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环渤海湾地区主要梨园树体矿质营养元素状况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作为树体营养诊断的依据,对环渤海湾地区有代表性的203个梨园树体矿质营养状况及相应土壤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81% ~ 97%的梨园叶片P、Ca、Mg、Fe含量处于适宜状态,26% ~ 40%的梨园叶片N、K、Zn含量偏低。(2)除Mg、Zn外,不同梨树品种间叶片中矿质营养含量差异明显。与其它品种相比,苹果梨N、P含量较高,而K含量偏低;莱阳茌梨N含量较低,而P、K含量较高;砀山酥梨N、P、K含量均偏低。(3)初步筛选出N/P、Mg/P、Zn/P、K/Mg、Ca/Mg、Zn/Mg作为该地区梨园营养诊断与施肥建议综合法的营养诊断参数,低产梨园各元素需肥顺序大致为Mg > P > Ca > K > Zn > N > Fe。(4)土壤pH与梨树叶片中Ca、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Zn呈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梨树叶片中N、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叶片N、K、Ca、Mg、Zn含量与其所对应的土壤有效态养分均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以传统常规施肥模式为对照,研究了‘砂糖橘’滴灌施肥的效果。结果表明,在比常规(开沟和撒施)施肥氮、钾用量分别减少42.9%、41.9%的情况下,滴灌施肥处理‘砂糖橘’果实品质与对照无差别,产量比对照略有增加,试验3年全园产量比试验前明显提高。滴灌施肥处理土壤N、K含量在适量范围,P、Mn含量处于过量水平,Ca和Mg含量处于低量水平,其他微量元素含量处于适量范围;叶片P、K含量处于适量范围,N处于低量水平,Ca、Mn含量偏高,Mg、Zn、B含量在适量范围。滴灌施肥处理施肥用工量比常规节省66.8%,每667 m2劳动力成本和肥料成本比对照节约128.92元。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氮处理对番茄植株叶片养分的影响及增施CO2的效果。以番茄"鸿途"为试验材料,在2个自然光照人工气候室内,采用苗钵基质栽培,设置5个氮素处理的营养液(50、150、250、350、450 mg·L^-1,分别设为N1~N5)、2个CO2浓度(300、600μL·L^-1,分别设为C1、C2),分别测定植株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生物量及叶片硝态氮和矿质元素含量。结果表明:中氮处理(N 250~350 mg·L^-1)下,植株干质量、叶片硝态氮含量以及矿质元素N、P、K、Ca、Mg含量均较高。增施CO2处理后,番茄植株干质量较C1处理增加了10.2%,叶片N、K、Mg含量都增加了20%左右,P含量没有变化,Ca含量降低了25.67%;低氮处理(N 50 mg·L^-1)下,番茄植株干质量、叶片硝态氮含量以及矿质元素N、P、K、Mg、Ca含量均较对照N3处理低。增施CO2处理后,植株的总干质量没有显著增加,其叶片硝态氮含量以及N、P、K含量也没有显著变化,而Ca含量在开花期和坐果期较C1处理分别增加了37.72%、15.45%,Mg含量在开花期较C1处理增加了43.86%;高氮处理(N 450 mg·L^-1)下,植株干质量较N3处理降低了18.03%,叶片硝态氮含量较N3处理增加了111.44%,叶片N、Ca、Mg含量与N3处理接近均较高,P、K含量较N3处理均降低了10%。增施CO2处理后,植株干质量较C1处理增加了35.92%,叶片硝态氮含量增加不显著,叶片N、K、Mg含量较C1处理分别增加了19.06%、27.82%、24.87%,而叶片P含量变化不显著,叶片钙含量在番茄开花期、坐果期和果实膨大期都较低,较C1处理分别降低了21.37%、17.16%、7.75%。综合番茄生长各项指标及经济效益,在营养液N浓度为250~350 mg·L^-1时,增施CO2浓度到600μL·L^-1(C2)最能促进开花期番茄植株叶片养分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4.
土壤改良剂对龙眼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3年定点试验表明:龙眼果园施用土壤改良剂有极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量可达0.11~2.96kg/株。还能改善果实质量,增加单果重和果肉率,提高果肉维生素C、可溶性糖和固形物含量,并提高土壤pH值、代换性Ca和Mg含量,在肥力水平低的土壤上施用土壤改良剂能使土壤有效N、P2O5和K2O含量分别提高1.28、9.0、4.0倍。改良剂适宜施用量为6kg/株。  相似文献   

5.
香梨生长季果实和叶片矿质元素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库尔勒’香梨为试材,研究了其在生长发育期间果实和叶片中N、P、K、Ca、Mg元素的含量变化,旨在为‘库尔勒’香梨合理施肥提供指导.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生长发育,香梨叶片中P、K、Ca含量呈下降趋势,Mg含量呈上升趋势,N含量波动较大,P与Mg呈显著负相关,K与Mg呈负相关;香梨果实中N、P、K、Ca、Mg含量随果实生长逐渐降低,N与P、K、Ca、Mg呈显著正相关,P与K呈显著正相关,K与Ca呈极显著正相关,Ca与Mg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福建柑桔园营养施肥状况及其施肥改进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永春等10县(市)70片(≥3.5hm2)柑桔示范园为代表,通过土壤、叶片分析及施肥状况的综合诊断得出的结果表明:84%的示范园土壤显著酸化(pH<5.5),主要是施用N、P、K化肥造成的;营养失调也普遍存在于示范围中,其中主要元素缺Ca、P吸收障碍及微量元素B、Cu的过量尤为普遍;施肥中有机肥不足,P、N肥滥用,Ca、Mg、K肥欠缺;叶片K、Mg并不简单受其土壤有效成分的影响,叶片K与土壤"全N/有效K"、"水解N/有效K",叶片Mg与土壤"代换Mg/代换Ca"呈极显著相关(P<0.01,r=-0.36、-0.39、0.49)。据此,对以红壤为主要土壤类型的福建柑桔产区的施肥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渭北高原地区苹果园距树干横向水平0~200 cm、纵向垂直0~80 cm土层深度范围内的果树根区空间土壤养分的盈亏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盆栽试验,分析了不同根区土壤对苹果再植植株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水平方向上,随距树干距离的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呈增高趋势;垂直方向上,除水溶性Ca、Mg外,其他养分随土层加深呈下降趋势。果园根区土壤速效P、水溶性Ca、水溶性Mg、有效Zn、有效Mn有亏缺现象,N/P、K/P、Ca/P、Ca/Mg、Ca/Mn、Ca/Zn存在养分比例失调。果园土壤的盆栽幼树株高、新梢长度、粗度、叶面积和根活力较生茬土壤的分别减少44.93%、34.46%、23.88%、49.48%和11.40%,表现明显的重茬障碍症状,土层愈深的土壤,症状愈重,距树干愈远的土壤,症状愈轻。果园土壤中Zn元素亏缺和Ca/Zn比例失调可能是造成渭北高原苹果再植病害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距树干横向水平100~200 cm、纵向垂直0~4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盆栽幼树再植病害较轻,是老果园更新再植应选择的栽植区域。  相似文献   

8.
核桃树体生物量构成及矿质营养元素累积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梁智  周勃  邹耀湘 《果树学报》2012,(1):139-142
为了给核桃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以5 a生温185早实核桃树为试材,采用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生物量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结果表明,核桃树总干质量为32 814 g.plant-1,其中当年新生营养器官占16.36%,果实占13.59%,老营养器官占70.05%。N含量以种仁最高,叶片次之;P含量以叶柄最高,青皮次之;K含量以青皮最高,叶片、叶柄次之。核桃树N、P、K、Ca、Mg总累积量为366.67、48.92、247.37、440.19和62.32 g.plant-1,其中,N主要分配到种仁、叶片、多年生枝和主根,P主要分配到主根、种仁、多年生枝、叶片和青皮,K主要分配到青皮和叶片。每生产1 000 kg干商品核桃需吸收N 77.05 kg、P 9.70 kg、K 62.24 kg、Ca 75.41 kg、Mg13.35 kg。核桃树对N、K、Ca的需求较多,对P、Mg的需求较少;营养器官累积N、Ca较多,累积P、K、Mg较少;生殖器官累积N、K较多,累积P、Ca、Mg较少。  相似文献   

9.
锥栗种仁发育期叶片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芒仔’锥栗为试材,对其种仁发育期营养枝叶片、结果枝叶片及果实(种仁、刺苞、果皮 + 种皮)中N、P、K、Ca、Mg、Mn、Fe、Zn、Cu 矿质元素含量及果实不同组织质量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坚果从幼胚发生期至成熟期为种仁发育的关键时期,坚果、种仁和淀粉干质量较前期都有显著增长,分别增加了6.14 g(92.4%)、4.97 g(99.43%)及3.82 g(99.92%)。在种仁发育期,营养枝及结果枝叶片中Cu 含量呈显著下降变化,P、Zn 含量波动上升;果实刺苞中Ca、Fe、Cu 含量显著下降,Zn 含量上升后下降,其余元素变化甚微;果皮 + 种皮中N、P、K、Mg、Cu 含量前期变化甚微,后期显著下降,Ca、Zn 含量先增加后降低;种仁中N、P、K、Ca、Mg、Mn、Fe、Zn、Cu 含量均呈降低变化,种仁中各元素总量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在采收前1 周Ca、Mg、Mn、Fe、Cu 总量呈明显降低。种仁内淀粉总量与结果枝叶片及营养枝叶片中Cu 含量,刺苞中Cu 含量,果皮 + 种皮中K、Mn 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刺苞中Fe 含量,果皮 + 种皮中P、Mg、Cu 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种仁中的N、P、K、Mg、Mn、Fe、Zn、Cu 总量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山葵幼龄植株主要矿质元素吸收和分配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下山葵幼龄植株及其不同部位对主要矿质元素(N、P、K、Ca、Mg) 的吸收与分配特性。结果表明, 山葵为喜K 植物, 叶片以N、Ca、Mg 的含量和吸收量较高, 叶柄和根部则以K 含量和吸收量较高。随着营养供应水平的提高, 植株及各部位对矿质元素吸收量增加, 并在低营养水平下表现明显, 但营养水平对各元素在不同部位的分配比例影响不大, 对N、P、K 吸收比例也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在基肥中添加木美土里菌肥,结合喷施金玉配(氟吗啉+霜脲氰)可湿性粉剂和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对番茄晚疫病进行田间防治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基肥中添加木美土里菌肥,配合金玉配可湿性粉剂或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经2次连续喷药后,对番茄晚疫病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9.16%和82.62%;3次用药后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1.00%和85.13%。  相似文献   

12.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无公害蔬菜栽培上的效应初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施用复合微生物肥料使番茄产量提高 7.3 %~ 11.1%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 0 .9%~ 1.3 % ,硝酸盐含量降低 2 7.2 %~ 3 4 .8% ;苦瓜产量提高 10 .7%~ 16.1% ,硝酸盐含量降低 2 8.7%~ 3 6.1% ;菜薹产量提高 7.2 %~ 15.1% ,硝酸盐含量降低 55.6%~ 61.5%。各处理产品中的硝酸盐含量及有害元素的含量 ,均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培育西瓜壮苗,减少水肥资源浪费,开展了在嫁接成活期控制不同基质含水量(95%~100%、70%~75%)和育苗期使用不同水溶肥包括磷酸二氢钾和氮磷钾平衡肥(15-15-15+T E)的水肥精量控制试验,比较分析了嫁接苗的成活情况、生长指标和壮苗指数。结果表明:冬春季在玻璃温室内培育西瓜嫁接苗,嫁接后7 d内以基质最大含水量保持在95%~100%,施用磷酸二氢钾肥水溶肥1000倍液4次(在砧木现1片真叶时、嫁接苗接穗现1片真叶时、接穗1叶1心时和接穗2叶1心时分别灌根1次)为宜,可提高嫁接成活率(95%),降低病苗率(5%),且壮苗指数(165.59)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有利于培育西瓜壮苗。  相似文献   

14.
植物根际促生菌对香蕉幼苗生长及抗枯萎病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从香蕉根际土壤分离筛选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GPR)芽孢杆菌PAB-1、PAB-2菌株制剂对香蕉幼苗生长、养分吸收利用和香蕉枯萎病防治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试验处理56 d后,施用植物根际促生菌菌剂的处理,株高、假茎围、地上部生物量、根长、根系生物量、总生物量、单株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8.5% ~ 28.9%、17.0% ~ 18.2%、16.8% ~ 33.9%、41.5% ~ 47.6%、65.5% ~ 69.5%、24.8% ~ 39.8%、24.0% ~ 38.3% 和 30.0% ~ 44.9%;施用PAB-2菌剂的处理,地上部氮、磷、钾、钙、镁养分吸收量分别比对照增加51.1%、46.1%、165.2%、7.4%和32.8%。接种香蕉枯萎病病原菌(FOC)的处理中,施用PGPR菌剂的香蕉叶片丙二醛含量显著低于只接种FOC4的,降低4.4% ~ 10.6%;56 d后香蕉枯萎病病情指数比只接种FOC4的降低12.5 ~ 31.3,防控效果达到18.8% ~ 46.9%。施用PGPR菌剂能显著促进香蕉苗期植株生长,提高植株养分吸收,有效防控香蕉枯萎病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梨园残次果循环再利用的效果。作者以残次果、糖蜜及清水为原料,以质量比6∶1∶10制作梨残次果发酵液,利用高效色谱法测定发酵液中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以1000倍残次果发酵稀释液,采取树盘浇灌方式处理梨园土壤,以清水对照,研究残次果发酵液的氨基酸组分及其对‘寒香’梨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残次果发酵液中氨基酸种类多,含量丰富。其中丙氨酸、甘氨酸含量分别占氨基酸总含量17.6%、14.8%,显著高于BMC液体肥和红茶菌液体肥处理的。残次果发酵液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另两种液体肥,依次达到12.58%和11.83%;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著;抗坏血酸含量较对照提高34.3%。梨园残次果所含养分丰富,经发酵处理土壤可提升果实品质,使残次果得到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王林’苹果苦痘病的发病率较高,为了探索防治办法,2018—2019年在瓦房店市驼山乡大魏村‘王林’苹果园进行施用“聚能螯合钙+硅”+生物有机肥试验。结果表明:第1年好果率达到90.2%,比对照提高15.0%;第2年分别为96.82%、22.23%。病果的病斑数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7.
以“津旺605-1”黄瓜为试验材料,采用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的试验方法,研究了该施肥措施对早春塑料大棚黄瓜生长、品质、产量形成和效益的影响,以期为陇东地区设施栽培中增施微生物菌肥,降低化肥用量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微生物菌肥替代部分化肥可以加深黄瓜表皮颜色、降低瓜码密度、改善黄瓜口感、提高商品率,增加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微生物菌肥部分替代化肥可以提高黄瓜中可溶性糖(5.55%~25.75%)、可溶性蛋白质(5.00%~9.50%)、可溶性固形物(8.25%~30.66%)、抗坏血酸(vitamin C)(11.73%~28.68%)含量,降低硝酸盐的积累量(1.06%~20.29%)。微生物菌肥替代50%~70%化肥时增产率为0.93%~11.92%,增效率为0.31%~11.37%。  相似文献   

18.
葡萄卷叶相关病毒7(grapevine leafroll-associated virus 7,GLRaV-7)是与葡萄卷叶病相关的重要病原物之一。为明确中国GLRaV-7分离物的基因序列变异,采用RT-PCR方法对采自中国15个省(市)、自治区的188份葡萄样品进行检测,检出率为24.5%(44/188)。对来源于42个GLRaV-7分离物的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和15个分离物的热休克蛋白70(heat-shock protein 70,HSP70)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国内外GLRaV-7分离物的CP和HSP70基因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12%~100.00%和88.94%~100.00%、85.33%~100.00%和88.97%~100.00%。基于CP和HSP70基因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分别将GLRaV-7分离物划分为6个和5个明显区分的组群。Gp3、Gp4和Gp5仅由中国分离物组成。本研究中初次分析国内外GLRaV-7分离物的CP和HSP70基因序列变异,可为进一步开展GLRaV-7分子检测的研发及不同变种的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白菜对硫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彬 《北方园艺》2006,(5):22-23
通过小区试验,明确了白菜是硫的敏感作物,施用硫肥白菜增产10.75%~11.06%,增产效果显著。硫肥可以改善白菜的品质,维生素C含量提高13.9%~17.8%,硝酸盐含量降低14.4%~14.9%。提高经济效益,为绿色蔬菜生产提供了一种新的肥源。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明菜豆中期与后期生长对CO2加富与亏缺灌溉的生理响应,试验设两个CO2水平:正常大气浓度和倍增CO2浓度,两个灌溉水平:自然灌溉12次和亏缺灌溉6次,研究CO2加富及亏缺灌溉对菜豆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CO2加富显著提高菜豆生长中期株高与干质量,净光合速率(Pn)与胞间CO2浓度(Ci)分别显著降低15.48%、37.67%,气孔导度(Gs)显著提高95.83%,菜豆生长后期的叶绿素a/b(Chla/b)显著提高12.29%,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提高46.51%,Ci显著降低12.87%。CO2加富显著提高亏缺灌溉下生长中期菜豆的株高与干质量,但显著降低根冠比,显著提高叶绿素含量以及Gs;CO2加富下生长后期的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Rubisco)及果糖-1,6-二磷酸酶(FBPase)活性分别显著提高78.05%与88.69%,CO2加富使亏缺灌溉下碳酸酐酶(CA)与FBPase活性分别显著提高83.73%与64.84%。综上所述,CO2加富提高菜豆生长中期对亏缺灌溉的适应性,对生长后期影响作用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