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牛流行热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流行情况 2004年8~10月,莒南县暴发了一场牛流行热,遍及本县18个乡镇。据统计,全县共有324个发病场点(其中散养户273个场点)。计有病牛3150头(其中散养病牛656头),占全县养牛数的15.6%,(其中散养病牛占散养数的9.2%);死亡82头(其中散养牛20头),占发病牛数的2.6%;因病淘汰76头,占发病牛数的2.4%;造成孕牛流产和早产的有101胎。占发病牛数的3.2%。该病主要表现以下特点:(1)该病流行有明显的周期性,健壮者发病3天后好转。  相似文献   

2.
奶·牛·流·行·热·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多为良性经过,大部分牛经2~3天恢复正常,故称为暂时热,鉴于流行面广,传播速度快,导致大群发病,泌乳量减少,其中少数饮食欲废绝的长期瘫痪牛被淘汰或因继发其他疾病而死亡,造成经济损失和影响了养牛业的发展。1999年以来,作者就诊的病牛,整理了116例病列,其中成年牛69头,占发病牛总数的59%;青年牛47头,占40%;经治疗痊愈96头,淘汰和死亡共20头,治愈率达82.7%,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1991年7月,我县下东、界首、尧水、米江、腰陂、严塘等14个乡镇相继发生了牛流行热病.共发病453头,发病率占存栏耕牛的1.8%.个别地区发病率高达85%.在防治过程中.我们采取中西结合的方法,治疗431头,治愈419头,治愈率达97.2%,1流行病学牛流行热.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本病除牛外其他动物不感染,主要侵害对象是黄牛。以3~n)的壮年黄牛易感性最大.且发病急,传播迅速,呈地方性流行,常发生于7~8月的炎热季节.2症状病初体温升高到40C以上,稽留1~2日,病牛印神萎顿,不食不反刍,心跳加快(。O~110次/min),…  相似文献   

4.
牛出血性败血病是由牛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1996年8~9月在我县大规模流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1疫病流行情况1996年8月初,景宁县大顺、陈村等地连续出现耕牛死亡。因为当地刚发生过牛流行热,兽医误认为死于“牛流行热”。经笔者调查发现该病最先由本乡张某的1头购进黄牛引起的,8月5日至9月15日本县共有5个行政村11个自然村62头黄牛(该地域无水牛)发病,因大多未能及时得到治疗,死亡43头,致死率为69.4%。2临床症状本次发病多呈最急性经过,病程为5~10小时。有的白天无明显症状,夜间突然死于栏舍中。有的早上放牧时还…  相似文献   

5.
猪、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猪巴氏杆菌病称为猪肺疫,常呈急性败血型和慢性胸膜炎症状;牛巴氏杆菌病称牛出败,常呈败血型,水肿型和胸型症状.近年来,我区猪、牛巴氏杆菌病常零星散发,有时两者同时发生,呈地方性流行的较少见.1997年5月底,病区某村牲猪发生一种以体温升高,急性败血型症状,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流行性疾病,共发病270头、死亡200头、死亡率为74%、7月初,该村耕牛又相继发生一种呈急性败血型、体温高、死亡快的流行性疾病.一周内发病10头,死亡5头,死亡…  相似文献   

6.
1流行病学调查 1.1发病地区情况 发病地区海拔1231m,饲养有黄牛、猪、鸡等畜禽,其中存栏牛71头,牛均为放牧饲养。牛发病期间该地天气炎热,降雨量大,牧场水草丰盛。  相似文献   

7.
笔者自2008年7月~2011年4月间,对石河子地区31家规模奶牛场和部分散养户饲喂的1.83万头奶牛进行瘤胃酸中毒流行病学调查,期间一共出现816例瘤胃酸中毒。调查结果表明,奶牛瘤胃酸中毒的发生与季节、胎次、分娩前后的时间、奶产量高低有关,一般冬春季节发病多,青年牛发病率高于老年牛,产犊前、后的牛发病率高于空怀母牛,奶产量高、胎次低发病多,临产前3d和产后5d内发病的多。此次调查研究目的在于了解该病的发病情况、发病原因和发病时间,制定预防及综合防治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此类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8.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过去称为牛流行性感冒,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1999年8月,该病在我镇水口寨村耕牛中流行,用抗生素治疗几乎无效,后采用中西兽药结合治疗,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该村共存养耕牛37头,其中黄牛18头,于1999年8月15~19日相继11头耕牛发病,发病率为29.7%。染病牛均为黄牛,且为青壮年,7岁以上和哺乳犊牛未见感染。因未及时治疗已死亡1头。2临床表现发病急,来势猛。病初患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反刍微弱,打喷嚏,流清鼻液…  相似文献   

9.
奶牛流行热是由病毒引起的牛急性热传染病。特征是突然高热、呼吸迫促、消化机能障碍,全身虚弱、僵硬、跛行。1流行病学1.1流行情况牛流行热在我国部分地区早就有发生流行的记载。据资料统计我国南方及北方几省区于1977~1991年有4次大流行,累积病牛1300多万头,发病率为14%,死亡10万余头,死亡率占发病牛的0.726%。本病虽然死亡率不高,但传播扩散迅速,牛群大批发病,使奶牛产量和奶的品质明显下降,部分怀孕母牛流产,病牛因体弱瘫痪而被淘汰,给奶牛饲养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1.2流行特点奶牛流行热是…  相似文献   

10.
王焕章 《乳业科学与技术》2006,28(4):194-194,192
2004年3月,跃进乡某奶牛场突发一种传播迅速、产奶量急剧下降、水样腹泻、出血性下痢的急病,68头成年母牛有6l头发病、发病率89.7%。发病1周产奶量下降29%。53头犊牛与育成牛有6头发病,发病率11.3%,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等手段,确诊为空肠弯曲杆菌感染.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后,控制了病情,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融水县永乐乡发生多起牛以发病急、死亡率高为特征的传染病,笔者就诊的病牛11头,死亡4头,死亡率高达36%。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诊断为牛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2.
1993年春季以来,桑植县大面积暴发牛巴氏杆菌病.耕牛死亡严重,形成了春季和秋季两大疫情高峰。在高峰期,均具有发病使、波及面宽、死亡率高、呈暴发性流行的特点。据统计,全县1993年共死亡耕牛4180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控制和扑灭该疫情的流行,大庸市畜牧防检站会同桑植县畜禽疫病防检站组成了耕牛疫情调查组,对该县耕牛流行的疫病从临床诊断学、流行病学、病理学、病原学的角度进行了确诊,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发病经过及临床症状桑植县于1993年2月初至5月底死牛1304头.6月至7月死牛下降,8至11月死牛2876头,形成了…  相似文献   

13.
<正>牛巴氏杆菌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是牛一种急性传染病。急性经过主要以高热、肺炎或急性胃肠炎和内脏广泛出血为主要特征,呈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故称牛出血性败血病。2015年3月19日~4月10日,康保县处长地乡的两个自然村发生牛巴氏杆菌病。两村共有牛151头,发病24头,死亡6头,发病死亡率25%。治愈18头,治愈率75%。1发病情况及流行特点3月12日从外地购回牛只,3月19日1头1.5岁小公牛发病,  相似文献   

14.
1995年5月上旬,我市突然发生牛以颈部炎性水肿,舌咽高度肿胀,呼吸极度困难,两眼流泪,鼻孔流粘液性鼻液等症状的病牛。经化验室诊断为牛巴氏杆菌病。1流行情况5月8日,在辛兴镇兽医站门诊同时发现病牛3头,其中牛犊2头,母牛一头,一头牛犊因严重呼吸困难而室息死亡。以后呈散发性流行。二个多月时间在18个村中68头牛发病,其中死亡8头。2临床症状体温39.5-41.ZC,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停止,口吐白沫,两眼红肿流泪,鼻孔流粘液性鼻液.头颈部炎住水肿,按压时硬而热痛,头颈前伸,不能转动,针刺流黄色液体,严重者呼吸困难,粘膜…  相似文献   

15.
我县于1987年7月15日至10月28日发生了牛流行热,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调查表明,与历次流行特点有部分差异。一、流行病学特点1.本次流行热只危害黄牛,奶牛、水牛无一头发病。当时我县有牛159820头(其中奶牛41头、水牛60头),发病46827头(全部  相似文献   

16.
一起牛流行热的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和呼吸迫促,部分牛伴有运动障碍。现将泉州市丰泽区郊区某社区耕牛发生牛流行热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某社区饲养黄牛32头,自2007年6月中旬起,养牛户蔡某饲养的1头耕牛首先发病,随后沿途放牧的18户26头耕牛也于4~8d后陆续出现类似症状,且死亡1头。该病呈明显的流行特点,即陆续发生,直至全群感染,并且经治愈后复发3次以上。发病牛主要为成年牛,半岁内的犊牛很少发病。2临床症状该病潜伏期3~7d,患畜突然发热,体温升高到40℃,有时高达…  相似文献   

17.
牛泰勒焦虫病是一种季节性很强的地方性流行性疾病,发病率高。如果预防措施不到位,会导致发病牛大量死亡。牛泰勒焦虫病在我旗多年来未曾发生,在林东镇北井村更是第一次,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等确诊为牛泰勒焦虫病,现报告如下:1流行病学调查林东镇北井村一养殖场存栏牛209头,品种多为西门塔尔,其中有新生犊牛9头,黑白花奶牛8头。今年6月20日开始发现有16头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并且在病初有发热症状。截止6月26日陆续发病至38头。均为成年牛,发病率为18.2%。死亡5头,死亡率13.2%。其病程分别为5天和7天。开始发病的牛…  相似文献   

18.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为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困难,后肢无力。此病虽然为良性经过,但发病面广,流行快,奶牛感染后产奶量急剧下降,部分奶牛因后肢无力长期卧地不起而被淘汰,故此病对奶牛业带来较大的损失。我新桥街道2004年8月份统计共存栏奶牛567头,从8月8日开始到9月13日持续一个多月,共发生该病326头,发病率为57%。急性死亡12头,因病瘫痪淘汰9头,发病后流产20头。1流行病学调查本病主要侵害牛,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牛均可感染。犊牛症状较轻,高产牛、重胎牛症状严重。从8月初起,该…  相似文献   

19.
奶牛传染性结膜角膜炎(IBK)又名红眼病,是奶牛最常见,损失最大的眼病。本牧场成母牛每年都有零星发病。个体养牛户有时发生局部流行。其发病特点:多在夏季发生于2岁以内犊牛和青年牛,传染快、发病率高、死亡率低。多数情况可根据发病季节,临床症状和发病率做出IBK的准确诊断。近两年共治疗16头,治愈14头,死亡1头,淘汰1头。报告如下,以供参考。1 流行和症状 病原是牛摩拉克氏杆菌。任何年龄段的牛都可发  相似文献   

20.
2004年3月中旬,临沂市某奶牛场突然爆发一种传播迅速,致使产奶量急剧下降、水样腹泻、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腹泻病,饲养的68头成年母牛有61头发病,发病率为89.7%。据统计,发病1周产奶量下降29%。53头犊牛与育成牛有6头发病,发病率为11.3%,给养牛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验等手段,最后确诊为空肠弯曲杆菌感染,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控制了病情,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