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养鸡业中普遍存在鸡蛔虫、异刺线虫和瑞利属绦虫混合感染的情况,严重影响雏鸡的生长发育,并可引起鸡的产蛋率下降,严重感染时可导致死亡,影响养鸡业的发展。左咪唑为家畜胃肠线虫的驱虫良药,但对鸡的驱虫作用国内资料较少,别丁滴丸对驱除畜禽的吸虫和绦虫有良好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安全有效地驱鸡蛔虫和鸡异刺线虫的药物,我们于1985年5月至1986年6月进行了国产丙氧苯咪唑驱除鸡蛔虫和鸡异剌线虫的研究。共分三个试验进行。第一个试验是确定丙氧苯咪唑驱除鸡蛔虫及异剌线虫的效果及最佳驱虫量;第二个试验是确定国产丙氧苯咪唑对鸡的毒性及安全性,第三个试验是在前二个试验的基础上,在生产现场确定国产丙氧苯咪唑的驱虫效果及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鸡线虫病广泛存在全国各地,严重地威胁养鸡业的发展。为了探讨安全有效地驱除鸡线虫药物,在进行国产丙氧苯咪唑驱除鸡蛔虫的试验及国产丙氧苯咪唑对鸡异刺线虫及其与鸡蛔虫混合感染的驱虫效果试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国产丙氧苯咪唑对鸡的毒性实验。以便为丙氧苯咪唑驱除鸡线虫的田间试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砜苯咪唑(Oxgendanole)为新型、低毒、广谱、高效的驱虫药,对家畜的多种线虫有极佳的驱虫效果。对鸡蛔虫的驱虫率达100%;对鸡异刺线虫的驱虫率为94%~100%;对旋形华首线虫的驱虫率为41.7%~100%;按每千克体重10,20毫克的剂量投服对有轮毛细线虫和有轮赖利绦虫的驱虫率达100%,对棘沟赖利绦虫的驱虫率为0~20%  相似文献   

5.
用左旋咪唑(15mg/kg 体重)饮水给药,驱除70日龄蛋鸡的蛔虫、鸡异刺线虫,安全,高效,对提前开产,提高产蛋率,减少产蛋期鸡的死亡有一定作用,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6.
<正> 1983年8—10月,我们在河南省长葛县养鸡场进行了调查,发现鸡蛔虫、异刺线虫和赖利绦虫普遍地混合寄生在鸡的消化道内。我们随机捕获两只鸡进行剖杀,发现鸡,蛔虫高达116条/只,异刺线虫89条/只,赖利绦虫18条/只。这些寄生虫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该场孵出的一批雏鸡,喂养了五个月后,轻度感染的体重只有1.30公斤,而严重感染的体重仅有0.2公斤,有的甚至瘦弱死亡。  相似文献   

7.
一些养殖户对驱虫和场地的消毒不够重视,出现鸡异刺线虫和组织滴虫混合感染的情况,养殖户常误诊为球虫病给养鸡业造成严重损失.本文对鸡组织滴虫和鸡异刺线虫混合感染病例的发病症状、病理剖检、病原检查及防治措施进行了综述.笔者通过采取驱虫结合场地消毒、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使该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8.
毛细线虫病系毛细科(Capillariidae)的多种线虫寄生于禽兽体内所引起,严重感染时,可以造成动物的死亡。上海动物园观赏鸟中感染毛细线虫者屡见不鲜,作者曾先后使用复方甲苯咪唑(Mebendazole Compositae)和硫苯咪唑(Fenbendazole)进行驱虫,效果不甚理想。为了寻求安全有效的驱虫药物,1989年12月,我们采  相似文献   

9.
(上接18期第27页) (二)禽类驱虫常用药物的选择 1.左旋咪唑.属广谱驱线虫药.一般以0.03%~0.06%浓度溶于水中饮服,对驱除鸡蛔虫、异刺线虫、鹅裂口线虫等均有较好效果.其制剂有盐酸左旋咪唑和磷酸左旋咪唑两种.前者,鸡服一次量为10~20毫克/千克体重;后者用于驱除肠道线虫,鸡服一次量为25~30毫克/千克体重.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的目的在于阐明磷酸左旋眯唑对鸡的安全性和驱除鸡蛔虫和异刺线虫的有效剂量,并进一步试验用药物混料投药的方法,为进行大群驱虫提供依据,以利于生产上推广应用。本文系磷酸左旋眯唑鉴定试验项目的一部分。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犬科动物鞭虫病系由毛首科毛首线虫属的线虫寄生于犬体大肠引起的,严重感染时,可造成犬的死亡.我园犬科动物中感染鞭虫者屡见不鲜,我们曾先后用驱虫净和左旋咪唑驱虫,效果很不理想.为寻求有效的驱虫药物,1991年3月,我们采用复方甲苯  相似文献   

12.
犬科动物鞭虫病系由毛首科毛首线虫属的线虫寄生于犬体大肠引起的。严重感染时,可造成犬的死亡。我园犬科动物中感染鞭虫者非常普遍,我们曾先后用驱虫净和左旋咪唑驱虫,效果不甚理想。为寻求有效的驱虫药物,1991年3月至1992年12月,采用复  相似文献   

13.
磷酸左旋咪唑是一种新的广谱驱虫药物,对畜禽的胃肠道线虫,肺线虫的成虫和未成熟的各期幼虫都有很高的疗效。我们在寄生虫普查的基础上,于1984年7月对自然感染寄生虫的成年鸡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试验药物:磷酸左旋咪哩,规格为5 毫升装,含量为5%的注射剂,均由湖南农学院家畜寄生虫病教研室供给。  相似文献   

14.
<正> 一、试验目的为了寻求和掌握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高效、低毒、安全范围广的家禽驱虫药物,我们于85年12月份,利用县鸡场郑州红成年鸡,进行了左旋咪唑、丙硫苯咪唑(抗蠕敏)两种药物对鸡肠道寄生虫(主要是线虫)驱除效果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二、试验方法选择粪检线虫卵阳性的试  相似文献   

15.
以国产丙硫苯咪唑对39只自然感染各种蠕虫的鸡进行了驱虫试验。第一批15只,采用鉴定试验方法,按每公斤体重100毫克口投,对卷棘口吸虫(Echinostoma revolum)效100%(5/5);对棘盘赖利绦虫(Raillietina echinobothrida)效100%(1/1);对鸡禽蛔虫(Ascaridia galli),成熟的效100%(16/16),未成熟的也为100%(10/10);对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e)效93.3%(126/135);对毛细线虫(Capillayia spp.)效53.3%(8/15);对扭状头饰带线虫(Cheilospirura hamulosa)效36.4%(8/22)。第二批6只,也采用鉴定试验方法。按每公斤体重50毫克口投,对赖利绦虫100%(1/1);对成熟鸡禽蛔虫效98.8%(184/186);未成熟的效98.2%(320/326),对鸡异刺线虫效45.5%(118/259);对毛细线虫效60%(3/5)。第三批18只,采用对照试验方法(9只用药,9只不用),按每公斤体重150毫克口投,对成熟鸡禽蛔虫效100%(1/1);未成熟的99.6%(4955/4965);对鸡异刺线虫效91.8%(640/697);对毛细线虫效64.2%(1896/2952);对四角赖利绦虫(Raillietina tetragona)效100%(18/18)。  相似文献   

16.
<正> 丙硫苯咪唑(Albendarole)(aelendaiole)足一种驱虫药,国内外试验证明对多种线虫、吸虫和绦虫有很好的驱虫效果。据报道驱除鸡消化道寄生虫有效剂量不一致,为了进一步明确最佳有效剂量,我们对自然感染多种寄生蠕虫的鸡进行了不同剂量的驱虫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试验材料和方法:1、试验药物:丙硫苯咪唑系杭州第三制药厂生产的片剂,每片含量为50mg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磷酸左旋咪唑对自然感染刚刺颚口线虫的猪进行了驱虫试验.结果表明:按每kg体重4~6mg剂量一次颈侧肌注5%的磷酸左旋咪唑注射液,驱虫率和驱净率均达100%,效果显著,并对猪体没有不良临床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用饱和盐水浮聚法对60只云岭峻王黑山羊筛选肠道线虫感染者,共发现8种消化道线虫,分别是捻转血矛线虫、奥斯特线虫、古柏线虫、马歇尔线虫、仰口线虫、毛圆线虫、食道口线虫、夏伯特线虫,它们的感染率分别为100%、100%、100%、71.67%、86.67%、22.33%、100%、90%;体外寄生虫有软蜱和疥螨,感染率为100%和85%.从中选30只感染寄生虫的阳性山羊,分别用左旋咪唑片剂和伊维菌素注射液进行驱虫试验,间隔7 d重复用药一次.结果表明:左旋咪唑组消化道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平均为84.63%,对体外寄生虫无效;伊维菌素组消化道线虫的虫卵减少率平均为99%,体外寄生虫软蜱的感染率下降为13.33%,疥螨的感染率下降为3.33%;在增重上,左旋咪唑组平均日增重为48.89 g,伊维菌素组平均日增重为72.22 g,比左旋咪唑组提高47.72%;即伊维菌素注射液驱虫效果明显优于左旋咪唑片剂驱虫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确诊一例七彩山鸡疑似感染寄生虫死亡的原因,使用剖检、光镜形态学检测、HE病理染色观察等方法进行了临床诊断,使用PCR技术对获得的虫体18S rRNA进行扩增,鉴定感染虫体类型。剖检发现,病禽肠道黏膜内有细长白条状的线虫体寄生,感染数量较多,肝、心等部位未见明显病变;形态学检测发现,该线虫具有较为典型的尾刺结构。结合剖检症状和形态学鉴定,初步判断病禽感染的消化道线虫为异刺线虫。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虫体寄生的肠道黏膜出现损伤及炎性症状;分子生物学鉴定发现,该线虫18S rRNA的PCR扩增条带大小为760 bp,同源性与鸡异刺线虫(DQ503462.1)最接近。经综合诊断,判定异刺线虫感染是导致本次七彩山鸡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次分析鉴定的虫株与家禽源异刺线虫同源性较高,表明七彩山鸡感染的异刺线虫可能来自鸡等普通家禽。这提示,散养特种禽应定期驱虫,加强禽舍卫生清扫,尽量避免与普通家禽混养。  相似文献   

20.
作者用人工感染乳突类圆线虫(strongyloides papillosus)的兔作为动物模型,对国内常用的高效广谱驱虫药丙硫苯咪唑、甲苯咪唑、噻苯唑和磷酸左咪唑进行了对比驱虫试验。通过临床症状、给药后日增重、虫卵转阴率、驱净率、驱虫率、e.p.g.、肠道内残留虫体数七项指标的观察,认为丙硫苯咪唑(40mg/kg)的效果最好,其次为噻苯唑(200mg/kg)和甲苯咪唑(30mg/kg);较差者为磷酸左咪唑(20mg/kg);其驱虫率分别为100%,99.99%,99.88%,75.54%。同时作者还注意到,在兔体内乳突类圆线虫成虫除寄生于十二指肠外,尚寄生于空肠和回肠,而且以寄生于空肠中的数量居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