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福建省西瓜细菌性果斑病的病原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在福建种植的西瓜上发现一种新细菌病害———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从病叶和病果上分离到20个细菌菌株,接种西瓜后,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而且从接种病株上又重新分离到了相同细菌,这20个细菌菌株经柯赫氏法则证明均为该病的致病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差异.挑选其中的14个菌株经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特性等测试,确认该病原菌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subsp.citrulli).该病菌除侵染西瓜外,人工接种尚能侵染多种葫芦科及番茄、玉米、大豆等作物.  相似文献   

2.
新疆加工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4~2005年从北疆加工番茄主要种植区采集细菌性病害的病样,从其病叶、病秆和病果上分离纯化得到了15个细菌菌株,经致病性测定,所有供试菌株的发病症状均与自然发病症状相一致,并从接种发病株上又分离到此菌;选取代表性菌株pst8和pst12进行培养性状、菌体形态、鞭毛的着生部位和数量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的观察,鉴定为丁香假单胞杆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pv.tomato)。  相似文献   

3.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鉴定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2001年在辽宁省的露地及大棚番茄上分离得到4个菌株,接种番茄幼苗上,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并从接种病株上重新分离到此病原细菌,经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等鉴定,确认该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tomato(Okabe)Young,Dye&Wilkie).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在山东省临沭县、昌乐县、章丘县等地西瓜育苗基地的西瓜苗上发现了一种新病害——西瓜细菌性果斑病。从病果和病叶片上分离到15个细菌菌株,选取8个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8个菌株均能侵染西瓜,发病症状和自然发病症状完全一致;从接种发病的病果上可重新分离到相同的细菌。对该8个菌株菌体形态、染色反应、培养性状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等项目进行观察测定,确认供试菌株为燕麦食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et al.,1992)。  相似文献   

5.
3株植物内生细菌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草药透骨草、白鲜皮和番茄植株体内筛选出3株对灰霉菌有较强抑制作用的内生拮抗细菌,离体番茄果实灰霉病防治和盆栽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个菌株对番茄灰霉病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先接种拮抗内生细菌24 h后再接种灰霉菌的防效优于同时接种拮抗菌和病原菌的防效;拮抗菌株T15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治效果优于菌株B2和F8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6.
从4种茄科植株中分离得到28株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菌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其中,从番茄中分离的Fq7菌株抑菌效果最好,抑菌圈半径为8 mm;室内盆栽条件下,处理7 d后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效果达62.71%.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和16S rDNA序列分析,Fq7菌株被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Fq7菌株在番茄体内的定殖结果表明:采用涂抹叶片和浇灌土壤的方法接种于番茄,均可在番茄根、茎、叶中分离回收到细菌菌株,表明Fq7菌株可以在植株体内繁殖和传导,具有沿维管束转运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松材线虫携带的一株细菌分离及其致病性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从患松材线虫病致死的黑松和马尾松病树组织及松褐天牛虫体中分离的松材线虫虫体上均分离到同一细菌菌株 .经致病性、革兰氏染色、菌体形态、培养性状和生理生化反应等测定 ,将致病菌株鉴定为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 .ATBExpression自动鉴定仪的鉴定结果与上述结果相同 .在分离过程中该菌出现频率较高 ,说明是松材线虫携带的主要细菌 .人工接种试验结果显示 ,用无菌线虫或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分别接种的黑松无菌苗不发病 ,而用二者混合接种则使无菌苗迅速发生褐变和萎蔫 .林间利用 6年生黑松进行的接种试验结果证明 ,用无菌松材线虫和洋葱伯克霍尔德氏菌菌株混合接种的黑松与使用野生松材线虫接种的黑松都 10 0 %的患病 .单独用无菌松材线虫接种有 4株发病 ,6株没有发病 .其中发病黑松中不仅分离到了松材线虫 ,也分离到了细菌 ,而没有患病的 6株黑松中仅分离到少量松材线虫 .这说明在野外条件下接种的松材线虫可以通过某种途径重新获得细菌 ,导致了接种的黑松患病 .而接种后无菌松材线虫没能获得细菌的那些黑松就没有患病 ,说明单独无菌松材线虫不能使黑松患病 .这些结果说明松材线虫携带的细菌与松材线虫的致病性有关 .因此 ,可以把松材线虫病看作是线虫和细菌共同侵染引起的一种植物复合侵染病害 .在这  相似文献   

8.
在草莓组培育苗和番茄穴盘育苗时,分别接种 VAM 真菌 Glomoss mosseae 91,G.mosseae 93和G.versoforme 三个菌株,发现菌根侵染增多,幼苗生长加快,育苗时间缩短,定植后提早开花结果,果重增加,果实品质得到改善。草莓上按种 G.mosseae 91菌株效果最佳;番茄上接种 G.mosseae 91和93菌株效果均较好。  相似文献   

9.
玉米细菌性条斑病病原细菌的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3~2004年在江苏南京江浦县南京农业大学实验农场玉米上发现1种细菌性病害,从病叶上分离得到了17个菌株,接种玉米叶片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症状一致,并从回接病株上重新分离得到相同细菌,各菌株间致病力无明显的差异.根据致病性、菌体形态、培养性状、生理生化反应和16S rDNA序列分析等特性将该批病原菌鉴定为燕麦噬酸菌燕麦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avenae).本文首次在国内报道该病害.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小麦—玉米轮作田中镰孢菌的种群结构及致病性,采用形态结合分子鉴定的方法分别对采自河南省许昌、漯河、驻马店3块小麦—玉米轮作田的407个镰孢菌菌株进行了种的鉴定,并从中选出不同寄主来源、不同种的12个代表菌株,分别接种田间小麦和盆栽玉米。鉴定结果表明,从小麦上分离到的镰孢菌均为禾谷镰孢菌( F. graminearum,178个),而从玉米上分离到的镰孢菌则分别属于轮枝镰孢菌(F. verticillioides,123个)、F. graminearum(61个)、层出镰孢菌(F. proli-feratum,45个)3个种。接种试验结果表明,3个种均能够侵染小麦麦穗和盆栽玉米苗,但F. gra-minearum的致病力显著强于F. verticillioides和F. proliferatum;不同寄主来源的F. graminearum菌株在致病力上差异不显著。来自小麦—玉米轮作田的F. graminearum菌株既可以侵染小麦又可以侵染玉米,这可能会造成小麦赤霉病、玉米茎腐病等病害的发生在小麦—玉米轮作模式下呈加重趋势。  相似文献   

11.
采用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代谢组学方法 ,研究不同致病性青枯雷尔氏菌诱导番茄植株代谢物变化的异质性。将青枯雷尔氏菌强致病力菌株FJAT-91和无致病力菌株FJAT-1458分别单独接种和混合接种番茄植株,以清水为对照,接种后6、24、48、72、96h取样,测定番茄植株代谢产物的变化。结果表明,检测到的代谢物种类主要为醇类、酯类、酸类、醛类、吡啶类和烷烃类。不同处理番茄代谢产物组成变化的时间动态结果表明,FJAT-91单独接种处理48h、FJAT-1458单独接种处理48h、同时接种FJAT-91和FJAT-1458处理96h及对照处理72、96h的番茄中检测到代谢物种类最多,分别为12、18、15和15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在不同处理不同时间的番茄中均检测到,为完全分布类型,其他代谢物为不完全分布类型。FJAT-91单独接种处理能诱导番茄代谢产物棕榈酸消亡,而FJAT-1458单独接种或与菌株FJAT-91混合接种及对照处理的番茄植株该代谢物维持在相当含量,说明该代谢物可能与植株免疫抗病有关。主成分分析表明,不同接种处理诱导番茄植株的代谢谱存在一定的差异,主成分一和主成分二基本上能将其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12.
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同浓度的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FJAT-91处理番茄盆栽苗,建立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生物测定方法.结合菌落形态和特异性引物鉴定结果说明所分离得到的菌株均为强致病力青枯雷尔氏菌.当番茄植株培养至第5d时,4个不同接种浓度处理的番茄植株苗均出现发病症状.采用104 cfu·mL-1处理的番茄植株在第4d发病,但到第8d,...  相似文献   

13.
针对番茄青枯病,采用平板稀释分离法,用NA平板分离了健康番茄在苗期、花期、初果期和盛果期,根表、根际、根围和非根际等不同部位样品中的细菌,并分析其数量的动态变化和各生育期的根际效应。同时测定优势菌和番茄青枯菌之间是否存在拮抗关系,鉴定优势菌。结果表明,无论在哪个生育期,番茄根际土中细菌数量都远大于其他部位的细菌数;根表细菌数量也多于根围及非根际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从鉴定结果看,优势细菌种类无论是在不同部位样品间还是在不同生育期都大体相同,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动态变化。番茄对细菌数量上的根际效应在盛果期值最大。试验中获得番茄青枯菌的拮抗菌株16株。  相似文献   

14.
番茄拮抗内生细菌102菌株的分离及其防病促生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峙拮抗与盆栽试验,进行了番茄内生细菌的筛选与初步鉴定,并研究了内生细菌对番茄青枯病的防治效果与促进番茄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从健康番茄植株体内分离获得了对番茄青枯病病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102菌株,初步鉴定该菌株为土生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terrigena);该菌株能在番茄植株体内定殖,对番茄青枯病室内盆栽防治效果达55.6%,并显著促进番茄植株生长,提高番茄产量。  相似文献   

15.
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生长及相关生理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番茄中杂9号接种6种不同的丛枝菌根真菌(Glomus versiforme,Glomus mossea-2,Glomus intraradices,Glomus diuphauam,Glomus mossea,Glomus etuni-catum1),通过测定不同菌种对番茄的生长效应及叶片生理变化,表明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番茄有不同程度的生长促进作用,处理番茄的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比对照有所增加,其中对叶片可溶性糖的影响最为显著,它与番茄根系的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正相关,还与植株总干重显著正相关,菌根侵染率亦与植株干重显著正相关。故此提出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作为丛枝菌根影响番茄生长的生理鉴定指标,依此指标筛选出Glomus versiforme,Glomusmossea-2是对番茄生长促进效果最好的菌种。  相似文献   

16.
不同根际细菌对南方根结线虫抑制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稀释平板涂布方法从番茄根结土壤中初步筛选出对明胶有水解作用的菌株。通过各菌株发酵上清液对南方根结线虫二龄幼虫死亡率和虫卵孵化率抑制作用,以及拮抗菌悬浮处理番茄根系30 d后观察番茄根结数量变化,进一步筛选获得高效菌株。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对能显著抑制根结线虫生长的2株菌株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筛选出了10株对明胶有明显水解圈的细菌,其中菌株BTG和X5具有较强的明胶水解能力。菌株BTG和X5发酵的上清液处理二龄幼虫24 h后的死亡率比无菌上清液处理死亡率提高了72.13%和62.14%;而用菌株上清液处理14 d后的虫卵孵化率比无菌上清液处理的孵化率降低了38.62%和30.73%。菌株BTG和X5的菌悬液处理的番茄根结数比不加菌悬液对照处理根结数分别降低了80.49%和73.17%。经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表明,菌株BTG和X5都属于芽孢杆菌。通过比较各株细菌对二龄幼虫(J2)死亡率,虫卵孵化率及番茄根结数量的影响,筛选出了2株可用于生物防治作物根结线虫的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17.
番茄内生细菌的分离及其促生活性研究(英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Objective]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growth-promoting activities of endophytic bacteria from tomato plants.[Method]The endophyt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different tissues of tomato plants were analyzed for the effects of their growth-promoting activities on the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tomato plants.The bacteria with growth-promoting activity were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Result]Totally 59 endophytic bacterial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roots and stems of tomatoes,of which 4 showed significantly growth-promoting activity to germination and growth of tomato.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strains are endowed with the potential capability of growth-promoting.[Conclusion]The endophytic bacteria with growth-promoting activity were found among the isolates from tomato plants.This provided a good foundation for utilization of these bacteria with growth-promoting activity.  相似文献   

18.
青枯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番茄抗青枯病的生化机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紫外诱变法获得的青枯无致病力菌株诱导番茄,植株产生了对青枯病的抗性反应,该菌株对致病菌没有直接的抑制作用,且对番茄不能致病.番茄经无致病力菌株处理后,体内与抗病反应相关的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及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显著增强;酚类物质和木质素含量也显著提高;病程相关蛋白(PRP)含量也提高.这表明青枯无致病力菌株产生诱导抗性的机制可能是植物本身的抗病代谢过程被激活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