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河鲈(Perca fluviatilis)又名赤鲈、五道黑,它具有生长快、适温广、肉质鲜嫩、爽滑少刺等特点,是冷温带河湖名贵鱼类。由于河鲈属凶猛肉食性鱼类,野生条件下仔、稚鱼以摇蚊幼虫、浮游动物等为食,成鱼以池沼公鱼、湖拟鲤、银鲫等为食;池塘  相似文献   

2.
河鲈人工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鲈(PercafkuviatilisLinnaeus)分类地位隶属鲈形目(Perciforms)、鲈亚目(Percoidei)、鲈科(Percidae)、鲈属(Perca),新疆阿勒泰地区俗称五道黑。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和西伯利亚地区,我国仅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龙古河流域有自然分布。河鲈是产地的重要捕捞对象,也是有名的食用鱼之一,为保护、开发和利用额尔齐斯河流域特有鱼类,2001~2002年,上海水产大学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合作,突破了河鲈人繁技术,并大批量培育生产夏花。一、生物学特性1.食性刚孵出的河鲈仔鱼以浮游动物为食,4~5厘米后以小型…  相似文献   

3.
河鲈(Perca fkuviatilis Linnaeus)又名赤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鲈科、鲈属,俗称五道黑。广泛分布于欧洲各地和西伯利亚地区,我国仅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龙古河流域有自然分布,生活于植物丛生的江河、湖泊中,为冷温带河湖鱼类。该鱼体侧扁,长椭圆形,尾柄较细长;头小,吻钝,口端位,下颌比上颌稍长;两背鳍略分离,胸鳍侧位而较低,腹鳍胸位,尾鳍浅叉形;体色为浅棕褐色,有7—9条黑色横斑,腹部白色,背鳍浅灰黄色,臀鳍、腹鳍及尾鳍为橘黄色。  相似文献   

4.
正河鲈属鲈形目、鲈科、鲈属,又名红鲈、赤鲈、五彩斑鱼等。在国际国内水产品市场上深受消费者欢迎,是养殖前景广阔的"名特优"鱼类。2010―2013年在实施"自治区土著鱼类产业开发项目"时,笔者先后参与多个关于河鲈养殖的子课题,现将新疆阿勒泰地区河鲈成鱼养殖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河鲈鱼种池塘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鲈(Perca fluviatilis)隶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鲈科、鲈属(Perca),又称五道黑、五彩斑鱼、赤鲈(图见彩中插2)。广泛分布于欧洲和西伯利亚地区,我国仅在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伦古  相似文献   

6.
河鲈(Perea fkuviatilis Linnaeus)又名赤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鲈科、鲈属,生活于植物丛生的江河、湖泊中,为冷温带河湖鱼类。鱼苗阶段以浮游动物为食,体长达3-4cm时,转为摄食小型鱼类、水生昆虫和甲壳类:其生长快、个体大、适温广、动物性食性、抗病力强、肉质肥美,是高档食用鱼之一。山东临沂市渔业技术推广站于2007年开始引进河鲈,开展池塘健康养殖技术试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证明其适宜临沂市淡水水域环境,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河鲈池塘高产高效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鲈又名赤鲈,俗称五道黑。我国仅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龙古河流域有自然分布,为冷温带河湖鱼类。其生长快、个体大、适温广、动物性食性、抗病力强、肉质肥美,是高档食用鱼之一,在商品鱼市场十分走俏。2010-2011年,辽宁省凤城市  相似文献   

8.
<正>河鲈(Perca fkuviatilis Linnaeus)属鲈形目(Perciforms)、鲈亚目(Percoidei)、鲈科(Percidae)、鲈属(Perca),新疆俗称五道黑,是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淡水鱼类,常生活于植物丛生的江河、湖泊中。在我国原产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龙古河流域。60年代末引  相似文献   

9.
河鲈(Perca fkuviatilis Linnaeus)属鲈形目(Perci forms)、鲈亚目(Percoidei)、鲈科(Percidae)、鲈属(Perca),新疆俗称五道黑,是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淡水鱼类,在我国原产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流域和乌龙古河流域.60年代末引入到新疆巴州的博斯腾湖,70年代至90年代初,河鲈曾成为博斯腾湖的主要经济鱼类.但由于环境的不断恶化,特别是博斯腾湖引入池沼公鱼以后,对河鲈的繁殖产生抑制作用,河鲈的渔获量急剧下降,其优势种群的地位也被池沼公鱼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河鲈又名五道黑、赤鲈、五彩斑鱼等,广泛分布于欧洲及亚洲北部冷温带,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易集群,夜视力极强,生长速度快,且肉质鲜嫩,爽滑少刺,是淡水鱼类中的珍品,流传有“尝罢河鲈不思鱼”之说,深受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11.
河鲈属鲈形目,鲈科,鲈属,是欧亚大陆重要的淡水鱼类,在我国仅分布于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近两年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师开展了河鲈大规格苗种的池塘培育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将试验内容与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赤鲈自然分布于欧亚北部,是这些地区内陆水域中的经济鱼类之一。在我国原仅产于新疆北部地区。1968和1969年新疆的水产工作者在将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几种经济鱼类移殖到博斯腾湖时,夹带了一些赤鲈的幼鱼。此后定居繁衍,1972年以后,在渔获物中的比例逐渐上升,目前已经发展成为该湖的重要捕捞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淡水鲈产业发展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前言我国养殖的淡水鲈主要有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宝石鲈Scortum barcoo、梭鲈Lucioperea lucioperca与河鲈Perca fluviatilis等,它们均为鲈形目鱼类,目前以大口黑鲈的养殖区域最多、养殖规模最大。大口黑鲈俗称加州鲈,隶属鲈形目、鲈亚目、太阳鱼科、黑鲈属,自然分布于北美洲美国中部、东部至墨西哥北部的淡水流域,是北美最重要的游钓鱼类之一。大口黑鲈为广温性鱼类,具有生长快、易起捕、肉质鲜美及无肌间刺等优点而深受养殖者和消费者欢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国台湾地区从国外引进大口黑鲈,1983年人工繁殖获成功,并引入广东省,在广东省顺德市首先开始养殖。  相似文献   

14.
北方地区河鲈池塘繁殖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鲈(Perca fluviatilis)广泛分布于欧洲及亚洲北部冷温带,是欧亚北部冷温带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在我国仅产于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是产地的重要捕捞对象,也是有名的食  相似文献   

15.
周粤 《河北渔业》2012,(9):24-25
河鲈(Perca fkuviatilis Linnaeus),因为身上有5条横跨体背的黑色斑带,所以又被称为五道黑,它是欧亚北部冷温带的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属冷水性鱼类,在我国新疆的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有自然分布.  相似文献   

16.
花鲈学名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in Cuvier&Valenciennes),英文Japanese seaperch,属鲈形目、鲐科,俗称海鲈、七星鲈,是河口型的广盐性中下层鱼类,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海与东海及日本沿海及淡水水域。每年上半年幼鱼沿江河上溯,下半年则洄游至海洋产卵越冬,花鲈为肉食性鱼类,性情凶猛贪食,以鱼、虾和甲壳类为食。养殖状态可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饵料。从2000年开始在珠海市养殖,并在短短的几年间在珠海斗门区白蕉镇发展为万亩的海鲈养殖基地,亩产可达万斤,“白蕉海鲈”成为珠海的又一个特色品牌,畅销香港、韩国等地。下面详介绍花鲈池塘高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裂腹鱼(Schizothorax yunnanensis Norman),小裂腹鱼(Schizothorax parvus Tsao)均隶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弓鱼亚属。前者主要分布于澜沧江中游洱海上游的弥苴河、剑湖等水域,为云南四大名鱼之一,2011年被列为云南土著鱼类繁育推广鱼类品种,是大理洱海增殖鱼类;后者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支流的漾弓江流域水体,为云南特有裂腹鱼,  相似文献   

18.
<正>鲈鲤(Pexcocypxis.pingi)属鲤科、鲃亚科、鲈鲤属。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四川岷江、马边河(岷江支流)、青衣江、安宁河、细砂河(雅砻江支流)。受生态环境的改变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影响,导致其已面临灭绝,被列为濒危鱼类,现已列为四川省珍稀保护鱼类。公司同西南大学合作,开展了鲈鲤的人工养殖及繁育工作,对渔业生产的发展及对资源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继以往工  相似文献   

19.
鳜鱼的人工繁殖与苗种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鳜鱼俗称桂花鱼、季花鱼、鲈桂等,在分类学上隶属鲈形目、鮨科、鳜鱼属,为肉食性凶猛鱼类,其食性特殊,终生以活鱼虾为食,是广泛分布于我国主要江河湖泊的名贵淡水鱼类,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被列为鱼中佳品,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  相似文献   

20.
<正>鲈鲤(Pexcocypxis pingi)属鲤科、鲃亚科、鲈鲤属,地方名金甲鱼、大花鱼、青脖等,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的四川岷江、马边河(岷江支流)、青衣江、安宁河、细砂河(雅砻江支流)[1],为凶猛性鱼类,自然状态下专门猎食小型鱼类。20世纪80年代前是产区的主要大型经济鱼类,但受生态环境的改变及人类生产活动等因素影响,导致目前野生资源濒临灭绝,现在江河中已很难捕到,已被列为四川省珍稀保护鱼类之一[2]。开展鲈鲤的人工养殖及繁育,对渔业生产的发展及对鲈鲤的资源保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笔者开展了鲈鲤的移养驯化及鱼苗培育工作,现将鱼苗培育的试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