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连平 《作物杂志》2004,20(3):43-45
对京郊大豆品种更换各阶段产量、产量要素、品质的变化进行了客观地分析,提出在现有生产条件下大幅度提高单产难度较大 ,应探讨应用新技术 (如大豆杂种优势利用等 )培育超高产品种;20世纪90年代后期北京市新品种层出不穷,既有丰产型品种,又有专用型品种 ,通过这些品种的推广,有望实现“以优质、外观好、商品性好的品种为主栽品种,以专用品种为特色 ,高产与优质并重”为特点的第五次品种更换  相似文献   

2.
安阳市地处豫北,小麦常年种植面积28万hm^2左右。建国60年来,小麦生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建国初期单产645kg/hm^2左右,2008年达到6075kg/hm^2,增长9.4倍。60年间,我市小麦经历了10次大范围的品种更换,平均每6年更换一次。由于品种的优良性状不断得到改进提高,配合以栽培条件的改善,每次更换都使小麦单产递增10%左右。  相似文献   

3.
南阳小麦栽培历史悠久,全市各地都适宜小麦生长,因产量瓶颈、病害流行、虫害爆发、大面积倒伏、耕作条件限制等原因,南阳农作物品种不断进行更换,每一次品种更换,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就上一个新台阶。介绍了建国以来南阳市小麦生产和品种更换情况,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三圃制小麦原种机械化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洁  罗家传 《中国种业》2009,(10):81-82
针对当前我国小麦种子生产实际.我们在实际应用中对三圃制小麦原种生产技术进行了改进,使其更加符合小麦种子生产的科学性和利于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的要求。采用三圃制种子生产30年,共生产小麦原种7.5亿kg,使河南乃至黄淮北片小麦品种种子纯度得以明显提高.顺利完成了河南小麦第5、6、7、8、9次更换主导品种原种的生产,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黔西北地区小麦品种经历了几次大的更换,小麦的种植面积、单产、总产以及总产占该区粮食总产的比例均有较大提高,为该区粮食生产作出巨大贡献.为了继续促进小麦育种及品种推广工作,确保小麦生产的持续发展,本文在总结建国以来黔西北小麦品种的组成、更换和对主要品种系谱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小麦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小麦是廊坊市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每年播种230万亩,占粮田面积的70%左右。自70年代以来,全市小麦品种进行了三次较大规模的更新更换,第四次更新正在进行,准备重点推广京冬6号。每次品种更新更换增产幅度均在10%以上,充分显示了小麦良种在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2005~2015年期间浙江省小麦的品种数量、品种集聚度等比较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5年期间:一是浙江省小麦生产上种植的品种数量略有减少;二是浙江省生产上种植的小麦品种以扬麦系列为主且集聚度逐年增加;三是浙江省小麦品种种植面积呈恢复性上升趋势;四是浙江省主要小麦品种更新速度较快,更换率不到1次以上。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小麦种子产业的发展,小麦品种更换呈现明显加快的趋势.本文分析了小麦品种更换速度加快的主要原因,明确了制订小麦种子生产策略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进而提出了品种更换加快条件下应采取的小麦种子生产策略.  相似文献   

9.
八十年代贵州小麦生产品种及其系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年代贵州小麦生产品种及其系谱龙增栋,何庆才(贵州省农科院旱粮所)贵州具有明显的立体农业生态特点,自然条件复杂,小麦生产品种类型多,每个品种种植面积一般都比较小。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条件的改变,小麦生产品种亦在不断更换。为了弄清80年代贵州小麦生产品种...  相似文献   

10.
业界动态     
<正>小麦主要品种的推广情况近年来,黄淮海小麦主产区品种更新速度明显加快,主导品种5~8年更换1次,搭配品种3~5年更换1次。当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主要是2005~2008年审定的品种,如2005年国审的百农AK58、郑麦366、西农979等,2006年国审的济麦22、衡观35、良星99等,2007  相似文献   

11.
提高小麦总产量的途径一是扩大麦田面积,二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我国在小麦总产的增长方面,单产提高的作用明显高于扩大面积的作用。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后期,全国主要麦区大体上进行了4~6次较大规模的品种更换,每次更换不仅促进了小麦生产的发展,而且对小麦的产量的提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逐年减少,靠扩大种植面积来增加总产量已不可能。因此选育“超级小麦品种”,带动小麦生产大幅度或“超越性”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他,参与育成的“扬麦3号”、“扬麦4号”,成熟早、产量高,成了长江下游小麦品种第4次大面积更换的主体品种,仅“扬麦3号”累计推广面积440万hm^2,增产粮食14亿kg。  相似文献   

13.
克字号春小麦新品种选育的生态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勇 《小麦研究》2001,22(3):18-19
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所建所以来,培育出一大批克字号春小麦新品种。如抗旱、丰产、优质的克旱13、克丰6号等。历年播种面积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85%左右,这些品种为黑龙江省提供了五次大面积的品种更换,使得全省小麦单产和总大幅度提高。本文分析了在克山生态条件下,培育出适宜不同生态区种植的春小麦新品种的原因。在此生态条件下,对小麦的主要病害、抗逆性等性状能进行有效选择,并能培育出适应强的高产品种,因此克山是培育高产春小麦品种的良好基地。  相似文献   

14.
孟兆华 《小麦研究》1998,19(4):23-24
黑龙江省是我国主要春小麦产区之一,常年播种面积在133万公顷左右。黑龙江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依据不同生态条件的要求,在半个世纪的小麦生态育种实践中,选育出53个不同生态类型的高产,优质,多抗春小麦新品种,使黑龙江省小麦进行了6次大面积品种更换,并形成了独特的“克字号”小麦品种群。“克字号”小麦品种群的形成,不仅为东北春麦区的生产做出了卓越贡献,而且也为春小麦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动态基因库。  相似文献   

15.
随着育种工作的进展,小麦新品种不断出现并推广应用于生产,这对提高小麦产量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目前生产上存在的问题是:小麦品种混杂退化严重,推广一个新品种,一年纯,二年杂,三年不知是个啥,田间高矮三层楼,颜色五花头,生长参差不齐,管理无所适从,成熟不一致,导致严重减产。因此,防止小麦品种混杂退化,生产  相似文献   

16.
《种子科技》2023,(13):I0005-I0005
日前,农业农村部发布品种审定公告,第五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根据《种子法》《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有关规定,审定通过了197个小麦新品种,又推出一批高产优质、绿色抗逆、专用特用小麦新品种,为全国小麦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品种选择,更好保障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此次审定通过的小麦新品种,除高产稳产品种106个外,还包括优质强筋弱筋、绿色抗逆、耐盐碱品种共计91个,同比增长7.1%。  相似文献   

17.
不断更换品种,是国内外提高小麦单产的普遍措施。据报道,美国有人分析认为,该国小麦单产提高中,品种的作用占27%;赖利(R·Eiley英)(1981)认为,英国小麦从1946年到1976年每公顷增产2.04吨中,大约56%归因于品种的作用;耿志训等分析,陕西省1950年到1980年小麦单产提高中,有42.8%是品种的作用。本文以  相似文献   

18.
针对20世纪80年代中期川、渝麦区育种方向及审定品种与生产实践需要之间的矛盾,从生产发展、市场经济和人民需要出发,分析了当时审定小麦品种较多而推广应用较少的现象,总结了小穗小粒红皮种推广速度慢,农民不愿种植,大穗大粒白皮种推广速度快的原因。提出了“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白皮小麦新品种”的育种新方向。经过二十几年的努力,培育出了‘绵阳25’、‘绵阳26’、‘绵阳27’、‘绵阳28’、‘绵阳31号’、‘西科麦1号’、‘西科麦6号’等白皮小麦新品种,这些品种成为了四川省小麦第6次大更换的当家品种。为四川省和中国的小麦育种、小麦生产及国家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以上品种的推广种植,表明白皮小麦品种在产量、品质、抗病性等方面不亚于红皮小麦品种,而在商品价值、推广速度方面明显优于红皮种。由此认为,突破传统红皮小麦品种容易选育审定的束缚,将市场经济、人们需求、社会发展紧密结合,选育商品型高产、优质、抗病、大穗大粒耐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将是西南麦区小麦育种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南疆小麦生产现状的分析,提出在实际生产中面临的栽培机制的转变内容:更换品种、减小播量、科学肥水等,使南疆小麦生产技术再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0.
艰辛育种八年增加产值数亿元──记北京市种子公司优秀种子工作者李彰明北京市种子公司郑瑜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麦品种推广者,却选育出了京郊小麦生产史上继农大139(70年代中后期)后推广种植面积超过6.7万公顷的又一个小麦新品种-京411,同时选育出了姊妹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