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为探明螺虫乙酯与乙螨唑两者之间混配对柑橘红蜘蛛(柑橘全爪螨)联合作用的最佳配比,江西农业大学和清远市清新区敬农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科研人员合作采用叶碟喷雾法,用螺虫乙酯、乙螨唑及其混剂对柑橘红蜘蛛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并对筛选出的两种药剂混配的最佳配比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螺虫乙酯与乙螨唑混配,各个配比均有增效作用,其中以2∶1(有效成分)的配比增效作用最大,毒性比率和共毒系数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为更好的防治白背飞虱,用异丙威与吡虫啉2种农药以4∶1,8∶1和16∶1等3种混配比例以及2种农药单剂对白背飞虱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异丙威与吡虫啉以16∶1混配的共毒系数最高,增效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对开发植物源农药提供理论依据,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科研人员研究了银杏酚酸、印楝素及其复配混剂对小菜蛾2龄幼虫的室内毒力效果。结果表明:银杏酚酸、印楝素复配对小菜蛾幼虫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其复配混剂的胃毒最佳配比为1∶7,2天后的致死中浓度为5.53mg/L,共毒系数为287.95;其复配混剂的拒食最佳配比为6∶2,共毒系数为276.15,拒食中浓度为15.17mg/L,增效作用明显。研究人员指出,银杏酚酸和印楝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对地下害虫金针虫具有增效作用的复配药剂组合,采用浸渍法测定了各复配组合对沟金针虫3龄幼虫的联合毒力,通过共毒因子法筛选出共毒因子大于20复配组合,然后进一步细化配比,利用共毒系数法筛选出共毒系数大于120的最佳复配组合。其中具有增效作用的配比有28组。氯虫苯甲酰胺与毒死蜱、氟虫腈、硫双威、噻虫胺、联苯菊酯、噻虫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按2:1、3:1、15:8、15:2、3:4、1:2、3:11的比例进行复配时效果最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178.41、185.44、208.10、155.16、149.55、138.98、309.22。高效氯氟氰菊酯与噻虫嗪按11:2的比例进行复配时效果最显著,共毒系数为198.45。联苯菊酯与硫双威、噻虫胺按1:2、1:5的比例进行复配时效果最显著,共毒系数分别为215.69、337.94.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提取物对桃褐腐菌抑制作用增效组合筛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虎杖、黄柏、厚朴、松萝等4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桃褐腐菌的抑制作 用,经线性回归计算50%抑制时的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33.8μ g/ml、40.6μ g/ml、90.6μ g/ml、 3.4p g/ml。根据EC50,用等效线法相加作用线的6等分点设置配比,共毒因子法判断增效标准。结果 表明,各种配比的混配剂中黄柏 松萝为最佳增效作用组合,其中以8:1增效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氟雷拉纳对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的毒力及其与毒死蜱、茚虫威、溴氰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简称:甲维盐)复配后的联合作用,筛选出最佳配比,从而为其混剂研发提供科学依据。笔者采用室内人工饲料混毒法,测定了氟雷拉纳与毒死蜱、茚虫威、溴氰菊酯、甲维盐单剂及其混剂对斜纹夜蛾三龄幼虫的毒力,并通过共毒系数法评价复配药剂的联合作用。单剂结果表明:氟雷拉纳、溴氰菊酯和甲维盐对斜纹夜蛾具有高毒力,药后48 h的LC50值分别为0.48、0.65、0.38 mg/kg;毒死蜱和茚虫威对斜纹夜蛾的毒力中等,药后的LC50值分别为8.71、3.08 mg/kg。混配结果表明:氟雷拉纳与毒死蜱混配具有良好的增效作用,且配比为3:2时,共毒系数最高为164.2;与茚虫威混配时,具有相加作用;而与溴氰菊酯或甲维盐混配时,却均表现为拮抗作用。总之,本研究为氟雷拉纳的增效混剂研发提供了科学依据;而因其与溴氰菊酯或甲维盐混配存在拮抗作用,应避免用于混剂研发。  相似文献   

7.
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联合作用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不同比例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联合作用的类型,采用病菌菌丝生长抑制率和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及其5种配比对水稻稻曲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对水稻稻曲病菌的EC50分别为1.568、21.487 mg/L,苯醚甲环唑对水稻稻曲病菌的室内生物活性明显优于戊唑醇。在苯醚甲环唑与戊唑醇的5个不同配比中,4:5配比的EC50最小,为1.858 mg/L。1:8、2:7、3:6、4:5混配组合的SR均大于1.5,表明上述4种混配组合对水稻稻曲病菌均表现为增效作用;(2~4):(7~5)配比的SR均大于2.0,增效作用最强。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对水稻稻曲病菌均有较高的室内生物活性,二者按(2~4):(7~5)的比例混配对水稻稻曲病菌有增效作用。建议用药浓度为117~375 mg/L。  相似文献   

8.
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虎杖、黄柏、厚朴、松萝等4种中草药提取物对桃褐腐菌的抑制作用,经线性回归计算50%抑制时的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133.8μg/ml、40.6μg/ml、90.6μg/ml、3.4μg/ml。根据EC50,用等效线法相加作用线的6等分点设置配比,共毒因子法判断增效标准。结果表明,各种配比的混配剂中黄柏+松萝为最佳增效作用组合,其中以8:1增效作用最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菇渣废料不同配比基质对设施温室西葫芦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春葫1号"为试材,设计了5个不同基质配比,即处理1为V5大料∶珍珠岩=5∶5,处理2为V6大料:珍珠岩=6∶4,处理3为V7大料∶珍珠岩=7∶3,处理4为V8大料∶珍珠岩=8∶2,处理5为V9大料∶珍珠岩=9∶1,大料为菇渣和泥炭土1∶1混合。试验结果表明:基于菇渣的基质配比对设施温室槽式栽培西葫芦农艺性状影响显著,茎粗、叶长、叶宽、根长、根鲜重、单叶鲜重和茎鲜重均以V7处理较高,使植株地下部和地上部较为协调;叶片SPAD值和氮含量以V7处理较高,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单果重和单株结果数也以V7处理较高,所以最终产量以V7处理最高。  相似文献   

10.
正为筛选防治稻曲病的杀菌剂,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测定了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单剂以及不同比例的混配制剂对稻曲病菌的毒力和联合毒力,并选择具有增效作用的混配药剂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和烯肟菌胺按9∶1混配对稻曲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EC_(50)值为0.11μg/mL,共毒系数最大,达182.91,显示二者按该比例混配具有增效作用。选择该配比加工的复配制剂5%苯醚甲环唑·烯肟菌胺微乳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喷雾量为有效剂量(下同)180g/hm~2时,其病  相似文献   

11.
采用密闭熏蒸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甲酸乙酯(EtF)对储藏物害虫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成虫的熏蒸活性。结果表明,熏蒸时间和温度显著影响甲酸乙酯对锯谷盗的熏蒸致死效果。甲酸乙酯在24 h内就能发挥很好的熏蒸活性,在低温条件下处理比在高温下熏蒸效果更好。在20℃、25℃和30℃条件下,熏蒸处理锯谷盗成虫24 h,其LC50分别为14.78、16.77和17.65μL/L。  相似文献   

12.
目前世界上用于保护粮食免受损害的药剂品种越来越少,人们迫切需要高效安全的新型熏蒸剂。甲酸乙酯具有杀虫迅速及绿色环保等优点,是一种很有潜力的熏蒸剂。本文综述了甲酸乙酯的理化性质、对环境的影响、对哺乳动物的毒性等方面的内容,并着重总结了甲酸乙酯防治储粮害虫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甲酸乙酯的进一步研究及利用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3.
氮气与甲酸乙酯混合熏蒸对锯谷盗的毒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广口瓶密闭熏蒸法,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氮气与甲酸乙酯混合熏蒸对锯谷盗成虫的毒力。结果表明,氮气和甲酸乙酯混用具有良好的熏蒸效果。在81%、87%和95%的氮气浓度下,甲酸乙酯为10μL/L熏蒸处理24h,锯谷盗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55%、75%和97%,表明氮气可显著提高甲酸乙酯的熏蒸毒力;温度对氮气和甲酸乙酯混合熏蒸效果具有显著影响作用,相同条件下,在30℃时校正死亡率为41%,在15℃时则提高至90%,表明低温条件下熏蒸效果比高温条件下更好。  相似文献   

14.
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对松梢螟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测定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对松梢螟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并为开发此类植物源杀虫剂奠定理论基础。将乙醇作为溶剂提取3种植物中的有效活性成分。采用浸虫法在室内将博落回、柚子皮及垂序商陆提取物进行两两复配,测定了各复配剂对松梢螟幼虫的联合毒力作用,同时筛选出最佳的复配组合和比例。结果表明:博落回与柚子皮提取物复配的效果并不显著,仅在处理比例为1:5和5:1时表现出一定的相加作用;博落回与垂序商陆提取物复配效果在处理比例为1:3时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CTC)为147.52;柚子皮与垂序商陆提取物复配效果在处理比例为1:3时增效作用最为显著,共毒系数(CTC)为170.02。因此,3种植物提取物复配对松梢螟幼虫联合毒力最佳的复配组合和比例为柚子皮与垂序商陆,质量比为1:3。  相似文献   

15.
乙醇提取及重结晶法制备辣椒总碱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建立从辣椒中提取并通过重结晶获得高纯度辣椒总碱的方法,以花溪朝天椒干粉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有机溶剂提取法中乙醇浓度和固液比等对提取率的影响,摸索了后续纯化过程中碱溶解-乙酯萃取辣椒碱的最适pH值和辣椒碱的结晶条件。结果表明:用95%乙醇、1:10(m/V)的固液比、80℃回流2 h,可达到3.7 mg/g(辣椒总碱/辣椒粉)的提取率;在pH 9.0时用乙酸乙酯萃取辣椒碱的NaOH皂化液可获得较高的辣椒碱纯度和回收率;在实验条件下,该萃取物在甲醇、乙醇、丙酮、乙酸乙酯、氯仿及石油醚等溶剂中均未结晶,而在乙醚中于-20℃重结晶3次得到纯度为96.4%(HPLC法测定)的辣椒总碱,达到美国药典24版(USP24)中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以胡萝卜、番茄为辅料,麦芽为主料发酵酿制成格瓦斯饮料。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胡萝卜、番茄格瓦斯饮料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麦芽汁:胡萝卜汁:番茄汁=5:3:2,乳酸菌(L.b:S.t=1:1)和啤酒酵母菌的接入量为3.0%(v/v),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比例为2:1,温度为35℃,发酵24h。发酵后含糖量调整为10%,pH值4.0,酒精度1.0%,巴氏灭菌65℃、30min。  相似文献   

17.
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惊厥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惊厥作用。观察不同剂量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小鼠自主活动的影响、直接中枢镇静作用和抗惊厥作用。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显著的中枢镇静作用,显著减少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显著减少惊厥小鼠数,延长惊厥潜伏期。杜仲雄花乙酸乙酯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惊厥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以朝鲜蓟提取物为原料、乙酸乙酯为萃取剂,考查萃取时间、分相时间、提取物质量浓度、相比、萃取温度、pH值等因素对萃取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洋蓟素的最佳萃取参数。结果表明,朝鲜蓟中洋蓟素的最佳萃取参数为萃取时间30 min,分相时间80 min,提取物质量浓度10.0 g/L,相比1.25∶1,萃取温度35℃,pH值4.0,此时洋蓟素萃取率达到67.37%。  相似文献   

19.
适宜君迁子出苗及生长的育苗基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无纺布容器育苗技术,研究不同配比基质对君迁子出苗及生长的影响,探讨基质理化性质与出苗及生长的相关性,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寻求适宜君迁子容器育苗的最佳基质。结果表明:处理1(V泥炭∶V珍珠岩=3∶1)、处理2(V泥炭∶V珍珠岩=2∶1)和处理7(V泥炭∶V蛭石∶V珍珠岩=6∶1∶1)的出苗率最低,均为95.8%,处理4(V泥炭∶V蛭石=3∶1)、处理5(V泥炭∶V蛭石=2∶1)和处理6(V泥炭∶V蛭石=1∶1)的出苗率达100%。多重比较结果表明,处理3的株高和地径均为最低,而处理4、处理6的株高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4、处理6和处理7的地径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处理4和处理6的地上部生物量和地下部生物量相对较高,其地上部鲜重分别达到了69.28 g和72.67 g,地下部鲜重达34.36 g 和34.13 g,而处理3(V泥炭∶V珍珠岩=1∶1)和处理5处理的生物量最低。君迁子的出苗、生长及壮苗指数与基质的各理化指标相关性并不显著。因子分析结果和壮苗指数结果并不完全相同。因子分析法综合评价不同基质君迁子的育苗效果是适宜的,结果表明,处理6为君迁子容器育苗最佳配比基质,其次为处理4和处理7,处理3综合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0.
研究离体条件下甲酸对谷蠹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甲酸对谷蠹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但其抑制中浓度远远高于甲酸乙酯对谷蠹的致死中浓度,这说明甲酸对害虫酯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的抑制作用不是甲酸乙酯杀虫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