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冬油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冬油1号是以"82-2-1"为母本,"74-1"为父本杂交经过多代选育而成的冬油菜新品种.在2007-2009年甘肃省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195.6 kg/hm2,比对照品种天油4号和天油2号平均增产7.98%;在2008-2009年度生产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605.6 kg/hm2,较对照...  相似文献   

2.
为鉴定冬油菜新品系10-1358在天水山区的丰产性与抗寒性,特用天油4号作对照品种,对8家单位提供的9个油菜品种进行区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10-1358越冬率最高,为97.1%,09鉴11越冬率最低,为84.4%,其他各参试品种均在这两者之间;0731756产量最高,为184.8kg/亩,居第1位;10-1358产量为179.47kg/亩,较对照增产12.75%,居第2位;对照天油4号折合亩产量为159.18kg,居第6位。结论: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10-1358具有较高的丰产性与较强的抗寒性,可以在天水山区及周边平凉、庆阳等同类生态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3.
对引进的5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环县进行了品比试验,结果表明,延油2号-9折合产量最高,为2 115 kg/hm2,较对照品种陇油9号增产123.5%,且耐旱、抗寒性强,综合性状优良,可作为当地白菜型冬油菜首选品种;天油2号-2、DQW-1-2次之,折合产量均为1 333.3 kg/hm2,较对照品种增产41.2%...  相似文献   

4.
10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在静宁县引种试验初报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对引进的10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进行比较,初步筛选出适宜静宁地区栽培的冬油菜优良品种(系)MXW-1-3、DQW-1-3和天油2号-2,折合产量分别为1975、1690、1560 kg/hm2,分别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39.08%、19.01%和9.86%。其余品种(系)有待进一步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 ELIP1基因在冬油菜抗寒中的作用,克隆白菜型冬油菜 ELIP1基因的CDS序列,并对其功能结构域、系统进化和不同抗寒品种间在低温下的表达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LIP1蛋白编码195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20.472 8 ku,等电点9.24。序列比对分析表明, ELIP1基因在弱抗寒品种发生突变位置少于抗寒品种;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弱抗寒品种‘Lenox’和‘Neib’聚为一类,‘天油2号’‘天油4号’‘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和‘陇油9号’聚为一大类。qRT-PCR分析表明,冬油菜 ELIP1基因在不同抗寒品种间存在表达差异,低温下, ELIP1基因在超强抗寒品种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抗寒性相对较弱的品种,说明 ELIP1基因在冬油菜响应冷胁迫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876-2-2-4是天水市农科所用甘蓝型弱冬性油菜品种汉中早丰3号作母本、白菜型冬油菜品系76-6-1-2作父本进行种间杂交,经多代单株、混合集团选择育成。该品系在1997-1999年天水市冬油菜区域试验中,折合产量1645.7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0.2%;抗旱、耐寒、综合性状优良,越冬率90%左右,生育期280d左右,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强抗寒冬油菜新品种天油8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冬油菜新品种天油8号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甘蓝型油菜品种郑油杂1号为母本、当地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天油1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6—2009年甘肃省冬油菜山旱地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2 612.55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平均增产11.61%。该品种抗寒耐旱、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籽粒含油率41.17%,油酸17.22%、亚油酸16.04%、芥酸43.43%、硫甙46.49μmol/g。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和中部干旱、半干旱、二阴山区及部分西部地区同类型生态区域大面积推广种植,也可在山西、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示范种植。  相似文献   

8.
冬油菜新品系828-5-4-1-1是以西欧白菜型油菜Alimeas为母本、地方品种何家湾油菜为父本的种间有性杂交后代采用株系选择和集团混选相结合的方法选育而成。该品系株高124.9cm,千粒重2.75g,生育期280d,耐早性较强,越冬率达86%,为冬性中晚熟品种。该品系在1999年和2000年的10点(次)的区试中,折合平均产量1765.7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0.8%,适宜天水市及周边海拔1800m以下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9.
在庄浪县干旱山区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对引进的11个白菜型冬油菜品种进行了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以陇油9号折合产量最高,为2 055.6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增产19.3%,表现强抗寒,越冬率为85.7%。陇油7号、07皋兰DQW-1-3折合产量分别为2 000.0、1 888.9 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4号分别增产16.1%、9.7%,表现为抗寒,越冬率分别为78.7%、79.9%。天油4号(CK)、平油1号折合产量分别为1 722.2、1 611.1 kg/hm~2,表现为强抗寒,越冬率分别为87.3%、84.0%。综合分析认为,陇油9号、陇油7号、07皋兰DQW-1-3、天油4号、平油1号这5个品种(系)适合在庄浪县干旱山区全膜覆土穴播栽培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天油4号为对照,对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油料课题组最近育成的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系10-1358的丰产性与适应性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10-1358产量为2 712.36 kg/hm~2,较对照天油4号增产3.28%,居试验第2位,千粒重为3.68 g,越冬率为98.9%,越冬性表现为强冬性,适宜在海拔1 000~1 700 m的天水山区及平凉、庆阳、定西等同类生态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白菜型冬油菜新品种天油5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冬油菜新品种天油5号(系谱号986—2-1)是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白菜型冬油菜品系“St40—1”为母本、引进的双低白菜型春油菜品种“网8”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3—2005年区试中,平均产量2668.70kg/hm^2,较对照品种天油1号增产13.81%,最高单产达2475.00kg/hm^2。该品系表现优势强,植株繁茂,根系发达,高产、稳产,适应性广,含油量41.12%、芥酸29.78%、硫甙93.0μmol/g。适宜在甘肃省东部和中部海拔2000m以下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影响北方冬油菜农艺性状的气象因子,以新疆自治区阿勒泰、乌鲁木齐和喀什为研究试点,选择陇油6号、陇油7号、陇油8号、天油2号、天油4号、天油7号共6个抗寒性不同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适定性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研究气象因子对冬油菜的株高、主花序角果数、单株角果数、角粒数等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纬度降低越冬率增加,农艺性状变劣,其中千粒重、株高和角粒数变异系数较小,分别为5.86%、6.23%和12.63%,单株角果数的变异系数较大,为28.25%;参试品种间,强抗寒品种陇油6号和陇油7号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较小,弱抗寒品种天油2号等变异系数较大;农艺性状与越冬率显著正相关(P<0.05),角粒数与各种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P<0.05);积雪天数、年降雨量和最大积雪厚度对农艺性状具有正效应,累积贡献率达到0.877,最冷月最低气温、地面极端低温、负积温和年均气温对农艺性状具有负效应,累积贡献率达到-0.871。因此,在北方寒区,选择强抗寒冬油菜品种有利于保持农艺性状稳定,获得较好产量与效益。  相似文献   

13.
陇中1号是定西市旱作农业科研推广中心以84WR(21)-4为母本,洛8912为父本,采用穿梭集团混合选择法选育而成。2005—2007年在山西、甘肃、陕西、河南、宁夏5省区进行的国家北部旱地冬小麦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4539.75kg/hm^2,比对照品种长6878增产10.3%。籽粒含粗蛋白142.3g/kg、赖氨酸4.6g/kg、湿面筋324.0a/kg,沉降值30.6mL,吸水率61.2%,稳定时间3.6min,达到国家中筋小麦品质标准。适宜在海拔1700~2300m半干旱地区的川旱地和梯田地、川水地种植。  相似文献   

14.
1999-1是平凉黄荚菜豆萌动的种子经秋水仙素浸泡处理,在其变异后代中筛选出的优良株系。中熟,生长势强,果实发育期4~6 d,全生育期110 d左右。果实为鲜黄色,长带形,果荚长26.3 cm,宽2.2 cm;果面光滑,嫩荚实心,果肉厚,单果重26.4 g。每荚4~6粒种子。种皮褐色,千粒重620 g。畸形果少,果实商品性好。高抗炭疽病、细菌性疫病。2013—2014年在平凉市崆峒、泾川、华亭等县(区)进行了多点区域试验,1999-1平均折合产量32152.50 kg/hm2,较对照平凉黄豆角增产53.18%。适宜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春季露地栽培。  相似文献   

15.
旱地春小麦新品系A005—1为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与会宁县农牧局合作,以品种会宁15号为母本,五月黄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西北春麦旱地组区域试验中,2009年l1个点折合平均产量3629.25kg/hm0,较对照品种定西35号增产17.00%,居8个参试品种(系)第3位;2010年11个点折合平均产...  相似文献   

16.
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豆新品种张豆1号是以经太空辐射后的铁丰18号为母本,自选野生大豆(M7)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2009—2010年的甘肃省大豆区域试验中,2 a 22点(次)平均折合产量2 670.6 kg/hm2,较对照品种陇豆2号平均增产17.38%;在2010年甘肃省大豆生产试验中,平均折合产量2 838.8 kg/hm2,较对照陇豆2号增产5.04%,居13个参试品种(系)的第2位。该品种籽粒含粗脂肪194.5 g/kg、粗蛋白427.1 g/kg,高抗大豆根腐病、细菌性叶斑病,适宜在甘肃河西地区、东部地区、陇东地区、沿黄灌区以及西北同类地区春播,也可作为我国黄淮海地区冬小麦收获后夏播的品种之一。  相似文献   

17.
冬小麦新品种泾麦1号选育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冬小麦新品种泾麦1号以"长武134"作母本、"兰天10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原代号为99SX-1.在2005-2007年平凉市冬小麦区域试验中,2 a折合平均产量4 689 kg/hm2,较对照品种长武134增产12.9%,居7个参试品种(系)的第1位.2004-2009年在泾川县及崆峒区、静宁县进行的生产试验中,折...  相似文献   

18.
抗锈丰产冬小麦新品系89240-16-2是陇东学院农学系以高代品系83183-1-3-1作母本,CA837作父本,杂交选育而成。在1997-1999年甘肃省区域试验中折合平均产量3571.20kg/hm2,比对照品种陇鉴196产量3444.00kg/hm2增产3.69%,在适种区增产7.40%,该品系抗寒、抗旱,高抗条锈病,籽粒含粗蛋白(干基)14.40%、赖氨酸(干基)0.53%,适宜陇东旱塬地和中北部川台地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