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谢灵运的创作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在谢灵运的文学思想和创作中,时时可见儒学思想的牵绊。在门阀世家出身的谢灵运身上可以看到传统文人的那种儒学人格,在其诗文作品中时时可见儒家的经文典故,而儒家的情性观、山水观更是支撑起了其诗文独特的审美意境。具备儒学人格的他精通儒家经典,诗文隶事用典和山水意象的选用也都浸透着儒学色彩,而儒学情性观和山水观更是与其诗文审美意境的建构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陶渊明、谢灵运都是由晋入宋人,作为大自然的描写者均取得了极大的成就。谢灵运大写山水诗,陶渊明一力描摹田园风光;谢是客观之诗人,陶是主观之诗人,在写景状物之中各有所长。但陶诗造语、造境平淡,其人格的魅力与高超的诗境相纠结,诗歌“淡而有味”;谢诗描摹自然精工细笔,不乏名词佳句,但缺乏想象空间,耐不得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3.
红色旅游这一项旅游产业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旅游需求,还开拓了更加广阔的旅游消费 市场。经济层面上,带动当地的其它经济的发展;思想层面上,不仅表达旅游者对革命先烈的崇 高敬意,还对当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古人爱才,不吝夸奖,且用语每有新意,不落窠臼。八斗之才南北朝时的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有才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谢灵运在自负的同时,对曹植推崇备至。后人因此称才学出众者,为八斗之才或才高八斗。  相似文献   

5.
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面临着结构性问题,亟须推动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原乡规划思想给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提供了新的视角。从原乡规划思想出发,深入剖析原乡规划思想基本内涵,探究了原乡规划思想在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提出原乡下乡村文化旅游产品需要达成乡村生态性、文化性、体验性,要完成乡土传承、乡村休闲营造、乡村创新三层建设。以江津区乡村旅游为例,在分析江津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基础上,进一步具体探讨了原乡下江津乡村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6.
分析智慧旅游与物流管理及海南热带旅游农产品物流管理模式现状,指出目前海南热带旅游农产品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基于智慧旅游的思想提出了海南热带旅游农产品销售模型,并构建智慧旅游思想下的热带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该模式可为海南省发展热带旅游农产品产业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鲁迅先生在对鹤见佑辅的《思想.山水.人物》的译著中贯穿了自己的旅游美学思想。他对旅游一词做出了诗化定义,对旅游的本质进行哲学思考,并对旅游的审美启迪进行了叙述,强调了旅游给予旅游主体以丰硕的收获,同时对旅游文化大力倡扬。  相似文献   

8.
农业旅游产品的开发是农业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如何开发及开发什么样的农业旅游产品成了农业旅游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本文以武汉为例,系统的阐述了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思想和理念,以期为我国城郊型农业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开辟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统筹城乡的就业与收入、城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城乡的思想与文化观念,是统筹我国城乡发展的有效路径.当前,我国乡村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开发偏重自然生态,人工痕迹过于明显;开发具有盲目性,高品位项目匮乏;开发中高素质人才缺乏,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开发乡村旅游,统筹城乡发展的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0.
拥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浙江,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出现了许多文人士子、达官贵人以及僧侣道士等参加的森林旅游,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玄游、仙游和佛游等,并形成了许多融自然和人文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和源远流长的森林旅游传统.利用历史文献法和实地调查法;从多角度多学科出发,较为详细地探讨了上古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森林旅游的发展脉络,述评古人的旅游思想,同时历史地分析并说明产生这种局面的原因,旨在试图继承和发扬古人的旅游思想,与今天的文化、生态旅游紧密结合在一起,并为今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参9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信阳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条件,提出以战略联盟思想整合信阳旅游支撑系统,从旅游空间布局、旅游形象、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产品开发以及区域旅游合作等角度对信阳旅游业的发展提出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2.
运用系统动力学思想,对2001-2030年新疆吐鲁番市旅游、经济、生态之间的反馈关系和相互作用程度进行模拟,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设置旅游人数、旅游收入;GDP及其增加量;"三废"量分别对旅游、经济、生态子系统进行模拟和预测分析,以期为吐鲁番市旅游资源、设施的合理分配以及旅游业科学规划提供依据,进而提出了促进吐鲁番市旅游-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13年,习近平提出了精准扶贫思想,通过精准扶贫的实施达到2020年脱贫的目标。旅游精准扶贫是实现脱贫的一个重要途径。贫困地区可利用其优势旅游资源,兴办旅游实体,带动当地发展。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本文在分析凉山彝族地区旅游扶贫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后续旅游扶贫工作开展对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强调"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地位平等、和谐共处,民生与生态共进。乡村旅游建设只有与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深度融合,方能实现发展与生态双赢。基于马克思生态民生思想分析阳朔县的乡村旅游可以发现,其乡村旅游建设存在着忽略保护优先原则、盲目开发、过于追求经济利益的问题。要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健康发展,该县的乡村旅游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秉持人与自然平等的原则,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巩固好生态保护的战果。  相似文献   

15.
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璐  韦松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8):8990-8991
分析了农业旅游产品的内涵与主要特征,探讨了农业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原则以及矛盾与对策,突出强调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对于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是中国首个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针对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政策扶持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打造立体旅游交通网络;注重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创新旅游营销模式;打造完善的旅游人才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思想的转变,人员逐渐认识到了旅游对调节生活节奏的重要性,为我国旅游酒店发展提供一定的条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民众也逐渐提高了对旅游酒店服务质量的要求,因此,相关人员在旅游酒店管理中应加强对管理模式创新的研究及分析,保证旅游酒店在发展中逐渐提高其服务质量,提升其竞争优势,促进旅游酒店行业快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斌 《云南农业科技》2003,(5):40-40,44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是在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 ,社会经济和生态平衡协调发展。通过云南多民族地区自然旅游资源、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使云南可依托多民族地区资源优势开发生态旅游 ,发展特色经济。1 云南有独特的自然景观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云南 ,古  相似文献   

19.
生态旅游是以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以生态学思想为指导,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内涵,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具有明确的生态环境意识,参与性强、品位性高,能为地方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的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20.
六安市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在于:一是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二是旅游资源价值高,极具开发潜力;三是地理区位优越,旅游市场大。其弱点为:一是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形象不突出,市场知名度低;二是旅游景区(点)缺乏规划开发,且景点分布分散;三是旅游专业人才缺乏。就国内、国际大环境而言,六安市旅游业发展的机会和威胁并存。为此,提出六安市旅游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