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土壤干旱胁迫下4个红槛木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和叶片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槛木叶片含有较高的含水量,在土壤干旱胁迫的情况下,叶片相对含水量呈下降趋势,脯氨酸和可溶性糖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脯氨酸先下降后上升。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与干旱胁迫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PEG-6000人工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红松幼苗针叶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丙二醛、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的变化进行研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过氧化物酶、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综合反映了红松幼苗的抗旱性。随干旱胁迫加剧,过氧化物酶含量呈下降趋势;相对含水量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脯氨酸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干旱胁迫对小叶红叶石楠光合及其他生理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年生小叶红叶石楠扦插苗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控水试验,测定在不同程度的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光响应等生理指标,以分析其生理响应。结果表明:(1)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MDA、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对照之间无显著(P0.05)差异,而可溶性蛋白含量显著低于对照(P0.05);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下降,仅为对照的47.16%;MDA含量快速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脯氨酸含量则急剧上升,极显著高于对照;而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下降;可溶性蛋白含量与对照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2)随着干旱胁迫强度的加剧,小叶红叶石楠光合速率、光饱和点以及表观量子效应均呈下降趋势;(3)综合分析各生理指标,认为小叶红叶石楠在干旱胁迫下,通过减少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渗透调节物质,降低光合速率等生理响应,来抵御干旱胁迫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干旱胁迫和复水对麻竹渗透调节物质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麻竹(Dendrocalamus latiflorus Munro)作为试验材料,在温室条件下研究自然干旱胁迫对麻竹叶片渗透调节物质及细胞膜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丙二醛含量、相对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及脯氨酸含量都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最大值并没有出现在土壤含水量最低值9.45%时,而是在土壤含水为11.44%时出现。复水后,脯氨酸含量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实验结果表明,当土壤含水量达到9.45%时,及时补水麻竹仍能恢复正常。切片观察的结果也表明,除颜色有所变化外,干旱胁迫并未对麻竹叶片细胞的形态结构产生影响。综合各指标变化情况说明麻竹有着较强的抗旱和恢复能力。  相似文献   

5.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不同程度水分胁迫24 d对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叶片光合生产力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胁迫抑制了新西伯利亚银白杨幼苗叶片的光合能力,提高了叶片细胞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并影响了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随着胁迫强度和胁迫时间的增加,叶片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均显著减小.叶片净光合速率与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孔导度蒸与腾速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壤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蒸腾速率与可溶性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土壤相对含水量≥25%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气孔因素导致.在土壤相对含水量<25%的条件下,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导致.  相似文献   

6.
在大棚模拟持续干旱条件下,测定了3个甜角品种PRAKAYTONG(闪金)、SRITONG(金色)、SRITONGBAO (轻金色)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丙二醛(MDA)含量、渗透调节物质含量、保护酶活性、叶片含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研究甜角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生化响应,并用抗旱系数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及胁迫程度的加重,幼苗叶片的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都呈增加趋势;SOD和POD活性则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叶片水分含量和叶绿素呈减少趋势.经抗旱指数法和隶属函数法分析,3个品种的抗旱性从强到弱依次表现为PRAKAYTONG> SRITONGBAO> SRITONG.  相似文献   

7.
持续干旱对油茶叶片及根系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湘林52"2年生油茶嫁接苗为材料,采用盆栽的试验方法,利用自然干燥法获得控水梯度,测定持续干旱条件下油茶苗叶片光合色素,叶片及根系(D≤2 mm)丙二醛、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生理生化指标,研究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叶片光合色素含量持续降低(P0.05);叶片及根系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持续增加(P0.05),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持续降低(P0.05),根系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增加后下降(P0.05);叶片及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持续增加(P0.05),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P0.05)。当土壤相对含水量高于30.6%时,复水后油茶苗能恢复正常生长;当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21.1%时,复水后油茶苗不能恢复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8.
3种观赏竹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干旱胁迫条件下,凤尾竹、孝顺竹、四季竹等3种观赏竹叶片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超氧岐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3个竹种叶片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而叶片超氧岐化酶(S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根据4项生理指标,采用模糊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抗旱能力强弱顺序为:四季竹>凤尾竹>孝顺竹。  相似文献   

9.
黑麦草耐盐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麦草进行不同浓度N aC l溶液的盐胁迫处理,研究了黑麦草叶片在幼苗期盐胁迫条件下叶绿素、游离脯氨酸、过氧化脂质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盐胁迫处理下,黑麦草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游离脯氨酸、过氧化脂质、可溶性糖含量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水分胁迫下勘察加景天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勘察加景天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研究了干旱和水涝胁迫下勘察加景天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结果表明:在水分胁迫下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及干旱胁迫下的RWD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抗氧化保护酶中的SOD活性、叶绿素总含量及干旱胁迫下的相对含水量则呈下降趋势;CAT活性呈下降—上升—下降变化;可溶性蛋白含量为先下降而后上升。勘察加景天在20天的干旱和水涝胁迫其植株仍能生长良好,说明其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忍耐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温干旱胁迫下香根草光合特性等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持续高温干旱胁迫条件下禾本科C4植物香根草的光合特性和几种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整个高温干旱胁迫过程中土壤相对含水量、香根草叶片相对含水量及叶绿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而丙二醛(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持续增加,抗氧化物酶类(SOD、P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胁迫初期香根草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细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下降.随着胁迫程度加剧,PSII最大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PSII有效光化学量子产量(Fv'/Fm')、光化学猝灭(qP)、非光化学猝灭(qN)、电子传递速率(ETR)下降.表明高温干旱胁迫初期光合速率的下降是由于气孔关闭引起,胁迫后期指标变化是由于叶片PSII光合系统受损引起.  相似文献   

12.
两种地被植物的抗旱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干旱胁迫下2种地被植物金叶过路黄(Lysimachia nummularia‘Aurea’)、过路黄(Lysi-machia christinaeHance)的抗旱生理表现。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程度加强,2种植物的叶片相对含水量呈缓慢下降趋势;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大;丙二醛(MDA)含量呈上升趋势。胁迫初期SOD活性、可溶性蛋白含量小幅度增加,随后呈缓慢下降。金叶过路黄可溶性糖含量先升后降,过路黄则一直呈现缓慢上升趋势;综合各项指标,过路黄抗旱性强于金叶过路黄。  相似文献   

13.
在盆栽条件下研究了土壤相时含水量(SRWC)对凤丹幼苗根颈加粗和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共设5个水分水平(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100%(CK)、75%~80%、65%~70%、55%~60%、45%~50%,处理时间为20 d.结果表明:与CK相比,适度的水分胁迫(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5%~80%)下,凤丹幼苗的叶面积、主根长显著增大,根颈粗增大了17.95%,脯氨酸含量增加近一倍,根系活力增大了12.57%,MDA含量减少了27.91%.说明适度的水分胁迫有利于凤丹生长发育及根颈加粗.除此之外,随着土壤相对含水量的降低,凤丹幼苗的主根长、根颈粗、叶面积、地上部及地下部干鲜重等指标呈下降趋势;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下降,叶片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上升.  相似文献   

14.
以2年生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扦插苗为研究对象,利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0(CK),-0.3(T1),-0.9(T2)和-2.0(T3)MPa等4种水势条件下的叶片相对含水量、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及可溶性蛋白等5个生理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小叶红叶石楠和红叶石楠叶片相对含水量随胁迫加重逐渐降低并与CK有极显著差异(P0.01),前者在轻度胁迫(T1)时就出现严重的失水,仅为CK的49.84%,而后者逐渐下降,并始终高于前者;2种植物叶片的MDA含量随胁迫增强变化趋势不同,前者在轻度胁迫(T1)和中度胁迫(T2)下叶片中MDA含量没有明显变化,重度胁迫(T3)时比CK增加73.68%,而后者在T1时急剧上升,T2时达到最大值,超过CK 230.56%,膜脂出现了明显的氧化现象;2种植物叶片的脯氨酸含量随胁迫增强呈单峰曲线变化,前者在T1时急剧上升至峰值,为CK的16.26倍,而后者在T2时达到峰值,为CK的10.12倍,各胁迫强度下前者均高于后者;2树种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在各胁迫强度下均较CK极显著(P0.01)减低,前者可溶性糖含量在T1时急剧下降至最低值,为CK的25.37%,T2和T3时稳定,而后者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T2时最低,为CK的43.56%;2树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随胁迫强度增加有不同变化,前者在T1时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迅速上升,超过CK 79.07%,并在T2和T3时保持稳定,有利于抵御干旱胁迫造成的伤害,而后者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低于前者,且在T3时明显下降,更易受到干旱胁迫伤害。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红树莓苗期的抗旱性,从而给红树莓生产上的水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以盆栽‘秋福’红树莓组培苗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时间的自然干旱胁迫及复水处理对其叶片和根系生理指标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叶片相对含水量呈现下降的变化趋势;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均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当干旱胁迫时间为25 d时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2.95%和11.94μmol·g~(-1);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其根系活力表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干旱胁迫时间为10 d时,其根系活力最高,为358.21μg·g~(-1)h~(-1),较对照组增加96.33%;根系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的含量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增加均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当干旱胁迫时间为20 d时均达到最大值。干旱胁迫后复水处理5 d,其各项生理指标均可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水分胁迫对大叶铁线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大叶铁线莲对水分胁迫的反应和适应性,研究了干旱和水涝胁迫下大叶铁线莲的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水分饱和亏缺、质膜相对透性、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及抗氧化保护酶中的SOD、CAT活性,随胁迫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叶绿素含量、相对含水量、保护酶系统中的POD活性呈下降趋势,说明大叶铁线莲对水分胁迫具有较强的忍耐能力,且忍耐水涝能力高于耐干旱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多油辣木幼苗设置干旱胁迫处理,测定了不同处理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轻度和中度干旱胁迫下,幼苗叶片组织含水量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重度干旱胁迫下则是随着胁迫天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在轻度干旱胁迫下呈现上升趋势,而中度和重度干旱胁迫强度下先增后降;可溶性蛋白的含量均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游离脯氨酸含量随胁迫天数的增加呈现上升趋势;丙二醛含量在处理前期变化不大,而后期出现大幅度的增加,且会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剧而加大;相对电导率也都是随着干旱程度的加大和干旱时间的延伸而不断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则是轻度干旱胁迫下呈现上升趋势,中度和重度干旱处理下都是随着时间的延伸而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叶绿素变化范围不大,但均低于对照组。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辣木幼苗叶片内游离脯氨酸对其抗旱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干旱胁迫下珍稀竹种适应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酸竹(FJ)、粉酸竹(FS)、短穗竹(DS)、黄甜竹(HT)四种福建境内珍稀竹种为实验材料,研究干旱胁迫下,四种竹子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实验发现,4种竹子的叶片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丙二醛(MDA)在干旱胁迫下,整体含量呈现上升趋势,但是变化幅度各异,尤其是在干旱处理达到土壤含水量6%时变化特别明显。而叶绿素含量则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需要指出的是FJ和HT的叶绿素含量在达到最低值时会出现上升的情况;DS和FS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在达到峰值后也会出现下降的现象;HT和FS的可溶性糖在峰值后同样会出现下降的情况;而DS在干旱胁迫加剧至3%时,其可溶性糖呈现急剧上升的变化。这是由各竹种自身保护系统的功能差异造成的。综合实验分析指出,土壤含水量在6%时为竹种可以进行正常生长的下限。  相似文献   

19.
对12个桂花品种越冬期间叶片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相对含水量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自然低温胁迫下,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出先降后升、最后下降的趋势,可溶性糖含量是先升后降,叶片相对含水量呈现不断降低的趋势。结合越冬表现,抗寒性较强的品种有晚银桂、朱砂丹桂等,而金球桂和堰红桂抗寒性最差。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干旱胁迫下13个1a生麻栎(Quercus acutissima Carruth.)无性系的生理生化特性,并用隶属函数法对其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参试麻栎无性系的叶片相对含水量随着干旱胁迫的加重而逐渐下降。叶片失水曲线呈现的规律性较为一致,轻度干旱胁迫下,失水量先增大后减小,中度干旱时,失水量一直下降或先增后降,重度干旱时,失水量总体曲线呈下降趋势。SOD活性随土壤干旱胁迫的加剧先增大后下降或一直下降,而各无性系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不一。综合评价得出麻栎无性系7、5、13、15和11号具有较强的耐旱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