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火烧迹地上红松种群(Pinus koraiensis population)自然更新格局的动态变化和趋势.从传统的2×2(m~2)更新样方的系统抽样资料统计分析中,清晰地显示出,更新格局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着规律性的变化.处在进展演替状态的新生群落,当红松种群在群落中自然更新发生时,其格局将由群团型格局向随机型格局发展,过程可能十分复杂,主要决定于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马尾松人工林在不同阶段不同的经营模式进行评价,本研究以湖南省祁阳县大江林场的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林下草本植物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R)、Simpson指数(D)、ShannonWiener指数(H′)与Pielou均匀度指数(E)为指标,研究无干扰模式、常规模式和近自然模式对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前期和中期,马尾松林下草本生物多样性指数(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指数)的大小顺序为:无干扰模式近自然模式常规模式(P0.05);(2)在后期,马尾松林下4个生物多样性的大小顺序为:近自然模式常规模式无干扰模式(P0.05)。因此,在开展马尾松人工林的抚育经营活动时,应根据森林的发育阶段和经营目标,选择制定最适宜的经营方案。  相似文献   

3.
华北驼绒藜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其环境依赖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统计学中的半方差分析方法对4种群落类型华北驼绒藜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华北驼绒藜种群Ⅰ(华北驼绒藜+小叶锦鸡儿+短花针茅+多根葱群落)和种群Ⅱ(华北驼绒藜+大针茅+冷蒿+糙隐子群落)半变异函数曲线为球状和高斯模型,空间分布格局为聚集型,种群较稳定;种群Ⅲ(华北驼绒藜+大针茅群落)和种群Ⅳ(华北驼绒藜+羊草+杂类草群落)半变异函数曲线为线形,空间分布格局为随机型,种群呈增长型.对种群分布格局形成有重要影响的15个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表明,群落总盖度、华北驼绒藜种群密度、驼绒藜种群分盖度、坡度、土壤速效氮、土壤速效磷、年平均降雨量和人为干扰度是影响种群分布格局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贵州息烽天台山黄心夜合种群结构和动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黄心夜合(Michelia martinii)为优势种群的森林群落内设置1200 m2样地,用相邻格子法进行每木调查获取野外资料.通过对种群大小级(立木级)数量特征和分布格局分析,探讨了黄心夜合种群结构和不同发育阶段种群格局动态.结果表明,黄心夜合种群结构呈不完整的金字塔型,中小径级种群缺失较多,但有一定数量的幼苗幼树(Ⅰ级和Ⅱ级),仍属于稳定型种群或进入成熟型阶段.种群不同发育阶段分布格局由集群分布向随机分布转变,集群强度由强变弱,种群密度由大变小,群落仍处于相对稳定阶段.  相似文献   

5.
青岛崂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物种丰富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保育恢复青岛崂山主要植被,提高森林覆盖率,采用典型样地法,对青岛崂山现存植被主要类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崂山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植物种类繁多,加之人工引种栽培,形成了多样的植被类型,且不同海拔分布着不同的植被类型,其中针叶林分布广泛,主要建群种是赤松(Pinus densiflora);阔叶林主要是有落叶阔叶林构成,主要树种有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等;灌草丛以中生或旱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要建群种,建群层为草本层;不同海拔,科、属、种丰富度不同,且物种丰富度在中海拔地区较高;北九水,蔚竹庵,太清宫,流清河,凉清河,仰口等地具有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双石屋、冷翠霞、观崂村等样地物种丰富度较低。  相似文献   

6.
荔波瘤果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揭示荔波瘤果茶的种群特征,在荔波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荔波瘤果茶主要分布地设置400 m2样地7个,应用扩散系数、聚集指数、扩散型指数、平均拥挤度、指聚块性指数和聚集强度6种聚集度指数分析荔波瘤果茶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荔波瘤果茶种群年龄结构属金字塔型;荔波瘤果茶种群的空间分布格局为集群分布。  相似文献   

7.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能和地球上80%以上植物根系形成互利共生体,在耕地资源保护、植被多样性恢复、土地荒漠化治理、土壤侵蚀防治及养分循环利用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南方红壤区林下侵蚀劣地近地表植被覆盖度低,加上人类活动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和强降雨较集中导致林下水土流失严重,不仅降低林地生产力,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阻碍了中国林业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林下接种AMF能够促进植被恢复、改善土壤质量,进而提高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文章概述了南方林下侵蚀劣地中AMF对植被的修复效应及水土保持作用研究进展,展望了未来AMF在林下植被修复及水土保持研究中的方向,旨在为林下侵蚀劣地植被修复和减少水土流失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利用天敌蜘蛛控制茶树害虫,田间调查林下生态模式茶园蜘蛛群落及叶蝉种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林下茶园的蜘蛛种群数量明显高于常规茶园,且叶蝉种群的数量显著低于常规茶园。从蜘蛛功能群情况看,林下茶园的游猎型和结网型蜘蛛种类和数量相近,而常规茶园主要以游猎型蜘蛛为主。比较林下茶园和常规茶园的蜘蛛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林下茶园均较高。林下茶园蜘蛛种群对叶蝉具有明显跟随现象,对叶蝉的控制作用显著。常规茶园蜘蛛种群数量基本低于叶蝉种群数量,在叶蝉高峰期未起到明显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土生空团菌环境适应机理,以内蒙古地带性植被为研究对象,调查和测定了不同森林类型区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植被类型、土壤养分含量变化,探讨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与植被、土壤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从植被类型来看,大兴安岭兴安落叶松、黑里河油松、大青山虎榛子、乌拉山白桦、贺兰山青海云杉等宿主植物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均为30%以上,不同森林类型区油松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根际土壤因子分析,土生空团菌自然侵染率与根际土壤有机质(r=0.492)、全氮(r=0.479)呈明显正相关(P<0.05),与根际土壤速效磷(r=0.575)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林分空间结构会显著影响其林下植被多样性,为明确其影响灌木物种多样性的关键因子,以八大公山栎类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计算混交度、大小比数、开敞度指数以及聚集指数代表林分空间结构,计算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和Auclair Goff指数评价灌木物种多样性,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方法探究两者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八大公山栎类天然次生林的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变化与开敞度和林木聚集指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开敞度与Pielou指数、聚集指数与Auclair Goff指数表现出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随着开敞度的增大,Pielou指数增大,即林下灌木物种均匀度不断增加;随着八大公山栎类聚集指数增加,Auclair Goff指数增加,即林下灌木的物种多样性程度不断增长。因此,以调整树种结构为主,综合研究调整林木空间的格局和分布,尤其在林木开敞度、聚集度方面能够起到提高八大公山栎类天然次生林下灌木物种多样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衡山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阐明目前马尾松人工林林分的活力与健康状况,为人工林的经营提供初步分析和建议,以及对今后人工林的经营效果评价提供参考,采用复合结构功能指标法,选用马尾松种群活力、植被群落生态健康和林分抵抗活力3个功能结构层综合指标来构建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以衡山马尾松人工林不同年龄发育阶段的小班样地为评价单位,对5个不同年龄发育阶段的15个马尾松人工林小班样地进行马尾松人工林林分活力与健康评价。结果表明:15个小班样地的马尾松人工林总体林分活力与健康状况均处于亚健康状态;林龄为5年、10年和15年的马尾松人工林小班样地内马尾松种群活力H值明显高于林龄为2年和25年的小班样地;各小班样地内植被群落生态状况差别较大,植被群落生态状况为健康的小班主要集中在林龄为2年和25年的小班样地内;各小班的林分抵抗活力状况无太大差异,均处于亚健康状态,与马尾松人工林总体林分活力与健康状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2.
小兴安岭榛子种质资源调查及利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在掌握小兴安岭地区榛子种质资源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榛子的野生资源,选育出高抗寒、高品质的榛子。通过采用实地调查与走访群众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在该地区选取4个气候差异较大的林业局,设置了17块典型样地,对该地区现有榛子的种类、分布类型、群落分布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采集的坚果各性状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小兴安岭主要有平榛、毛榛2种榛子,毛榛和平榛的出仁率分别为36%、25%,果皮厚分别为0.88、1.85 mm,2种榛子果仁重、出仁率、坚果重、果皮厚的变异系数均高于10%,榛子分布生态类型有散生型、伴生型和纯榛子林,其中,散生型榛子产量较高。毛榛较喜光,稍耐荫,在偏酸性肥沃的土壤中生长良好。在调查的4个林业局中,五营局的毛榛种质资源最好,其坚果干重、果皮厚、出仁率分别为0.6049 g、0.84 mm、40.16%。综上所述,小兴安岭地区毛榛出仁率高、皮薄,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在对野生榛子进行选种时,可依次按果仁重、出仁率、坚果重、果皮厚的顺序进行筛选;五营局的毛榛外观品质较高,可在该地区开展下一步的选优工作。  相似文献   

13.
为了了解油松、虎榛子不同林型中微生物区系的变化及功能多样性变化规律,揭示在自然森林生态系统中虎榛子的存在对油松促生作用机制,笔者以油松、虎榛子不同林型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分离方法和BIOLOG分析技术对其不同林型根际土壤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以及功能多样性的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油松、虎榛子混交林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分布较均匀,稳定性最好;油松、虎榛子混交林根际土壤功能多样性指数显著高于2种纯林。  相似文献   

14.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婕  陈传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06-212
为全面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现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提取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和周长等信息,选取分维数、破碎度、聚集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植被景观的斑块特征和景观的空间异质性2个方面对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灌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针叶林、中山草甸、人工植被、阔叶矮曲林和落叶阔叶林等9种植被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面积和周长分布极不均匀,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研究区的主导景观类型。(2)在植被景观类型水平上,选取分维数、破碎度和聚集度进行景观异质性研究,针阔混交林的分维数最大,为1.1678,边界形状最不规则;人工植被的破碎度最大,为0.0503,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各植被景观类型的聚集度都在95%以上。(3)在植被景观水平上,选取分维数、破碎度、聚集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等5个指标分析景观异质性,其值分别为1.1479、0.6298、98.1909%、0.6629、1.4565;研究区各景观形状较规则,破碎度小,聚集度高,各景观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多样性水平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的整体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城市功能区视角下的都市农区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科学规划城市农用地,有必要确立都市农区概念,研究都市农区的基本内涵、空间特征和地域类型。都市农区是指由城市空间内农用地构成的城市功能区,一般仅限于市辖区。相对理想化的都市农区的空间尺度大体上为200 hm2,宜以呈小集中大分散的空间形态融入城市功能组团。都市农区有城市化地区、准城市化地区、半城市化地区、浅城市化地区和城市生态敏感区5种地域类型。依据都市农区区位特征、资源禀赋与功能需求的差异性,合理配置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多功能农业,是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对城市规划提出的重要新课题。  相似文献   

16.
海南阿陀岭4种加勒比松林分直径分布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给海南省低质低效次生林分的改造经营提供科学、合理的参考依据,利用正态分布、对数正态分布、Weibull分布、Γ分布4种分布函数分别对阿陀岭的4种加勒比松林分的直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4种林分的直径分布曲线均为左偏态,林木株数均偏向中小径阶;(2)加勒比松与台湾相思混交林和加勒比松与海南柃混交林用Weibull分布函数拟合的效果更好,加勒比松与浙江润楠混交林用Γ分布函数拟合的效果比较理想,加勒比松纯林用Weibull分布和Γ分布函数拟合效果接近,无显著差异。说明Weibull分布对4种林分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最强,正态分布最差,Γ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居中。  相似文献   

17.
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给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技术体系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木本植物快速繁殖和品种遗传改良工作的开展,从原生质体分离、纯化、培养方式等方面对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体系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比分析了原生质体不同分离方法和培养方式的优缺点,研究总结出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油松浸种处理水温与浸种时间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摸清浸种水温、浸种时间对油松种子吸水量及生命活力的影响,进行了不同水温及时间的浸种试验。通过不同浸种温度、浸种时间以及浸种温度与时间组合分别对油松种子进行处理,测定处理种子的吸水量和生命活力。结果表明:种子吸水量随浸种温度或浸种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增加;在浸种温度20~50℃,浸种时间6~12 h的条件下,油松种子的生活力较高。油松种子的浸种水温宜在50℃以下,在这个温度范围内,不同温度油松种子达到最高生命活力所需的浸种时间不同。水温为20~30℃时,浸种6 h;水温为40~50℃时,浸种4 h。  相似文献   

19.
赵磊  邵雪亚 《中国农学通报》2012,28(35):128-133
目前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是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为了研究快速城市化地区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因子,将快速城市化地区划分为城区、郊区和工业主导区3个部分,分2个时段研究了2002-2010年各分区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变化的热点集中在城区和工业主导区;2006-2010年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幅度要明显大于2002-2006年,其中两期建设用地分别增加806.40 hm2、3112.91 hm2;耕地、林地等地类大规模减少,二者两期减少之和均占减少总面积的85%以上,建设用地迅速增加;经济发展、外部政策干扰是刺激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因素。在土地利用和产业规划过程中进行用地分析,科学实施规划改善土地利用结构,保护水体、林地、耕地等地类,提高土地利用率是保护耕地、林地等地类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