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以烟草根结线虫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探寻健康与感病烟株根际土壤7种酚酸物质(对羟基苯甲酸、丁香酸、阿魏酸、4-香豆酸、肉桂酸、香草酸、阔马酸)变化特征,为有效防控该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技术分别检测感病和健康烟株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含量,分析感病与健康烟株根际土壤酚酸物质的含量差异.[结果]健康及根结线虫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出6种酚酸类物质,除4-香豆酸变化不明显外,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阿魏酸和肉桂酸含量均较健康烟株有所增加.其中玉溪试验区感病根际土壤中对羟基苯甲酸和丁香酸增加量达31.0%和35.0%,差异显著;同时,阿魏酸、肉桂酸、香草酸也呈现累积效应,分别较健康根际土壤增长了14.7%、18.0%及6.7%;同样,在九乡试验区土壤样品中香草酸含量变化较大,其感病烟株根际土壤中的含量较健康烟株增加38%,而对羟基苯甲酸含量变化较小,仅增长2.5%,同时丁香酸、阿魏酸及肉桂酸含量分别较健康土壤增长17%、5.4%及21.5%.[结论]感病烟株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及潜在功能与健康烟株显著不同,土壤微生态环境中的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互作,对根际土壤酚酸类物质的变化特征塑造起重要作用;同时不同区域的自然和管理条件差异,及植物对不同生态位的选择和适应可能会导致根系分泌物组成和含量发生较大改变.  相似文献   

2.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稻米酚酸化合物组分及其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稻米酚酸化合物是天然抗氧化物的重要来源,本研究建立糙米和精米中酚酸化合物的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定性定量方法,并分析其在籽粒中的分布特征。【方法】以没食子酸、原儿茶酸、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2-羟基肉桂酸和反式肉桂酸14种酚酸化合物标准品,对糙米和精米中酚酸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2.1 mm×50 mm,1.8 μm-Micron),流动相为0.1%乙酸水溶液(A)/乙腈(B),柱温30℃,流速为0.5 mL·min-1,采用梯度洗脱,洗脱程序为0-1 min,8%-10%B;1-2.5 min,10%-13%B;2.5-5.5 min,13%B;5.5-6 min,13%-21%B ;6-6.5 min,21%-27%B;6.5-7.5 min,27%-50%B;7.5-9 min,50%-100%B;9-12 min,100%B;12-12.5 min,100%-8%B。检测波长为280和325 nm。【结果】14种酚酸在8 min内完全分离,经质谱鉴定,精米及糙米中检测出的物质共有11种,分别是没食子酸、龙胆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和反式肉桂酸。可进行定量分析的酚酸共8种,分别是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和反式肉桂酸,线性范围为5-220 μg·mL-1 (R2=0.9994-0.9999),检出限为0.002-0.03 μg·mL-1,定量限为0.004-0.08 μg·mL-1,回收率为84.11%-114.43%。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异阿魏酸和反式肉桂酸在精米和糙米中的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对香豆酸、阿魏酸、芥子酸和反式肉桂酸集中存在于胚乳外层中,精米/糙米含量百分比变幅为4.52%-16.73%。而异阿魏酸在稻米籽粒中分布较均匀,其精米/糙米含量百分比达到45.86%。【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不仅适合稻米中酚酸化合物的含量测定,而且对于其他谷物中酚酸化合物含量的测定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运用Hood IL-2700自动采集土壤入渗仪测定了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林复合系统3种林地(柏木Cupressus funebris纯林、麻栎Quercus acutissima-柏木混交林和桤木Alnus cremastogyne-柏木混交林)土壤的稳渗速率。结果表明:同一林地的土壤稳渗速率随土层加深而下降;不同林地的各层土壤中,混交林土壤稳渗速率显著高于纯林(P<0.05),混交林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0 ~ 10 cm土层稳渗速率的大小为:栎柏混交林(13.269 mm·min-1)>桤柏混交林(10.438 mm·min-1)>柏木纯林(4.513 mm·min-1);10 ~ 20 cm土层稳渗速率的大小为:栎柏混交林(4.338 mm·min-1)>桤柏混交林(3.791 mm·min-1)>柏木纯林(1.329 mm·min-1);20 ~ 30 cm土层稳渗速率的大小为:桤柏混交林(3.095 mm·min-1)>栎柏混交林(2.653 mm·min-1)>柏木纯林(1.965 mm·min-1)。土壤物理性状、林分结构和林地凋落物与土壤稳渗速率存在密切关系,建议在四川盆地丘陵区农林复系统景观格局配置中,应积极营建混交林林带,以提高森林的水土保持功能。表5参15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连作植烟根际土壤为研究对象,探明生物炭对不同生育期烤烟根际土壤中与化感自毒密切相关的7种酚酸(阔马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肉桂酸)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为缓解化感自毒引起的烟草连作障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HPLC检测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烤烟各生育时期根际土壤中酚酸物质含量和土壤微生物的变化情况。【结果】不同施肥处理后烤烟各生育时期根际土壤中均检测出6种酚酸类物质,除肉桂酸变化不明显外,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的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生物炭处理低于常规施肥处理;且施用生物炭后酚酸物质的总量在团棵期、旺长期和采烤期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降低了1.86%、11.36%和40.44%。生物炭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烤烟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与丰富度,旺长期生物炭处理细菌、真菌OTU丰度分别是常规施肥处理的1.23倍和1.07倍;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生物炭处理的细菌Shannon、ACE和Chao1指数旺长期分别提升了12.43%、23.0%和23.0%,采烤期分别提升了0.32%、2.40%和1.25%;真菌Shannon、ACE和Chao1指数旺长期分别提升了6.54%、6.67%和7.43%,采烤期分别提升了57.93%、8.60%和26.37%。【结论】生物炭对植烟土壤有一定的改良与提质效应,有利于创造健康的根际微生态环境,缓解化感自毒引起的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5.
以莴苣为受体,采取室内生测的方法,测定了4种苯甲酸型酚酸(对羟基苯甲酸、水杨酸、香草酸、丁香酸)和4种肉桂酸型酚酸(肉桂酸、阿魏酸、对香豆酸、咖啡酸),以及2种类型混合酚酸对莴苣的化感作用,对其抑制率进行回归分析并计算IC50(半抑制浓度值).结果表明,单一或混合酚酸浓度高时明显抑制莴苣生长,浓度低时抑制能力减弱或表现促进作用.苯甲酸型混合酚酸对莴苣根长和株高的IC50分别为2.71×10~(-4)和1.56×10-3mol·L~(-1),而肉桂酸型混合酚酸对莴苣根长和株高的IC50分别为8.01×10~(-4)和1.77×10~(-3)mol·L~(-1).可见,苯甲酸型酚酸的抑制作用高于肉桂酸型酚酸,且混合酚酸的抑制作用高于单一组分酚酸.  相似文献   

6.
酚酸物质减轻黄瓜枯萎病的效果及其原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选用有机物料分解产生的3种主要酚酸物质——香豆酸、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加入土壤可以减轻黄瓜枯萎病,其中对羟基苯甲酸效果最好,其次为阿魏酸,香豆酸效果较差。添加低浓度酚酸物质到土壤中,可以增加细菌数量,增加真菌数量,降低土壤中病原菌所占真菌比例,以对羟基苯甲酸处理效果最突出,其次为阿魏酸,香豆酸较差。添加酚酸物质后土壤中放线菌数量增加,并提高了拮抗尖镰孢菌的能力,以香豆酸处理最突出,其次为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较差。酚酸物质还可以直接抑制病原菌菌丝伸长。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桉树与不同阔叶树种混交对土壤理化性质、酚酸含量和酶活性的影响,分析酚酸物质与酶活性的关系,为改善桉树纯林的土壤质量、合理经营桉树人工林及适宜混交树种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凭祥市选择6年生桉树纯林以及桉树与豆科树种(降香黄檀、格木)、非豆科树种(红锥)的混交林作为研究对象,测定不同林分类型桉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铵态氮、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含量、pH、自然含水率)、酚酸类物质含量及酶(多酚氧化酶、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蛋白酶)活性,并采用相关性和冗余分析方法揭示酚酸含量和酶活性的相关关系。【结果】(1)桉树混交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pH、自然含水率、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均总体高于桉树纯林。(2)与桉树纯林相比,混交林桉树根际土壤酚酸物质含量升高,表现为桉树×红锥混交林(50.01 μg/g)>桉树×格木混交林(38.39 μg/g)>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36.94 μg/g)>桉树纯林(27.76 μg/g);非根际土壤的酚酸类物质含量降低,表现为桉树纯林(21.45 μg/g)>桉树×降香黄檀混交林(16.35 μg/g)>桉树×格木混交林(15.50 μg/g)>桉树×红锥混交林(13.52 μg/g)。(3)桉树混交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蛋白酶、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高于桉树纯林;桉树混交林根际土壤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总体低于纯林,而非根际土壤的多酚氧化酶活性显著高于纯林。(4)相关性和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土壤酚酸类物质含量与酶活性具有较高的相关性,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含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释根际与非根际土壤间酶活性的差异。【结论】混交造林对桉树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理化性质、酚酸类物质含量和酶活性影响显著,能够增加桉树根际土壤酚酸积累,减缓非根际土壤酚酸富集,提高土壤养分和酶活性,其中红锥与桉树混交更有利于维持土壤肥力。  相似文献   

8.
为分析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蔓延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的影响,采用手持照度计测定了毛竹纯林边缘3种林分类型内的光照强度,并测定了毛竹、杉木及其幼苗的光补偿点。结果表明:①3种林分内光照强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毛竹林、针阔-毛竹混交林、针阔混交林,分别较空旷处下降了49.31%,55.91%和85.70%,说明毛竹的扩散,使毛竹纯林内光照强度大于毛竹-针阔叶混交林和针阔叶混交林;3种林分内光照强度(I)关系式为:I针阔 = 0.027 3I针阔-毛竹 + 0.032 0I毛竹 + 2.297 0。②在光补偿点方面,毛竹最高,杉木、杉木幼苗次之,分别为19.60,9.77和9.78 μmol·m-2·s-1。在毛竹林扩散过程中,光照强度并没有降至杉木及其幼苗的光补偿点之下,其光合作用依然大于呼吸作用,可以持续补充有机物。然而,由于杉木幼苗的喜荫特性,光照强度的增强可能会使杉木更新受到影响。为全面地研究毛竹扩张导致杉木死亡的原因积累了经验。图3表1参15  相似文献   

9.
通过测定不同季节水曲柳-落叶松混交林4种落叶松根际和非根际土的酚酸(2,4-二羟基苯甲酸、7-羟基香豆素、阿魏酸和松香酸)的质量分数,研究了酚酸对水曲柳幼苗生长、根系活力和菌根侵染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施加落叶松根际土的处理中,7-羟基香豆素+阿魏酸组合的处理对水曲柳幼苗生物量及根系活力均起促进作用,但非根际土中的7-羟基香豆素+阿魏酸组合处理却产生抑制作用。(2)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中的2,4-二羟基苯甲酸+松香酸、7-羟基香豆素+松香酸、7-羟基香豆素+阿魏酸+松香酸组合均显著抑制水曲柳幼苗生物量;2,4-二羟基苯甲酸+7-羟基香豆素、2,4-二羟基苯甲酸+7-羟基香豆素+阿魏酸组合均显著抑制水曲柳幼苗根系活力,而2,4-二羟基苯甲酸+阿魏酸组合却显著促进根系活力。(3)根际土与非根际土中的2,4-二羟基苯甲酸+7-羟基香豆素+阿魏酸均促进菌根侵染率;根际土的2,4-二羟基苯甲酸+7-羟基香豆素促进菌根侵染率,而非根际土的2,4-二羟基苯甲酸+7-羟基香豆素却抑制菌根侵染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不同耕作方式对植烟土壤酚酸类物质积累特征的影响,为缓解其自毒化感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烤烟"K326"为研究材料,进行大田试验,以旋耕20 cm(RT20)为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旋耕20 cm(RT20)、翻耕30 cm(DT30)、深松30 cm(ST30)和深松40 cm(ST40)下酚酸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并基于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模型探讨各酚酸类物质的积累特征及其影响.[结果]不同耕作方式下共检出6种酚酸,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和酚酸总量在DT30处理下含量较低,较RT20分别低13.77%、68.87%、25.81%、19.83%、20.54%、27.09%,且香草酸达到显著差异(P<0.05);除肉桂酸外各酚酸类物质含量均随土层的加深逐渐降低,ST40下对羟基苯甲酸、香草酸、丁香酸、4-香豆酸、阿魏酸和酚酸总量较ST30分别低16.41%、8.39%、17.85%、18.57%、35.68%、26.18%;同在30 cm耕作土层中,除肉桂酸外各酚酸含量均表现为DT30相似文献   

11.
采用离体培养法探讨了人参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类物质(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酸)及皂苷类物质(人参皂苷Rb2、Rd、Rc、Rg1、Re)对人参主要病原菌及其生防菌的化感作用差异。结果显示,有机酸及皂苷对微生物的化感作用表现出受体多、阈值低(1 μg·L-1)、作用质量浓度范围大(1 μg·L-1~1 mg·L-1),但无明显浓度效应的特点;有机酸及皂苷的化感作用强度介于-132.94%~31.33%,对生防菌的促进作用大于病原菌,对部分病原菌生长具有直接的抑制活性,二者对病原菌与生防菌表现出一定的偏害/偏利作用;人参皂苷Rd、Re具有抑制病原菌、促进生防菌的作用,是人参根系分泌物中重要的萜类防御物质。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玉米花生间作系统中玉米根系分泌物对连作花生土壤的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机制,利用CH2Cl2提取了玉米抽雄期根系分泌物,通过室内模拟培养法,研究了玉米根系分泌物对含有不同浓度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及对羟基苯甲酸3种酚酸类物质土壤的微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酚酸类物质均显著降低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抑制了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酶(脲酶、酸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碱解氮、有效磷和有效钾)亦显著降低,且浓度越高化感抑制作用(RI<0)越强(P<0.05)。玉米根系分泌物可降低酚酸类物质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微生物量、酶活性及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以低浓度处理的降幅较大,且在处理第5 d和10 d显著增加了3种酚酸类物质处理的土壤呼吸强度、酶活性、微生物量及养分含量(P<0.05);不同酚酸类物质中,以邻苯二甲酸所受影响最大。整个培养时期,玉米根系分泌物对酚酸类物质化感作用的影响以处理第5 d最强,随后呈减弱趋势。3次取样,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酶活性和养分含量的化感指数分别降低10.03%~64.13%、9.72%~57.51%、13.16%~78.85%和5.88%~59.71%。玉米根系分泌物可通过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及养分含量,来降低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对土壤微生态环境的化感作用。结果为玉米花生间作缓解花生连作障碍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3种酚酸类物质对花生发芽和土壤微生物的互作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培养皿培养的方法,研究了花生根系分泌物中3种酚酸类物质,即: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邻苯二甲酸,对花生种子发芽、花生炭疽病菌与固氮菌的影响和互作效应。研究结果表明,3种成分在较高添加浓度时对花生种子的发芽均产生了抑制作用,对炭疽病菌的生长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对固氮菌的生长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3种酚酸类物质之间存在互作效应,当两两互作时对花生种子发芽的化感效应有增强的趋势,对炭疽病菌生长的化感效应有减弱的趋势,而对固氮菌生长的化感效应表现出低浓度时增强、高浓度时减弱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对羟基苯甲酸、间苯三酚、丁香酸、苯甲酸、咖啡酸和阿魏酸等6种酚酸类物质对平邑甜茶幼苗根系线粒体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育苗基质栽培平邑甜茶幼苗,分别用50 mL浓度为0.8、4.0、20.0 mmol•L-1的6种酚酸类物质处理,测定平邑甜茶幼苗鲜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线粒体膜通透性转运孔(MPTP)开放程度、膜流动性、细胞色素Cyt c/a比值的变化。【结果】0.8、4.0、20.0 mmol•L-1的6种酚酸类物质均抑制了平邑甜茶植株生长,降低了SOD、POD、CAT活性;使线粒体MPTP开放程度增大,线粒体膜流动性降低,细胞色素Cyt c/a比值下降,使线粒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与其它处理比,20.0 mmol•L-1苯甲酸处理的抑制效果最显著。【结论】0.8、4.0、20.0 mmol•L-1的6种酚酸类物质都抑制了平邑甜茶抗氧化酶活性和线粒体功能,且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苯甲酸比另外5种酚酸类物质具有更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西瓜、水稻根分泌物及其中的酚酸类物质对西瓜专化型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niveum,FON)的影响,阐释西瓜枯萎病的发生和西瓜/旱作水稻间作系统改善西瓜连作枯萎病的机理。【方法】营养液培养法收集西瓜根分泌物(REW)和水稻根分泌物(RER),研究其对FON生长的影响;HPLC法分离鉴定REW和RER中的酚酸类物质,并通过外源添加法研究该类物质对FON生长的影响。【结果】REW能显著促进FON孢子萌发和产孢,与对照相比,1.0 mL和5.0 mL 的REW对FON孢子萌发的促进率分别为46.9%和59.2%;在0.1 mL至2.0 mL范围内,REW对FON产孢的促进率从10.8 %逐渐增加到84.6 %;而RER能显著抑制FON孢子萌发和产孢,1.0 mL和5.0 mL RER对FON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为14.3 %和6.1 %;并在0.1 mL至2.0 mL范围内,对该菌产孢的抑制率由4.6%增至37.5%。在REW和RER中同时检测到水杨酸、对羟基苯甲酸和邻苯二甲酸,而阿魏酸和香豆酸分别单独存在于REW和RER中;且RER中以香豆酸含量最高(占总量的37.9%);其酚酸总量是REW的1.4倍。综合FON孢子萌发、产孢能力和菌丝生长三项测定指标,香豆酸的抑菌效果最显著,抑制率分别为9.1%—70.5%、24.1%—100.0%和2.5%—47.5%,其次是水杨酸;而阿魏酸、对羟基苯甲酸、邻苯二甲酸对FON孢子萌发、产孢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以阿魏酸最为突出,浓度为40—160 mg&#8226;L-1时促进率分别为28.6%—114.3%和17.7%—54.8%。【结论】西瓜根分泌物对FON有刺激作用而水稻根分泌物对FON却具有抑制作用,这为阐释西瓜/旱作水稻间作系统改善西瓜连作枯萎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酚酸类他感物质对烟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了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酸和水杨酸对烟苗根系发 育气体交换特征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 种酚酸随着浓度的增加烟苗叶片叶绿素含量 SPAD 值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3 种酚酸能够显著抑制烟苗根系发育,随着浓度增加,根尖数、总根长和总根表面 积呈先升后降或直接降低的趋势3 种酚酸能够降低净光合速率(Pn)苯甲酸差异不显著3 种酚酸对叶绿素荧光参 数均有影响随着浓度的增加Fv/Fm 有降低趋势,但差异不显著qp 和囟PSII 呈显著下降趋势NPQ 呈显著升高趋 势本试验证明了3 种酚酸对烟苗根系发育光合作用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以百子莲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通过GUS染色确定遗传转化率,对农杆菌介导的百子莲遗传转化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百子莲遗传转化优化体系为:愈伤组织预培养7 d、菌液浓度(OD600)为0.9、侵染时间为5 min、预培养培养基中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为50μmol.L-1、侵染菌液中乙酰丁香酮(AS)的浓度为100μmol.L-1。在优化的转化条件下,可提高农杆菌EHA105菌株介导的百子莲愈伤组织遗传转化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新疆骏枣中苯甲酸含量与其合成途径相关的酚酸变化规律,为研究红枣中内源苯甲酸合成途径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新疆3个产地8个生长阶段骏枣中与苯甲酸及3种酚酸的含量,采用邓肯氏差异显著性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骏枣中苯甲酸含量随着生长时间的延长而积累,喀什地区骏枣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