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蒿类半灌木植物在草地中的地位及饲用评价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蒿与蒿类半灌木植物是天然草地资源中饲用价值高、分布广、数量多的一类重要牧草。在我国约9属335种,占全国草地饲用植物总数的5.27%,其中蒿属近230种,绢蒿属34种,在生态型上多为旱生和超旱生种类,主要分布在内蒙、新疆、西藏、宁夏、甘肃、青海等省区草原及荒漠草地中、面积4776.19万hm^2,约店全国草地总面积的12.16%,占六省区草地面积的17.3%。主要以建群种和优势种构成草原及荒漠类型  相似文献   

2.
油蒿(Artemisiaordosica Krasch.)又名黑沙蒿、鄂尔多斯蒿,系菊科蒿属灌木,典型旱生沙生植物。油蒿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地带。概述了油蒿的自然分布、引种试种和应用过程、形态特征、植物分类和细胞学研究、生长发育、适应性和环境条件、建植技术及草地管理、虫害及其防治、营养价值,并介绍了同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以期为更好地推广种植和开发利用油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油蒿(A rtemisia ordosica Krasch.)又名黑沙蒿、鄂尔多斯蒿,系菊科蒿属灌木,典型旱生沙生植物.油蒿以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分布在干旱、半干旱的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及荒漠地带.概述了油蒿的自然分布、引种试种和应用过程、形态特征、植物分类和细胞学研究、生长发育、适应性和环境条件、建植技术及草地管理、虫害及其防治、营养价值,并介绍了同属植物的开发利用,以期为更好地推广种植和开发利用油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伊犁绢蒿是菊科绢蒿,属一种超早生半灌木,荒漠和荒漠草原的建群种或共建种。广泛生长在海拔500-1250m的低山及山前洪积扇,适宜的土壤为壤质或砂壤质的棕钙土或灰棕色荒漠土,对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我区有大面积分布。  相似文献   

5.
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L.)Schrad〕又名伏地肤,是一种抗旱、耐寒、饲用价值很高的野生小半灌木,在我国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区)草原、荒漠草原和半荒漠地带分布很广,生态变异幅度很大,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干旱地区的优等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6.
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L.)Schrad]又名伏地肤,是一种抗旱、耐寒、饲用价值很高的野生小半灌木,在我国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甘肃、宁夏、青海、西藏等省(区)草原、荒漠草原和半荒漠地带分布很广,生态变异幅度很大,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是干旱地区的优等饲用植物.  相似文献   

7.
松土改良冷蒿草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蒿(Artemisia,frigida Willd)草原是以菊科旱生小半灌木冷蒿为建群种的一个草原型(类型)。在我国分布面积很广,东起西辽河流域的西南部,往西广布于内蒙古高原和鄂尔多斯高原的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地带,并沿草原地区延伸到  相似文献   

8.
伊犁绢蒿是菊科绢蒿,属一种超旱生半灌木,荒漠和荒漠草原的建群种或共建种。广泛生长在海拔500 ̄1250m的低山及山前洪积扇,适宜的土壤为壤质或砂壤质的棕钙土或灰棕色荒漠土,对干旱气候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我区有大面积分布。伊犁绢蒿植株高大,产草量高,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都比较高,春秋季各类牲畜均喜食,是春秋草场的良等牧草,也是荒漠区天然草地补播和固沙等生态环境建设的优良草种。1植物学特征伊犁绢蒿为超旱生半灌木,株高40 ̄110cm,全株被较长蛛丝状毛,呈黄褐色或黄绿色,具光泽。根:主根不明显,侧根较多。茎:多数、丛生。叶:多为羽状全…  相似文献   

9.
郑伟 《草原与草坪》2013,33(1):68-75,83
伊犁绢蒿是菊科绢蒿属多年生超旱生半灌木,主要分布在北疆各山地山前砂砾质冲积平原、洪积扇到前山、低山丘陵区中,在新疆各类草地中有2个草地类、3个草地亚类、7个草地组和9个草地型,面积约600万hm2,是这些草地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伊犁绢蒿解剖结构、电镜扫描结构、生理生态特性及种群遗传多样性均表明其具有较强的抗逆性(耐旱、耐热)和耐牧性;种子具有极强的吸水、保水性能,萌发迅速,发芽率较高。伊犁绢蒿构件特征、种群分布格局、幼苗分布格局、土壤种子库和繁殖分配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其种群采取的是胁迫耐受对策,种群更新受到放牧、气候变化和空间尺度等因素的影响。伊犁绢蒿具有明显的中亚荒漠植物生长发育的节律性,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春秋2季形成产量高峰,夏季休眠,在利用上成为连接夏、冬牧场的时间与空间纽带。针对伊犁绢蒿草地退化严重的现状,从合理利用和生态恢复2个方面探讨其可持续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草原骄子--木地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地肤是藜科适温性多年生旱生半灌木,属荒漠植物。它是荒漠、荒漠草原和草原化荒漠草地的重要伴生种或亚优势种,有时也能成为优势种。广泛分布于欧亚草原区,在新疆主要分布于北疆各地的山麓洪积扇、山间盆地及低山丘陵,尤以伊犁地区分布较为集中,在天山南坡山地也有分布。在壤质、砂壤质、砂质和砂砾质土壤上均能生长。木地肤有很强的抗旱、抗寒和抗热能力,有一定的耐盐碱性。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蒿属植物的资源现状,在该市进行了不同种类的蒿属植物资源调查。调查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市共有蒿属植物32种(含4个变种),分为中生、盐生或盐中生、旱生或旱中生、超旱生4大类。其中,中生植物有14种,旱生或旱中生植物有14种,盐生或盐中生植物有2种,超旱生植物有2种,主要分布在温性荒漠草原平原丘陵荒漠草原亚类和沙地荒漠草原亚类草地上。由此可以看出,鄂尔多斯市蒿属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适应性强。  相似文献   

12.
报导了新疆蒿属荒漠草地优势种叶甲的种类、分布和为害程度,分析了蒿属荒漠草叶甲成灾的原因以及阿尔泰叶甲、脊萤叶甲的咱群消长く态。根据田间药效试验结果,可用10%氯氰菊酯乳油或40%氧化乐果同防治阿尔泰叶甲,用2.5%敌杀死乳油防治脊萤叶甲,用40%氧化乐果乳油防治乌鲁木叶甲。  相似文献   

13.
盐穗木(Halostachys caspica)是新疆荒漠盐碱地常见的盐生植物。本研究以盐穗木萌发种子的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对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进行数目统计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盐穗木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x=18条,染色体核型模式为2n=2x=18m,4号染色体含两个随体(SAT),属于1A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14.
近20年新疆荒漠草地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荒漠草地是干旱半干旱区陆地生态系统的关键类型,具有重要的生态作用,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敏感。通过确定新疆荒漠草地NDVI阈值,提取荒漠草地范围,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气象因子等数据,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相关性分析等方法,从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尺度对1999-2018年新疆荒漠草地的动态变化及其对不同驱动因子的响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新疆南北疆荒漠草地分布存在差异,研究期间总体面积减少明显,平均NDVI稳定,NPP呈上升趋势。2)全年及7-8月气象因子变化趋势不同,南北疆存在显著差异,全疆大部分区域呈现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趋势。3)从时间变化看,降水量、大型蒸发量和平均风速是新疆荒漠草地年际NDVI的重要影响因子,水分条件对生长季NDVI的影响更为明显;年蒸发量与荒漠草地NP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平均风速、降水量与荒漠草地NPP存在一定相关性。4)从空间相关性来看,气温、降水在空间上与荒漠草地NDVI、NPP呈正相关的面积较大,且降水影响面积更大。研究表明,新疆荒漠草地植被动态变化是多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气温、降水是主要的影响因子,其中降水影响更为明显,水分条件是荒漠草地动态变化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15.
油蒿研究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油蒿Arternisia ordosica是我国特有的优良固沙半灌木植物,对北方干旱区的沙地生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促进植物群落演替、保护荒漠区生态环境和改善荒漠环境条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又是重要的沙区灌木饲料植物,因此对油蒿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生理特性、生态学效应、化学成分组成和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便加深对油蒿的进一步认识,为荒漠区植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不同放牧率下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冷蒿的个体蒸散量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K区和LG区的个体日蒸散量相对较高,HG区较低;冷蒿个体日蒸散量随地上生物量变化表现为相对滞后,随地下生物量的变化呈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田梦  孙宗玖  李培英  汪洋 《草地学报》2020,28(1):141-148
为探讨草地土壤种子库种子萌发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适应机制,本研究采用常规方法对模拟温度增加[对照(CK)、增加2℃(T2)、增加4℃(T4)、增加6℃(T6)]下中度退化蒿类荒漠草地可萌发土壤种子库数量及其多样性进行了观测。结果表明:0~5,5~10 cm土层土壤种子库萌发的物种数及其幼苗总密度随温度增加呈下降趋势,且T6处理0~5(5~10)cm萌发物种数及萌发密度依次较对照降低57.1%(33.3%),70.4%(75.0%)。随温度增加,0~5,5~10 cm土层蒿类荒漠可萌发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与地上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总体呈下降趋势,且T6处理相似性最低。温度增加后蒿类荒漠土壤萌发物种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Patrick指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0~5 cm土层较5~10 cm土层下降明显。综上,增温抑制了土壤种子库种子的萌发,可能不利于退化蒿类荒漠草地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新疆双峰驼产于新疆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边缘及天山南北坡的荒漠草场、荒漠草原草场地带。新疆双峰驼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适应独特的荒漠化生态条件的器官和生活习性,具有耐粗饲、耐渴、耐饥饿、耐热、耐寒、抗风沙及善长途奔走等诸多特性。作者介绍了新疆双峰驼的品种特征、生产性能及饲养管理的特点,并对新疆双峰驼的饲养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13-2015年在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塔城对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类、大陆草甸类、草甸草原类、干草原类、荒漠草原类6种不同类型的草场进行定点定位监测,统计分析了各类草场生产力的月、年动态规律,为塔城天然草地合理利用,畜牧业高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