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铃薯是龙海市冬种粮菜兼用的高产作物,且省工省本,经济效益高,适时性强,容易栽培。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的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加强马铃薯新品种的引种、试种试验工作,为良种布局区域化和品种审定提供……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垄沟套种春玉米,马铃薯收获后套种大月菜,是一项分带轮作,垄沟种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品种搭配,互利生长,充分利用地力,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高产高效立体栽培模式,具有较高的产量及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林婷 《种子科技》2023,(6):53-55
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自2015年以来,我国开始贯彻落实马铃薯主粮战略方案,马铃薯的产量与国家粮食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其种植理应得到重视。脱毒马铃薯的无害化处理是实现高产栽培种植目标的要点。文章简要分析了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从选址整地、品种选择等多个方面梳理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要点。为进一步提升脱毒马铃薯产量及质量,还应加强对早晚疫病等病虫害的防治,以降低其对马铃薯生长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马铃薯在大连地区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为了广大农民朋友能够高产高效地栽培马铃薯,我们在创新的基础上总结并详细阐述了目前大连地区马铃薯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早熟品种早大白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四平地区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农民有组织或自发的种植马铃薯的面积不断扩大,其中早熟品种早大白深受农民喜爱和市民欢迎。生产中,因其栽培技术措施应用不当,造成农民经济收入严重受损。针对这一事实,我们经过试验和实践,总结出一套马铃薯产量达35000kg/hm^2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6.
以我国甘肃省为例,对马铃薯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进行分析,以解决我国广大马铃薯种植户在种植马铃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甘肃省农民种植马铃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了更加先进的马铃薯高产栽培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期为马铃薯种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克新15是黑龙江省农科院马铃薯研究所利用米拉为基础材料,经过连续两年自交选育而成的优质、抗病、高产品种。2003年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近年,克新15在我省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8年我省种植6.03万hm2,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0.95%。2009年我省种植面积增加到5.03万hm2,占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的19.16%。为更好的发挥克新15的增产潜力,现将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轮作与选地克新15适宜的前茬为小麦、玉米、大麦、大豆,地  相似文献   

8.
祝显萍 《种子科技》2023,(22):45-47
马铃薯是种植广泛的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需求量增加,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基于此,从马铃薯品种选择、种薯处理、地块选择、精细整地和施肥、播种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论述了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马铃薯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陕西百万亩马铃薯三项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魏延安 《作物杂志》2001,17(1):21-23
陕西省马铃薯的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陕南、陕北,常年种植面积约400万亩 (26.26万hm2 ),是继小麦、玉米之后的第三大粮食作物。但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品种多杂乱,种性退化严重,栽培技术落后等原因,单产一直在10500~12000kg/hm2 徘徊。为了使脱毒种薯、地膜覆盖、高垄栽培三项增产显著的马铃薯栽培新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提高全省马铃薯生产水平,1996~1998年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主持实施了陕西省农业科技重点推广项目—马铃薯三项高产栽培技术,3年共推广528.75万亩(35.25万hm2 ),约占项目实施区马铃薯面积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天峨县农民在农业技术员的指导下,利用秋冬闲田栽培马铃薯,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秋马铃薯栽培面积逐年增多,已成为农民致富的一项好项目。现将该县地膜秋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是马铃薯种植第一大国,栽培历史悠久,种植区域涵盖了各省、市、自治区,逐步形成了北方一作区、中原二季作区、南方二季作区、西南混作区四个栽培区。马铃薯中原二季作区主要包括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四省的南部,湖北、湖南二省的东部,以及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省,是我国马铃薯种植水平较高的地区。在这一区域的绝大部分地区,马铃薯是春秋两季栽培,其中春季为主要栽培季节,在该区域,马铃薯要达到高产高效的栽培目标,品种选择  相似文献   

12.
克新1号马铃薯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末利用国外马铃薯种质资源、通过品种间有性杂交选育的马铃薯品种,具有高产、抗病、适应性强等特点。克新1号马铃薯自1967年审定推广以来,种植区域遍布全国20余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累计种植面积超过了1600万hm2,是我国目前推广面积最大、应用范围最广、应用年限最长、经济和社会效益最高的自主知识产权马铃薯品种。回顾分析克新1号马铃薯的选育过程和应用实际,深度挖掘优良马铃薯品种选育的理论基础和验证实践,为今后马铃薯资源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正>漯河市召陵区位于河南省中部,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6℃,日照时数2181小时,年平均降水量786毫米,非常适合春、秋二季马铃薯栽培。近年来,随着召陵区种植业结构的深化调整,春、秋马铃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14年已达5万亩。但由于受品种抗性较差、初次侵染菌源量大、气候条件适宜病菌侵染和栽培管理水平较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马铃薯晚疫病在该区发生为害较重,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收入,成为制约马铃薯优质  相似文献   

14.
雷山县常年种植马铃薯0.37~0.4万hm^2,稻田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65%以上。为摸索稻田脱毒马铃薯增产增效技术措施,2003年开展“稻田免耕、稻草覆盖”脱毒马铃薯技术研究,免耕覆盖长势优良,增产增效显著,是一项行之有效的高产栽培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5.
李龙品 《耕作与栽培》2009,(3):F0003-F0003
地膜马铃薯早熟高产种植,2008年面积推广到300多hm^2,纯收益达1500元/667m^2以上,是织金县农民致富增收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张鸿鹄 《种子科技》2023,(12):58-60
马铃薯是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农作物,通过开展种植马铃薯的活动,不仅为国民提供了充足的食物,同时还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马铃薯也有了更高的要求,种植户需利用高产马铃薯栽培模式,做好马铃薯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文章探究了高产马铃薯栽培模式以及马铃薯栽培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滕州市马铃薯每年种植面积达 1.33多万hm2 。为了增加经济效益 ,近年来双膜覆盖栽培面积逐浙扩大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1 双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优点1.1 高产稳定滕州市双膜覆盖马铃薯一般单产 2 0 0 0kg/6 6 7m2 左右 ,比露地或单膜覆盖种植增产 2 %~ 30 %。1.2 品质改善实践证明 ,采用双膜覆盖栽培的马铃薯其大中薯率和商品率显著提高 ,品质改善。1.3 避免春冻害马铃薯双膜覆盖种植可避免早春嫩芽受冻伤害 ,提高产量 ,增加经济效益。1.4 收获期提前马铃薯双膜覆盖栽培比露地栽培早收获一个月 ,比单膜覆盖栽培早收获半月…  相似文献   

18.
李元  王婧 《种业导刊》2021,(1):31-33
晋北旱地马铃薯种植面积较大,分布范围较广,马铃薯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气候干旱、土壤瘠薄、品种混杂退化比较严重、栽培管理措施落后.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而且影响今后马铃薯种植规模和发展前景.针对主要问题,从轮作倒茬、施足基肥、精细整地、合理密植、适时播种、科学追肥、防治病虫害等方面阐述了有效的栽培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黑色马铃薯及其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梨树县万发镇农技站于2003年3月首次将黑色马铃薯引入我国并栽培成功。该品种是一个集营养、保健、观赏于一身的彩色马铃薯新品种。目前,黑色马铃薯在国内栽培面积尚小,产量约3.75万kg/hm^2,其经济效益可观,种植技术简单。  相似文献   

20.
徐华 《种子科技》2020,(3):28-29
作为我国四大粮食作物之一,马铃薯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马铃薯是环县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对当地人民的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对于马铃薯的种植来说,首先是产量较高,其次是用途较为广泛。在西北部地区,马铃薯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相对较强,很多地方的农民喜欢种植马铃薯。由于马铃薯种植历史悠久,其种类和品种也面临着退化,尤其是自然灾害的威胁,更使病虫害的影响加剧。对马铃薯的高产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对于提高环县的马铃薯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