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8年以来,湖州市农业农村部门将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作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稻-小龙虾”“稻-鳖”“稻-青虾”等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综合效益显著。截至2023年12月,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0.29万亩,严格规范稻渔共生种养模式,重点鼓励稻渔轮作种养模式,培育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5个,在浙江省率先实现全覆盖,其中南浔区、长兴县通过省级第一批验收,创建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38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一。  相似文献   

2.
<正>日前,安徽省农委召开视频会,会议对前一阶段该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作了总结回顾,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2017年,该省通过印发工作要点、召开现场会、实行挂图作战、组织开展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区创建活动等措施,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大发展。截至9月底,全省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0万亩,总面积超过90万亩,其中稻虾综合种养占90%以上,稻虾综合种养示范区亩产小  相似文献   

3.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的重要基地韶关市,当地政府部门进行大力推广,目前,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43万亩,占广东省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大半。"水中鱼跳,坝上稻香"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已经成为韶关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7月28日,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现场观摩活动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举办。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活动并讲话。活动现场参观了三江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交流了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经验与做法,并提出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扶贫的具体措施。活动强调,要  相似文献   

5.
对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进行了总结,探索了在吉水县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优势,介绍了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概况,并提出了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总体思路,重点分析了吉水县稻渔综合种养的具体经验做法.  相似文献   

6.
<正>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是引领水产养殖绿色发展的现代技术模式之一,具有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等优点。兴安盟现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通过稻渔综合种养和品牌认证,带动5000余户贫困户增收1000万元,稻渔综合种养成为"兴安盟大米"的绿色名片。内蒙古兴安盟有组织的稻田养鱼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是单纯以获取鱼产量为主,效益较低。本世  相似文献   

7.
正由广元市昭化区农业农村局牵头起草的首个稻渔综合种养省级地方标准——《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于近日获得批准并发布。《山区稻渔综合种养技术规范》经四川省农业农村厅提出并归口,规定了山区稻渔综合种养的术语和定义、环境条件、稻渔设施、优质水稻栽培、  相似文献   

8.
姚颖  杨洁  余护 《当代水产》2022,(4):66-68
这几年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在湖南、湖北、安徽、江西等地快速发展,其中,安徽是其中的突出代表.本文以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为例,一窥近几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 1 发展现状 1.1 宣州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基本情况 这几年,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迅猛,2021年,种养面积突破16万亩,其中稻虾综合种养面积突...  相似文献   

9.
1949年后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了解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潜力,本研究介绍了1949年以来中国稻渔养殖的发展历程、政策支持、产业现状、稻渔综合种养技术及效益分析和稻渔综合种养的发展趋势.其中,稻渔种养的发展历程主要从恢复发展阶段、技术体系创建阶段、快速发展阶段、转型升级阶段以及新一...  相似文献   

10.
<正>宿迁是农业大市,常年水稻种植总面积稳定在327.7万亩,沿湖、沿河约有95万亩低洼稻田适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2016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强力推动下,以及稻渔综合种养具有"投本少、易种养、周期短、产品优、效益高"的优点,全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呈现快速发展势头,到2018年,宿迁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23.8万亩,取得了较好社会、经济、生态效  相似文献   

11.
<正>三、稻渔综合种养的主要模式稻渔综合种养的模式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来划分,如按照产地类型划分,可以分为:山区型稻渔综合种养模式与平原地区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按照生产方式,可以分为稻渔共作、稻渔连作和稻渔共作-连作模式三种;按照水产动物的种类划分,则有稻-鱼类(鲤、鲫、泥鳅、黄鳝等)、稻-甲壳类(虾、蟹,其中虾又分为青虾、罗氏沼虾、小龙虾等)、稻-两栖类(蛙类,包括青蛙、牛蛙、石蛙等)和稻-爬行类(龟、鳖等);按照共作的生物种类数来划分:二元共作、三元或多元共作等。其中最常见的为稻鱼共作模式。适宜稻田种养的鱼类品种可以很多,一般以杂食  相似文献   

12.
<正>本刊讯(张馨馨报道)8月8日,由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下简称"联盟")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宁夏银川举行。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指出,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促进乡村振兴、产业扶贫、农业绿色发展、优质食品生产和农民增收方面具有突出作用。中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陕西省积极推动渔业转型升级,调节渔业生产结构,将稻渔综合种养作为产业绿色转型和撂荒地利用典型模式,每年省级财政投资2 000万元以上,支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全省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好势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从2018年的1 534.1万m2,快速发展到2022年的15 007.5万m2,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技术模式不断创新,稳粮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4.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在传统的稻田养鱼模式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是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陕西省大力发展稻渔综合种养,现已成为该省推动水产养殖业绿色健康发展、确保水产品稳产保供、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一、稻渔综合种养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四川省内江市重点项目之一的隆昌市10万亩(15亩=1 hm~2,下同)稻渔综合种养项目自2019年1月开工建设以来,工程进展顺利。计划在5年时间内新建及改造提升稻渔综合种养基地10万亩,其中,今年新建及改造提升稻渔综合种养基地2万亩,目前已建成1. 06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及相关配套设施。为了积极发展绿色、生态产品,隆昌市自2016年开始,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高标准农田建设区、优质粮油示范区,组织有条件的专合社、大户联合实施了养鱼不用饲料、水稻整个生育期间不打化学农药和不施化学肥料的生态稻渔  相似文献   

16.
<正>2020年,农业农村部将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作为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重点任务之一[1],2021年明确将稻渔综合种养相关内容纳入了《“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2],为稻渔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近年来,我国稻渔综合种养产业持续稳定发展,生产规模和产量逐年扩大,2021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 644 080 hm2,  相似文献   

17.
正稻蟹综合种养是天津地区主推的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占全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的90%以上。近年来,为了缓解扣蟹苗种对本地区稻田综合种养的制约,同时增加经济效益和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天津市尝试了"稻田-扣蟹""稻田-成蟹"综合种养模式,通过稻田蟹池工程改造、水稻种植管理、成蟹养殖管理、蟹种培育管理等综合种养技术的应用,获得本地区稻蟹综合种养的基础养殖数据,为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第三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暨2019年度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在安徽合肥举行。浙江省共有6家稻渔综合种养主体参加"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12家主体参加"优质渔米评比推介活动",一举囊括了"模式创新大赛"特等奖、稻渔米(籼米组)金奖和稻渔米(粳米组)金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农业部在湖北省潜江市召开全国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会。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会上指出,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了"稳粮增收、渔稻互促、绿色生态",做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不让种粮农民在经济上吃亏"要求的有效途径,扶持稻渔综合种养经济上划算、生态上对路、政治上得民心,值得下大气力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20.
<正>天津自2020年起连续3年开展了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建设,2022年天津市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达到54.58万亩,以稻蟹综合种养模式为主。近年来,由于河蟹“牛奶病”病害,导致引入的扣蟹质量和数量都无法保证,且单一的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无法支撑起天津地区稻渔产业的发展。本试验以天津市旺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为例,基于稻蟹综合种养模式,构建了稻-蟹-鱼、稻-蟹-虾两种多元化养殖模式,并通过种养产量和经济效益来探讨稻田多元化养殖模式的可行性。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