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p53基因与肿瘤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肿瘤抑制基因的研究已经成为继癌基因之后肿瘤遗传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前沿和热点,尤其是抑癌基因p53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研究表明正常的p53,又称野生型p53,在细胞损伤后的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正常p53的功能像"分子警察"一样监视着基因组DNA的完整性。在细胞发生DNA损伤时,p53蛋白能使细胞分裂终止在G1/S期,以使细胞有足够的时间修复损伤,恢复正常状态。若不能修复,野生型p53还能启动细胞的凋亡过程从而引发细胞的程序性死亡,阻止具有癌变倾向的突变细胞产生。而突变型p53基因会导致肿瘤的发生,大多数肿瘤与p53的突变有关。文章着重阐述了p53的表达与突变、p53的稳定调节及p53的转录调控等。  相似文献   

2.
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及其预后具有一定相关性.Ki67、PCNA是最常用的衡量肿瘤增殖指数(Proliferation Index)的标记物[1].Ki67是一种非组蛋白核蛋白质,分子质量在345~395 kD之间,表达于细胞周期的G1、S、G2和M期,但在静止期不存在[2-3].Ki67蛋白半衰期很短,在有丝分裂后很快消失.有研究表明,Ki67蛋白的高表达与肿瘤的转移、预后密切相关.PCNA是一种分子量为36kD的蛋白质,为DNA聚合酶δ的辅助蛋白[4].PCNA在细胞周期的G1晚期开始升高,在S期达到最大值,由于PCNA与细胞DNA合成关系密切,在细胞增殖的启动上起重要作用,所以被作为反映细胞增殖状态指标[5],也成为近年来肿瘤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7,(4):111-115
为研究二甲双胍对犬乳腺肿瘤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以犬乳腺肿瘤CHMm和CHMp为模型,采用终浓度为0、5、10、20、40mmol/L二甲双胍对其进行干预,应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比例,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和p27的表达情况。二甲双胍作用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CHMm细胞试验各组的成活率显著降低(P0.05),而CHMp细胞除了5 mmol/L组(P0.05),其他试验各组的成活率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均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分布比例发现,CHMm的G0/G1期细胞比例从(38.7±5.89)%增加到(70.36±5.78)%,CHMp的G0/G1期细胞比例也从(37.03±4.23)%增加到(54.92±4.67)%。随着二甲双胍作用浓度的增加,CHMm和CHMp细胞内cyclin D1表达量呈现减少的趋势,而p27表达量呈现上升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以抑制犬乳腺肿瘤细胞体外增殖能力,诱导细胞发生G0/G1期阻滞,并下调cyclin D1和上调p27细胞周期相关蛋白表达量,从而为犬乳腺肿瘤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T-2可引起细胞发生毒性作用,抑制DNA、RNA及蛋白质合成,还可造成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内LDH、ALT外漏。T-2可诱导DNA损伤,进而导致DNA碎片化,而DNA碎片化是检测细胞凋亡的指标之一。对于细胞凋亡的机制,尚未研究透彻,但已发现与细胞凋亡相关的蛋白有Caspases家族、Bcl-2  相似文献   

5.
端粒酶和细胞衰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 ,由端粒 DNA和端粒蛋白质组成。端粒DNA是富含 G的高度保守的重复核苷酸序列 ,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端粒 DNA序列均由 5′-3′,方向 (TTAGGG) n 反复串联组成 ,它参与 DNA复制 ,对维持染色体的稳定和完全复制有重要作用。正常动物细胞 DNA的端粒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 ,当缩短到一定长度时细胞将停止增殖并死亡。细胞中的端粒酶在正常细胞不表达 ,只在生殖细胞、干细胞和肿瘤细胞中表达。文章介绍了细胞衰老的细胞生物学机制、端粒酶和细胞衰老的关系 ,讨论了端粒酶和克隆动物的早衰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研究“肿瘤消”的抗肿瘤活性和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通过 MTT 法检测“肿瘤消”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和正常细胞存活率的影响;采用 Hoechst 染色法和 DNA 片段化分析对“肿瘤消”诱导 MDCC-MSBl 细胞凋亡的作用进行检测;Western blot 检测“肿瘤消”诱导 MDCC-MSBl 细胞凋亡相关蛋白因子表达情况。MTT 法检测结果显示,“肿瘤消”对 MDCC-MSBl、C6、SP2/0和 A549细胞的增殖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对293A 细胞增殖无显著影响;Hoechst 染色和 DNA 片段化分析均证实“肿瘤消”能诱导 MDCC-MSBl细胞凋亡;Western blot 检测发现“肿瘤消”诱导 MDCC-MSBl 细胞凋亡与凋亡因子 caspase 3、caspase 8和caspase 9的活化有关。证实“肿瘤消”具有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As2O3诱导MD肿瘤细胞株凋亡的机制,采用MTT法检测As2O3对MDCC-MSB1的抑制作用.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DNA Ladder法检测细胞凋亡,Fura-2/AM负载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 ]i)变化,观察A2O3对鸡MD肿瘤细胞株MDCC-MSB1的影响.结果显示:As2O3能抑制鸡MD肿瘤细胞株MDCC-MSB1的生长,呈剂量依赖关系(P<0.05或P<0.01);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As2O3作用后MDCC-MSB1细胞呈现典型的凋亡特征,并出现典型的DNA Ladder,双波长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显示:As2O3作用后的MDCC-MSB1细胞内[Ca2 ]i升高(P<0.05或P<0.01),呈剂量依赖关系.As2O3能明显抑制鸡MD肿瘤细胞株MDCC-MSB1细胞的生长,并诱导其发生凋亡,细胞内[Ca2 ]i高可能是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15,(4):620-625
以H2O2建立Chang liver细胞损伤模型,设空白对照组、损伤模型组、黄芪甲苷保护组、毛蕊异黄酮葡糖苷保护组、芒柄花素保护组和阳性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微板法、流式细胞术、DNA Ladder检测等方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细胞外液转氨酶活性、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结果显示H2O2的诱导使Chang liver细胞存活率降低、活性升高、发生G0/G1期阻滞及细胞外液转氨酶、细胞凋亡率的升高,3种成分对细胞的预处理均可显著或极显著的升高细胞存活率、缓解G0/G1期的阻滞现象、并降低细胞外液转氨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率(P0.05或P0.01)。表明黄芪主要成分(黄芪甲苷、毛蕊异黄酮葡糖苷和芒柄花素)对H2O2诱导的Chang liver细胞凋亡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体外培养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系TM3 为材料,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钼酸钠溶液(0,10,20,40,80,160mg/L)染毒培养,分别在干预4,8,12,24,48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干预48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DNA损伤的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钼酸钠作用24h后,睾丸间质细胞的增殖活性均受到抑制;不同质量浓度的钼酸钠作用48h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20mg/L及其以上剂量组G0/G1期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剂量组TM3 小鼠睾丸间质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细胞尾部DNA含量及细胞尾长随着钼剂量的增加呈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存在着剂量—效应关系。结论说明钼能够引起睾丸间质细胞周期的紊乱,并诱导睾丸间质细胞发生DNA损伤和凋亡。  相似文献   

10.
通过贝鲁特反应和还原、脱羧反应在体外合成制备3-甲基喹噁啉-2-羧酸,并进行理化鉴定和抗菌活性测试;通过MTT方法研究3-甲基喹噁啉-2-羧酸对多种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利用单细胞电泳研究其对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利用流式细胞术研究其对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显示,体外成功合成制备出3-甲基喹噁啉-2-羧酸,而3-甲基喹噁啉-2-羧酸几乎没有抗菌效果,对多种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较弱,在剂量检测范围内细胞抑制率不到30%,但在一定剂量下能导致细胞DNA损伤,主要表现为尾长和尾部DNA含量显著升高;并且3-甲基喹噁啉-2-羧酸也能改变Chang细胞的细胞周期,表现为S期阻滞。结果表明,3-甲基喹噁啉-2-羧酸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人乳铁蛋白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凋亡、p53蛋白表达和Caspase-3活性的影响,试验采用MTT方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DNA片段化试验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Western-blot检测p53蛋白表达、Caspase-3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Caspase-3的活性.结果表明:人乳铁蛋白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抑制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有73%的Hela细胞停滞在G0~G1期;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人乳铁蛋白可以上调p53蛋白的表达; 人乳铁蛋白作用48 h后Caspase-3的活性是0小时时的5.5倍,二者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说明人乳铁蛋白能显著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其抗肿瘤机制与诱导细胞凋亡、调控细胞周期、上调p53表达、活化Caspase-3有关.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异源蛋白侵入支持细胞的细胞反应,试验采用体外模拟血睾-屏障和支持细胞受损的方法,即用载体pEGFP-N3和pEGFP-N3-HNP1转染牛睾丸支持细胞,通过细胞内产生的异源蛋白,检测支持细胞的反应以及周期蛋白因子(P53、CDC25A)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转染48 h和96h后HNP1可下调支持细胞P53、CDC25A基因的表达。说明异源蛋白作用于支持细胞,可抑制或降低周期蛋白P53、CDC25A的表达,导致细胞分裂停止或降低。  相似文献   

13.
镉中毒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镉通过与酶类巯基结合或替代作用,置换出细胞内酶类金属,降低机体抗氧化酶的活性,使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下降,引起氧化损伤;镉可以占据钙离子通道并进入细胞内,使细胞内钙稳态失衡,也可在进入细胞前与细胞表面的孤儿受体上的抗原决定簇胞外锌位点结合,干扰细胞钙代谢;镉能诱导金属硫蛋白的形成,金属硫蛋白参与了镉在机体内的吸收、转运、排泄和蓄积;镉能引起DNA单链断裂,并损害DNA修复系统,导致细胞凋亡。由于镉致机体损伤的机制较为复杂,加之研究者采用的手段差异,影响了人们对其毒性机理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过氧化物酶Ⅰ(peroxiredoxin Ⅰ,PrxⅠ)基因,观察乳腺癌MCF-7细胞对X线敏感性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Prx ⅠshRNA真核表达载体pGPU6-Prx Ⅰ和阴性对照质粒pGPU6-HK转染入乳腺癌MCF-7细胞中,经G418稳定筛选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rxⅠ表达变化.6 MV X线照射6 Gy后48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活性氧水平、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克隆形成实验观察克隆形成率,计算Do、N、Dq、SF2及放射增敏比(sensitive enhancement ratio,SER)等放射生物学参数,Western blot法检测Rad51及γ-H2 AX蛋白变化.结果 获得2个稳定转染细胞株:pGPU6-HK和pGPU6-Prx Ⅰ.RT-PCR和Western bolt检测显示pGPU6-Prx Ⅰ组中Prx Ⅰ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抑制.6 Gy的X线照射48 h后,pGPU6-Prx Ⅰ及联合照射(ionizing radiation,IR)组细胞中的活性氧水平、G1期细胞和细胞凋亡明显增加,而细胞增殖能力和S期细胞明显降低,Western blot分析表明Rad51蛋白表达降低,而γ-H2 AX蛋白表达升高(P<0.05),以pGPU6-Prx Ⅰ+IR组变化最显著,其Rad51蛋白表达下降了79.3%,而γ-H2AX蛋白表达升高了3.7倍.pGPU6-PrxⅠ组细胞的Do、N、Dq和SF2值分别为1.354、3.106、1.547和0.504,均低于pGPU6-HK组,SF2时的SER为1.353.结论 下调PrxⅠ基因表达可提高乳腺癌MCF-7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作用机制与细胞内活性氧清除能力减弱、DNA双链断裂增加及DNA损伤后修复能力降低有关.PrxⅠ可能是1个理想的肿瘤放射增敏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15.
使用含桑蚕血球细胞(主要是颗粒细胞和浆细胞)的离体培养系,经各种刺激物诱导后,对蛋白激酶C(下称PKC)和蛋白激酶A(PKA,需cAMP型)的活性进行了试验。血球细胞经大肠杆菌中的类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离子霉素、霍乱弧菌产生的霍乱毒素或笨基乙酸汞(杀菌剂)(4β—phorbor 12—myristate 13 acetate)(PMA)处理后便可清楚地检测到PKC的活性,而没有上述刺激物诱导时,其活性情况没试验过。结果表明,不仅LPS而且Ca~(2+)和一种G蛋白均可能参与了PKC活性诱导的信号转导。同样用LPS、dcAMP、离子霉素或霍乱毒素处理血球细胞,对PKA的活性进行了类似的检测,而不经处理的对照细胞没有PKA活性,而且LPS、cAMP、Ca~(2+)和G蛋白很可能也参与了PKA活性诱导过程中的信号转导。用抗兔脑PKC—α的单克隆抗体进行蛋白质印迹分析,结果以LPS处理的血球细胞样品中有一种与单抗有交叉反应的90KDa蛋白质,而未经LPS处理的对照样品不存在这种蛋白。桑蚕血球细胞内的PKC和PKA被细菌感染后的LPS激活后,可以诱导自身防御反应,例如抗菌蛋白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CTSB、CTSS和caspase 3对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其活性和蛋白表达量可反映细胞内、外环境对卵母细胞的凋亡刺激。本研究利用双夹心ELISA方法测定绵羊卵母细胞内CTSB、CTSS和caspase 3在IVM 0、8、16、24 h的活性与蛋白表达量,研究其在IVM过程中的变化、与卵母细胞质量的相关性及E-64对其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差组卵母细胞内CTSB、CTSS和caspase 3活性与CTSB蛋白表达量均极显著高于正常质量组(P0.01);CTSB、CTSS活性和蛋白表达量在IVM过程中无显著变化(P0.05),caspase 3活性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蛋白表达量无显著变化(P0.05);5μmol/L和10μmol/L E-64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CTSB、CTSS和caspase 3活性(P0.05 or P0.01),10μmol/L E-64显著提高了CTSB蛋白表达量(P0.05)。结果显示,CTSB、CTSS和caspase 3的活性及CTSB蛋白表达量与卵母细胞质量呈负相关,E-64可降低CTSB、CTSS和caspase 3活性,并提高CTSB蛋白表达量。  相似文献   

17.
动物冷暴露过程中,肝脏因发生氧化应激而受损.利用不同浓度过氧化氢(H2O2)作用BRL-3A细胞,根据细胞存活率确定500 μmol/L H2O2作用细胞3h为施加条件,然后通过检测蛋白质羰基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探讨在细胞水平上建立冷暴露大鼠肝脏损伤模型.结果显示,H2O2处理组细胞存活率下降,蛋白质羰基含量升高,SOD、GSH-Px和CAT活性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其存活率、细胞内蛋白质羰基含量和CAT活性,均差异极显著(P<0.01),细胞内SOD和GSH-Px活性,差异显著(P<0.05).结果表明,500 μmol/L H2O2作用于BRL-3A细胞可导致氧化应激的发生,其相关指标与大鼠冷暴露后肝脏受损指标改变趋势类似,利用BRL-3A细胞建立冷暴露引起的肝脏氧化损伤模型,为进一步探讨冷应激对肝脏损伤的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三氧化二砷(As2O3)对诱导鸡马立克氏病(MD)肿瘤细胞株MDCC—MSB1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Caspase-3 mRNA表达及Caspase-3活性的影响,进而探讨了AS2O3诱导MD肿瘤细胞株凋亡的机制。以体外培养MDCC-MSB1为研究对象,经终浓度分别为0、2、4和8μmol/L的As2O3作用48h后,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DNA Ladder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RT-PCR方法检测Fas、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试剂盒比色法检测Caspase-3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AS2O3能引起典型的凋亡形态学变化,并出现典型的DNA Ladder,同时Fas、Caspase-3 mRNA的表达水平和Caspase-3活性均增加,组间差异均极显著(P〈0.01),呈现剂量依赖性。证实As2O3诱导鸡MD肿瘤细胞株MDCC-MSB1细胞凋亡是通过增加Fas、Caspase-3 mRNA的表达和提高Caspase-3活性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9.
以不同浓度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牛乳腺上皮细胞(MAC-T)炎症损伤,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CE 2)的变化及与AngⅡ的相互作用。研究包括:ELISA检测细胞上清中细胞炎性因子的分泌或释放;Western blot检测细胞ACE 2和ACE的蛋白表达变化,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添加ACE 2活性蛋白对AngⅡ诱导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显示:1)AngⅡ处理MAC-T,细胞上清中促炎因子TNF-α、IL-6、IL-8含量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增加,抗炎因子IL-10含量显著降低(P0.05);2)不同浓度AngⅡ处理细胞后,ACE 2蛋白表达均有降低,10~(-6) mol·L~(-1) AngⅡ处理后显著降低(P0.05);ACE蛋白表达结果相反;ACE 2与AngⅡ浓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3)添加外源性ACE 2活性蛋白,细胞上清中TNF-α、IL-6和IL-8浓度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IL-10浓度升高。本研究表明ACE 2/ACE轴的失衡是AngⅡ诱导细胞炎性损伤的主要原因。高水平AngⅡ可激活炎症因子促进炎症反应,是促进炎症反应的主要介质,ACE 2可以通过降解AngⅡ,抑制其对炎症反应的上调效应。  相似文献   

20.
氧化应激与DNA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冉茂良  高环  尹杰  陈斌 《动物营养学报》2013,(10):2238-2245
人和动物机体细胞在遭受氮氧化合物、钙和病原体等体内外环境的刺激后,氧化和抗氧化系统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从而促进细胞内活性氧分子(ROS)的大量产生和积累,最终导致机体产生氧化应激。氧化应激可以导致DNA链断裂、DNA位点突变、DNA双链畸变和原癌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突变等形式的DNA损伤;同时,DNA也在遭受脱嘌呤和脱嘧啶、X射线、紫外线、烷化剂和嵌入剂等体内外物理或化学因素的刺激下造成DNA损伤,DNA损伤也能诱导机体产生氧化应激。本文主要对氧化应激与DNA损伤之间的联系作一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