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坛紫菜是浙江、福建沿海的主要栽培种;条斑紫菜是长江以北地区的主要栽培种,坛紫菜适应较高的温度,生长快,产量高,近年已在连云港等北方地区栽培获得成功,仅连云港地区坛紫菜2015、2016和2017年度的栽培面积分别达到90万m2、540万m2和576万m2。为适应坛紫菜在北方地区迅速推广的需要,作者从2014年开始在北方地区进行坛紫菜育苗试验,经过几年的试验研究,坛紫  相似文献   

2.
骆其君  冯婧  严小军  吕彤 《水产科学》2006,25(11):588-590
紫菜(Porphym sp)原是生长在潮间带的岩礁上,尤其是在风浪大、潮流畅通的海区生长良好。经过多年的人工栽培,紫菜已适应于在潮间带和浅海的养殖筏架的栽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作为浙江、福建海区常见的栽培藻类和重要的食用经济海藻,有近40年栽培的历史。但潮间带可以用作栽培坛紫菜的空间越来越小,必须开拓新的栽培空间。在围塘栽培紫菜则是一种新开拓的栽培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一、品种概况(一)培育背景坛紫菜属于红藻门,红藻纲,红毛菜目,红毛菜科,紫菜属,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性种类。上世纪60年代,我国藻类学者突破了坛紫菜全人工育苗和栽培技术后,坛紫菜的人工栽培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福建、浙江南部和广东北部沿海海水养殖的主要对象,其产量约占到全国紫菜总产量的70%左右。近年来,坛紫菜在江苏沿海的栽培也得到了逐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在江苏沿海地区,条斑紫菜的栽培面积占全国的90%以上,而坛紫菜栽培主要集中在福建等南方沿海,其栽培面积占全国的95%以上。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江苏地区就开始进行南菜北移,但坛紫菜育苗技术问题、壳孢子采苗问题、坛紫菜栽培产量问题、加工出口问题等一直都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随着相关技术的完善和市场的开放,到2014年,连云港地区坛紫菜栽培面积猛增到近万亩,2016年坛紫菜栽培面积增加到数万亩。  相似文献   

5.
高温下芽孢杆菌对坛紫菜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华田  熊玉琴  杨锐 《水产学报》2018,42(7):1009-1018
坛紫菜是我国东海区栽培的重要经济海藻,其生长适温为20°C,极限高温为29°C。高温和病原菌均会导致坛紫菜生长受抑、藻体病烂。为研究高温下藻际微生物对坛紫菜生长的影响,本文以坛紫菜叶状体和藻际芽孢杆菌(实验证明该菌株在20°C下为紫菜的益生菌)为材料,检测了在28°C下藻际芽孢杆菌对坛紫菜相对生长率(RGR),抗氧化酶(SOD、POD)活性,可溶性蛋白、游离脯氨酸(Pro)、丙二醛(MDA)和藻胆蛋白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28°C下,在实验初始阶段,菌藻共培养组坛紫菜比纯培养对照组有较高的RGR,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两组的RGR无显著性差异;4 d后两组坛紫菜均出现腐烂,菌藻共培养组的藻体腐烂程度更为剧烈;培养24 h后,菌藻共培养组的SOD、POD活性和MDA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渗透调节物质可溶性蛋白和Pro显著低于对照组;共培养组中,坛紫菜的藻胆蛋白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该研究表明,28°C下,虽然在短期内藻际芽孢杆菌会促进坛紫菜的生长,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反而不利于坛紫菜的生长,且加剧活性氧和渗透压胁迫,表明该菌的生态功能因环境变化而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6.
福建省坛紫菜加工产业化发展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坛紫菜系暖温性海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海水养殖大宗品种,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二省,自然生长期从9月至翌年4月,生长最适宜温度是15℃~20℃。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坛紫菜已经形成苗种培育、海区栽培、加工、贸易配套齐全的产业。福建省坛紫菜栽培面积超过10万亩,一般年份每亩养殖纯收入2000~3000元,产量3万吨,从事坛紫菜的养殖、加工、销售人员达10万人,年产值10亿元以上。近年来,  相似文献   

7.
正坛紫菜是我国特有的栽培经济海藻,2019年栽培面积达3.1万公顷,产量15.3万吨。坛紫菜味道鲜美,膳食纤维、蛋白质、维生素含量高,是海洋经济植物中营养均衡、适合人体需要的健康食品。栽培坛紫菜的采收非常关键,合理收菜既是提高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又是保持原藻鲜嫩的重要手段;采收只有从保持网帘的再生产能力出发,才能做到合理采收;采收方法与品种及管理有关,也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效益。由此可见,采收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坛紫菜的质量和单位面积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紫菜业的营销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沈豹 《齐鲁渔业》2004,21(5):49-50
紫菜是一种味美而营养丰富的食用海藻,早在几百年前,我国沿海就有养殖紫菜的习惯,但养殖品种单一(只有坛紫菜),且加工技术落后.成品含沙量高,在规模、技术和产品质量上都处于较低水平。直至70年代,渔民开始养殖条斑紫菜,经过30多年发展,现有紫菜加工企业200多家,拥有紫菜育苗室6万多平方米,海区栽培面积12万亩  相似文献   

9.
<正>坛紫菜是我国特有的暖温带种类,也是我国南方养殖的主要经济红藻。坛紫菜的叶状体和丝状体是其生活史中的两个重要阶段。紫菜栽培生产中,苗种供应是生产的关键环节,而获得健康优良的丝状体则尤为重要。坛紫菜丝状体有两种培养方式,即自由丝状体和贝壳丝  相似文献   

10.
以南海粤东海域的野生坛紫菜为选育材料,采用选择育种的方法并进行海区栽培验证,培育出产量高、耐高温和质量优的优良品系。第1茬采收时紫菜藻体平均长度比对照组(传统栽培坛紫菜品种)增加了73.9%,产量和单位产量分别提高了25%和19.0%。3~5cm叶状体在29℃水温条件下培养6天后才出现烂斑,海区栽培没有出现因高温造成的烂苗现象。第1茬坛紫菜16种氨基酸总量比对照组高36.5%。本研究成果不仅为粤东及周边地区的坛紫菜栽培生产提供一个具有实用性的优良品系,而且也为今后坛紫菜良种选育提供了更广泛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