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葡萄白腐病广泛发生和流行于我国葡萄产区,是直接危害葡萄产量和品质的最为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严重年份或严重地区减产高达80%以上,有些葡萄种植户在防治葡萄白腐病的过程中任意加大农药使用浓度,增加农药使用次数,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农药。这些现象不仅提高了葡萄生产成本,降低了葡萄品质,污染了葡萄果实,而且影响了葡萄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葡萄白腐病药剂防治技术任耀全(济宁市郊区农业局272133)葡萄白后病是鲁西南葡萄主要病害,每年均严重发生,尤其结果期雨量大的年份,轻则减产20~30%,重则减产50%以上,并且植株早衰影响次年产量。对该病害的防治习惯于单一应用药剂保护,防效差,病菌...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引起葡萄生长后期烂果的两种病害白腐病和炭疽病的发生特点和综合防治方法,通过栽培管理等措施预防病害的发生和降低病害的发生程度,从而避免因大量使用农药而造成的果实和环境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肃州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的迅速发展,保护地葡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由于保护地小气候环境条件特殊,在利于生长发育、提早结果和延后收获、增加效益的同时,葡萄虫害、病害也困扰着保护地葡萄的健康发展,不能及时预防、防治病虫害的发生和治疗,轻者减产,严重者导致绝收。经过2年的观察实验,肃州区主要发生的病虫害有;葡萄白粉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灰霉病、葡萄黑豆病,蚜虫、白粉虱、红蜘蛛。通过使用不同农药,同种农药不同浓度试验,研究葡萄白粉病、霜霉病、白腐病、灰霉病、黑痘病五类常发病害的发生规律,筛选出防效最佳的化学农药及最佳防治浓度。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葡萄病害防治药剂的品种及用量,特选用6种低毒杀菌剂对葡萄灰霉病和白腐病进行了田间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0%施佳乐l000倍液、50%农利灵l200倍液和50%速克灵1500倍液对灰霉病和白腐病的防治效果都很好。应做好葡萄园田间病情监测,科学、合理地施用农药,把病害控制在未发生之前或初发病阶段。  相似文献   

6.
王德生 《新农村》2008,(1):15-16
葡萄白腐病常见于我国各地葡萄产区,可造成减产20%-50%,严重年份或严重地区(果园)则可减产80%以上。该病主要危害果粒和果穗,也可危害新梢、枝蔓和叶片。目前,我国对葡萄白腐病仍以药剂防治为主。防治白腐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有效地做好无公害综合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葡萄病虫害以病害防治为重点,绿色防控示范以减量施用农药和选择使用高效低残留农药为重点,综合采用农业防治、生态防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安全化学防治等技术,从而达到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目标和减量使用农药的目标。一、葡萄主要病虫害葡萄主要病害为霜霉病、灰霉病、黑痘病、炭疽病、穗轴褐枯病、白腐病;主要虫害为金龟子、绿盲蝽、蓟马等。二、绿色防控技术要点(一)农业防治清园防病虫。冬季修剪清园,  相似文献   

8.
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台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区,因葡萄生长期阴雨天气多,湿度大,病虫害发生较重,一般年份可减产20~30%,严重年份可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我市葡萄以“巨峰”等欧美杂交种为主,病虫害发生种类主要有黑痘病、白腐病、灰霉病、霜霉病、透翅蛾等。其中葡萄透翅蛾是常发性害虫,但一年仅发生一代,一般用药两次即可控制危害,防治效果较好;霜霉病主要危害叶片,对产量无直接影响,一般在防治其他病害时兼治即可;而黑痘病、白腐病、灰霉病等往往由于阴雨连绵、用药不及时、防治效果差等原因导致多种病害先后混合发生,直接危害果穗而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9.
酿酒葡萄大部分属欧亚种,因其果穗紧、果皮薄,多数品种易感病。葡萄白腐病是为害果实的主要病害,防治不力,将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酿酒品质。  相似文献   

10.
葡萄白腐病是由白腐盾壳霉菌寄生引起,属半知菌亚门,系葡萄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果粒和穗轴,近年来,湾坞镇的葡萄种植户在对葡萄病害的防治过程中,有的由于防治办法单一,造成病害耐药性增强,白腐病的危害也逐年增大。  相似文献   

11.
正葡萄栽培中,炭疽病、白腐病、霜霉病,是葡萄三大病害,影响着葡萄的产量和品质。虫害种类虽不少,但很少造成严重为害,一般比较容易防治,应以病害防治为主。在葡萄病害防治中应以预防为主,包括:农业技术防治,如清除病果、病叶,剪除病枝病穗;选育抗病品种。化学防治也是以预防为主,在病害大发生前喷洒预防农药,加强预防。一、选用优良品种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无毒苗木和抗  相似文献   

12.
葡萄生产中的霜霉病、白腐病、炭疽病等主要病害,严重制约着葡萄产业的发展,影响着产量和商品价值,本文提出把握其病害发生规律,应用综合防治技术,提高果实品质,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葡萄白腐病在我国广泛发生和流行,是直接为害葡萄品质和产量最严重的真菌性病害之一,造成产量损失多达20%~50%,严重者高达80%以上,甚至绝产.有些种植户任意加大药剂浓度或使用次数,甚至使用高毒高残留化学药剂,不仅提高了葡萄生产成本,污染了果实,而且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应按下法做好无公害药剂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4.
范妮莉 《农技服务》2014,(12):82-82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各地葡萄白腐病非常猖獗,一般葡萄园因此病遭受损失在10%以上,严重威胁葡萄的生产。为此,将白腐病发生发展规律和防治技术进行分析,以供生产上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对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的综合防治效果,2017—2018年于山东烟台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125.0~187.5 mg/kg对葡萄白腐病防效在91.97%以上,对炭疽病在87.34%以上,其125.0~250.0 mg/kg对葡萄灰霉病防效在86%以上.42.8%氟吡菌酰胺·肟菌酯悬浮剂是兼防葡萄白腐病、炭疽病、灰霉病3种果实病害的高效药剂.  相似文献   

16.
葡萄白腐病,是最常见、发病较重的一种病害。它直接影响果实的商品性、可食性和经济效益。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此病发生,对葡萄丰产高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葡萄白腐病的发生逐年加重,目前已成为我市葡萄生产的主要病害.1999年发生面积近0.5万hm2,占全市葡萄面积的60%,发病地块减产30%~50%,损失严重.现将该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8.
总结豫东平原地区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包括葡萄霜霉病、葡萄白腐病、葡萄黑痘病,以供种植者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涿鹿县葡萄主要病害的发病症状,包括葡萄白腐病、葡萄霜霉病、葡萄炭疽病、葡萄褐斑病,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为该县葡萄种植中的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葡萄在我国大部地区均能种植,是一种色艳味美且富有营养的水果,深受人们喜爱。但葡萄在生产过程中,有许多病虫害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高温、多雨、潮湿的气候和种植感病品种是葡萄病害多发和重发的主要原因。葡萄病虫害包括白腐病、黑痘病、炭疽病、房枯病、灰霉病、霜霉病、白粉病、透翅蛾、吸果夜蛾等。 根据葡萄病虫发生特点,在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科学合理使用化学药剂防治。使用药剂防治时,根据病虫害的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最佳防治时期、高效施药技术等措施进行防治。同时了解农药毒性,使用选择性农药时,减少对人、畜、天敌的毒害以及对农产品和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