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测定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南瓜实蝇各虫态的室内毒力,为利用蜡蚧轮枝菌进行生物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南瓜实蝇的幼虫、成虫和蛹为目标昆虫,利用3.0×104、3.0×105、3.0×106、3.0×107、3.0×108个孢子/mL 5个浓度的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分生孢子液对其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在室内对南瓜实蝇幼虫、成虫和蛹具有较强的毒力,其中在3.0×108个孢子/mL浓度下南瓜实蝇各虫态的死亡率均达最高,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0.1 1±1.32)%、LT50为4.513±0.359 d、第9d的LC50为(2.907±0.495)×104个孢子、mL;成虫的校正死亡率为(87.78±1.11)%、LT50为3.585±0.385 d、第9d的LC50为(2.366±0.579)×104个孢子/mL;蛹的校正死亡率为(81.11±2.94)%、LT50为4.152±0.289 d,第9d的LC50为(2.495±0.375)× 104个孢子/mL.[结论]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在室内对南瓜实蝇各虫态均有一定毒力,对各虫态毒力大小表现为成虫>蛹>幼虫;高浓度的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液对南瓜实蝇的防治效果优于低浓度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一株具有高毒力的蜡蚧轮枝菌菌株,根据已有文献所记载的蜡蚧轮枝菌的培养条件,对一株蜡蚧轮枝菌菌株培养条件进行筛选,在不同接菌量、不同摇床转速、不同碳源和氮源条件下,分别比较了各处理组蜡蚧轮枝菌的产孢数量。结果表明,在接菌量为1%的液体培养基中产孢量最大,同时在培养转速160 r/min的条件下菌株产孢量与其他摇床转速处理差异显著,产孢量为1.46×10~9个/mL,在第6天供试碳源为葡萄糖的处理产孢量为1.26×10~9个/mL。菌株在供试氮源为蛋白胨的培养基中产孢量最大,为1.31×10~9个/mL,与供试氮源为酵母浸粉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在以上条件下,蜡蚧轮枝菌菌株具有生长速度快、产孢量大和菌丝活力高等优点,并为更好地将该菌应用于大田生产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蜡蚧轮枝菌与农药混配防治甘蓝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浓度的孢子液,与吡虫啉、灭多威、阿维菌素、乐斯本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农药混配对甘蓝蚜防治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孢子液在4 900~4.9亿个/ml浓度对甘蓝蚜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随着浓度增加而防效提高,0.49亿个/ml和4.9亿个/ml浓度时效果最好,死亡率达64.69%.在分生孢子液为0.49亿个/ml与4种不同浓度的化学农药混用增效比较中,吡虫啉最高增效9%,与灭多威等混用则表现出拮抗作用.因此从生物防治和IPM等方面来看, 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4.
利用虫生真菌蜡蚧轮枝菌对湿地松粉蚧的自然种群进行控制试验,采用均匀设计方法,建立了蜡蚧轮枝菌使用浓度、使用次数对湿地松粉蚧自然种群的干扰作用控制指数之间的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效果最好的是喷施3次,其次为1×109喷施2次,再次为5×108喷施3次,以害虫种群持续降低指标评价了实际应用中应采取的使用浓度和使用次数的合理组合.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采集的罹病桃蚜(Myzus persicae)和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虫尸病原真菌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形态学和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结果分别为长孢蜡蚧菌[Lecanicillium longisporum(JL-006)]和蜡蚧轮枝菌[Akanthomyces lecanii(JL-007)].为了评估其生防潜能,采用浸渍法比较研究了其与渐狭蜡蚧菌[Lecanicillium attenuatum(JL-003)]和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JL-005)]4种病原真菌对桃蚜和温室白粉虱3龄若虫的致病力.结果 表明:菌液孢子浓度1.0× 108/mL致病力要明显高于1.0× 105/mL.当孢子浓度为1.0× 108/mL时,球孢白僵菌JL-005和长孢蜡蚧菌JL-006对桃蚜具有较强致病性,10 d死亡率分别为71.8%和74,5%,LT5o分别为5.6d和5.5d;而球孢白僵菌JL-005和蜡蚧轮枝菌JL-007对温室白粉虱具有较强致病性,10d死亡率分别为82.3%和80.5%,LT50分别为5.4d和5.1d.研究结果可为桃蚜和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提供候选菌种资源,并为后续温室害虫"一菌多防"技术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甜菜夜蛾二龄幼虫的致病性,为该菌株在农业害虫防治中的开发应用及后续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浸渍法,测定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不同孢子浓度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致病性。[结果]在4.5×10^5、4.5×10^6、4.5×10^7、4.5×10^8个/ml浓度下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甜菜夜蛾2龄幼虫的LC50分别为1.367×10^7、3.245×10^6、3.202×10^5和7.803×10^4个/ml。[结论]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甜菜夜蛾有较强的致病性,因而对甜菜夜蛾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筛选对桃蚜侵染致病力强的蜡蚧轮枝菌菌株,为该菌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波特喷雾塔测定法,测定来源于俄罗斯的6株蜡蚧轮枝菌菌株对桃蚜的侵染致死情况.[结果]高浓度处理(>1×106孢子/ml),多数菌株在第5、6天达到死亡高峰;第7天结束观察时,所测定各菌株的最高浓度处理(1×108孢子/ml)若蚜校正死亡率均达到95%以上.V3、V4菌株在该浓度下致死中时间分别为4.25和4.11 d.[结论]参试菌株对桃蚜均表现出较高的致病性,V3、V4菌株为更优良的备用菌株.  相似文献   

8.
从蚜虫病死僵虫中分离、筛选得到毒性较强、抗逆性较好的蜡蚧轮枝菌株B126。以SDAY为培养基,对该菌株在不同温度、湿度条件下的孢子萌发率进行测定。发现当温度25℃、相对湿度85%时,孢子萌发率最高、可达80%。制备不同浓度的孢子悬液感染麦长管蚜,统计不同天数后的死亡率,结果表明,以1×108个/mL的孢子悬液浓度感染时,10 d后蚜虫的校正死亡率可高达96.4%。在田间自然条件下通过比较单用菌剂和啶虫脒复配菌剂的防治效果,发现复配菌剂施用后仅3 d,植株被害率降到15%,且防效持续时间长,表明菌剂复配后对麦长管蚜防治效果好,具备成为高效杀虫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蜡蚧轮枝菌与化学农药低浓度混用在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方法]采用PDA培养基培养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分生孢子,测定不同浓度的分生孢子液对菜缢管蚜的毒力,选取最佳防效的浓度与4种农药不同浓度混配,采用浸渍法对菜缢管蚜进行毒力测定。[结果]菜缢管蚜的死亡率随MZ041024菌株分生孢子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孢子浓度为4.9×108个/m l时毒力最高。菌药混用对菜缢管蚜的防治效果比单用分生孢子液和稀释后的化学农药的防治效果好。10倍稀释液与生防菌的混合液对菜缢管蚜的防治增效作用高于与100倍稀释液的混合液。[结论]蜡蚧轮枝菌与农药混配对菜缢管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蜡蚧轮枝菌对麦无网长管蚜的室内毒力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Hall生物测定方法,就昆明地区的蜡蚧轮枝菌KM9803菌株对麦无网长管蚜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麦无网长管蚜有很强的致病感染力,较低的孢子浓度1.3×103孢子/mL仍可造成蚜虫的感染致死,其LT50=7.87 d. 而高孢子浓度1.3×107孢子/mL对蚜虫感染致死LT50=3.64 d. 该测定结果与其它蜡蚧轮枝菌菌株测定结果作比较,可看出该菌株具有很强的致病力,这也为将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该虫生真菌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蚧轮枝霉对红蜡蚧寄生的观察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蚧轮枝霉[Verticillium lecanri (Ximm)Viegas]对红蜡蚧有相当强的致病力。田间自然寄生率最高达96.5%.室内用2.0×10~6个/ml孢子悬浮液作杀虫试验,到30d,蚧虫寄生率达到89.7%,寄生致死率为100%.  相似文献   

12.
分别测定了0.3%印楝素乳油、蜡蚧轮枝菌对天敌胡瓜钝绥螨的毒性,施药后10 d的观察结果,0.3%印楝素乳油直接喷于胡瓜钝绥螨虫体时毒性很小,药后10 d的LC50为5.01 mg·L -1,回归线性方程y=1.2294x+0.5260;胡瓜钝绥螨取食用0.3%印楝素乳油处理过的柑桔全爪螨则无中毒表现,即无毒性;蜡蚧轮枝菌对胡瓜钝绥螨寄生率为0,基本无毒性,故释放胡瓜钝绥螨生防园可采用0.3%印楝素乳油和蜡蚧轮枝菌防治茶小绿叶蝉、柑桔害螨、柑桔粉虱、蚧壳虫、蚜虫等害虫,既能有很好的防效又能保护天敌胡瓜钝绥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寻找科学防治月季白轮盾蚧的有效方法,进行了4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40%速蚧杀乳油、6%吡虫啉2种农药对月季白轮盾蚧的防效较好,喷施40%速蚧杀乳油1 200倍液+埋施10%铁灭克颗粒剂50 g/株处理、喷施6%吡虫啉乳油1 200倍液+埋施10%铁灭克颗粒剂50 g/株处理的杀虫效果均在96%以上;且每年防治3次效果更佳,第1次应于4月上中旬防治第1代幼虫,第2次应于5月上中旬防治第2代幼虫,第3次应于8月上中旬防治第3代幼虫。本试验对生产上防治月季白轮盾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家蝇成虫、幼虫和蛹附着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的能力及与其体表结构的关系,为解释虫生真菌对同一昆虫不同虫态间的致病性差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2种不同接菌方法(浸泡虫体法、喷雾虫体法),通过血球计测量家蝇3种虫态(成虫、幼虫和蛹)体表附着的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数,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显微技术观察3种虫态的体表超微结构及附着分生孢子情况。【结果】2种接菌方法测得家蝇3种虫态附着的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数量差异显著(P<0.05),均表现为成虫>蛹>幼虫。显微观察发现,家蝇成虫周身密集着刚毛、鬃和微毛等体壁外长物,微毛上附着大量的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孢子分泌粘液进一步加强附着作用;蛹体大量分布着呈环状的皱褶,在体节接合处有稀疏的棘刺带,蛹体上无分生孢子附着;幼虫体表几乎无皱褶,只在体节接合处附近有带状棘刺,其体表也无孢子附着。【结论】家蝇成虫、幼虫和蛹附着蜡蚧轮枝菌分生孢子的能力与其体表结构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的致病力。[方法]以采集于蒙自食用菌栽培地的菌袋上的平菇厉眼蕈蚊为试材,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的分生孢子浓度共设5.0×10^4~5.0×10^8个/ml的5个处理浓度,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的毒力随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第2天开始出现平菇厉眼蕈蚊成虫死亡,在5.0×10^4~5.0×10^8个/ml的5个浓度处理的成虫死亡率分别为31.92%、45.16%、62.25%、73.03%和79.78%;第4~7天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3.581×10^8、2.451×10^7、4.218×10^6和2.648×10^5个/ml;5.0×10^5~5.0×10^8个/ml浓度下成虫的致死中时间(LT50)随着分生孢子浓度的增加而逐渐缩短,由7.5d缩短到4.8d。[结论]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在室内对平菇厉眼蕈蚊成虫具有较强的毒力和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6.
蜡蚧轮枝菌VL17菌株固体发酵培养基筛选及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蜡蚧轮枝菌产孢量作为指标,比较了6种单一固体培养基和9种正交组合培养基的发酵结果,并对影响该菌株固体发酵的温度、培养时间和光照时间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大米、麸皮和小米为适合产孢的单一固体培养基,正交试验显示以3 ∶ 3 ∶ 1为大米、麸皮、小米最佳质量比,产孢量达到1.92×109个/g.产孢最适宜的培养温度为25 ℃,培养时间为14 d,产孢量最高可达到2.92×109个/g;光照处理对产孢蜡蚧轮枝菌产孢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筛选防治软枣猕猴桃桑盾蚧的理想常规农药,对比氯虫苯甲酰胺、啶虫脒、高效氯氟氰菊酯、螺虫乙酯、氯吡硫磷和联苯菊酯6种杀虫剂对软枣猕猴桃桑盾蚧的田间防治效果。[方法]使用6种杀虫剂分别对软枣猕猴桃桑盾蚧进行3次田间防治比较试验,并计算处理2、4、6 d后的校正防效。[结果]使用6种杀虫剂处理软枣猕猴桃桑盾蚧均可达到防治效果,其中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软枣猕猴桃桑盾蚧防治效果最好,处理6 d后校正防效最高可达89.3%,可在实际防治软枣猕猴桃桑盾蚧过程中推广使用;使用联苯菊酯、氯吡硫磷、啶虫脒和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处理软枣猕猴桃桑盾蚧,均能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可选择性地防治软枣猕猴桃桑盾蚧;使用氯虫苯甲酰胺处理软枣猕猴桃桑盾蚧,防治效果相对较差,但其对作物危害小,可在桑盾蚧抗性治理过程中作为轮换使用的杀虫剂。[结论]240 g/L螺虫乙酯悬浮剂对软枣猕猴桃桑盾蚧防治效果最好,35%氯虫苯甲酰胺微粒剂对软枣猕猴桃桑盾蚧防治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18.
蚧壳虫是我区多种果树的重要害虫,尤以红蜡蚧危害苹果梨普遍而猖獗.由于此虫具有较厚的蜡质外壳,大多数药剂对蚧壳虫防治效果较差.为探寻高效杀蚧剂,我县从2000年开始引进了瑞士先正达公司生产的速扑杀,经两年全县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效控制了红蜡蚧、球坚蚧在我县苹果梨园的发生蔓延,该药剂对多种蚧类防效均达到95%~100%,对雌成虫的防效也能达到90%以上.对目前梨园大面积发生的梨木虱防效亦很好.  相似文献   

19.
袁盛勇  孔琼  田学军  张虹  李河  伍苏然  杨建梅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53-4553,4557
用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菜缢管蚜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菜缢管蚜具有较高的致病率。孢子浓度2.4×105个/ml造成大量菜缢管蚜感染致死,其LT50为(6.26±0.35)d;高浓度2.4×108个/ml对菜缢管蚜感染致死LT50为(3.72±0.19)d。MZ041024菌株与其他蜡蚧轮枝菌菌株相比有较强的致病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及斯氏钝绥螨的毒力差异,为利用天敌昆虫和虫生真菌协同控制榕管蓟马等害虫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室内测定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的死亡趋势,构建时间-剂量-死亡率(TDM)模型,比较供试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及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C50和LT50。【结果】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后,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的死亡趋势均随菌剂浓度的升高及侵染时间的延长而上升,但榕管蓟马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及死亡趋势的变幅均明显高于斯氏钝绥螨,其中1.00×107和1.00×108 mL-1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侵染10d,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累计校正死亡率分别仅是榕管蓟马成虫的13.30%和27.94%。构建的榕管蓟马和斯氏钝绥螨TDM模型均能通过Pearsonχ2和Hosmer-Lemeshow检验,拟合结果与试验观察结果相吻合,能够无偏地描述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成虫和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时间-剂量互作效应。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均明显强于斯氏钝绥螨,5个不同浓度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斯氏钝绥螨雌成螨的LT50均超出TDM模型估测范围,斯氏钝绥螨雌成螨受侵染3d后的LC50是同一侵染时间榕管蓟马成虫LC50的2.51×102~1.29×105倍。【结论】蜡蚧轮枝菌V3450菌株对榕管蓟马的毒力较强,而对斯氏钝绥螨的毒力较弱,榕管蓟马对供试菌株时间-剂量互作效应的响应要远强于斯氏钝绥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