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大量污水排入水体,加上北方连年的干旱少雨,水源的多次重复使用,水中的藻类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由均衡的多藻种逐渐演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很多水域由于蓝藻的泛滥,给养殖业带来很大的损失。1蓝藻的危害蓝藻是地球上一种最古老的植物类群,它对环境要求不严格,容易分布,大多数种类生活在淡水中,喜欢含氮量高的有机物较多的碱性水体,比较喜欢高温,大量繁殖形成水华,在水华衰老期间,大量死亡,将水中溶解氧耗尽,引起鱼类和水生动物窒息死亡,影响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当水面出现蓝藻水华时,水面被厚厚的一层蓝绿色的湖靛所覆盖,水体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由于蓝藻大量繁殖,极大地消耗了水体中的溶解氧,并散发出腥臭难闻的气味。蓝藻是北方池塘常见的藻类,因其分裂速度快,很容易成为池塘中的优势藻类。蓝藻表皮有一层很厚的胶质层,虽然蛋白质含量很高,但鱼类很难将其消化利用。当蓝藻过量繁殖时,如遇天气突变可引起大批死亡,蛋白质分解产生羟胺、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引起鱼类中毒死亡。2蓝藻的控制方法形成蓝藻繁殖过盛的池塘,多为盐碱土壤,沙浆土质,而粘土和粘壤土质的池塘,蓝藻很难成为优势种类。碱土中硅、钾、磷这几种元素是严重缺...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和工业的不断发展,农业化肥和含磷洗涤剂大量使用,大量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和工农业废水流入湖泊和江河中,使湖泊、水库、江河中的氮、磷等营养盐不断积累,促使部分藻类以及其它水生生物异常大量繁殖,造成水体透明度下降,产生异味,水体功能遭到破坏,进而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可导致合理水生生态结构的破坏,加快湖泊等  相似文献   

3.
养殖水域蓝藻的发生与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清旭 《科学养鱼》2006,(10):76-76
近几十年来,由于城市和工业的迅速发展以及农业上广泛施用化肥,大量污水排入水体中,使很多水体富营养化。最近几年,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水域中的有机质含量逐步增加造成养殖环境的急剧恶化,水中的有害藻类含量逐步增多,在富营养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发生了以甲藻和硅藻为主转变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的变化。由于蓝藻的大量增殖,常在水表聚合成数厘米厚的一层蓝绿色的藻浆,这就是所谓的“蓝藻水花”(Warerbloom)。  相似文献   

4.
<正>蓝藻在自然水体中分布很广,是最原始、最古老的藻类,喜欢生活在有机质丰富且p H值较高的水体中,喜高温。蓝藻由于可以改变膨压,在高温强光照的天气聚集在水体表层,吸收了大部分的阳光,在自己大量繁殖的同时抑制其他藻类的生长。蓝藻大量繁殖分泌的有毒代谢物质,影响浮游生物的种群演替、繁殖周期,还可引起一些浮游动物的大量死亡。同时,蓝藻颗粒又很难被鱼、虾类消化。老化的蓝藻大量死亡,使得水体的生产力锐减,造  相似文献   

5.
微囊藻毒素及其生殖毒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以及农业生产中大量化肥的使用,使自然界许多水体的污染逐渐加重,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导致藻类尤其是蓝藻的过度繁殖生长,不仅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而且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环境以及人类健康的影响很大[1-6]。蓝藻广泛地生长在世界各地的水体中,某些种类的蓝藻  相似文献   

6.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氮、磷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往往导致藻类疯长形成水华,水质恶化,产生异味.同时水中溶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藻类还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和人类有潜在的危害.对于蓝藻的治理人们想了很多方法:第一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  相似文献   

7.
<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常见引发水华的蓝藻之一。蓝藻的大量繁殖争夺水体溶氧,导致水生动物大量死亡,水体恶臭。浮藻繁殖旺盛、覆盖水面从而阻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造成水生植物逐渐死亡(李祎等,2022);蓝藻死亡后释放有毒物质——蓝藻毒素,会对水生动物产生危害,因此防治蓝藻水华、维持生态平衡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氮、磷排入水体中,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现象日益严重,水体的富营养化往往导致藻类疯长形成水华,水质恶化,产生异味。同时水中溶氧减少,生物多样性降低,许多藻类还可以产生毒素,这些毒素对动物和人类有潜在的危害。对于蓝藻的治理人们想了很多方法:(1)定向培藻:目前,在自然界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条件下,蓝藻的生长速度是最快的,其次就是小球藻和栅藻。如果在养殖前期,在养殖池塘中能培养出上述两种藻类  相似文献   

9.
养殖水体蓝藻水华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本质上讲,水华是以蓝藻为载体的物质和能量转换的结果[1].在含营养物质丰富的水体中,有些蓝藻常于夏季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的孔繁翔研究员等在2007年对蓝藻水华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4阶段的理论假设:即蓝藻的生长与水华的形成可以分为休眠、复苏、生长、上浮及聚集4个阶段.每个阶段中,蓝藻的生理特性及主导环境影响因子有所不同.在冬季,水华蓝藻的休眠主要受低温及黑暗环境所影响.春季的复苏过程主要受湖泊沉积表面的温度和溶解氧控制,而光合作用和细胞分裂所需要的物质与能量,决定水华在春季和夏季的生长状况,一旦有合适的气象与水文条件,已在水体中积累的大量蓝藻群体将上浮到水体表面积聚,形成可见的水华[2].水华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远远大于水体环境的自身容量[3].  相似文献   

10.
<正>河蟹养殖塘口在夏季高温季节十分容易产生大量蓝藻,2015年以来每年均有因处置蓝藻不当而造成河蟹死亡导致严重损失的案例,河蟹养殖户损失惨重,故如何正确应对蓝藻暴发显得非常重要。一、蓝藻的形式与危害蓝藻(水华)大量出现时,水体一般呈蓝色或绿色,水面被厚厚的蓝绿色湖靛所覆盖,被风吹到岸边堆积,不但会发出恶臭味,且含毒素的蓝藻细胞在水体中漂游,当与某些悬浮物络合沉淀,或被养殖对象捕食后随其排泄物沉  相似文献   

11.
正天气炎热,水温升高,水体富营养化严重,蓝藻很容易大量繁殖。蓝藻是养殖过程中的常见水质问题之一,尤其在下半年高温时期,水体富营养化突出,加上6、7、8、9月的高温影响,蓝藻的生长速度快于其他有益藻类,很容易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当水温28~32℃时,蓝藻的生长速度比其他藻类快,故水温高是蓝藻暴发的诱发因素之一。当养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更容易繁殖,因此,  相似文献   

12.
正蓝藻俗称"水华",大规模的蓝藻暴发被称为"绿潮"。蓝藻能释放生物毒素类次级代谢物,含一定浓度藻毒素的水体会使鱼卵变异及生长异常,蓝藻水华暴发也常使大量水生生物死亡。鱼、虾、蟹、贝和浮游动物等积累的藻毒素有可能通过食物链的累积效应而危害人体健康。此外,蓝藻对水环境也可能产生影响,藻体死亡时还会散发恶臭,严重破坏景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渔业信息》2009,(9):30-31
最近几年,我国内陆水域的蓝藻之害,已非常严重,抑灭蓝藻成了保护水域的重要举措。水体中存在大量氮、磷等营养物质和水体流动慢,是造成蓝藻爆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优化养鱼水体生态结构和调节水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不同藻类及浮游动物被鱼、虾等消化吸收率并不相同 ,有的易于利用 ,有的甚至造成危害。水产养殖和生态学对养殖水体的生态结构和化学因子进行了大量研究 ,关于光合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对水体化学环境影响的研究有许多报道 ,但其调节水体藻类和浮游动物种群结构 ,特别是关于直接接种藻类 ,调节水体生态结构的研究报道较少。根据研究 ,滩涂鱼塘水体藻类以蓝藻门为绝对优势门 ,而蓝藻门中许多藻类不易被鱼消化 ,本文研究了接种易被鱼消化吸收的小球藻和有益微生物对养殖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 ,为调控水质和优化水体藻类及浮游动物种群、生物量…  相似文献   

15.
池塘虾蟹高产高效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塘单一养殖青虾,不但造成池塘利用率下降,而且还存在其他一些不利因素。据本地区青虾养殖实践,池塘单养青虾的主要缺点有:一是池塘单养青虾以种植苦草为主,净化水质的能力较弱,在青虾高产养殖模式的情况下,特别是在青虾生长最旺盛的高温季节,池塘的日投饵量常很大,因此进入养殖水体中有机污染较严重,易产生大量的蓝藻,死亡的蓝藻会分解产生有毒的蓝藻素,轻则影响青虾体质而使青虾滋生疾病,重则造成青虾中毒死亡;大量的蓝藻还会阻碍阳光透入水中而影响水草的光合作用而造成水草死亡,  相似文献   

16.
《科学养鱼》2004,(3):71-71
传统的养蚌,有用畜禽粪便肥水的做法,虽然肥水较快,但有其致命的弱点,一是未经发酵的畜禽粪便直接进入水体中,发酵时消耗大量的水中溶氧,易造成水体溶氧不足,恶化水体环境;二是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或寄生虫卵,易诱发蚌病,一般认为蚌瘟病开始多是由于水质恶化引起的,自然发酵并不能彻底消除有害细菌;三是畜禽粪便含氮量高,含磷不足,对藻类的培养没有选择性,通常易生长大量的蓝藻、大型绿藻等,被蚌摄食后不易消化,甚至会出现消化不良、阻塞肠道的情况。养蚌水体一般易缺磷,特别是施入溶解性差的过磷酸钙,被利用的磷素更少,这就是为…  相似文献   

17.
<正>在高温季节,水产养殖池塘水体里蓝藻常大量繁殖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在水体表层形成一层厚厚的类似于油漆样的物质或者藻类聚集形成的油膜,产生大量藻毒素,不利于水产养殖。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蓝藻常见于池塘湖泊之中,其性能十分稳定,当水环境中藻体积累至一定数量时,会出现水中溶解氧不足,藻体大量死亡,藻细胞破裂后产生微囊藻毒素,给水质和水产造成严重危害.2007年5月至6月的太湖蓝藻爆发,不仅给湖区周边人民生活带采影响,也给太湖渔业经济造成极大的损失.时隔一年,太湖蓝藻治理如何?对此,本刊记者采访了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沈毅.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我国水产养殖业集约化养殖模式的深入推广,大部分养殖水体常年处于富营养化状态,水华频频暴发,蓝藻作为最常见的水华种类之一,已经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蓝藻水华具有分布广、适应能力强、繁殖力强等特点,蓝藻暴发会消耗大量氧气,使水体透明度迅速下降。此  相似文献   

20.
青苔是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的产物,其主要种类有绿藻中的水绵、水网藻以及蓝藻中的微囊藻、囊球藻等。在水产养殖上,特别是富营养化水体及高密度养殖情况下,青苔是危害较为严重的一种敌害生物,其危害性有:青苔大量繁殖后消耗了水体中的无机盐类,使池水中正常的营养物质代谢遭到破坏,水质变得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