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民充分科学利用林地实现致富的新生事物。其投入少、见效快、易操作、潜力大。当前主要有林禽模式、林畜模式、林菜模式、林草模式、林菌模式、林药模式、林油模式、林粮模式等8种类型。"海南林菌间作模式与草料培育菌苗技术推广示范"项目,即利用林地树木郁闭后至采伐期,林下地面空闲时期套种食用菌等的一种生产模式。目前省林科所定安龙州试验基地建有蘑菇种苗培育、巨菌草加工厂、巨菌草种植与示范基地、橡胶园间作菌类模  相似文献   

2.
该文将速生杨根蘖林培育技术应用在防风固沙林更新中,实现了当年采伐当年成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效果。林木采伐后通过覆土培育出根蘖林,同时间作花生、西瓜、玉米等农作物,间作物对林木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平原农区在有灌溉条件的地块,有计划地发展农杨间作5年即可采伐檩材。间作形式以杨树株行距4米×24米较好;间作物以小麦最好,而玉米间作后受杨树影响最大,棉花、花生和谷子间作则介于两者之间;水浇地上杨树与间作物争水矛盾不突出;在杨树根系分布范围内,树木与农作物间争夺养分较明显。  相似文献   

4.
林参间作是吉林省林业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但林参间作地后期树木生长的影响如何?本文从林参间作对树木的高生、径生长、生物量,根系生长以及土壤物理性质等方面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林参间作地的树木高生长比采伐迹地的高48.6%,径生长高52.1%,总生物量高158.15,平均根系分布范围大48.7%,主根长大44.7%,以及土壤的各种物理性质优于采伐迹地的。  相似文献   

5.
在木麻黄采伐迹地上进行林农轮、间作,可改善土壤肥力,有利于木麻黄二代更新。以采用轮作+间作措施,二代更新效果最佳。成活率比对照高14%,树高大2.6倍。轮作效果次之,间作效果最差,但三者都显著优于对照。  相似文献   

6.
沙地“小老树”的开发与改造是当前林业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提高出材率 ,可采用挖根采伐的方式 ,在改造中要使规划具备整体性 ,渠路一体化。渠路边单行栽植杨树。不营造片林采用大行距、密株距带状造林形成林农间作的混农林业 ,从而可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运城地区截止1986年,枣树已发展到400多万株,枣粮间作面积达12万亩,比1978年红枣树株数增长了34.6%,面积增长了33.3%。这说明,枣粮间作有所恢复,现在面临着如何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使其在全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振兴河东经济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一、发展枣粮间作的好处(一)枣粮间作是建立合理的农业经济结构,促使农业稳产高产的重要途径。枣树和小麦间作,既可合理利用土地,又可提高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秸山县城关  相似文献   

8.
一、农桐间作概况农桐间作是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实行科学种田的一项创举.它不仅可改造自然,并能合理利用土地,促进农业稳产高产.目前我国农桐间作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以农为主间作型 适宜在风沙危害较轻、地下水位在2.5米以下的农田,栽植少量泡桐.株距5—6米,行距30—50米,每亩约2—4株.轮伐期较早,一般8—10年就可砍伐利用.其经营目的是为农村提供中径材,同时给农作物生产创造稳产、高产的有利条件.(二)以桐为主间作型 适宜在沿河两岸的沙荒地及人少地多的地区营造泡桐人工丰产林.一般株行距以5×5米、每亩26株为宜.泡桐栽植后5年,即可间伐檩材,伐后保持每亩13株,仍可间作农作物.其经营目的是建立商品材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9.
简述实施森林采伐限额对林业企业经济的影响,提出了适合林业企业生产的投入产出与线性规划复合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林业企业生产经营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解决林业企业经济发展与限量采伐矛盾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
森林是一种可以再生的生物资源,其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为自然条件所制约。所以,对森林采伐利用就不能单纯从生产木材出发,只把采伐森林作为一种生产木材的手段,通过改革伐区生产工艺,把全面经营森林永续利用切实地作为森林采伐的  相似文献   

11.
河北平原速生杨根蘖林培育技术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针对河北平原速生杨采伐更新手段单一、成本高、采伐后复耕趋势增加的现状,选择河北省平原地区速生杨主栽品种107杨、中林46杨、廊坊杨进行根蘖林培育技术试验研究,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可能影响根蘖苗生长的因素进行了试验分析,确定了速生杨根蘖林留单株苗、苗高30~50cm时定苗、前2年进行农作物间作,第3年开始施肥、培土,冬季采伐覆土厚度5~10cm。填补了河北省平原地区利用速生杨伐根进行更新技术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12.
毛竹伐区开发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考虑森林的三大效益,以森林永续利用为原则,通过对毛竹生产的工艺类型、伐区开发顺序、伐区区划、毛竹资源调查,毛竹采伐量与立竹度等方面对伐区毛竹生产工艺进行研究;从毛竹伐区开发生产工艺流程出发,着重研究伐区毛竹采伐方式、采伐年龄、采伐季节、采伐方式、毛竹集材生产现状及其集材方式,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竹类资源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正> 大兴安岭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之一,多年来在森林利用和森林培育方面,存在矛盾,即在采伐方式与更新方式方面,有很尖锐的争论,特别是在采伐方式上争论的更为激烈,争论的焦点是,对原始森林进行一次采伐还是分两次采伐,对采伐迹地更新方式上,以天然更新为主,还是以人工更新为主。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在伐区调查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伐区调查设计是制定林业生产计划、办理林木采伐许可证、实施林木采伐作业和采伐迹地更新作业的主要依据,是控制林木采伐限额,强化林政资源管理,防止木材税费流失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林业主管部门对伐区调查设计制定了严格的规程,林木的采伐必须按规程进行伐区调查设计。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应用已进入各个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15.
薪炭林     
一、薪炭林的特性: 薪炭林主要是利用阔叶树的萌芽力而进行森林更新、生产薪材和制炭原木的森林。所谓萌芽更新,就是在采伐林木时,利用根桩的树皮里面生出萌芽条,而培育成森林的方法。其采伐方式有择伐和皆伐两种。特别是择伐,由于与伐期长的用材林情形不同,采伐的百分之  相似文献   

16.
<正> 林木采伐管理与木材流通管理在维护正常木材生产和流通秩序,控制森林资源不合理消耗方面共同起重要作用。研究和加强这两方面的管理,对保护森林,制止乱砍滥伐是很有意义的。一、林木采伐管理本文所讲的林木采伐管理,是指根据森林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采伐利用林木的行为在采伐时间、采伐方式、采伐数量和质量等方面实行的约束。目的是实现林木资源在时空序列上的合理分布,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相似文献   

17.
呼盟地方林区采伐剩余物的计算与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呼盟地方林区采伐剩余物数量进行了概算、分析了采伐剩余物可生产各种综合利用产品的数量,以及剩余物顶替原木的数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采伐剩余物的利用潜力很大、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18.
森林采伐与森林更新,是林业生产中的两个主要环节。而采伐与更新方式确定地合理与否,是决定能否合理经营利用森林的根本措施。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对黑龙江省东部山地(  相似文献   

19.
收集和分析我国现行的林木采伐利用管理制度和林木采伐作业设计,从林木采伐作业设计与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制度、木材运输证核发制度、伐区检查验收制度的设置4个方面详细阐述两者间需要衔接和匹配的调查、设计内容。分析结果表明,林木采伐作业设计是依法进行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林木采伐许可证核发、木材运输证核发和伐区检查验收的基础数据和资料,其调查和设计内容应符合林木采伐利用管理的要求,与采伐利用制度设置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6.森林采伐管理的两锤。 树木印记锤。这是核验林木是否允许砍伐以及树蔸是否允许被采集的依据。根据农业和农村发展部的规定,树木印记锤由省农业和农村发展厅统一制作和管理,用于采伐设计和枯树利用。当设计采伐时,省农业和农村发展厅将树木印记锤转交给设计单位,设计完成后要归还。对于《采收木材和林产品的规定》第6条第1、2款和第16条的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