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贵妇鸡孵化技术的好坏,直接影响孵化的效果,给以最适宜的孵化条件,才能获得较高的孵化率和健雏率。根据实践经验,良好的孵化条件应具备下列各因素:1.温度 环境温度控制在24~26℃,1~19天蛋面温度为37.8℃,出雏时的温度为37~37.5℃。2.湿度 贵妇鸡孵化相对湿度,在初期(1~7天)应为60~65%;孵化中期(8~18天)要稍低些,为50%;孵化后期(19~21天),小鸡即将出壳,为防止雏鸡绒毛与蛋膜粘连,湿度可提高到70%左右。  相似文献   

2.
土坑孵化是农村养鸡的主要孵化形式,它具有投资少,设备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小规模孵化,不受停电影响等优点,但也存在保温与通风难调节,导致出雏率低,弱雏残雏率高等缺点。据1994年统计,我站孵化室受精蛋的出雏率始终徘徊在45~50%之间,二照蛋胚胎死亡率占受精蛋的13.6%,胚胎啄壳后死亡率占受精蛋的19.2%,雏鸡弱残率占出壳雏鸡总数的10%左右。出壳后的雏鸡精神萎靡,绒毛稀短无光泽,体质瘦弱,站立不  相似文献   

3.
在孵化生产过程中,我们经常发现无论挑选种蛋如何认真细致,消毒如何严格或在孵化过程中不断改进孵化管理,在21天该出壳时(甚至超过出壳天数10小时后),总有一定数量的雏鸡难以破壳而出。其原因当然有许多,除了种鸡的品种、遗传等内在因素外,孵化后期的通风换气、凉蛋、温度。湿度等的不适当,也是造成破壳难的关键性原因。解决破壳难的问题,我们采取了下面的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对怀疑是破壳难的胚蛋的挑选。我们将孵化至18天的胚胎蛋放入37℃左右浓度为0.9%的高锰酸钾水溶液中观察:一般正常健康的胚蛋…  相似文献   

4.
肉用鹧鸪人工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孵化:家养鹧鸪采用人工孵化繁殖,孵化可用电器孵化,也可用煤油灯或热水袋孵化.人孵前种蛋要消毒,孵化室内温度为37~38℃,相对湿度7 d内55%~60%,7~18 d 50%~55%,18~24 d 70%~75%,入孵后20 d必须每隔2 h时翻蛋1次,20 d到出壳(24d)可以不翻蛋.孵化中期,每次晾蛋10~15 min,后期或天热每次晾蛋30 min,23~24 d不再晾蛋.孵化期照蛋2次,头照在7~8 d,2照在第20天,适当增加水盘,提高湿度,以利出壳.  相似文献   

5.
预防本病要抓好五点:①对污染本病的鸡场在开产前添加0.05%的土霉素,连喂4天。②种蛋在孵化前先置37℃温水中,然后在2—4℃下置于每公斤含红霉素400—1009毫克清水中浸泡15—20分钟,使药物吸入蛋内。③出壳后的雏鸡用每毫升含链霉素100单位的溶液喷雾或每只雏鸡2000单位链霉素滴鼻。④在1月龄前按每吨  相似文献   

6.
美国七彩山鸡体型较大、适应性强、生长快,成年鸡平均体重达三.5公斤。养1羽这种商品鸡,饲养期3个月左右,成本大约15元,销售价35元,经济效益相当可观。根据各地的经验,其养殖技术要把好五关:1种蛋孵化关入孵的种蛋、孵化室、蛋架等要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孵化第1~21无期间,机内温度控制在37.8℃,湿度65~70%。21天后转入出雏机,温度保持在37℃,湿度要提高到75%。每隔2~4小时翻蛋1次,每天中午凉蛋1次,每次约10~20分钟。2雏鸡抚育关进雏后(出壳24~36小时)先开饮,喂给0.1%温高锰酸钾水溶液清洗肠道。育雏期主要喂给…  相似文献   

7.
人工驯化的鹧鸪已失去了抱窝性,必须通过人工繁衍后代,现将山东曹县湾镇鹧鸪养殖场的孵化技术介绍如下: 一、选蛋:尽量利用两周以内种蛋,要严格挑选出双黄种蛋和畸形蛋。选好以后用30℃的温水加0.1%的高锰酸钾将种蛋浸泡3分种,取出后晾干即可入孵。 二、温度:孵化成败的关键在于温度,在孵化前期1~7天内,机温保持37.8℃,8~20天37.5℃,21~24天(即出壳)37.2℃。  相似文献   

8.
熏蒸消毒对提高种蛋孵化率和育雏成活率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自1992年以来,在种蛋孵化过程的各个环节,坚持用福尔马林气雾熏蒸消毒,在提高种蛋孵化率和育雏成活率上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 孵化环节和熏蒸消毒条件(见表1)表1 孵化环节和熏蒸消毒条件条   件集 蛋入 孵落 盘雏鸡出壳50%时40%福尔马林(ml/m3)2828287温 度 (℃)123237.537.5湿 度 (%)75~807065~7065~70时 间 (分钟)302030302 熏蒸消毒方法2.1 熏蒸消毒,从集蛋开始。种蛋收集完毕后,在集蛋柜内进行;入孵消毒在种蛋进入孵化箱后,连…  相似文献   

9.
孵化过程中,种蛋周围的相对湿度控制蛋的失重,进而显著影响孵化率和雏鸡质量。正确的失重使雏鸡出壳时维持正确的水平衡。失重过多,雏鸡脱水;失重不足,雏鸡水肿。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孵化率和雏鸡存活率降低。此外,正确的失重还可使蛋内形成适当的气体空间,有利于肺和气囊的发育。  相似文献   

10.
孵化后期种蛋出现的胶状物质是孵化生产中常见的一种病态现象,尤其在夏季多见,严重地影响雏鸡质量和孵化率。这种胶状物质包围胚胎的整个身躯,使鸡胚发育18~19天后无法转身、啄壳,呼吸困难,大多闷死壳内或啄洞后无力挣脱出壳;也有的雏鸡勉强出壳,由于胚胎没能完全利用蛋内的营养物质,出壳雏鸡多见个体细小,毛粘,雏躯干瘦。一、粘胶物质形成的原理孵化10~11天入孵252小时左右,尿囊由蛋的大头全方位向蛋的小头延伸,先是尿囊绒毛膜延伸吻合,随后尿囊血管网继续伸展合拢,将位于蛋小头的粘稠蛋白包裹起来,尿囊血管区发展到…  相似文献   

11.
在孵化实践中,常出现到出壳时有些弱雏鸡难以破壳的现象,有的甚至超过出壳时间10多个小时。在孵化后期(第19~21天),温度、湿度、凉蛋、通风换气等条件控制不当,则是发生破壳难的外在因素。可采取以下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2.
正根据种蛋(胚胎)和雏鸡的需求建立良好的孵化场管理,具体要求:孵化期间蛋表温度达到37.8~38.3℃;适宜的水平衡,在18 d时失水率达到10.5%~12.5%;拣雏时雏蛋比达到67%~68%,鸡出壳的时间紧凑,拣鸡前30 h1%的鸡出壳,拣雏时间正确,蛋壳上胎粪很少、羽毛还没开始生长;1~15 d要翻蛋,角度在38~45°之间;雏鸡适宜的肛门温度39.4~40.5℃。但在孵化场实际的日常管理中,经常会出现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三组试验对肉雏孵化过程中沙门氏菌的分布进行了研究。将升温到42℃供孵化用种蛋,先在16℃、大约含1×105cfu/ml抗萘啶酸鼠伤寒沙门氏菌株的生理盐水中浸泡15分钟,使菌通过蛋壳进入蛋中,然后用70%酒精对蛋做外表消毒。进入孵化器的蛋,外表分别套上纸袋、密封,以尽可能减少交叉污染。检样为孵化前、孵化中及出雏期蛋的内容物、蛋壳、蛋膜、胚胎、幼雏及其外周液等。共抽检试验蛋172枚,接种细菌后30分钟的蛋,蛋壳及蛋膜100%的沙门氏菌阳性,但在孵化后17~21天,只有38%的为阳性;在幼雏出壳前,无一例为阳性,但在出壳后15%的为阳性;卵黄在破壳前2%的为阳性,破壳后8%的为阳性。蛋壳及蛋膜沙门氏菌阳性的种蛋,孵出的幼雏大部分为沙门氏菌阴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人工驯化,鹧鸪已消除了就巢性,必须通过人工孵化繁衍后代,现将山东曹县湾镇鹧鸪养殖场的孵化技术介绍如下。一、选蛋尽量利用两周以内种蛋,要严格挑选出双黄蛋和畸形蛋。选好以后用30℃的温水加0.1%的高锰酸钾将种蛋浸泡3分钟,取出,毛巾抹干即可入孵。二、温度孵化成败的关键在于温度,在孵化前期1~7天内,机温保持37.8℃,8~20天时37.5℃,21~24天即出壳时37.2℃。三、湿度湿度的大小要根据胚胎发育的各个阶段进行调节,孵化前期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65%,中期55%~60%,到了孵化后期,为了使空气中的水分与二氧化…  相似文献   

15.
出雏     
胚蛋进入20~21胚龄开始大量出雏。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的出壳很早,而前期一般出雏较慢。如果待到80%~90%的雏鸡毛干后再拣雏,早出壳的雏鸡势必会脱水,因此第一次拣雏要根据出雏情况而定。拣雏时应把脐部收缩良好、绒毛已干的雏鸡拣出来;而脐部愈合不良,尤其是脐部突出肿胀、鲜红光亮、绒毛未干的应留在出雏盘下次再拣。同时要把空蛋壳拣出来,这样蛋盘内比较清洁,同时可避免空蛋壳套叠活胚蛋的现象。拣完第一次雏后可每隔4~5小时拣雏一次,直至出雏完毕。拣雏要注意:(1)拣雏时必须将空蛋壳一同拣出。如果空蛋壳套在活胚蛋上,胚雏只能闷死在双重壳内。(2)有的雏鸡的脐带、脚、颈部等被已破裂的壳内膜缠绕,或者是壳膜粘着雏鸡身体的各部分,应及时解除。(3)在拣雏时出雏器前门和后门最好不要同时开放,否则会增加空气的流量,使箱内温度和胚胎的温度骤然降低。尤其在寒冷的冬季,更要注意防止冷风的侵袭使雏鸡遭受到冷应激。最好在拣雏时提高室温到26℃左右,关闭门窗,保持室温的恒定。(4)拣雏时要轻捷快稳。拣完雏鸡和空壳,将未出壳的胚蛋移放集中起来。但必须注意,剩余胚蛋在盘内的密度要适宜,使胚蛋受温一致、出雏齐整。把蛋盘调理好以后,应放入温度较高的...  相似文献   

16.
雏鸡卵黄囊炎和脐炎又叫雏鸡脐带炎,俗称大肚脐病,是鸡胚胎与孵化的幼雏体内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多种病原菌感染引起的传染病,又是雏鸡出壳后常发生的疾病,主要发生于1~2周龄的雏鸡。本病对鸡的生长发育危害极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死亡率10%~40%),耐过康复雏鸡发育不良,开产日龄拖后,产蛋率仅维持在60%~70%左右,一般无产蛋高峰期。  相似文献   

17.
雏鸡出壳的规律,常是先从蛋的钝端(少数在锐端)啄破一个小口,然后以这个小口为起点,逐步沿着蛋的钝端啄破一圈蛋壳,雏鸡即可挣壳而出。雏鸡的出壳速度,即以雏鸡啄破蛋壳开始,至完全破壳出雏这段时间所需的时数来表示。雏鸡出壳速度的范围,一般在2~20个小时之间,但正常  相似文献   

18.
为了获得高孵化率和大小合乎市场要求的雏鸡,育种公司通常孵化下限重量的种蛋。蛋重随鸡龄的增长而增加。虽然,蛋重对胚胎和雏鸡大小的影响已有大量研究,但亲本周龄对胚胎发育和出壳重的影响尚未见报导。已证实大龄鸡产的蛋出壳时间比小龄鸡要早,这是由于大龄鸡的蛋孵化头2天胚胎发育较快的缘故。本研究目的是弄清蛋重和亲本周龄对胚胎大小、发育及孵化期长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2月.河北省邢台市某种鸡场连续孵化出5批蛋雏鸡.出壳后或翌日开始发病.后经笔者诊治,效果较佳。现笔者根据经验将诊治过程作以简介.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20.
鹧鸪饲养7~8个月达到性成熟,每年10月到第二年7月为产蛋期,产蛋量80~90枚。鹧鸪人工孵化期为23~25天,平均为24天。一、孵化方法鹧鸪孵化时采用炕孵、温床孵、机孵均可。孵化时应把“七关”:一是选蛋关。正常蛋表面带有大小不等的褐色斑,蛋壳呈黄白色,少量呈乳白色,蛋重20克左右,应防止畸形蛋和过小蛋入孵。二是摆放关。要大头向上。三是温湿度关。温度必须稳定在37℃~38℃,否则孵化率会降低。湿度1~7天为55%~60%,8~18天为50%~55%,19~24天为60%~70%,有利于幼雏出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