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临床健康猪群猪链球菌2型带菌率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钦州市临床健康猪群中猪链球菌2型的流行情况,采用PCR方法对采集的病料进行检测分析。374份样品的PCR检测结果显示,链球菌、猪链球菌、猪链球菌2型的带菌率分别为81.8%、48.9%、2.9%,表明钦州市健康猪中猪链球菌带菌率高,但猪链球菌2型带菌率较低。  相似文献   

2.
猪链球菌病灭活疫苗安全性与免疫效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学者对猪链球菌致病菌的研究证实,国内猪链球菌病的病原主要是C群和D群链球菌,而国外多由R群Ⅱ型链球菌引起猪发生败血型和脑炎型链球菌病.近年来,许多猪场的猪群经猪链球菌疫苗免疫后,猪链球菌病仍时有发生,对分离的致病菌做了分群鉴定后发现,用于免疫疫苗的疫苗株的菌群与当地的流行株不符,结果造成免疫失败.因此在做好该病病原流行株调查基础上,筛选有代表性的、免疫原性好的链球菌作为制苗的疫苗株,研制适合本地区的多价灭活疫苗,已经成为控制该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中越边境地区防控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有效模式,试验选取3个猪场作为猪链球菌病免疫场和非免疫场,运用PCR和ELISA方法评估猪场免疫防控猪链球菌2型的效果,即选择边境地区东兴市、大新县和那坡县作为猪链球菌2型免疫示范区,对猪群接种猪链球菌2型疫苗后监测屠宰场和免疫场的猪链球菌2型抗体水平,以及通过培训等方式对普通群众和密切接触的相关人员普及猪链球菌病防控知识,并调查了免疫示范区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情况。结果表明:免疫场猪群在免疫猪链球菌2型疫苗2次后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能极显著降低猪链球菌的感染率(P<0.01)。2016—2020年免疫示范区东兴市、大新县和那坡县猪链球菌2型疫苗免疫平均密度达到73.24%,免疫场猪链球菌2型抗体水平合格率为93.37%。3个县(市)实行免疫后,连续5年人感染猪链球菌数为0。说明在猪场进行猪链球菌2型疫苗免疫,能有效阻止猪群感染猪链球菌;在中越边境建设猪链球菌免疫示范区,通过加强疫苗免疫、抗体监测及防控培训切断了猪链球菌传人的途径,实现了人员零感染猪链球菌。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河南省某规模化猪场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猪圆环病毒2型(PCV2)灭活疫苗后猪体内的PCV2抗体水平,随机采集90份免疫猪的血液样品(后备母猪、1胎母猪、2胎母猪、3胎以上母猪、3周龄、6周龄、9周龄、11周龄、19周龄猪各10份),通过ELISA检测PCV2抗体。结果显示,除3周龄猪抗体阳性率为90%以外,其他各猪群抗体阳性率均为100%,猪群没有发生圆环病毒病和其他传染病,猪群生产性能正常。检测结果证明商品猪3周龄首免,3周后二免;后备母猪配种前免疫,间隔3周二次免疫;经产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的免疫程序是科学合理的。  相似文献   

5.
<正>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不同群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动物和人类共患的一种多型传染病。近几年来,猪链球菌病在曲靖市规模养猪场中零星散发,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通过几次疫病的处置,笔者就规模猪场猪链球菌病的防治谈点看法。1发病原因及流行特点1.1发病原因一是养殖户未对产地疫病进行调查了解,盲目引进带病猪只导致发病。二是养殖户在饲养管理中没有执行严格的隔离、消毒、免疫措施,导致该病传入发生。三是猪群饲养密度过大,猪舍卫生条件差、通风不良、气候突变、转群、长途运输及其它应激因素诱发了该病的发生。1.2流行特点链球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人和多种动物都有易感性,猪的易感性较高。病猪、临床康复猪和健康猪均可带菌  相似文献   

6.
猪链球菌病是由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猪常发生的链球菌病主要有败血症、脑膜炎、关节炎及化脓性淋巴结炎和外耳炎等疾病。1病原该病的病原为链球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常排列成链状。多数无鞭毛,不形成芽孢,革兰氏染色呈阳性。该菌的抵抗力不强,60℃经30分钟即可杀死,常用的消毒药如1%~2%苛性钠、2%甲醛和5%~10%生石灰乳均有较好的消毒效果。2流行特点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5~11月份多发,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猪链球菌的自然感染部位主要是上呼吸道、生殖道和消化道。猪群之间的传播主要是由于健康带菌猪所致。健康带菌猪引进一个未感染的猪群后,往往引起猪群中的断奶猪和育肥猪暴发该病。  相似文献   

7.
蔺俐仲  徐春志  方英  张海  陈红  袁翠霞  杨峰 《养猪》2019,(1):108-109
为科学评价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并合理制定猪群O型口蹄疫免疫程序,采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对猪群母源抗体及疫苗免疫抗体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仔猪42日龄时母源抗体回落近临界值,猪群首次免疫后28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42~49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二次免疫后21~28 d抗体水平达到高峰,随后抗体水平逐渐下降,120 d抗体水平下降至临界值。根据上述试验结果,建议免疫程序如下:仔猪40日龄首免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首免后45 d进行二免,以后每4个月加强免疫1次。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猪O型口蹄疫不同免疫情况下的免疫保护效果,本试验通过采用液相阻断-酶联免疫吸咐实验,对12个大、中、小规模养殖企业(场)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一次与二次接种后的抗体水平及抗体合格率进行监测对比。结果表明,二免较一次免疫接种对猪群免疫保护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
猪链球菌病由链球菌引起,是危害养猪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病猪和带菌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对病猪注射猪链球菌高免卵黄液可明显遏止病情恶化,高免卵黄液注射后3d,试验猪抗体水平明显提高,连续观察15d,受试猪精神状态良好,未见不适症状或死亡,预防保护率达100%。  相似文献   

10.
猪链球菌病氢氧化铝二联灭活疫苗猪体血清抗体消长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琼扩法 (AGP)、间接ELISA法检测猪链球菌病氢氧化铝二联灭活疫苗免疫猪的抗体水平。结果表明 ,免疫后 4天开始产生抗体 ,7天时免疫猪 10 0 %抗体阳转 ,15~ 30天抗体效价达高峰。免疫后 35天进行二免 ,二免后 5天抗体效价均显著升高 ,6个月后血清抗体仍维持在 1∶16 0 0。母猪二免可使仔猪获得高水平且持勺的抗体 ,35日龄其母源抗体仍保持在 1∶80 0。通过免疫抗体与攻毒保护相关性测试 ,抗体效价在 1∶80 0 (含 1∶80 0 )以上能抵抗 1× 10 7CFU马腺疫链球菌兽疫亚种和 1×10 8CFU猪链球菌 2型的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11.
车跃光  王佳 《中国猪业》2014,9(8):49-51
为掌握宿州市规模猪场口蹄疫免疫状况、评估不同厂家生产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对宿州市16个规模猪场应用3个厂家(A厂、B厂、C厂)的猪O型口蹄疫灭活疫苗后的免疫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在检测的467份样品中,有272份样品合格,合格率58.2%,各阶段猪群的抗体合格率范围在40.9%~74.6%;使用三种疫苗免疫保育猪的抗体合格率范围在31.2%~56.0%,育肥猪的抗体合格率范围在57.1%~77.5%,后备母猪的抗体合格率范围在59.4%~73.9%,经产母猪的抗体合格率范围在64.0%~86.7%;按规定程序免疫2次以上猪群的抗体合格率达69.9%,免疫1次猪群的抗体合格率只有40.9%。结果表明3个厂家疫苗的免疫效果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在各阶段猪的免疫效果表现为A厂>B厂>C厂;免疫次数对抗体水平有影响,免疫1次抗体合格率不能达到有效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猪支原体肺炎(MPS)弱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联合免疫的免疫效果,本研究选取40头10日龄猪肺炎支原体(Mph)阴性仔猪,随机平均分为4组。A组肌肉注射灭活疫苗;B组喷鼻弱毒活疫苗;C组肌注灭活疫苗同时喷鼻弱毒活疫苗;D组为空白对照。疫苗免疫后每天观察猪群的整体状态,于免疫后3 d、30 d、90 d、180 d,分别采集鼻腔棉拭子和血液样品,进行应激相关指标以及相关疾病的抗体检测,并于免疫后180 d进行MPS病原检测。仔猪屠宰时称重,采集其完整肺脏,计算其平均增重并进行肺脏病变评分。结果显示:C组猪生长状况最好,猪群支原体感染率低、抗体水平高、平均增重高并且肺脏病变程度低,表明采用MPS灭活疫苗和弱毒活疫苗联合的免疫效果更好,并且未引起严重的应激反应。本研究对MPS疫苗的合理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用H5N1(Re-1株)灭活疫苗和H5N28株灭活疫苗对蛋鸡群进行免疫效果跟踪检测,结果表明H5N28株灭活疫苗首次免疫后21d,只有1个样品抗体合格率达到93.75%,其余样品抗体合格率均在59%以下.H5N1(Re-1株)灭活疫苗首次免疫后21d,抗体合格率93%,首次免疫后21d抗体滴度≥26的达72.7%,二次免疫后21d抗体滴度≥26的达93.3%,三次免疫后4个月抗体滴度100%达到28~211,本试验对指导养鸡户的禽流感免疫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猪链球菌病为健康猪群三大主要传染病之一,由猪2型链球菌引起的链球菌病是人与猪共患病,很多国家都有该病流行的报告。无论健康和发病猪群,带菌率都相当高,但是公认该病是各种免疫力下降引起的疾病,特别是今天世界各国流行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病(PRRS)、弓形虫病、猪圆环二型病毒病(PCV2),混合感染率在猪群中占80%以上,他们严重破坏免疫是链球菌发病率越来越高的原因。链球菌血清型众多是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之一。但是应用血清型相同的疫苗如有上述免疫抑制疾病存在时也会引起免疫失败。  相似文献   

15.
正科前生物投入重兵研发的"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喜获国家农业部新兽药批文。该产品是国际首个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二联疫苗,将为解决困扰我国养猪业的猪链球菌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的防控难题提供完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某个存在多种病毒性病原混合感染的规模猪场,通过使用猪瘟E2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与猪瘟ST传代弱毒细胞苗进行免疫对比试验。免疫前该猪场猪瘟抗体水平比较低(平均ELISA阻断率低于40%),猪群表现为不稳定,存活率低,并且病原检测到猪蓝耳病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与弱毒苗相比较,猪瘟E2亚单位疫苗免疫后,猪瘟抗体滴度显著升高,猪群成活率明显提升。临床应用结果表明E2亚单位疫苗可以突破免疫抑制的影响,在猪群存在猪蓝耳病和猪圆环病毒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的情况下,仍可以稳定提高猪瘟抗体水平,提供有效保护,提升生产成绩。  相似文献   

17.
兽药     
正农业部批准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等2种兽药产品为新兽药近日,农业部批准武汉科前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单位申报的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二联灭活疫苗(LT株+MD0322株+SH0165株)  相似文献   

18.
选择猪源链球菌C群和链球菌D群荚膜4型用蜂胶佐剂、油乳佐剂分别制成猪链球菌二联灭活疫苗,对家兔进行了免疫试验.试验表明,在同源菌株攻击下,无论是免疫效力还是免疫保护期,油乳二联灭活苗均优于蜂胶二联灭活苗.在两种佐剂苗中,无论哪种佐剂疫苗的免疫效果,二次免疫注射均优于一次注射.  相似文献   

19.
使用猪O型口蹄疫高效灭活疫苗与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免疫28~35日龄商品猪,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和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检测免疫前和首次免疫后14 d、28 d、35 d、42 d、56 d及二次免疫后7 d、14 d、28 d抗体水平。同时,对接种疫苗的实验猪进行免疫应激观察。结果显示:注射两种疫苗试验猪未出现不良免疫副反应;采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两种疫苗免疫抗体合格率差异不显著;运用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进行检测,注射合成肽疫苗试验猪二免7 d后抗体水平快速上升,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73%~94.12%。O型口蹄疫灭活免疫抗体不适宜用此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调查鲁西地区猪链球菌病的流行状况,运用PCR方法对2006—2008年送检的186头份病死猪和545头份临床症状健康猪的鼻拭子进行了猪链球菌的分离、鉴定、耐药性和致病性研究。结果表明:从病死猪体内分离到的猪链球菌占11.3%,表观健康猪群平均带菌率为5.14%,分离菌株的致病性不同,不同猪场菌株的耐药性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