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食用菌制种栽培中菌螨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文华 《西南园艺》2002,30(3):26-26
1 发生特点菌螨俗称“菌虱” ,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 ,是食用菌制种栽培中危害最大的菌害。繁殖能力极强 ,个体很小 ,分散活动时很难发现 ,当聚集成堆被发现时 ,已对生产造成损害 ,使人防不胜防。菌螨不仅对食用菌本身进行为害 ,而且对工作人员亦进行为害。其为害情况分三个方面 :一是菌螨直接取食菌丝 ,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 ,导致培养料变黑腐烂。二是污染子实体 ,当出菇阶段即子实体生长阶段发生螨害时 ,大量的菌螨爬上子实体 ,取食菌槽中的担孢子 ,并躲藏栖息于菌褶中 ,不但影响鲜菇品质 ,而且为害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2.
冯国民 《食用菌》2010,(4):44-44
食用菌螨虫也称菌虱、菌蜘蛛、菇螨,为害多种食用菌。食用菌播种初期发生菇螨为害,接种块的菌丝首先被咬,常不见菌丝萌发;稍后发生菇螨为害会引起菇蕾萎缩死亡。在予实体上发生菇螨为害,被害部位变色或出现孔洞,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由于菇螨虫体小,肉眼不易看清,菇螨容易乘机为害菌菇。因此,在食用菌栽培管理中要及时防治菌螨虫。在食用菌播种后7d左右,将有色薄膜盖在料面上5-10min,然后用放大镜贴近培养料的一面观察,一旦发现体小呈扁平或椭圆形、白色或黄色、长有多根刚毛的菇螨时,可采用以下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3.
茶薪菇主要害虫及关键防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茶薪菇又名茶树菇 ,在栽培过程中 ,往往出现各种虫害 ,轻者降低品质 ,造成减产 ,重者甚至绝收 ,现将茶薪菇主要害虫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 害虫种类1 1 螨类 :螨类体微小 ,为害茶薪菇主要是蒲螨和粉螨 ,它们以若螨、成螨直接取食菌丝和子实体 ,造成播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 ,培养料变黑腐烂 ,菌丝萎缩 ,严重者 ,可把菌丝吃光 ,造成绝收。出菇期在料面、幼雷及子实体上为害 ,幼蕾发黄 ,萎缩而死。成熟菇体受害后 ,失去商品价值。螨类喜温暖潮湿的环境 ,分布广泛 ,生活于鸡鸭等禽畜圈棚和粪便中 ,粮食、饲料和贮藏食品中 ,谷壳…  相似文献   

4.
食用菌螨虫也称菌虱、菌蜘蛛、菇螨,危害多种食用菌。食用菌播种初期发生菇螨危害,接种块的菌丝首先被咬,常不见菌丝萌发;稍后发生菇螨危害会引起菇蕾萎缩死亡。在子实体上发生菇螨危害,被害部位变色或出现孔洞,严重影响产量与质量。由于菇螨虫体小,肉眼不易看清,菇螨容易乘机危害菌菇。因此,在食用菌栽培管理中要及时防治菌螨虫。在食用菌播种后7天左右,将有色薄膜盖在料面上5~10分钟,然后用放大镜贴近培养料的  相似文献   

5.
《食用菌》2017,(5)
<正>高温季节种植蘑菇要想获得高产,防治螨害极为重要。如果忽视了对螨害的防治,往往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1为害症状发生螨害的菌种,瓶口处的菌丝不够浓密,且萎缩退化,甚至培养基中看不到菌丝。菇体发菌期受到螨害时,白色的菌块会变黑,并散发出难闻的霉臭味。幼菇或成熟的子实体受害时菌盖或菌柄上出现褐色、黄色斑点,形状不一。初期斑点中间凹陷或有孔洞,其边缘深褐色,中间稍浅或空洞,但子实体不腐烂。  相似文献   

6.
蛹虫草生产过程中病虫害的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向群 《食用菌》2008,30(5):53-53
笔者在蛹虫草栽培过程中发现时有病害、螨害、虫害发生,如当栽培菌种受细菌污染时,会造成整批次栽培失败,当螨害严重时菌丝被吃光,子实体也衰亡造成栽培失败。  相似文献   

7.
栽培平菇要获丰收,在栽培的品种、季节等闲素确定后,科学的水分管理便成为决定的因素。在水分管理上若能正确运用“准、稳、巧”的方法,平菇产量可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一)配料时加水要准 正确掌握培养料的含水量,是培养粗壮菌丝的关键,因它直接影响到发菌速度、菌丝密度,从而会影响到后期产量。水分偏高,培养料内空气相对减少,菌丝由于缺氧生长速度减慢,并易发生如鬼伞之类的杂菌,导致菌床污染,表层易长菌皮,菌丝易老化、发黄,产量明显降低;水分太少,菌丝生长速度减慢,菌丝纤细、弱,菌丝密度低、松,出菇迟,产量低。实践证明,平菇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最适宜。100kg干料加110~120kg水即可。拌好料后,手抓料用力挤,见指缝内有水但又不下滴为准。 (二)发菌期水分要稳 平菇发菌时的水分管理原则是要“保”水,使水分不易失掉,而不是失掉后重新补水。拌料时60%的水分要能长久维持,这样菌丝才能发得好,干干湿湿对发菌极为不利,另外发菌时补水还易造成污染。床栽保水的办法用地膜,防止水分蒸发。袋栽是利用塑料袋来保水。有些初栽者,由于不注意发菌阶段的保水,干了就补水,常使培养料干湿交替,结果导致平菇菌丝发不好而失败。  相似文献   

8.
菇壮素在食用菌生产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菇壮素是一种高效生物制剂,它是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不含任何化学合成物质,主要用于促进菌丝充分吸收培养料的养分,加快菌丝的生长速度,进而复壮菌丝,缩短发菌期,提高产量。本实验主要表明了菇壮素对平菇及金针菇在制种及栽培方面的功效。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 ①菌种:平菇西德89号,金针菇19号。②菇壮素:本所研制。③母种培养基:PDA培养基。④原种及栽培种培养基:棉子壳培养料,其中糖0.1%,硫酸镁0.2%,马铃薯3%。 (二)试验方法 ①对菌丝生长的影响:在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菇壮素,在1000ml培养基中分别加0.5、1、2ml菇壮素配制,经高压灭菌后铺平板(平板直径、厚度均匀一致),用无菌吸管截取同样大小的菌丝体接在平板中央,经培养后,逐日观察菌落直径至长满为止。②对原种及栽培种发菌的影响:在相同体  相似文献   

9.
蓝氏布伦螨Brennadania lambi(Krczal)是蘑菇最严重的害螨,一旦发生会造成蘑菇大幅度减产,甚至只菇无收。经大量调查研究,菇床上发生该螨的主要来源是蘑菇的栽培菌种。蘑菇菌种培养料在接种前均要进行高压灭菌,害螨是怎样侵染菌种的?至今还不十分清楚。笔者根据蘑菇培育的周年循环和害螨习性及其发生规律,初步提出了害螨侵染途径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灰树花是一种形态婀娜、食药兼用的天然稀有的食用菌。其营养成分与人体吸收比例完全吻合,食之脆嫩爽口,味美如鸡肉。更重要的是灰树花有防癌、抗癌和抗艾滋病等重要的医疗保健功能。灰树花目前在我国已有人工栽培,在生产中发现,由于长螨(俗称)的为害,常导致灰树花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在栽培灰树花中,防治长螨不可忽视。 (一)为害症状 灰树花的原种、栽培种接种菌丝生长到瓶底后,或者已生长菌丝的地方,有些菌种出现了菌丝稀疏、衰退逐渐消失,象“秃斑”状,肉眼直接能看见培养料,这是由于长螨吃食菌丝体所致。原种受到螨害后,再用来接栽培种则会导致栽培种不长菌丝;在栽培种上受到螨的侵害,把菌丝咬断,则会造成原基不会分化而导致减产。  相似文献   

11.
笔者近两年来,利用种过银耳的废棉籽壳培养料来制作平菇栽培种,取得了较好效果,具有发菌快,菌丝浓白粗壮,比一般培养基早5天左右发菌到瓶(袋)底,经使用出菇整齐,菇体肥厚,生物效率可达120%左右。现将具体制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斑秃型病害,是生料栽平菇发菌期较为常见的一种侵染性病害。其发生的比率因栽培菇场和季节而异,一般是地下人防菇场>地上菇房>露地菇场,气温较高的秋栽季节发生量较大。 (一)病害的症状:播下的菌种块萌发和定植速度均受到程度不同的抑制,菌床表面的菌丝体呈斑块状和禿点状分布,同时培养料散发出带刺激性的酒酸气味,严重时种块不萌发或生长停止直至死亡,菌床表面成片,甚至整体不长菌丝——即斑秃型,培养料由酸败变质至形成粘臭状的腐料,最终导致栽培失败。 (二)病害的成因:根据栽培实践和观  相似文献   

13.
菇螨也称菌螨、菌虱,是一种蜘蛛网、蜱螨目的小虫子。螨体柔软,扁平,椭圆形,白色或黄白色,上有多根刚毛,成虫有四对脚。菇螨个体很小,象米糠。近年来,我县利用稻草栽培凤尾菇的菇农越来越多。有些菇房靠近鸡舍、猪棚和粮仓,有的菇房是用旧房改造未注意消毒,有的菇农对稻草料的处理不妥。因此,在稻草料栽培风尾菇的过程中,菇螨危害发生较为普遍。由于菇螨的繁殖力很强,使凤尾菇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甚至失收。栽培时如果稻草消毒不当,将菇螨带入菇床;或者是播种几天后,菌丝开始生长,菇床发出香味,引诱菇螨爬回菇床,噬食幼嫩菌丝,直接影响菌丝生长,以至咬断菌丝,使菇蕾枯萎而死亡。菇螨爬行迅速,当人在  相似文献   

14.
较高海拔床霜姬松茸失败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 ,我地海拔 50 0m左右山区床栽姬松茸出现菇床上有长菌丝但不出菇的奇怪观象。笔者经过初步调查研究后 ,认为关键是料发酵不良与栽培期不适 ,以致原基无法形成 ,导致几乎不长菇。因此要求菇农栽培时要掌握各环节的技术关键 ,做到防患于未然。1 症状表现 笔者调查了 10个不长菇乡镇的 6 9个菇棚 ,发现大部分菇床培养料均有不同程度的偏湿现象 ,有的料甚至变黑发臭 ;覆土层均有不同程度的偏干现象 ;观察培养料发菌情况 ,绝大部分菌床上菌丝长势不旺盛 ,有的局部菌丝尚未定植 ;有的菌床杂菌、病虫害处处蔓延。故大多数菇床不出菇 ,极少…  相似文献   

15.
菌螨俗称“菌虱”,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是食用菌制种栽培中危害最大的菌害。其繁殖能力极强,个体很小,分散活动时很难发现,当聚集成堆被发现时,已对生产造成损害,使人防不胜防。菌螨不仅对食用菌本身进行危害,而且对工作人员亦进行危害。其危害情况分三个  相似文献   

16.
双孢菇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群 《西北园艺》2003,(3):24-24
1)确定播种时间。以获得最长适宜出菇的时间为准。即播种后要有适宜的温度条件,保证菌丝生长,当菌丝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温逐渐下降,恰好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并充分利用较低的自然气温,有一个较长的出菇时期。 2)掌握制种时间。双孢菇生产中,经常发生菌种和培养料不能同步的现象。制种太早,料未发  相似文献   

17.
《食用菌》2016,(6)
正在平菇栽培过程中,有的菌袋发满菌后不出菇或头潮菇采完后,迟迟见不到第2潮出菇。以上两种情况,只要发菌正常,菌种温型合适,采取以下催菇方法则可顺利出菇。1温差催菇白天升高菇棚温度,夜间通风降温,人为拉大温差可刺激出菇。2光照催菇菌丝长满袋后,每天卷起菇棚草帘,让日光照射一段时间(光强时不要直射)。日照不方便的地沟或菇房,可用电灯光照射。3搔菌催菇对于培养料中过多添加麸皮、米糠或尿素等  相似文献   

18.
平菇是我们喜爱的食用菌,它适应性广,容易栽培.但要获得高产效益却不容易,往往会因栽培过程发生异常现象而减产.笔者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将几种常见的异常现象及其发生原因和解决办法介绍如下,以供同行参考.(一)只发菌不出菇菌丝长满培养料后迟迟不出菇,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气温超过或低于出菇温度;培养料过干或料面长期积水;通风不良等.预防办法:根据季节、环境和市场需要选择适宜的菇型,安排好播  相似文献   

19.
蘑菇螨识别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建文  林美麟 《食用菌》2003,25(3):39-40
近年来,我县有些蘑菇种植区遭受嗜菌螨的为害,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收。发现该螨后,我们作为认真的调查、分析原因,并找出防治有害螨的具体措施。现将害螨的识别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 螨为害的症状 螨给菇场造成的危害在于食覆土后料及覆土中的菌丝,逐渐消退,少出菇或停止出菇。有的在一潮菇后发生。如果收菇后期发生猖獗,蘑菇的数量就很少。有时被害的蘑菇菇柄基部已被螨食掉显得尖削,象梭子一样立于床面摇摇欲坠,被害部位的组织现出褐色。当满再向上侵染  相似文献   

20.
朱富春 《食药用菌》2012,(6):367-368
食用菌螨类又称菌虱、菇螨、菌螨、菌蜘蛛,属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目。其主要为害平菇、香菇、鸡腿菇、双孢蘑菇、金针菇等,直接取食菌丝,造成接种后不发菌或发菌后出现"退菌"现象;蛀食子实体形成空洞,影响鲜菇品质,并传播大量病菌;且来势猛,发生快,为害重,直接影响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常常造成巨大损失;其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