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就影响薰蒸直接提取法测定土壤MB-S的一些因素(预培养时间和土壤湿度,氯仿消杀时间,浸提剂与土壤比例和振荡时间)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用于一般实验室测定土壤MB-S的较好程序。  相似文献   

2.
采用根际袋培养技术研究了大豆、玉米、油菜和水稻幼苗(60d)根际MB-S(MicrobialBiomass-Sulfur)的根际效应及硫肥对根际MB-S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S,根际土壤MB-S在21.6~23.9mgSkg-1(土);油菜和水稻施S处理根际土壤MB-S为22~25mgSkg-1(土)。作物根际土壤中MB-S含量比无作物处理提高了65%~130%。非根际土壤MB-S在12.5~15.4mgSkg-1(土),比无作物处理高7%~33%。根际土壤MB-S是非根际土壤的1.7~2倍。水稻根际MB-S含量一般比旱作物高。与对照(无作物处理)相比根际MB-S增加百分数,水稻稍大于油菜,但明显低于大豆和玉米。硫肥施用对根际土壤MB-S的影响不大。作物根际土壤MB-S含量与其无机S呈直线正相关;与其有机硫呈直线负相关。在旱作物中根际土壤MB-S与土壤有机碳呈负相关,但在水稻中则相反。作物体含硫量与根际土壤MB-S含量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福建主要烟区土壤、烟叶Mg、B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植烟土壤的交换性Mg含量主要分布在0.2~0.5cmolkg-1,烟叶含Mg量平均为0.18%,土壤有效B含量平均为0.22mgkg-1,烟叶有效B含量平均为11.05mgkg-1.绝大多数土壤,烟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Mg、缺B状况.按每公顷施MgSO4225kg,喷施0.1%硼砂溶液1125kg,可以提高烟叶Mg、B含量,增加中上部叶片的单叶重,提高烟叶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4.
福建烟区土壤Mg,B营养及其施肥效应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福建主要烟区土壤、烟叶Mg、B含量测定的结果表明,植烟土壤的交换性Mg含量主要分布在0.2 ̄0.5cmol·kg^-1,烟叶含Mg量平均为0.18%,土壤有效B含量平均为0.22mg·kg^-1,烟叶有效B含量平均为11.05mg·kg^-1。绝大多数土壤,烟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Mg、缺B状况。按每公顷施MgSO4 225kg,喷施0.1%硼砂溶液1125kg,可以提高烟叶Mg、B含量,增加中上  相似文献   

5.
应用气相色谱法测定萝卜中的MTB-GSL含量。利用萝卜内部的芥子酶,使MTB-GSL水解脱去葡萄糖,测定水解生成的MTB-ITC,然后通过化学反应式计算得到MTB-GSL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冶炼厂区镉污染土壤中镉的形态分配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湖北省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铜冶炼厂附近34个不同污染程度的酸性和石灰性土壤中Cd的形态分配规律,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Cd中的活性很高,无论是酸性土壤,还是石灰性土壤,均以Exch-Cd含量为最高。不同类型土壤中Cd形态分配规律分别为,酸性土壤:Esch->SBO->WBO->OxMn-;而在石灰性土壤中,则为:Exch->Carb->WBO->OxMn-。但由于碳酸钙对Cd的直接吸持和有机质对Cd吸持的增加,使Exch-分配系数明显低于酸性土壤。土壤各组分对Cd的亲和能力不同,其中以氧化锰组分对Cd的亲和能力最强,其次是碳酸钙和有机质。土壤中Cd的形态分配受一些土壤基本性状的制约,Exch-Cd的分配系数与土壤pH,氧化锰和粘粒含量密切相关;SBO-Cd的分配系数则主要受土壤中氧化物含量和存在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利用ESISA技术,成株期病级和产量组成,评估了9个小麦品种--BWQ155,Taber,Butte,Columbus,Oslo,Ketepwa,Grandin,Minto和Laura对小麦条点花叶病毒(WS-MV)的抗病性,结果表明,BW155、Taber的抗病性最好,Laura为高感品种,在抗WSMV鉴定中,以病级、产量损失率或ELIS测定值为指标具有一致性,三者高度相关,但以ELISA测定方  相似文献   

8.
玉米合成群体中改良单交种的等位基因相对数目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Duudley提出的估测杂交种没有而供体亲本所含有的有利等位基因相对数目的方法,估测了6个合成群体「BS(M-S)C23,豫综5号(YZ5H),WBM,LBM,LLS,WLS」可改良单交种MO17×HZ32的穗长、穗粗、行粒数、单粒重、百粒重等怀状的有利基因相对数目、,结果表明:WLS群体中含有可改良华玉三号的行粒数、穗粒重、右粒重等性状,LLS和BS(M-S)C23分别含有对穗长和穗粗等性状  相似文献   

9.
用携带植物抗病毒基因表达栽体pBTU的农杆菌转化油菜双低品种H090.H166,最大量转基因植株。栽体质粒PBTU上有卡那霉素抗性标记基因和CaM35S启动子控制的芜菁花叶病毒TuMV-cp外壳蛋白基因,用品种H090和166的带柄子叶与携带载体质粒的农杆菌共培养后,将其转移到含有6-BA1-10mg/l的MS培养其中,7-15天后又将其转移到含有6-BA1-10mg/l的MS加卡那霉素10mg的  相似文献   

10.
提供一种在IBM-PC及其兼容机MS-DOS操作系统不可并发运行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软件,它解决了MS-DOS系统的单任务性和不可重入性问题,在此操作系统支持下,用户可较方便地编写不用中文操作系统支持的实时多任务应用软件,由于摆脱了中文操作系统环境,因此用户可编大型的实时多任务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1.
土壤预处理对不同起源氮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相似文献   

12.
为阐明不同海拔高度森林土壤基础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为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碳动态预测提供科学依据,以藏东南色季拉山不同海拔高度森林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升温实验,研究不同海拔高度森林表层土壤基础呼吸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及土壤累积碳通量均随培养温度的升高呈增加趋势,土壤基础呼吸速率随着土壤层次加深而降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各土壤层次及海拔高度土壤基础呼吸速率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局部表现为振荡变化的特征,二者之间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指数函数关系。随着培养时间延长,土壤基础呼吸累积碳通量呈增加趋势,且培养的前14 d土壤累积碳通量增幅明显,之后逐渐趋于稳定。土壤基础呼吸累积碳通量与培养时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对数函数关系。总体来看,温度升高将加速森林生态系统表层土壤呼吸碳排放。  相似文献   

13.
范宁宁  王树力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736-10737,10776
[目的]研究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过程对其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浑善达克沙地不同治理时间及不同恢复阶段沙地为对象,定量分析不同治理时间及不同恢复阶段沙地土壤的理化性质.[结果]随治理时间的增加和沙地的不断恢复,0~5 cm土层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分别呈增加和降低趋势,5~6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和土壤容重则均呈现降低趋势.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全氮量逐渐增加.半固定沙地与固定沙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流动沙地提升2.03和6.12倍,全氮量提升48.15%和74.38%.[结论]研究结果可为浑善达克沙地的生态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上的差异,以10个不同基因型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系)在5种不同土壤类型区的11个地点进行试验。结果表明,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性状在不同土壤类型间的差异性较大,但不同性状的差异表现不一致。蛋白质含量表现为河潮土>棕壤>潮土>砂姜黑土>褐土,湿面筋含量和沉淀值表现为河潮土>棕壤>砂姜黑土>潮土>褐土,但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5.80%、5.96%、12.06%;容重、硬度、面团形成时间、断裂时间、公差指数和评价值表现为砂姜黑土最优,褐土、棕壤次之,河潮土最差,容重、硬度变异系数较小为1.27%、6.38%,粉质参数变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10.08%、14.62%、16.90%、13.30%。  相似文献   

15.
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土壤水盐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塔里木河上游荒漠河岸林不同覆盖度下土壤水盐分布规律的研究,为土壤盐渍化防治,干旱地区生态环境重建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对研究区不同植被覆盖度条件下(0~0.2,0.2~0.5与0.5以上)的盐渍化土壤进行分层取样,测定其盐分和水分含量,分析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上的水盐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相同深度土壤盐分随覆盖度的增大呈现减少的趋势,相同土层以5月份盐分含量最高,4月最低;而土壤水分随覆盖度的增大呈增高的趋势,相同土层含水量随时间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含水量4月份稍高,6月稍低。在相同覆盖度条件下随着土层由浅到深盐分积累逐渐减少,表层0~60 cm 3个土层随时间推移盐分含量变化明显,其他土壤层次变化不大;而土壤水分与土层深度的关系不明显,随时间变化为4月份土壤含水量相对较多,6月份较低。在不同覆盖度不同土层盐分随水分含量变化规律为4月份覆盖度在0~0.2时,土壤盐分与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覆盖度在0.5以上时,土壤盐分与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他月份相关性不显著;因此,塔里木上游荒漠河岸林土壤水分、盐分的变化与覆盖度、季节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露地与不同种植年限大棚土壤pH值及无机氮含量变化特征,给保护性耕作土壤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以米林县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1 a、4 a和6 a)和相邻露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露地和不同种植年限蔬菜大棚(0~20 cm表层)和(0~70cm剖面)土壤无机氮浓度及pH值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硝态氮浓度表现为,1 a大棚4 a大棚6 a大棚露地;铵态氮浓度表现为,6 a大棚4 a大棚露地1 a大棚;pH值分布为,1 a大棚露地4 a大棚6 a大棚。随着剖面土壤层次的加深,大棚土壤硝态氮及矿化氮浓度呈降低趋势,露地土壤硝态氮浓度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露地土壤铵态氮及矿化氮浓度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与露地相比,大棚土壤铵态氮、硝态氮浓度及pH值具有更大的垂直空间变异性。土壤pH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露地表现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蔬菜大棚呈先降低后增大的趋势。大棚土壤pH值与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之间存在负相关,露地土壤pH值与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林芝区域大棚生产过程中,表层土壤酸化现象加重,且增加了土壤无机氮的积累,故在生产管理中宜适当减少氮肥的供应。  相似文献   

17.
豆科植物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绿肥资源,为了探明我国豆科绿肥的培肥效果,笔者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用7份野生豆科田菁属绿肥后酸性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施用绿肥后,不同种质绿肥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不同,且不同绿肥对土壤有机质碳含量的影响效果随着施用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虽然不同田菁绿肥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的效果不一,但在施用1年内均能显著(P0.05)增加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并在施用1个月后效果最好,但随着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含量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18.
刺槐人工林地土壤水分下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不同雨量条件下刺槐林地土壤水分下渗过程,得出不同雨量下的土壤水分下渗深度即稳定渗深。阐述了降雨量、前期土壤水分含量和下渗历时与水分下渗深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