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 乐亭县海岸位于渤海湾与辽东湾的交界处,北自滦河口,南至大庄河口,海岸线全长160华里,滩涂总面积约30万亩。其潮间带的主要特点是,地势平坦,无岩礁,底质以沙、沙泥和部分软泥构成,是软体动物双壳类栖息、生长和繁育的良好场所。由于上述自然条件优越,形成双壳类种类较多,且资源丰富。据初步调查,双壳类共有15种,占潮间带单位面积总生物量的58.6%,为本县滩涂生物资源生物量最高。这些双壳类早  相似文献   

2.
涨渡湖的贝类种群结构及合理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涨渡湖贝类资源调查中,共采集到双壳类18种,腹足类3种。双壳类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460个/ha、470.55kg/ha,腹足类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6万个/ha,170.5kg/ha。由于近年来对贝类利用过度和水生植被的破坏,贝类种类减少,尤其腹足类种类少、生物量低。双壳类中低质的无齿蚌类种群占优势,丽蚌类个体小型化。因此,应当抑制低质双壳类的发展,控制捕捞丽蚌的规格和数量,同时提高珍珠生产技术,合理利用三角帆蚌。  相似文献   

3.
2017年9月和2018年3月,采用网格法布点,用齿间距0.6 mm、耙宽70 cm的划耙在底质中前行20 m的方法调查了洪泽湖双壳类的种类、生物量、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共采集到双壳类14种,隶属于3科11属,有我国淡水双壳类特有种7种,分别为湖沼股蛤Limnoperna lacustris、射线裂嵴蚌Schistode...  相似文献   

4.
饵料是双壳类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是双壳类人工育苗成败关键之一。有关于培养单胞藻饵料,双壳类的幼虫食性、饵料效果的研究。国内已有不少的研究报道。自1976年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筛选并大量培养了异胶藻(Heterogloea sp.)以来,各地在牡蛎、缢蛏、菲律宾蛤仔、华贵栉孔扇贝、泥蚶等,  相似文献   

5.
寻氏肌蛤生境及生长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描述了山东半岛文登县靖海湾内寻氏肌蛤(Muscuius senhousei)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及病害等,并根据连续四年观察所得的这种双壳类的生长资料,阐述了它的生长特点,提出了寻氏肌蛤的商品规格及其最适采收时间。从而为今后的繁殖保护和合理利用这种双壳类资源提供了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6.
自从罗赛诺夫与戴维斯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发表了杰出的著作以后,对软体动物双壳类幼虫的兴趣大大地增加了.他们对养殖技术的综合报告(罗赛诺夫与戴维斯1963)仍然是这一领域内最重要的独一无二的著作,对任何计划进行双壳类幼虫工作的人应予查阅,  相似文献   

7.
《渔业现代化》2016,(6):20-20
探索大型藻类用于生产生物燃料潜在可能的新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海洋性生物燃料尤其是大型藻类生物燃料与陆生生物燃料相比有许多优势,包括减少淡水资源和土地使用上的竞争。糖类可从大型藻类中提取,并通过厌氧消化和发酵制成生物燃料。该制取工序生成大量的废弃生物物质,如能对其加以利用,可提高生物炼制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双壳类的养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单细胞藻类的产出,以用它来喂养稚贝,而对于阳光有限地区的双壳类养殖业,这意味着是一个瓶颈。以往有研究探索了将大型藻类经厌氧分解产生的残渣用作双壳类稚贝的替代食物或食物成分,拓展了有机颗粒物是此类动物天然食料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概念。使用来自新兴的生物炼制业的废弃物来解决双壳类养殖业的一个瓶颈,并由此改善两个产业盈利能力的前景,令人振奋。本文描述了所测试食料的营养特征(蛋白质,脂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酸),并通过用水产养殖业的标准(活微藻和市售藻膏)和由养殖海胆消化物构成的天然生物残屑为基准作测评,调查了将生物炼制副产品用作双壳类养殖生产替代食物选项的潜在可能。当使用两种物质包含率为50%的食料的一个为期4周的初步试验显示,海胆消化物和天然生物残屑均能供养双壳类稚贝的存活和生长。  相似文献   

8.
双壳类软体动物苗种场培育的目的,是以较短的时间,尽可能高的密度和最少的投资,培育大小几毫米无附着基的稚贝到长约1-2厘米的幼贝。苗种场培育起着从孵化场到天然环境的过渡作用,增加了稚贝存活的机会和生长时间,使稚贝长得较大而耗资较少,所以它是双壳类孵化后进一步发育成长的关键,是发展贝类养殖业的重要环节和一项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9.
渤海无脊椎动物的食性和营养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渤海15种无脊椎动物包括了优势种和常见种的研究表明,全部种类除曼氏无针乌贼营游泳生物食性外,其余都营底栖生物食性。火枪乌贼主要摄食甲壳类(占其食物组成的63.8%)、也摄食鱼类(33.3%)等,是小黄鱼幼鱼(19.3%)的天敌;曼氏无针乌贼主要摄食鱼类(81.9%),是小黄鱼幼鱼(31.1%)的重要天敌,也摄食甲壳类(18.1%);双喙耳乌贼主要摄食甲壳类(74.3%),也摄食鱼类(25.7%);中国对虾主要摄食甲壳类(37.9%)和双壳类(36.1%),也摄食多毛类(19.8%)等;鹰爪虾主要摄食多毛类(42.3%)和甲壳类(37.4%),也摄食双壳类(15.8%);鲜明鼓虾主要摄食双壳类(37.5%)和腹足类(33.9%),也摄食多毛类(14.8%)和甲壳类(12.2%)等;日本鼓虾主要摄食腹足类(50.8%),也摄食甲壳类(23.0%)和双壳类(21.0%)等;葛氏长臂虾主要摄食腹足类(44.9%),也摄食甲壳类(19.6%)和多毛类(18.9%)等;锯齿长臂虾主要摄食甲壳类(75.1%),也摄食多毛类(21.4%)等;脊尾白虾主要摄食甲壳类(57.6%),也摄食多毛类(14.8%)和仔稚鱼(20.5%)等;揭虾主要摄食双壳类(36.8%)、多毛类(32.4%)和甲壳类(27.6%);脊腹褐虾主要摄食双壳类(66.8%),也摄食甲壳类(19.5%)和多毛类(6.8%)等,三疣梭子蟹主要摄食双壳类(67.0%);也摄食甲壳类(26.7%)等;日本鲟主要摄食甲壳类(71.7%),也摄食双壳类(17.6%)和鱼类(9.7%)等;口虾蛄主要摄食双壳类(37.4%),也摄食甲壳类(27.5%)、鱼类(17.2%)和头足类(10.4%)等。此外,还提出了15种无脊椎动物的营养级值,它们波动在3.2到4.2级之间。为提高海洋尤其是内海的生产力,人们都注着海洋生物生产过程的研究。无脊椎动物作为渤海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在该海域生物生产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渤海无脊椎动物的营养级研究,尚未见专题报道。本文根据多年来采获的样品,对渤海15种无脊椎动物包括了优势种和常见种的食性和营养级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Hugg.  WL  范大岳 《渔业现代化》1989,(3):33-37
前言在滤食性生物培育时,最重要的是它们获得饵料数量的方法。能从周围水体里滤食微细藻类细胞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在连续投饵情况下,用较小的饵料密度。能达到最大的生长率。当超过最适饵料密度时,浪费了部份滤食细胞成为假粪便排出,摄食这些细胞无益于消化。例如在牡蛎和蛤子幼虫和幼体密集培育的双壳类孵化场里,有效地使用成本昂贵的藻类是很重要的。通过幼体自动摄取藻类能得到最佳效益,以致在所有的时间里,都能维持最适的饵  相似文献   

11.
鸭嘴蛤(俗称兰芝蟆、蟆蛤子),属海产埋栖型的双壳类软体动物,它是一种小型贝类,含蛋白质成份高,营养丰富,是对虾的优质饵料。  相似文献   

12.
西施舌(Mactra antiquata Spengler)人工育苗初步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施舌是一种个体较大的食用双壳类软体动物,俗称“海蚌”。分布在太平洋的西部,盛产于福建省的长乐局部地区,栖息在低潮线附近至浅海的细砂或软质泥砂中。  相似文献   

13.
西施舌     
西施舌是一种个体较大的食用双壳类经济软体动物,属瓣鳃纲,蛤蜊科。主要产地为我国沿海、朝鲜、日本、印度半岛,但数量极少。广东省潮阳县也仅仅产于海门湾的古埕乡。  相似文献   

14.
动物线粒体遗传模式主要为母系遗传。近年来在一些双壳类(如贻贝科、蚌科和帘蛤科)中发现了线粒体双重单亲遗传现象。双重单亲遗传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母系遗传模式,它开启了一种独特的系统来检测进化力在线粒体基因组中的作用。但双重单亲遗传是否广泛存在于双壳类尚属未知。文章研究了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线粒体遗传模式,结果显示,同一个体中体细胞和性腺的线粒体片段的基因型不存在差异;家系检测中也显示子代的线粒体单倍型与母本一致;在虾夷扇贝线粒体中未发现双重单亲遗传现象。  相似文献   

15.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üller)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Müller)是淡水产的双壳类经济贝类,它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作者经过5年的艰苦刻苦攻关,河蚬人工繁殖技术获得成功.现将人工繁殖技术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全封闭式塑料薄膜袋培养金藻类单胞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藻类单胞藻细胞小,营养全面,是双壳类育苗幼虫理想的开口饵料。金藻类单胞藻对生态条件要求较高,特别容易受污染,大量培养难度大。所以,金藻类单胞藻培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育苗的结果。笔  相似文献   

17.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uller)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 (Muller)是淡水的双壳类经济贝类,它是我国重要的出口水产品,作者经过5年的艰苦刻苦攻关,河人工繁殖技术获得成功,现将人工繁殖技术作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浅谈紫贻贝的养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贻贝俗称“海虹”,其干制品为“淡菜”,是群众喜爱的海产品。贻贝具有生长快、产量高、适应性强和生产管理方便等特点,乃是一种优良的海水养殖双壳类。  相似文献   

19.
以鲜活微藻培养双壳类幼体的传统方法,需要技术,费用又大(约占成本的30—50%),还需专门的仪器设施。开发微囊饲料将是贝类人工育苗的一大进步,且大大节省费用。 已往对悉尼岩牡蛎(Saccostrea commercialis)所做的鲜活微藻试验对成体有效,而对幼体无效[Wisely,1983、1984;Nell,1985]。最近,用微囊饲料部分或全部替代藻类或作添加剂,都做过培养双壳类幼体的试验,而用一种由微囊和溶解酵母提取物对比微藻,大面积培养大砗磲(glant clam)幼体,2.5个月收获数量达4.5倍[Southgate等,1998,专刊]。  相似文献   

20.
双壳类人工受精和幼体培育的研究,早在十九世纪中叶就已开始。当时法国人Coste(1858)用了食用牡蛎(O.edulis)进行人工受精和幼体培养。由于当时有关科学水平的限制,没有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