,不同时间尺度的SPEI均呈减小变化趋势,且随时间尺度的增大,SPEI波动幅度越小;在四季变化上,春、夏、秋季SPEI在甘肃省各气候分区都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趋势,且下降趋势明显,表明干旱趋势显著,冬季SPEI在各气候分区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趋势,表明有湿润化的趋势。从空间变化角度看,甘肃省Ⅰ区呈干旱减缓趋势,Ⅱ区、Ⅲ区和Ⅳ区呈干旱加剧趋势,且春季各气候分区干旱加剧趋势明显,夏、秋季次之,而冬季基本上都呈现干旱减缓趋势;甘肃省不同气候分区不同等级干旱发生频率分布差异大且不均衡,干旱频率由小到大依次为:特旱、中旱、重旱、轻旱。  相似文献   

3.
以青海省东部农业区12个气象站点1959-2005年49a各月的降水量为基础,计算该区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Z指数,并分析两者在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一致性、显著周期和干旱等级一致率。结果表明:利用SPI指数和Z指数定义青海省东部农业区干旱等级时,两者的相伴概率值较大,且有多个相同的显著周期;等级值一致率均在0.79以上,SPI指数和Z指数在定义重旱等级时,两者的等级值一致的月数较多,SPI指数和Z指数定义轻旱等级的等级一致月数则有明显的区域性,SPI指数和Z指数在评价青海省东部农业区的干旱等级上有很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为提出有效措施预防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春小麦生产受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影响,估算了1961—2018年期间、时间尺度1~6个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以及深度0~10cm和深度10~40cm的土壤水分亏缺指数(Soil moisture deficit index, SMDI),探究了气象和农业干旱时空变化规律;利用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了黄土高原西部7个站点春小麦1961—2018年的生长要素和产量数据,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气象和农业干旱对春小麦生长过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甘肃临夏站为例,时间尺度1~6个月SPEI和SMDI的干湿状态总体上一致,SPEI总体呈现干湿交替,深度0~10cm的SMDI以及深度10~40cm的SMDI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变湿润的趋势。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黄土高原西部春小麦生长过程和产量方面的效果良好(决定系数R2为0.65~0.84);1961—2018年春小麦最大叶面积指数和地上生物量无明显变化趋势,而产量在2005年之后有增加的趋势。开花期和灌浆期的干旱对春小麦生长过程以及产量的影响更大,SMDI与春小麦生长和产量要素之间的关系比SPEI更为密切,表明农业干旱对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更大,其中深度0~10cm的SMDI比深度10~40cm的SMDI影响程度大。时间尺度2个月的深度0~10cm的SMDI是干旱背景下影响春小麦生长和产量的关键时间尺度。本研究为黄土高原西部春小麦生产应对气象和农业干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干旱频发对生态资源、农业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揭示山西省干旱时空演变特征,基于1971—2020年山西省24个气象站点的逐月气象资料,利用改进的Mann-Kendall方法检验各气象因子的年变化趋势,采用FAO56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腾发量(ET0),分析单个气象因子变化情况下ET0的变化特征和对气象因子的敏感性,比较各时间尺度(月、季、年尺度)不同干旱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Pa)、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和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对山西省干旱灾害监测能力。结果表明:ET0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气象因子对ET0的敏感性由大到小依次为相对湿度、日最高气温、2m处风速、日最低气温、日平均气温,ET0呈波动下降趋势。SPEI能够在多时间尺度上有效反映山西省干旱状况,是该地区干旱监测的有效工具。在月、季、年尺度下,比较3个干旱指数, Pa检测效果较差,〖JP2〗SPI和SPEI在某些地理区域存在较大差异,整体而言,SPEI在多数地区检测干旱的性能更好;SPEI-1〖JP〗尺度下,各干旱等级发生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轻旱(14.8%)、中旱(10.6%)、重旱(5.6%)、特旱(1.9%),3月干旱发生率最高(34%),12月发生率最低(31.8%),吕梁市、晋中市、大同市干旱情况较为严重;SPEI-3尺度下,季节发生干旱频率由大到小依次为秋季(33.5%)、夏季(32.5%)、春季(31.9%)、冬季(31.4%),大同市、长治市特旱发生频率最高,旱情最为严重,忻州市轻旱频率、朔州市中旱频率、吕梁市重旱频率最高;SPEI-12尺度下,轻、中、重、特旱频率分别为14.8%、10.5%、5.4%、2.3%,SPEI-12相较SPEI-1和SPEI-3识别重旱、特旱的站点更多,并基于游程理论得出,山西省南部干旱频次更多,东部干旱历时更长、干旱严重程度更大,干旱峰值主要出现在山西省南北部,由于年均降水呈波动性下降,年均气温整体上升,山西省的气候趋于暖干化,南北部旱情将有所加重,中部地区旱情有所减缓,全域性干旱仍有很大发生可能。  相似文献   

6.
干旱从古至今都是人类面临的主要自然灾害,即使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它造成的灾难性后果仍然比比皆是.利用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Mann-Kendall检验、交叉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1970-2019年干旱演变特征及其与环流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基于SPEI值,近50年来河南省气候逐渐变得干旱;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1961—2020年东北三省干旱时空分布格局。【方法】基于1961—2020年东北三省的86个气象站实测数据,计算1961—2020年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并结合游程理论、Mann-Kendall检验、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等方法对东北三省的干旱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年尺度上,SPEI均呈缓慢减小趋势,但整体上高于-2.0,无显著突变点,干旱发生频率为25.5%~37.6%,中旱、重旱、特旱发生的频率自西向东呈“高-低-高”、“中间高两边低”、“逐渐降低”的分布规律;季尺度上,春夏秋季呈下降趋势,冬季呈现上升趋势,这表明冬季东北三省干旱有所减轻,而春夏秋三季的干旱有所加重,干旱在空间上发生的频次为春季>冬季>夏季>秋季;干旱历时越长其干旱烈度越小,代表站点越干旱;年际尺度上EOF分解得到的前4个特征向量和四季尺度分解得到的第一个特征向量的主要空间模态表现为全区一致、南北反向分布特征。【结论】东北三省除春季和冬季外,年和其余两季SPEI都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中南部干旱有加重趋势,北部呈现湿润趋势。  相似文献   

8.
为提出有效措施预防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春小麦生产受到气象和农业干旱的影响,估算了1961—2018年期间、时间尺度1~6个月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 SPEI)以及深度0~10 cm和深度10~40 cm的土壤水分亏缺指数(Soil moisture deficit index, SMDI),探究了气象和农业干旱时空变化规律;利用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了黄土高原西部7个站点春小麦1961—2018年的生长要素和产量数据,分析了其时空变化规律;并研究了气象和农业干旱对春小麦生长过程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甘肃临夏站为例,时间尺度1~6个月SPEI和SMDI的干湿状态总体上一致,SPEI总体呈现干湿交替,深度0~10 cm的SMDI以及深度10~40 cm的SMDI的变化基本一致,均呈现变湿润的趋势。DSSAT-CERES-Wheat模型模拟黄土高原西部春小麦生长过程和产量方面的效果良好(决定系数R2为0.65~0.84);1961—2018年春小麦最...  相似文献   

9.
基于陕西省1971-2020年32个气象站实测气象资料,计算不同尺度玉米生育期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利用旋转正交经验函数法、趋势分析法和小波分析法分析玉米不同生育期的干旱时空特征。结合陕西省9地区1990-2020年玉米单产数据,借助HP滤波法分离出玉米气象产量,采用交叉小波分析和线性回归法分析了干旱对玉米气象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研究区干湿空间分布在玉米生育期可划分出关中、延安、榆林和陕南西南部4个干旱敏感区域;(2)在1971-2020年内,全生育期关中、榆林和延安地区呈干-湿交替变化,1990s末陕西大部分地区干旱较严重;(3)铜川、宝鸡、咸阳和渭南地区玉米气象产量与花丝期干湿状况密切相关,其余地区受全生育期干湿状况影响最大。玉米气象产量与干旱状况呈显著的正相关,且在1994-2000年存在1~4 a的共振周期;(4)榆林、铜川和渭南地区玉米气象产量随SPEI值增大而增加,而延安、宝鸡、咸阳、安康、汉中和商洛当SPEI值大于1.6或小于-0.4时会发生轻度及以上程度的减产。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生育期内玉米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为研究对象,基于黑龙江省长时间的气象站点观测数据,结合标准化降水蒸散发指数(SPEI),研究黑龙江省玉米生长季内降水、气温、区域干湿变化特征及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黑龙江省降水变化趋势不显著,但最高气温、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变化趋势显著。湿润化的趋势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西北部和东南部,干旱化趋势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自东向西大部分地区。玉米的气象产量主要受SPEI3-8影响,气温是影响黑龙江省生育期内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为区域水资源合理规划和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剩余索取权的配置直接关系到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合理配置剩余索取权是调动各利益相关者积极性以及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效率的关键。企业控制权安排作为一种制度本身虽然具有合理性,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控制权的行使是有效的。因此,企业控制权的结构是否合理在于其安排是否有利于公司绩效水平的提升,良好的公司绩效取决于是否存在符合实际需要的企业控制权安排。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配置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启示作用,本文在最后也对国有企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眼椭圆在汽车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眼椭圆是汽车人机工程设计的主要工具,汽车驾驶员眼椭圆的确立为研究汽车视野性能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以汽车风窗刮扫面积和A立柱盲区的确定为例介绍了眼椭圆在汽车车身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基于流域GDP增长的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应模型,分析了塔河流域国民经济产业用水量、用水结构和用水经济效率对GDP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当前塔河流域的水资源利用对GDP增量的效应主要由产业用水结构和用水经济效率决定,第二三产业的用水结构和用水经济效率是其中的关键要素;塔河流域国民经济产业内部用水结构和用水经济效率结构的进一步优化有利于未来水资源利用对GDP增量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河套灌区三湖河灌域井渠双灌试验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缓减黄河水资源日益短缺的局面,提高内蒙古引黄灌区的灌溉水保证率,以乌拉特三湖河灌域为研究对象,从2010年开始开展井渠双灌试验。结果表明:在实际运行中,井渠双灌起到了在灌溉紧张期缓解用水矛盾的作用,改善了地下水水质,但通过两年来的运行,出现了地下水采补不平衡形成漏斗的情况,并由于开采地下水水费没有开征,使用井灌成本低,灌溉方便及时,导致井灌面积不断扩大,引黄灌溉面积逐渐萎缩,地下水得不到有效补充,致使采补失衡,长此下去必将威胁三湖河灌域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5.
专家系统中,专家系统知识规则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初始数据和证据、推理过程中得到的中间结果的存储和管理都依赖于数据库,数据库环境对专家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推理准确性有很大影响。为此,从数据库性能、数据库设计、数据库查询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专家系统中数据库优化的方法,并在水产专家系统开发中应用,提高了专家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推理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刘平 《湖南农机》2016,(8):133-134
需求层次理论是管理学当中的经典理论,提出了人的需求具有从低到高的层次,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主要需求,其他需求的程度会相对较低,根据这一发展规律进行管理教学活动,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将从不同的方面来论述需求层次理论在管理学教学里的拓展,希望对管理教学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宁夏引黄灌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蒸发大,长期的发展演变形成了以农作物、人工生态和自然生态并存的农业一生态系统.长期的灌排模式造成该区域地下水埋深浅,土壤盐渍化严重,同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决定了该区域天然植被的生存依赖于灌溉入渗补给的地下水,因而需保证一定的地下水埋深以保证农业生产安全和天然植被正常生长.从分析宁夏引黄灌区适宜地下水埋深入手,采用地下水均衡方程模拟方法,通过对方程各参数概化分析,以适宜地下水埋深作控制,得出宁夏引黄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后的适宜引黄水量,进而分析计算宁夏引黄灌区的适宜节水潜力,为宁夏引黄灌区实施节水改造及水权转换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汽下运用课程的教学环节是汽车运用质量的重要保证。近年来,汽车运用带来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国家政府的高度重视,但由于我国汽车普及运用较晚,汽车运用教育理论与教育研究仍相当滞后。为此,对汽车运用教学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相应的改革思路与办法。  相似文献   

19.
With the rewritten Article 27 of the Mexican Constitution and the National Water Law of 1992, Mexico embarked on an ambitious program of transferring the management of many irrigation systems to local user groups, primarily farmers. By 1996, 372 water user associations had been formed to control water delivery to 2.92 million hectares. During this time water prices increased by 45–180% and government O&M subsidies were eliminated. Limited economic analysis of stakeholder impact has been conducted of the irrigation management transfer (IMT) program. This research effort pilots a partial budget analytical framework for analyzing the social benefits and costs of IMT. Two irrigation modules near Culiacan, Sinaloa were selected as case studies. Results reveal that even with significantly higher water prices, water users have invested more in their systems than during the post-IMT period and consider their overall irrigation costs to be lower. Lower transaction costs in the pre-IMT period explain the majority of these cost savings. Efforts to quantify incremental benefits and costs associated with IMT at the module and district levels proved difficult given the unavailability of reliable, time series information.  相似文献   

20.
Excel在水稻生育期灌溉制度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水稻节水灌溉模式的推广,如果水稻生育期灌溉制度逐日推算仍采用以往人工判断、计算的方法,其过程不但繁琐费时,且容易出错。提出利用Excel软件,在电子表格中输入相应的函数表达式,将判断推算过程由计算机自动完成,提高了计算精度与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